萨杜拉失传作品研究_萨都剌论文

萨都剌佚作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萨都剌佚作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萨都剌是元代最著名的少数民族诗人,但是,由于元未战乱及明初文化专制等因素,其诗作大量散佚,生平问题亦迷雾重重。本文主要考证其佚作,兼及其生平、思想研究。

所谓的元刻本《雁门集》二十卷本久已失传(注:有关二十卷本《雁门集》,最早记于相传系明萨琦作的《雁门集》跋,“诸祖直斋公始以名进士起家,……生平结撰诗歌无虑数十万言,尚书干文传先生尝序而传之,名曰《雁门集》。……但念兵燹以来,旧本散佚。不肖琦读书中秘,得窥石室之藏。谨辑遗篇,汇锓以传。编摩考订,以一体为一卷,合旧刻二十卷,总而为六。”按,萨琦刻六卷本《雁门集》今未见,此跋见康熙十九年(1680)萨希亮刻本,末云:“天顺己卯(1459)孟秋赐进士……诸孙琦谨识。”据清道光刻[福州]《雁门萨氏族谱》卷一,萨琦生于明洪武甲戌(1394),卒于明天顺丁丑(明英宗元年,1457)。明《英宗实录》卷275云,“(天顺元年二月甲辰)礼部右侍郎兼詹事府少詹事萨琦卒。”则萨琦卒年为天顺元年(1457)当无疑,不可能在二年后的天顺己卯(3年,1459)作跋,故此跋属伪作。故元刻本存在与否,尚待考证。),现存萨都剌集主要有明成化张习刻《雁门集》八卷本(注: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本佚去张习跋文,误作元刻本。)、明弘治李举刻《萨天锡诗集》五卷本(注:四部丛刊据此本影印。),明末毛晋刻《萨天锡诗集》三卷《集外诗》一卷本(注:据成化本与弘治本重刻。)、清康熙间萨希亮刻《雁门集》六卷本、清康熙间顾嗣立刻《元诗选》本、《四库全书》本、萨龙光编注的《雁门集》十四卷本以及日本刻永和本《新芳萨天锡杂诗妙选稿》(注:有李佩伦校注本,山西古籍出版社1993年9月版。),其中以萨龙光编注本最为流行(注:此本刻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月出版的殷孟伦、朱广祁点校本。),收集也较完备。现代的张旭光、葛兆光、李延年、杨镰等相继作过辑佚考辨工作(注:张旭光《萨都剌生平仕履考辨》/《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2期页331-352、张旭光、葛兆光《萨都剌集版本考》/《扬州师院学报》1986年1期页79-84、李延年《对〈萨都剌集版本考〉的几点补正》/《扬州师院学报》1987年1期页114-116、126》、杨镰《元佚诗研究》/《文学遗产》1997年3期页53-64。),本人又从明正德《(京口)三山志》、明嘉靖《池州府志》、明嘉靖修万历增刻本《萧山县志》、《永乐大典》、明钞本《诗渊》以及清康熙刻本《百城烟水》等辑得萨都剌佚作三十余篇,计诗二十九首,词一首,文二篇,联句一篇。

一、佚诗

萨都剌作品以诗歌为主,其佚作亦多为诗,计辑得五言绝句二首、七言绝句八题十首、五言律诗一首、七言律诗十五首、七言古风一首以及联句一首。

(一)五言绝句

1.《航坞山》

危峰插云霄,雷雨时夜作。上有白龙宫,中天如雷阁。(其一(注:其二已收入萨龙光编注本《雁门集》卷十四,称补收自《绍兴府志》。按,万历《绍兴府志》卷五收此诗。))

明嘉靖《萧山县志》卷一《地理志》

2.《龙井诗》

石根泉眼开,神物谁敢狎。有时天鼓鸣,翻身动鳞甲。

明嘉靖《萧山县志》卷一《地理志》

(二)七言绝句

1.《淮安舟中呈观志能台郎》

银汉迢迢露湿莎,南风无力水兴波。孤舟有客坐不寐,一夜月明闻棹歌。(其一)

长淮滟滟远如蓝,水气凉生白苎衫。三月船头听吹笛,远人归思满江南。(其二)

《永乐大典》卷7329/8(《诗渊》册2页1494收一首,题作《淮舟夜呈观志能》)

2.《升龙观招道士谢舜咨饮柏台赐酒》

九天飞下金鸡诏,四海欢传雨露杯。百尺瑶台一壶酒,道人何事不归来。(其一)

虽非天上黄封赐,终带霜台雨露香。额手太平无事日,一樽长对晚风凉。(其二)

《永乐大典》卷12043页4

3.《挟弹》

锦袍乌帽谁家儿,稼墙(穑)艰难总不知。三月上林春似海,绿杨阴里打黄鹂。

《诗渊》册2页1514/6

4.《张外史菌阁》(三首(注:此据《诗渊》所收张雨《师友集》,其三已收入弘治本《萨天锡诗集》卷三,题作《将游茅山先寄道士张伯雨》。))

君去茅山先一日,我来句曲路逢君。三峰好处从头说,只说张家好白云。(其一)

幽人空□□□(原缺三字)歌,字字终堪换白鹅。不是山阴刘道士,能书狂客莫相过。(其二)

《诗渊》册3页1643/2-4

5.《题雨竹》

人在空山掩竹扉,琅玕滴翠寒生衣。苍龙行雨归来晚,满地闲云湿不飞。

《诗渊》册4页2311/15

6.《新城驿》

寒林鸡犬人家近,城郭微茫见塔尖。一片冷云不成雪,晚风吹作雨纤纤。

《诗渊》册5页3202/13

7.《石墨山》

云根老墨吐玄雾,月窟秋毫阁翠峰。半夜银河倾砚水,碧天写出九芙蓉。

明嘉靖《池州府志》卷一

8.《经山寺寓宿》

晋人种杏已千尺,几见山中僧白头。老幹清阴蟠雨露,长廊六月似深秋。

清光绪《重修丹阳县志》卷三十四

(三)五言律诗

1.《北固山》

北固招提寺,春风拄杖过。乱苔封狠石,老树带烟萝。地险星河近,天低雨露多。澄江净如练,佛阁依山阿。

明正德《(京口)三山志》卷三

(四)七言律诗

1.《题南山岩》(注:《永乐大典》引《元一统志》云:南山岩,在广东琼州府境内。……一在贵州境内。……元《萨天锡诗集》:“南巡……”)

南巡历历遍荒遐,驿路车尘接上方。说法堂前云霭霭,烧丹灶上树苍苍。洞中仙果千年老,岩畔奇葩四季芳。至处风霜驱瘴雾,人间无地不清凉。

《永乐大典》卷9764页3下

2.《寄靳处宜诸公》

玉节南来感慨多,壮年豪气暗消磨(注:古人称三十岁为壮年,故此时萨都剌年龄在三十岁左右当无疑。而“玉节南来”、“三山宫阙”、“弥漫瘴海”所描绘的当是萨都剌去福建做官的情景,萨都剌任福建闽海道廉访使知事(正八品)在元顺帝至元二年丙子(1336),故此诗可以作为萨都剌生于大德十一年(1307)的有力旁证。详参拙作《萨都剌生年考述》,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三山宫阙有人去,万里衡阳无雁过。浩荡燕山新雨露,弥漫瘴海旧风波。门前空有朝天路,世事羁縻欲奈何?

《永乐大典》卷14382页14

3.《寄廉公亮》

天涯流落思冲冲,台阁多君义气同。京国十年同献策,漓湘万里独飘蓬。故人奋迅云霄上,远客羁迷瘴疠中。欲寄相思无雁过,梦随流水到江东。

《永乐大典》卷14382页14

4.《寄南台诸公》

今日霜台梗介臣,明朝雪岭度关人。黄芽万里埋冠盖,青史千年重缙绅。谩尔声名身后定,何如公道眼前伸。故人俱是乘骢客,应念沉沦瘴海身。

《永乐大典》卷14382页14

5.《贞如寺》

丝萝岩下叩禅扉,一路盘盘绕翠微。空际瀑流如雷急,山头雪拥似云(“似云”据万历十七年刘会重修《萧山县志》本加)归。松风洒面来终日,花雨无声点客衣。一老双瞳秋水碧,坐来谈笑总忘机。

明嘉靖《萧山县志》卷六《杂志》

6.《八咏楼》

飞楼千尺碧云端,镜里山河掌上看。地接金华三洞近,天垂须女四星寒。绿苔带露悬金井,白马穿烟落远滩。欲问沈侯千古事,渔帆西去夕阳残。

《诗渊》册5页3396/9

7.《登多景楼》(注:此诗又收入明正德《(京口)三山志》卷三。萨都剌尚有三首《登多景楼》诗,即《春日登北固多景楼奉即休长老韵(二首)》(见成化本《雁门集》卷五)、《多景楼》(见校注本《新芳萨天锡杂诗妙选稿》页44)。按:此诗及后引《登姑苏西楼》、《故宫为梵刹》、《金山寺》、《黄楼歌》诸诗又见元·陈孚《陈刚中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一,题目及字句略有不同。)

昔人朱楼倚北门,朱栏空锁绿苔痕。金山风起水声急,铁瓮雨来(“来”正德《三山志》本缺)云气昏。仙枝无灵山已槁(“槁”《三山志》本作“稿”),伯图有恨石犹存。渔舟只在沧波(“波”《三山志》本作“浪”)上,一笛夕阳愁客魂。

《诗渊》册5页3551/15

8.《登姑苏西楼》

沧浪亭下望姑苏,千尺飞楼接太湖。故里空传吴稻蟹,寒祀尤记留莼鲈,夫容(芙蓉)夜月开天镜。杨柳春风拥画图。为问馆娃歌舞地,莺花还似去年否?

《诗渊》册5页3553/12

9.《故宫为梵刹》

浮屠百尺耸亭亭,落日鸦啼野梦青。故国尽销龙虎气,荒山空带凤凰形。金根辇路迎禅驾,玉树歌台语梵铃。惟有钱唐江上月,年年随雁过寒汀。

《诗渊》册5册3688/3

10.《金山寺》

万顷天光俯可否,壶中别有小乾坤。云移塔影横江口,潮送钟声过海门。僧榻夜随蛟室涌,佛灯秋隔蜃楼昏。年年只有中冷水,不受人间半点浑。

《诗渊》册5页3718/18

11.《题锦绣坊》

城南一曲小池塘,此地名为锦绣坊。杨柳尚存今日色,荷花不复旧时香。画船歌舞人千载,明月楼台梦一场。惟有斗门桥下水,至今流不尽斜阳。

明嘉靖《进贤县志》卷六

12.《送节妇某氏归海昌诗》

桓桓大将控蛮夷,万里能全节妇归。掩镜罢梳前日鬓,还家犹着嫁时衣。瑶台月冷孤鸾怨,紫塞风高一雁飞。十载飘零心似石,史官执笔泪应挥。

明嘉靖《海宁县志》卷九

13.《初八日阻风宿无碍寺》(注:《百城烟水》卷四页十一:无碍讲寺,在县治右常乐坊西,故名西寺。梁开平三年僧本遂建。晋天福七年赐额华严贤首教寺。宋建隆三年吴越忠献王嘗浴于此,改今名。绍兴二年僧宗印邑人宋邲重建。此诗又收入元·陈基《夷白斋稿》(四部丛刊三编本)卷十,题作“初八日阻风宿吴江无碍寺”。)

龙伯留人暂舣舟,偶过西寺得诗流。僧窗烟景五湖晚,泽国雨声三月秋。我欲弃官来钓雪,谁能作赋共登楼。此身何日多无碍,共向毘卢性海游。

清徐崧、张大纯辑清康熙刻本《百城烟水》卷四页十一

14.[题钓雪滩](注:《百城烟水》卷四页二十二:钓雪滩,臞蓭十八景之一,其名迹尚在。此诗又收入元·陈基《夷白斋稿》卷十,题作“吴江”。)

钓雪滩头暂倚舟,晴虹千尺饮长流。吐吞日月天无际,出没鱼龙地欲浮。济世谁当扶砥柱,乞身吾盍老沧洲。裁书为问天随子,杞菊荒来又几秋。

《百城烟水》卷四页二十二

15.[题长桥](注:《百城烟水》卷四页八十三:利往桥,一名垂虹桥,俗呼长桥。宋庆历八年知县李问、尉王庭坚以木为之。治平三年知县孙觉重修。元泰定二年,判官张显祖易石重建,下开六十二洞。三年,达鲁花赤完者以四石狮镇两圯。至元(应作至正)十二年,元帅宁玉再建,增开八十五洞。明洪武元年知州孔克中修。)

插天势嵯峨,截断吴松一幅萝。江北江南连地脉,人来人往渡天河。龙腰撑出渔舟去,鳌背高驼驷马过。桥上青山桥下水,世人曾见几风波。

《百城烟水》卷四页八十四

(五)七言古体

《黄楼歌》:

长河如带彭城东,乱石蹙起百步洪。昔年民歌山鞠丛,孤城汇为河伯宫。城上门门鲸须红,雪堂先生人中龙。惊湍偃受泥丸封,手接赤子鱼腹中。黄楼千尺雉堞雄,危栏画栋光瞳瞳。吹笙伐鼓撞歌钟,先生铿然一枝筇。麾斥八极凌星虹,酒酣以起楚重瞳,为我拔剑舞西风。卯君作歌声摩空,至今读者毛发松。百年往事如飞鸿,我独流涕将何从。孤舟一叶烟濛濛,又送落日沉西峰。

《诗渊》册5页3379/15

(六)联句

《除夜宿室戒院会者三人萨使君张仲举》

夜宿招提里,斋庐入窈深。客居随列炬(和),朋喜合遗簪。树拥长廊黑(举),苔生古殿阴。蒲龛僧入定(锡),竹墅鹤投林。汲井愁清冻(和),冯栏望宿霠(小注:于今切,沈云貌)。幢灯光正永(举),石罄响初沉。尨吠惊邻梦(锡),鸿鸣感旅衿。城高鼓角迥(和),庭邃戟矛森。铁立浮图近(举),翚飞结构临。龙河围碧带(锡),鹫岭布黄金。画壁斜窥月(和),琼檐直转参。霜阶明□(原稿缺)色(举),风铎静聆音。帘影湘波细(锡),屏纹楚岫嵚。缘檠饥鼠黠(和),散帙蠹鱼淫。断蒯馀雄剑(举),幽弦扣雅琴。茶煎吹蟹眼(锡),炙割探牛心。燃豆雕盘饭(和),春醪素斝斟。炉红煨榾柮(举),密白煎林檎。烛尽从邻借(锡),樽空许仆寻。开扉惊枥马(和),卓锡堕巢禽。霁景浑逾昼(举),圆辉净绝侵。毳袍沾露湿(锡),貂帽护霜侵。徐稚宁悬榻(和),姜肱亦共衾。栅鸡俄再唱(举),野鹤自长吟。鼻息谁酣卧(锡),神交子夙钦。胜游欢不厌(和),后约虑多参。耳热呜呜缶(举),声凄皎皎砧。壮怀还耿耿(锡),晏岁又骎骎。驿骤燕台陌(和),舟回浙水浔。所思留寄别(举),文美重璆琳(锡)。

明抄本李孝光《李五峰先生集》卷五(注:明抄本李孝光《李五峰先生集》藏山东省图书馆(蒙山东省图书馆徐永先生提供线索)。)

二、佚词

萨都剌词作成就很高,明张习刻八卷本《雁门集》收词十一首,清康熙间侯文灿亦园刻《十名家词集》本收词十四首,有宛委别藏本、栗香室丛书本、彭氏知圣道斋钞本、《汲古阁未刻词》本及光绪间湖南思贤书局刻本等(注:参饶宗颐《词集考》(唐五代宋金元编)卷七页315,中华书局1992年10月第1版。)。唐圭璋先生《全金元词》亦收十四首(《法曲献仙音》分作二首,作十五首)。今从《诗渊》辑得《泊瓜洲寄即休上人》一首(注:《诗渊》另收宋·刘克庄《摸鱼儿海棠》词,误作萨都剌词(此系南京师范大学钟振振教授告知,特此感谢)。)。

《泊瓜洲寄即休上人》(注:此词词牌名为《少年游》,元·释了即休有和作,其《少年游次韵送萨经历》词云:“鹤林云冷雁横秋,鸟(应作“乌”)府客难留。淮岸山清、海门浪白,兰棹去悠悠。雁南不比江东近,诗句寄来不?一榻松风、半窗萝月,梦到驿边楼。”(《金山即休了和尚拾遗集》,日本续大藏经本))

风帆飞过海门秋,欲去且迟留。中酒情怀、离人滋味,都付水悠悠。沙头帕(泊)有燕南雁,还寄尺书不?动别经年、相思两地,无日不登楼。

《诗渊》册1页673/5

三、佚文

萨都剌现存文罕见,惟存《武夷诗集序》(收入明万历《武夷志略》卷一,另见元张一村编《武夷诗集》,国图藏清钞本)以及诗中零星小序等(注:永和本《新芳萨天锡杂诗妙选稿》附《跋文疏》七篇,是否萨都剌作尚待证实。),现从《石渠宝笈》、《河南府志》等辑得佚文二篇。

1.萨都剌《题董展<三顾茅庐图>》:

往予宦游长安,廉访杨孟载出所藏《道经变相》视予。觉骨气奇伟,丰神夺目。其后有数小楷字,书“汝南弟子董展敬图”。董展字伯仁,汝南人。隋唐间为光禄大夫,与展子虔齐名,时人号为智海。其所绘山水人物,深浓浅淡,多苍古耸翠,层折旷宕,为世所最尚,亦不数见。然每不下名氏,前贤皆然,人罕知之。顷观吴子壁间《三顾草庐》图,漠漠有云雾起,人马俨如也,大非俗史所能梦见,此非凡笔,乃伯仁所作也。吴子曰:“先生何以知之?”余曰:“譬之野鹤立于鸡群,其霜姿自然炯目。嫠妇子都,美恶夺心。”吴子乃长揖曰:“非先生,几茆塞矣。”于是索录所述,遂匿而不出。至正甲午秋八月燕山天锡山人萨都剌识。

按,此跋及《三顾茅庐》图现存,藏台湾故宫博物院。《石渠宝笈》卷三十八著录,称“贮御书房”,列入画轴“上等”,定为真迹。所以,除非考定《三顾茅庐》图中萨都剌所题系伪作,就不能否定萨都剌元顺帝至正甲午(1354)尚在世,也即否定了萨都剌卒于至正甲午(1354)之前的说法(注:关于萨都剌的卒年,潘柏澄《萨都剌生平考略》(台湾《史原》1979年9期)认为卒于后至元六年。张旭光《萨都剌生平仕履考辨》(《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2辑)认为卒于至正八年(1348)前。关于萨都剌的卒年,本人将另文详作考证。)。

2.《龙门记》(注:据明胡谧纂修成化《河南总志》卷十三(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刻本)录,不清楚处,校以清朱明魁修、何柏如纂清顺治《河南府志》(卷二十六,清顺治十八年[1661]刻本)。此文对于研究萨都剌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又清张圣业修、董正纂康熙《河南府志》卷二十四(康熙三十四年[1695]刻本),清顾汧、李辉祖纂修康熙《河南通志》卷四十二(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刻本),清龚崧林纂修、汪坚总修《洛阳县志》卷十四(清乾隆十年[1745]刻本)、四库全书《河南通志》卷七十九亦收此文。):

洛阳南去二十五里许,有两山并高,东西对峙,崖石壁立,曰“龙门”。伊水中出,北入洛河,又曰“伊阙”。黄河亦有龙门,恐此非是,而谓“排伊阙”,即此是也。

两山下,石罅迸出数泉,极清冷。惟东稍北三泉,冬月间温,曰温泉。西稍北岸,河下一潭极深,相传有灵物居之,曰“黑龙潭”。

两岸间,昔人凿为大洞(注:“凿”原作“致”,据清顺治《河南府志》卷二十六改。),为小龛(注:“小龛”原作“龛小”,据清顺治《河南府志》卷二十六改。),不啻千数。琢石像,诸佛相、菩萨相、大士相、阿罗汉相、金刚相、天王护法神相,有金身者,有就崖石露半身者。其极巨者身长丈六,极细者身长寸余。氏坐者(注:“氏”,清顺治《河南府志》卷二十六作“趺”。)、立者、侍卫者又不啻万数。然诸石像旧有裂衅,及为人所击,或碎首,或损躯,其鼻耳、其手足,或缺二(注:“二”,清顺治《河南府志》卷二十六作“焉”。),或半缺、全缺,金线装饰悉剥落,鲜有完者。惟东大洞有佛,一身金采□如,乃别琢石成,置其中,故非若他就崖石琢者,山气相贯,阴雨润湿,颜色易脱,或兹石与他石异而然,殆不可知。

旧有八寺,无一存者。但东崖巅有垒石址两区(注:址,原为墨丁,据清顺治《河南府志》卷二十六改。),馀不可辨。有数石碑,多仆,其立者仅一二,所刻皆佛语,字剥落不可读,未暇详其所始。意者金身灭,忧□□夜鸣,□□□□。

今观其创作,似非出于一时。其工力财费,不知其几千万计,盖其大者,必作自国君;次者,必王公贵戚;又其次,必富人而后能有成也。

然予虽不知佛书,抑闻释迦乃西方圣人,生自王宫,为国元子,弃尊荣而就卑辱,舍壮观而安僻陋,弃华丽而服朴素,厌浓鲜而甘淡薄,苦身修行以证佛果耳。其言曰“无人我相”,曰“色即是空”,曰“寂灭为乐”。其心若浑然无欲,又奚欲费人之财,殚人之力,镌凿山骨,斫丧元气,而假像于顽然之石,饰金施彩,以惊世骇俗为哉?是盖学佛者习妄迷真,先以自惑,谓必极其庄严,始可耸人瞻敬,报佛功德。又操之以“轮回果报”之说,谓人之富贵贫贱、寿夭贤愚,一皆前世所自为,故今世受报如此。今世若何修行,若何布施,可以免祸于地狱,徼福于天堂,获报于来世。前不可见,后不可知,迷人于恍惚茫昧之途,而好佛者溺于其说,不觉信之深而甘受其感,至有舍身、燃臂、施财,至为此穷极之功。

设使佛果夸耀于世,其成之者必获善报,毁之者必获恶报。则八寺岿然,诸相整然,朝钟暮鼓,缁流庆赞,灯灯相续于无穷,又岂至于芜没有宫,残毁其容而荒凉落莫如此哉!殊不知佛称仁王,以慈悲为心,利益众生,必不徇私于己而加祸福于人,亦无意于炫色相以欺人也。

予故记其略,复为之说,以祛好佛者之惑,又以戒学佛者毋背其师说,以求佛于外而不求佛于内,明心见性,则庶乎其佛之徒也。

以上所收萨都剌佚作,对于重新界定萨都剌的生平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研究萨都剌的思想亦有重要意义。这批佚作的发表,当能对萨都剌研究有所助益。

标签:;  

萨杜拉失传作品研究_萨都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