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原来粗放式、掠夺式的传统发展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要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资源能源紧张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制约现代城市的发展,成为发展的瓶颈。城市如何定位、怎样建设、如何发展是摆在城市决策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以绿色、低碳、高效、清洁和可持续为特征的生态城市发展模式渐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主流。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措施
1.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意义
1.1促进城市景观的多样化发展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除了具有防尘固沙、防风灭菌、减少噪音、保护环境、调节气候的作用,还能够促进城市居民身心健康发展。在城市健康发展过程中,单一的城市景观建设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居民生活所需,很难给人们带来愉悦的心情和耳目一新的感觉。但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能够为居民营造环境优美、观赏性较高的环境,表现出极大的艺术气息。在我国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中,建设区域一般都涉及城市绿地、水体、道路、廊道、山体以及斑块等基本要素。这些基本要素是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能够极大减缓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极大促进了城市园林景观的多样化发展。
1.2推动城市文化发展
城市生态园林规划建设可以融合当地城市文化特色,展现城市文化个性,并形成城市独特的标志,将“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艺术特性体现出来。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艺术灵魂就是生命特征的体现,这种园林景观的艺术性需要有创造性,不能一昧地模仿其它城市绿化。而是要借鉴其它城市发展、创造方式,探索本城市发展之路,通过展现当地城市文化特色,促进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和当地城市文化的多样化发展。
2.当前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达标,绿地布局不均衡
由于历史上对城市规模定位的原因,老城区公园绿地建设不能适应城市的快速发展,相关规划指标呈现区域性滞后现象。各项总体指标基本达到要求,但是作为《标准》中的否决项,中心城区的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达标,缺少小型绿地覆盖。新建城区的生态绿化工程开发的较多,但老城区开发程度过高,绿化工程相对较少,绿地布局在整个建成区内分布不均衡。
2.2林荫路推广率不足,生物多样性保护不够
近年来围绕快速公交系统、高架路以及轨道交通建设,在城区构建“道路成网,快速成系,内外成环,多向放射”的网络结构,结合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形成协调、高效、通畅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在交通系统快速建设的同时,道路绿化特别是老城区改造路段的林荫路建设达不到《标准》要求,作为市区主干道的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无绿化覆盖;绿化损毁严重。轨道交通沿线道路绿化恢复也需要较长时间,近期无法满足林荫路建设标准。另外城区道路行道树种类较为单一,植物品种比较单一,结构不合理,多样性保护不够。
2.3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缺少人才队伍支撑
生态园林城市在人才队伍上还不能满足现实的建设需要,主要表现在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园林工程建设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人才队伍的支撑不足有其客观原因。不仅人才保证不足,而且技术经验也比较欠缺,这就导致生态园林城市工程从设计到施工都存在着很多不足。生态城市园林的设计与一般的工程设计并不相同,不仅使所需要的设计人才具有技术能力,也要具有艺术能力。就当前我国自行培养的生态城市园林专业技术人才而言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这些人才设计理念落后,缺乏应有的创新,导致实际设计过程难以驾驭工程设计与实施。专业人才队伍素质本身就不高,已经对城市生态城市园林建设形成了一定的影响,而且问题还远不止这些,一些专业人员年龄大、能力差,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的质量。现在,很多园林建设工程中一些进行规划设计的人员并不是专业人士,他们所进行的设计与生态理念的培育宗旨不相吻合,难以使城市生态城市园林工程高效、优质地向前推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的措施
3.1均衡城市园林绿地分布,增加生物多样性,注重生态环境修复
以园林绿化重点工程为抓手,提升现有公园的建设水平,加大社区公园和街旁绿地的建设和改造力度,使公园绿地布局更加均匀合理,确保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标;在中心城区的绿地建设上对城市边角地、弃置地实施绿化,可以结合市政设施积极开展墙体、屋面、阳台、高架桥体、公交站点、停车场等立体空间绿化;对老旧小区绿化进行提升改造,结合居民使用需求,增加植物配置和游憩、健身设施,完善居住区绿地的建设。加强城市主次干道林荫道建设。新建道路要大量种植抗性强、冠大荫浓的高大落叶乔木,控制常绿树的种植比例,在道路中央绿化隔离带、道路侧分绿带增加乔木种植的比重,因地制宜优先使用苗圃培育的乡土植物种苗,加大推广应用法桐、榉树、朴树、榆树等乡土树种作为行道树种,增加生物多样性,科学配置以乔木为骨干的植物群落。
3.2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在园林建设的人才中设计人才起的作用最为关键,他们不但是生态城市园林工程的实际设计者更是具体参与者。所以,为使生态城市园林的设计水准进一步提升,必须要加大设计人才的培育力度,使设计人才的专业设计能力得到提升。普通高校需要增设生态城市园林专业,强化该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注重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注重对当前国际国内生态城市园林建设的经验进行总结。国家和社会要创造条件,鼓励专业设计人员通过不同途径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使自身的设计业务能力与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3.3引导公众参与,实现生态园林城市共建共享
公众是城市建设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生态园林城市建设除了政府大力主导、积极推动之外,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也是成功的关键和保证。政府要加强对市民生态环境的教育,可以在民喜闻乐见的“梅花节”、“牡丹节”、“月季节”等十大花节为代表的公园花事活动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加强对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宣传,让“花事”从公园走向社区、街头、家庭,形成全民动手美化家园、保持生态的浓厚氛围,提高公众生态素质。另外在中小学开设生态环境教育课程、讲座,让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走进每一位学生心中,形成终身素质。
3.4提升园林工程的实施质量
现在的各个行业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城市生态城市园林建设本身就孕育着相当高的科学技术元素,因此其发展与壮大无论如何都不能离开科学技术的支撑。对于园林建设中需要对各种植物进行配置时,必须进行科学设计,使不同植物之间搭配合理。要注重人文影响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这本身也是确保园林工程质量的题中应有之义。要通过自然与人文元素的结合,使园林不仅具有一定的生态品位,也有一定的人文品味。对于城市园林建设必须使之在设计上体现出权责一致的原则,以此促进工程质量得到保证。作为生态城市园林的日常管理部门必须真正承担起自己份内的职责,强化园林的日常管理。不但要强化内部的经营管理,更要强化外部的经营管理,通过落实各项管理机制使生态城市园林建设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环保的意识不断增强,构建生态园林城市,提升园林管理水平也得到了社会各界普遍的关注和认可。在城市环境的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一个自净能力超强,同时在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建设的过程中无法被替代的生态系统。城市生态园林规划建设,能够大大提高城市文化品味,促进建立特色城市,实现城市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忠锋.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8(9):47-48.
[2]梁振威.对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相关问题的思考[J].产业观察,2018,1(下):10.
[3]杨晓雅,芮超仁.生态城市视角下城市规划管理思想[J].住宅与房地产,2017,11(下)65.
[4]李琳,李应杰.论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理论[J].绿色科技,2015(6)
论文作者:钟林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9
标签:城市论文; 生态论文; 绿地论文; 生态园林论文; 规划建设论文; 城市园林论文; 公园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