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210008
摘要:[目的]观察中频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上中频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四周后评定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MA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干预四周后FMA评分、MBI评分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频治疗能有效的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改善其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频治疗;脑卒中;肢体功能
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通常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在我国,脑卒中已成为当今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生命和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在存活的脑血管病病人中,约3/4存在不同程度的丧失劳动能力[1]。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是一个重要问题,我科采用全日康J48B型电脑中频治疗仪在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对120名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0例,经头颅CT或MRI确诊,符合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入选标准: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h后,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在年龄、性别、病变性质及实施治疗时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包括脱水降压、营养神经细胞、脑代谢促进剂等。教会患者及其家属康复训练的方法。如良肢位的摆放,关节被动活动,早期床边坐位保持和坐位平衡训练。
1.2.2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中频治疗,操作方法:接通中频治疗仪的电源,按下电源开关,按动通道选择键(1-4),将电极导线插入所选择的输出通道,另一端接好选择的电极,用清水或酒精清洁患者治疗部位,将电极片贴于四个治疗部位(前臂背侧、上臂三角肌肩胛处、胫骨外侧、大腿后侧),选择治疗处方“15”,按下开始键,调节强度≤30。治疗结束后自动停机,取下电源。每次治疗20分钟,一天两次,治疗四周。
1.3评定标准 选取简化Fugl-Meyer(FMA)法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2]。改良巴氏指数评定内容包括10个项目,如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上厕所、床椅转移、行走、上下楼梯。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独立性越好。治疗前和治疗四周后对两组进行评定。
1.4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2.2两组病人FMA评分比较(见表2)
2.3两组病人MBI评分比较(见表3)
3护理
3.1心理护理 在操作前,护士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中频治疗的原理、方法和康复效果,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讲解一些康复训练后痊愈的案例,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障碍,调动病人的积极性,树立康复训练的信心。
3.2观察要点 理疗过程前清洁患者的治疗部位,保持湿润,因为人体皮肤干燥,有自然分泌物,容易造成接触不良,对治疗造成不良影响;治疗部位有创伤时应停止该项治疗;将患者的肢体摆于良好的姿势,嘱其治疗肢体不能随意的活动;治疗中要经常巡视病房,询问患者的感受,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神志和面色,观察电极片贴片的皮肤状况、电疗刺激的强度、病人的承受能力等。
4讨论
脑卒中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持续性、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它最常见、最严重的功能障碍是运动功能的障碍。运动功能障碍多表现为一侧肢体不同程度的瘫痪或无力,这导致患者一些基本动作和技巧能力的下降或丧失,极大的影响患者的生活。早期肢体功能恢复对脑卒中患者显得尤为重要。Maulden 等发现,脑卒中发病后开始康复得越早,功能恢复越好。这种现象在严重功能障碍的患者中表现非常显著[3]。我科早期在急性脑卒中病人中使用的中频电治疗仪是通过电流作用于偏瘫肢体,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血流量,作用于周围神经,促进神经兴奋性及传导功能的恢复,从而引起肌肉的收缩,锻炼骨骼肌,延缓和防止肌肉萎缩,进一步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肢体功能锻炼结合肌电刺激装置能达到理想的效果[4]。窦娜等[5]证明功能性电刺激能改善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总之,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中频治疗后,患者的肢体功能和ADL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提高了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最大限度的恢复其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肖蕊玲,李华.康复训练联合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运动障碍34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0):083
[2]燕铁斌.康复护理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9-178.
[3] Maulden SA,Gassaway J,Horn SD,et al.Timing of initiation of rehabilitation after stroke [J].Arch Phys Med Rehabil,2005,86(12 Suppl 2):S34-S40.
[4]邓凤,陈锦绣,谭景予.双上肢训练方案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12,26(414):3169。
[5]窦娜,马素慧,陈长香等.易化区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病人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080。
论文作者:何云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7
标签:患者论文; 肢体论文; 功能论文; 脑卒中论文; 中频论文; 两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