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论文_苏晓琼

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论文_苏晓琼

苏晓琼 米易民族中学 617200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11-116-01

人们常说:你的教法就是你的活法。如果你能把生活过得充满诗意,那么你的课堂也就充满诗意。那么充满诗意的课堂怎么创设呢?

一、老师自身要有丰富的情感和诗意的语言。

上语文课尽量能够用易懂的诗句来导入,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比如上《登勃朗峰》一文是我引用了汪国真的诗:没有比人更高的上,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这诗句容易理解,又充满哲理,很快就抓住了学生的心。

二、老师自身要博识广闻,多做积累,积累丰富了老师才能出口成诗,恰到好处地用诗句来表情达意。老师要约上学生一起做积累,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老师一定要做好表率,并且每一周要和学生谈论积累的心得,日积月累,师生的大脑就日渐丰富,课堂自然就充满诗意了。

三、老师要经常写学以致用的范文,写好以后在班上做展示,或者复印给学生一起在课堂上朗诵,体味诗歌的美好。下面是我为我班的学生写的范文,老师写得情深意切,学生读得兴味盎然,当这篇文章在教室里朗朗诵出时,老师的心里是有莫大的成就感的。

我啦如诗般的生活

走在回乡的小路上。

狭窄的小路延伸在无尽的松林中,翻山越岭的困顿感侵袭而来时,无意间靠在路边的大树上,当伸手挥汗之际,心中便自然而然地涌起李白的诗句:“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一种无需多言的惬意掠过心扉,脚步变得格外的轻松。带着这种快意,走走停停的品着一路上熟悉的风景。无意间传来亲切的呼喊声,原来那是隔壁守山的大爷。多年没有看见他了,他的身体依然那么硬朗,说话精神抖擞。他的话题依旧是树和林,可见一座座山,一片片林就是他的伟大事业。与大爷告别时,王维的诗句莫名的在耳畔回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王维一语道破了那种闲情逸致和千丝万缕的情思,怎一个“美”字了得!

一路上都是如诗如画的景色,让人沉醉!

踏着莎莎的松叶,听着阵阵松涛,嘴里随口吟唱刘桢的《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松树向来是惹人情思的家伙,“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面对一棵棵的松树,犹如翻开了一页页诗书,细细品味,仔细把玩,古人的才情真令人折服。 到村口时,已经是“日暮苍山远”的时候了,首先映入眼帘的依然是断壁残垣的牛棚,牛棚外的阿妈焦急地望着远方,原来她是在等待放羊的家人。此时此景俨然就是一幅画啊!“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这是田园诗人王维《渭川田家》中的诗句,一种恬淡而又清晰,真挚而又亲切的气息扑面而来。哦,这就是我魂牵梦萦的故土。一切尽在此诗中。老屋前的郁郁青青的竹林,在夕阳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的静谧,表姐在竹林边不知在削什么,一副十分投入的样子。我不忍心打扰她,悄悄走到她的身边,原来她是在削装口弦的小竹筒。她的丈夫长年在外打工,一年难得回家一次,她拖着两个娃娃,真够辛苦的。她把所有的情感都寄托在这口弦上,面对这一幕,我不由得在心里默念:“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杜老的有感而发正好冲击着此时的我,诗歌有时候真实得让人难过。已经时过境迁了,可是有的镜头居然能够定格千载。心潮澎湃之余,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家,踏进院子里时,俨然就是这幅景象:“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这就是生我养我的家,陶渊明居然也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了余生,一切真实得让我难以平静。犹如钟子期与俞伯牙的《高山流水》在心里涌动,起起伏伏。能读懂一种心境是何等的欣慰,能与古人有一种心灵的共鸣是何等的惬意啊!

在纷纷扰扰的尘世中,独守这份宁静与情思,让诗书积淀生命,充实与众不同的心境,让生活更加别致多彩! 原来我们都生活在如诗般的生活中,步入回乡的小路,其实是步入了诗的海洋,只是你是否有如诗般的心态去品味它;走进校园,其实是走进了诗的殿堂,只是你是否有阳光般的心态去搜寻它。瞧!在校园里微风掠过树梢,鸟儿划破天宇,秋风卷积落叶,春风吹开花蕾,不就是诗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落叶别树,飘零随风。——李白。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品之甘之如饴,读之其味无穷。

腹有诗书气自华,静心阅读诗文,潜心品味生活吧!为此,你会陶醉在半亩方塘里,领略天光云影的独特风采,享受源头活水的清香与甘醇。

学生读完这篇文章,赞叹不已;老师自然就高兴不已。老师经常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受感染,语文课堂就会充满诗情画意。

论文作者:苏晓琼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11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  ;  ;  ;  ;  ;  ;  ;  

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论文_苏晓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