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新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组织论文,队伍建设论文,书记论文,城市论文,社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462(2013)05-0057-05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1]要“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1]基层党组织书记作为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在基层组织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是社区党组织班子的“班长”,其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因此,加强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就显得至关重要和迫切。
一、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实践
1、突出能力,选好配强“班长”。按照政治引领能力强、联系服务群众能力强、维护社会稳定能力强的“三强”标准,使选出来的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的能力素质、优势特长与社区发展、社会建设以及群众需求等匹配。在基础条件较好的城市社区,注重选择知识文化程度较高,热心党务和群众工作,能担当社区建设重任的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并不断加强党组织书记的开拓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与群众亲和力的建设。在基础条件滞后的城市社区,注重选择敢破难、善协调、威信高,能推进社区“四有一化”的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并不断加强党组织书记的协调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建设。通过公推直选的方式,使一大批思想政治素质好,文化知识水平高,社区工作业务精,开拓创新意识强,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群众公认的党员选为城市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实现了上级党组织、党员、群众“三满意”的目标。
2、完善保障措施,激发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的活力。攀枝花市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年的活动中,明确提出了“五个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其中之一就是要切实提高村(社区)党的基层干部基本报酬、工作和活动经费,建立起稳定增长机制,以此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如在调整村和社区基层党的干部(包括村的社区工作者)报酬方面,实施了其报酬按照不低于换届当年全市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为标准进行调整。调整后,村和社区基层党的干部报酬平均水平比调整前翻了一番多。其中,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因工作职责要求不同,其具体岗位补助同其它人员相比还有着一定的区别。村和社区基层党的干部报酬实行定期调整,每次换届结束后进行调整,届内保持不变,从而形成了村和社区基层党的干部报酬的正常增长机制。此外,全市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的“五险一金”,除“一金”还在积极落实外,“五险”都已按相关规定落实到位。在稳定村和社区基层党的干部报酬保障措施同时,还注重精神激励和物质补助相结合,大力表彰宣传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中的优秀分子。随着各项激励保障措施的逐步实施,激发了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的活力。
3、突出素质的与时俱进,强化教育培训。加强学习培训是提升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素质能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攀枝花市在丰富教育培训内容和模式上下功夫,通过创新教育培训载体,不断增强教育培训实效。一是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一方面邀请省内知名专家、学者从理论层面为他们答疑解惑。另一方面,组织他们到城市社区工作开展得好的地方去学习考察,从实践层面获得现实参考。二是坚持专题培训和系统培训相结合。举办全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加强社会管理培训班,采取专题讲座、案例教学、经验交流等形式,就社会管理的内容进行专题学习培训。攀枝花市的东区对全区范围内的基层党组织书记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当好党组织书记为主题,进行党性教育、形势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推进科学发展能力、社会管理能力、带领和带头致富能力的系统培训。三是坚持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按照部署和要求,分级、分步骤、分阶段集中组织实施培训。县(区)每届都按实际情况进行普遍培训。米易县则对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轮训。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他们深入基层促和谐,俯下身子为群众的能力。
4、突出实绩导向,强化考核监督。各个县(区)结合实际,以突出工作实绩为导向,制订了加强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规章制度。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分工,负责对城市社区的工作进行考核和监督。如攀枝花市的东区弄弄坪街道党工委、街办每年都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对社区工作进行年度考核。考核采取社区自评和街道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街道考核通过社区汇报、考核组查阅资料、民主测评、综合评定的方式开展测评。考核领导小组对各社区考核情况进行汇总后,按社区年度考核最后所得总分从高到低依次排列,提交街道党工委会综合评审,确定社区年度考核等次。考核结束后,根据考核等次,由街办的财政出资对各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进行奖励。东区炳草岗街道党工委要求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围绕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专项述职。一些地方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社区党务、居务公开制度,不断完善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的监督考核约束机制,提升了基层干部的廉洁度。
二、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
1、素质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在调查中我们看到,近年来各个地方通过多种手段,采取不同措施,不断优化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结构,使得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日益提高。但从整体上看,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整体素质结构与社区发展的要求仍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众所周知,社区工作处于城市工作的最前沿,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工作多,任务重。囿于年龄的原因,一些年纪大的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在处理具体工作和矛盾问题时,不时会感到力不从心,精力不足。而年纪轻的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则因阅历比较简单、经验不够丰富,不时会感到难于应付。有少数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受制于自身素质和能力,对当前城市社区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理解不深、认识不够、准备不足,创新精神不足,工作理念陈旧,工作方法简单,工作手段单一,仍用老经验、老办法、老思路应对城市社区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影响了工作的成效。
2、心理压力仍需进一步调适。据调查报告显示,当前不少城市社区干部的心理压力普遍较大,是需要去关心和减压的一个人群。作者在与部分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面对面的交流中,一些社区书记告诉我们,其实他们的心理压力还是比较大的。这种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和自身。就工作而言,他们认为,现在的城市社区其实就是一个小社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全社会有的工作,城市社区几乎都涵盖,工作内容不仅宽泛,而且有一些工作还比较繁重。有的城市社区人员流动频繁,人员成份较多,各种纠纷和矛盾比较集中和尖锐。面对这种情况,他们更多的时候需要去直面居民,直面矛盾。在处理难度很大的问题的过程中,甚至还会冒着较大的危险。在他们内心最郁闷和纠结的是,尽管自身工作很辛苦,但有时却得不到居民的理解和认同,感受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最极端时还会产生放弃的念头。由此可见,他们的心理压力之大可见一斑。就自身而言,这种压力主要来自于社区书记的身份焦虑。他们认为,在外人的眼里,他们也许很光鲜亮丽。但是,在他们看来,自己充其量只是一个“高级”聘用人员,感觉是亦官亦民,非官非民,既不属于国家公务员,也不是事业单位人员。由于身份的特殊,很少有人体会得到他们的酸甜苦辣。他们时常感到自己的付出与所得效果不能成正比,就是干得再好,就算获得再多的荣誉,其身份也不能融入所谓的体制之内,要转变身份比登天还难。这种身份焦虑常常是挥之不去。
3、激励保障仍需进一步完善。在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的激励保障方面,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一些激励保障制度和机制还有进一步健全、配套和落实的必要。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身处基层,肩负着服务人民群众,促进社区和谐的重任。对上是千头万绪的工作,对下是千家万户群众的利益。当前城市社区行政事务繁多,一些本来应该由政府职能部门承担的工作如今都下移下放到了社区,诸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等等,而且一些工作还需要签订责任书。与此同时,各种检查评比考核也让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疲于应付,城市社区工作比以往更加复杂和艰难。[2]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工作压力大的现实与自身待遇较低的矛盾,享有的权益与付出的劳动并不完全对称的情况就凸现出来。他们希望有更多的人文关怀,诸如定期进行体检等等。还有一些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提出,在进行物质激励的同时,也要进行适当的精神激励。如上级主管领导要定期与书记谈心,了解他们的困难和疾苦,特别是要防止出现“上级请客,下面结账,不问条件,不给资源”的难题,减少基层领导形成不必要的压力和困难。
4、监督管理仍需进一步加强。当前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存在着非职业化的特点。所谓非职业化,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工作时是“官”待遇是“民”,退时不少连“民”的待遇都不到。这一特点使一些社区书记在心里存在不平衡,从而在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两种情况。一种可能是觉悟高,稳得住,能始终坚持和践行维护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关心群众疾苦重于一切、解决群众困难先于一切,做社区居民的贴心人。另一种可能是觉悟不高,稳得不住,为了谋一己私利,而弃集体、群众于不顾,做出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行为来,遭到众人唾弃。[3]在调查中发现,对于他们的监督和管理,一些地方流于形式,对他们关心不够,监督制度执行不力,监督制度存在虚位。还有极少数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不高,认为他们手中无权无物,根本就用不着去接受监督和管理。因此,我们要想未雨绸缪,就必须加强对这支队伍的监督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在社区发展建设中的应有作用。
三、加强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1、加强学习锻炼,着力提升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的素质能力。一是强化对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的思想政治建设意识。上级党组织要把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措施,扎实有效地推进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二是加大学习培训力度。要将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的学习培训纳入到全市干部教育培训的整体部署中去,统一研究,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建立健全由市、县(区)委组织部牵头抓总,街道党工委、培训机构等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层级负责,专人管理的教育培训体制。[4]本着实效的原则,改革培训方式,创新培训手段,坚持分层分类,注重培训效果。要以社区治理、社区服务为内容,开设社区建设、社区党建等方面的课程,辅之以现场教学、异地考察、交流探讨、双向互动、实践教育等形式系统学习城市社区建设发展相关知识。在培训过程中,来自于不同县(区)的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可以进行充分的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通过网络提供的学习资料进行自我学习,不断增强他们自我教育的自觉性。要将培训与考试结合起来,培训结束后进行考试,考试成绩合格者授予基层党组织书记资格证书;考试不合格者进行补考,补考不合格者重新参加系统培训及考试直至合格为止。三是提供学习锻炼机会。通过学习锻炼,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践出真知,经历长才干。一方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工作职权的范围内,给他们适当加任务,压担子,对工作高标准,严要求,使他们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提高。另一方面,进行交流轮岗。要适当选择部分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到县(区)有关单位和部门、街道办事处等地上挂锻炼,交流轮岗,增强他们的政策水平和统筹能力;要进行先进与落后单位进行交流,使他们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对年轻的书记要多放到问题复杂和条件困难的单位进行锻炼,使其增强应对各类情况,特别是在困难环境下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实际能力。四是积极拓展选拔渠道。我们不仅要在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的存量上想办法,而且也要拓宽思路,在增量上下功夫。积极鼓励选拔市、县(区)各部委办局中德才兼备、发展后劲大的干部到城市社区任职,探索从县(区)机关直派到社区党组织任书记的做法。也可以从军转干部、街道机关干部中选拔优秀人员到城市社区任党组织书记。还可以借鉴近几年招聘大学生在农村当“村官”的办法,通过给政策、给待遇、给出路等方式,吸引优秀大学生到城市社区当“区官”,为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储备人才。建立副科级后备领导干部到城市社区下派挂职锻炼制度。下派挂职锻炼期限以两年为宜。锻炼期满结束后,对其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表现优异的,优先提拔使用;表现不好的,取消其后备干部资格。
2、调适心理压力,积极关注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的身心健康。一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组织部门应把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专门的培训计划中,党校、行政学院等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则应增加心理调适、心态调整、情绪控制等方面的内容,使其成为培训的必修课。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可以设置专业的心理实训室对他们进行模拟情景教学,也可选派具有心理咨询资质的教师和人员,在尊重他们隐私的前提下,为他们释虑解惑,放松心情。此外,我们应积极支持教研人员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视角,加强对他们心理健康与心理压力的研究。[5]二是创建和谐工作环境。伴随着城市社区的迅速发展,组织结构不合理、分工不清、权责不符、规章制度滞后等一系列问题,会给他们的工作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也会在无形中加大他们的心理压力。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组织结构,明确工作职责,加快制度建设,加强部门与社区之间的沟通协调,实现责权利的有机统一,为他们创建有利于推动工作的良好环境。三是注重体现人文关怀。组织部门、街道办的领导要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多与他们交心谈心,对政策性、体制性的安排与做法做好解释工作,对他们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组织部门要为他们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把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目前,他们的工作时间处于“白加黑,五加二”已经成为一些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工作的真实写照和常态。因此,对他们实行强制休假制度是非常有意义,既有利于心理压力的释放,有利于身心的健康,更有利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3、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充分激发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的生机活力。一是抓先进典型激励人。先进典型是一面旗帜,是一个标杆。用先进激励后进可以到达“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对先进的典型事迹,要大张旗鼓的宣传,可以在媒体和公众信息网上开设专栏,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使其它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二是完善激励机制鼓励人。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优机制,加大评优奖励的力度。每两年可以组织一次评选“十佳”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的活动,通过评优,奖励先进,鼓励后进,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荣誉感,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简便易行的选拔任用机制。建议对工作优秀、被上级党组织和社区党员群众认可的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优先解决事业编制,或者给予副科级领导职务待遇。对表现突出的可以不拘泥于身份的限制,应破格提拔为副科级领导干部。对受到省级以上表彰的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如果他们参加由市、县(区)组织的公选科级领导干部考试,可以给予加分的奖励。同时,我们也要逐步加大在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中考录公务员的比例,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使他们真正感到要想政治上有奔头,就必须立足岗位,扎实工作,为社区和谐发展和居民群众干好事、干实事、干成事。三是建立关爱帮扶制度。要定期组织他们进行体检。组织部门要对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对家庭出现困难的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要及时地予以关心和照顾。在政策规定允许的范围内给予一定的倾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切实减轻他们的负担。[6]
4、强化制度约束,切实加强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的监督管理。一是建立目标管理制度。制定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目标管理办法,明确岗位职责,量化考核指标,实行百分制计分,采取个人述职、民主测评、集体和个别座谈、人户调查等相结合的形式,对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考核。实行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责任制,向党员群众公开承诺。年初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年底向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员、居民代表“双向”述职,接受街道党工委考评和群众测评。二是建立动态管理制度。对他们进行经常性考察,实行动态管理,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由县(区)委组织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不定期地对他们进行全面考察,对素质高、能力强、作风正、潜力大的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纳入县(区)委后备干部库,进行重点培养。结合目标管理和考核评议的情况,对成绩突出的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按规定给予表彰奖励,适当提高待遇;对考核评议较差的,进行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改正。对个别问题严重的调整岗位,不断优化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还可以推行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备案管理制度,由县(区)委组织部建立完整详尽的动态管理台帐,对他们实行备案动态管理,对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做到全面掌握,心中有数。三是建立常态监督制度。建立健全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在他们头上悬一把利剑,使他们在任上保持清醒头脑,全心全意为社区群众服务。要健全民主决策程序,党务公开、事务公开制度。突出重点监督好城市社区议事会表决关,不断完善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的监督约束机制,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之下,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