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变迁对情报学定量化研究的影响及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报学论文,期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学期刊是发表学术论文、交流研究成果的重要园地,也是传递信息、学习知识和获取情报的主要工具。对于一个学科或专业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来说,专业期刊的数量、质量以及稳定、连续的出版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也是学科发展规模和水平的标志之一。本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情报学的发展跨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这也充分体现在专业期刊的建设方面。1980年,面向全国的学术刊物《情报科学》和《情报学刊》问世;1982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主办的《情报学报》创刊;加上有关部、委和省、市创办的情报学期刊,比较正规的就达20多种。它们每年发表的专业论文数以千计,大大促进了情报学的研究和发展。正如参考文献1所指出:“世界上,情报学虽有几十年历史,但在我国,把它当作一门学科来研究,仅仅只是1980年的事,具体标志就是《情报科学》、《情报学刊》的创刊发行”。至此,“在我国,情报学已成为公认的一门学科了!”.“这一观点,曾得到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同志的赞同和肯定”。但遗憾的是,进入90年代以来,情报学期刊的改名、压缩、停刊等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情报学刊》1994年改刊,《情报科学》、《情报业务研究》和《世界图书》等也分别于1994年或1995年停刊了。这4种在情报学界影响很大的主要核心期刊的改名或停刊,无疑会给我国情报学的研究和发展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为了具体考察期刊变迁对相应学科或专业领域研究的影响,我们选择情报学定量化研究领域为例,以《情报科学》等4种期刊停刊前与停刊后几年的我国情报学定量化研究论文的统计数据为基础,从论文发表数量、分布规律、核心期刊效应及测定结果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揭示了期刊变迁对我国情报学定量化研究的重要影响,从一个侧面论证了专业期刊对学科研究及发展的密切相关性和重要性。
1 统计对象的选择和数据处理
在这项统计和分析研究中,我们对“情报学定量化研究”范围的界定是采用参考文献3的标准来划分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论文:①以情报定量(计量)化问题为研究内容的学术论文;②探讨“量”的概念或定量指标的有关论文;③采用各种定量方法,包括数学方法、统计方法、引文分析方法、“老三论”、“新三论”等方法展开研究或讨论的论文;④各种定量理论和方法在各个专业领域中应用的论文。由于情报学定量化研究论文具有异常分散的特点和统计分析的需要,我们选用了上海图书馆编辑出版的《全国报刊索引》(哲社版)(以下简称《索引》)作为统计数据的来源工具。因为该《索引》摘录了我国哲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的2000多种主要期刊,既包括图书情报方面的专业期刊,也涉及了各相关学科的期刊以及绝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学报等,对情报学图书馆学期刊论文的报道比较全面、系统;出版也比较稳定,在我国图书情报界享有较高的声誉。而且,有关情报学定量化研究的期刊论文主要分布在三个大类目之下,即G35情报学、情报工作,G25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G2信息与知识传播,有关的索引条目比较集中,统计起来比较方便。在统计对象确定后,笔者对《情报科学》等4种刊物停刊前的5年(1990—1994年)和停刊后的2年(1995—1996年)的《索引》中以上三个类目所报道的论文索引逐条进行了浏览、鉴别和统计,获得前5年的情报学定量化研究论文979篇,分布在114种来源期刊中;后2年的相关论文数为343篇,分别来自104种期刊。通过数据整理、排序和计算后的具体数据结果分别列于表1和表2中。
2 论文数量的比较分析
对于一个学科或专业领域来说,已发表的论文数量是衡量学科(专业)研究规模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专业论文又主要是依靠期刊来公开发表的。因此,期刊的数量及其变化必然会对专业论文的发表数量以及学科研究的发展带来影响。为此,我们分别统计了《情报科学》等四种期刊停刊前5年与停刊后2年的《索引》所摘录报道的各年的情报学定量化研究的期刊论文数,同时考虑到《索引》的编辑出版有一定的延时性,故对1997年第1、2期《索引》中报道的1996年的有关论文也作了统计。其相关论文数量及变化情况如表3所示。
表3中的数据显示,《情报科学》等停刊前5年中平均每年发表的相关论文多达195.8篇,在情报学研究论文总数中占有较大比重。这充分说明我国情报学定量化研究达到了一定规模和水平,已成为情报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每年的论文数所占比例都在20%左右;虽然1992年的论文数达到了一个高峰,但峰值不很突出,随后的下降也不明显;其年代分布比较均匀和平稳。这完全符合我国情报学定量化研究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我国,情报学定量化研究虽起步很晚,但发展较快,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在90年代前5年形成了较大规模,达到了较高水平,处于持续、稳定发展的阶段,是这方面研究最为活跃和兴旺的时期。但是,《情报科学》等停刊后2年的相关论文数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每年论文平均数比前5年平均减少24.3篇,下降了12.41%。1995年的相关论文数比前5年平均数减少18.8篇,下降了9.60%;而1996年的论文数又比1995年减少11篇,下降了6.21%,成为90年代以来相关论文数量最少的一年。这种现象和趋势应当引起情报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在具体考察和统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尽管造成情报学定量化研究论文数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专业期刊减少显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从表1可以看出,《情报学刊》、《情报科学》、《情报业务研究》和《世界图书》分别依次排在第1、第2、第3和第8位,它们发表并被《索引》摘录的相关论文数多达255篇,占被摘总数的26.05%。由此可见,这四种期刊是发表情报学定量化研究论文的主要园地,为这一学科领域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这些期刊先后停刊,使情报学定量化研究领域失去了4种重要的名列前茅的核心期刊,致使这方面的稿件严重积压,发表更为困难,因而导致相关论文数量减少。这充分说明,期刊的数量、质量及其变化无疑会直接影响专业论文的发表数量,从而对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
3 论文分布规律的比较分析
在表1和表2中,我们分别列出了《情报科学》等停刊前、后的各来源期刊发表的并被《索引》摘录报道的情报学定量化研究论文数(被摘量)以及累积被摘量和累积被摘率等数据,并按递减顺序排列。从表1可以获知,前5年的79.98%(783篇)的相关论文集中来自于34种期刊,它们仅占被统计的114种来源期刊的29.82%;而其余的20.02%的论文却高度分散在70.18%(80种)的期刊中。这说明,前5年的相关论文在来源期刊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集中与离散规律。而表2的数据表明,后2年的79.88%(274篇)的相关论文集中来自于42种期刊,占被统计的104种来源期刊的40.38%,比前5年的相应比例提高了10.56个百分点;而其余的20.12%的论文却分散在59.62%(62种)的期刊中。这些数据说明,后2年的相关论文在来源期刊中的分布虽然也呈现出集中与离散的特点,但是,其集中性程度比前5年大大减弱了。为了进一步探讨和弄清《情报科学》等停刊对情报学定量化研究论文的分布规律的影响,我们将停刊前、后的相关论文和期刊的数据(表1、表2),先按照布拉德福定律区域分析法的步骤进行处理,然后再将两者的数量进行比较,所得结果列于表4中。
从表4的数据来看,在第1区(核心区),前5年的5种期刊虽然只占被统计期刊的4.39%,但提供的论文却多达333篇,占总数的34.01%;而且其情报密度很高,平均每种期刊发表的相关论文为66.6篇,是总平均数(每种期刊8.59篇)的7.75倍。而后2年的数据表明,需要占期刊总数的5.77%的期刊(6种)才能提供34.99%的论文数;而且其情报密度只是总平均数(每种期刊3.3篇)的6.06倍,也比前5年的相应倍数低。第2区的情况也与之相类似,前5年的论文总数的1/3(329篇)仅来自14.03%的期刊(16种),而在后2年的论文分布中,需要20.19%的期刊(21种)才能提供1/3的论文数量;而且前者的情报密度较高,平均每种期刊为20.56篇,是总平均数的2.39倍,而后者的情报密度只是其总平均数的1.63倍。这说明停刊后2年的论文分布与前5年的相比,其集中性程度明显减弱了。第3区的情况则恰好相反,前5年的32.38%的论文(317篇)高度分散在81.58%的期刊(93种)中;而且其情报密度很低,平均每种期刊只有3.41篇,仅为总平均数的39.70%。而后2年的32.07%的论文只分散在77种期刊中,仅占期刊总数的74.04%。这说明,在离散区中,后2年的论文分布与前5年的相比,其分散性程度也有所减弱,但整个分布的分散性却有所加强。因此,从总体上看,停刊前5年的情报学定量化研究论文在期刊中的分布与停刊后2年的分布相比,一方面更为集中,另一方面又更为分散,其分布的集中性与离散性更为突出。
4 核心期刊的测定结果及比较分析
我们认为,核心期刊的测定是以相关论文在期刊中分布的集中与离散规律为理论基础的,而期刊的变迁必然会直接影响到这种分布的特征和程度。因此,专业期刊的改名、停刊等变化也不可避免地会对该领域的核心期刊效应及其测定结果产生较大影响。为了具体考察《情报科学》等4种期刊的停刊对情报学定量化研究领域核心期刊的影响,我们特具体测定了停刊前、后的核心期刊,并对其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目前,测定核心期刊的方法很多,但由于这次统计的数据来源工具为《全国报刊索引》(哲社版),所获得的原始数据是一次期刊发表的情报学定量化研究论文被二次文献工具摘录的索引条数,因此,只宜采用文摘法,即以被摘量为标准来评价和测定其核心期刊。按照文摘法的惯例,一般取70%为标准,也就是说,当累积被摘率达到70%时,所对应的期刊则为核心期刊。这样,我们以表1的数据为依据,可测定前23种期刊为《情报科学》等停刊前的情报学定量化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同样,利用表2的数据,则测定前29种期刊为停刊后的该领域的核心期刊。
这停刊前的23种核心期刊虽然只占所统计期刊总数(114种)的20.18%,但发表的相关论文竟多达686篇,占被统计论文总数的70.07%;而且,其情报密度较高,每种期刊发表的相关论文水平均为29.83篇,是总平均数的3.47倍。这说明,这些期刊确实是情报学定量化研究方面的核心情报源,其核心期刊效应是比较明显的。在这23种核心期刊中,情报学期刊(含图书情报两栖期刊)就有12种,占52.17%;而且排名较前,占据了前7位。这说明情报学期刊是该领域核心期刊的主体。例如,《情报科学》、《情报学刊》、《情报业务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学报》等一直就是发表情报学定量化研究论文的最主要园地。图书馆学期刊有11种进入了该领域核心期刊的行列,发表了不少情报学定量化研究方面的论文,特别是文献计量学的应用性文章。这充分说明,一方面情报学与图书馆学的关系非常密切,互相交叉和渗透;另一方面也表明图书馆学需要定量化,而情报学定量方法特别是文献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又能够应用于图书馆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情报科学》等停刊后,我国情报学定量化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其核心期刊效应明显减弱。这次测定的停刊后的29种核心期刊,同样提供70%的论文,但核心期刊种数占所统计期刊总数(104种)的比例达到27.88%,比停刊前的同类比例增加了7.7个百分点;而且其情报密度下降,每种期刊发表的相关论文平均为8.31篇,只是总平均数的2.52倍,明显低于停刊前的3.47倍。二是核心期刊的种数增加,由原来的23种增至29种,增加了6种,增幅为26.09%。这是相关论文在期刊中分布的集中性相对减弱的必然结果。三是核心期刊的学科分布发生了很大变化。在29种核心期刊中情报学期刊(含图书情报两栖期刊)只有10种,仅占34.48%,比停刊前的相应比例(52.17%)下降了17.69个百分点;而图书馆学期刊(含文献学期刊)多达19种,占核心期刊种数的65.52%。这说明,一方面由于重要的专业核心期刊的停刊,使得该领域研究论文的发表受到很大限制,因而向相关学科期刊转移;另一方面也表明有些图书馆学文献学期刊增加了定量化研究论文的报道,迅速成为相关论文分布较为集中的重要情报源,因而跨入了该领域核心期刊的行列。但是,在表2的29种核心期刊中,情报学期刊排名较前,发表的相关论文也占多数,仍然是情报学定量化研究领域核心期刊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情报科学》、《情报学刊》、《情报业务研究》和《世界图书》都曾发表过大量的情报学定量化研究论文,不仅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而且也导致了相关论文在期刊中的分布更为集中,使核心期刊效应明显加强。而它们的停刊,不仅给学科研究带来了严重损失,而且也影响了相关论文在期刊中的分布以及核心期刊的测定,使其分布的集中性减弱,从而导致按一定标准测定的核心期刊种数增加。这充分说明,某一学科领域专业期刊种数的增减变化势必会直接影响相关论文在期刊中的分布,而这种分布的特点、程度和规律又必然会影响该领域核心期刊的测定及结果,并进而对相关学科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发展产生难以弥补的影响。因此,专业期刊的数量、质量以及连续、稳定的出版发行,对于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来说,不仅密切相关,而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必备条件。值此《情报科学》复刊之际,谨以此文表示衷心的祝贺和难忘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