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试射、六方会谈与多边谈判中的“安全困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导弹论文,六方会谈论文,困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安全困境”不仅构成国家间安全竞争与冲突的基本原因,也是影响甚至实质性地干扰多边安全对话进程的突出问题。多边会谈本来是用以遏制与解决安全冲突的重要机制,但阻碍多边会谈进展的原因之一却是会谈本身常常并不能有效地抑制安全对立,相反,参与谈判的有关方面甚至为了提高要价、或者为了强化单方面的利益主张,而不惜以激化事态的方式争取对手的重视和妥协。传统合作理论主要将关注点集中在制度层面,例如制度的约束力和为参与者提供“好处”的交易能力,或者是参与者在国际环境评估基础上所做出的战略选择。①但当代多边主义理论更多地认为,谈判者基于自身国内政治的考虑是采取这种“军事挑衅”政策的重要理由。除此之外,“威胁程度”判断也是解释多边谈判中安全困境的原因之一。无论是国内政治对采取什么样的“安全/挑衅”行为的影响,还是基于外交与战略的要求对“威胁程度”所做的判断,事实上都同特定的“威胁/利益”认同与认知存在着直接的关系。②通过考察2006年7月5日朝鲜的导弹试射所引起的六方会谈成员国的不同反应,以及其后六方会谈面临的困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导致多边会谈陷入僵持状态的“安全困境”,既有国内政治的考虑,也有威胁程度的发展,更存在着像朝鲜这样的多边会谈参与者的“习惯行为”问题。换句话说,尽管六方会谈已经进行了5轮并延续了3年时间,但在有关各方对“威胁/利益”的认同尚没有根本改变的前提下,多边会谈中的安全对抗不仅无法降低、甚至还在出现增强的趋势。
“习惯行为”背后的“认同僵化”?
自1998年以来的8年间,除了核问题之外,朝鲜还一直在试图通过导弹试射问题谋求与美国直接对话、并争取它所希望的政治与经济利益。2006年7月5日的朝鲜导弹试射只不过是“最新”的一次。即便是2002年10月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以后,朝鲜也从未停止导弹发展计划,试图以导弹试射影响国际社会对朝核问题的反应更是朝鲜多次尝试过的手段。平壤政府在美国历来被视为通过“边缘政策”(brinksmanship)推行“勒索外交”(diplomacy of extortion)的高手。
朝鲜曾经从导弹试射中尝到过“外交甜头”,得到过实际的“经济好处”。在第一次朝鲜导弹危机、即1998年8月的“大浦洞”导弹试射后举行的美朝直接对话中,双方形成了一系列直接的“利益交换”。朝鲜在1999年9月宣布暂停导弹试验备忘录(Missile Moratorium),而克林顿政府则根据“佩里方案”同意继续与朝鲜展开双边对话,以解决美朝之间的安全、政治和经济关注。与此同时,克林顿政府承诺给予朝鲜若干“好处”:一是1999年9月17日,克林顿总统宣布取消部分对朝制裁,其中包括开放美国人到朝鲜旅游,允许朝鲜购买部分美国商品;二是1999年12月,美国主持下的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KEDO)与朝鲜正式签署了总标的46亿美元的协议,同意此后8—10年内为朝鲜兴建两座轻水反应堆以补偿朝鲜停止核计划的能源损失。布什政府上台后,白宫重新评估克林顿政府的对朝政策,一度拒绝与朝鲜进行双边对话。作为影响美国朝鲜政策的“杠杆”之一,朝鲜先是在2001年5月宣布延长暂停导弹试验备忘录直到2003年;面对布什政府的强硬政策,2001年6月又表示它将考虑取消该备忘录。美朝之间由此开始了“导弹游戏”。
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后,朝鲜曾于2003年和2005年三次进行导弹试射。2003年2月24日和3月7日,朝鲜两次试射了西方称之为KN-01的短程反舰导弹,2005年5月1日朝鲜向日本海方向试射了一枚短程导弹。朝鲜前两次导弹试射的政治目的是想要直接促成朝美对话,而不是美国所提出的多边对话。2003年1月,朝鲜威胁要恢复远程导弹研制、取消暂停导弹试验备忘录。朝鲜常驻联合国代表在与美国新墨西哥州州长里查德森(Bill Richardson)举行会晤时曾表示,朝鲜希望与美国直接就核问题进行谈判。③在遭到美国拒绝后,2-3月的导弹试验成为平壤试图继续提升核危机事态严重性的工具,因为朝鲜一旦停止履行暂停导弹试验备忘录、转而试验和发展远程导弹,无疑是自2002年12月底以来朝鲜继驱逐IAEA武器核查人员、退出NPT条约以及重启5兆瓦石墨反应堆等一系列激化事态行动之后新的“危机升级”措施。随着2003年4月“四方会谈”的酝酿和举行以及之后的“六方会谈”,“导弹游戏”暂时告一段落。但在第三轮六方会谈之后出现新的僵持局面时,“导弹游戏”又再度启动。2005年3月朝鲜宣布其暂停导弹试验备忘录不再生效。5月1日,朝鲜进行短程导弹试验,其目的仍然是实现美朝直接对话、通过制造新的危机事态来吸引国际注意力。只是在中国积极的外交斡旋和韩国许诺提供能源援助并继续推动和解政策的促成下,这次导弹试射才没有继续演变为新的导弹危机。
2006年7月朝鲜之所以试射导弹,其目的一是“惩罚”美国拒绝与朝鲜双边对话的态度;二是“习惯性”地通过制造新的“危机事态”吸引国际社会对其立场的关注;三是发泄对现有六方会谈的不满。但其最直接的目的还是想通过制造危机的方式“力压”美国同意与朝鲜进行双边会谈。朝鲜显然对20世纪90年代的“大浦洞导弹经验”仍抱有某种“幻想”。
自2005年11月中旬第五轮六方会谈结束以来,解决朝核问题的多边会谈再度陷入僵局。2005年12月美国对朝金融制裁可说是对朝鲜在轻水反应堆问题上固执立场的惩罚,也是布什政府不再对六方会谈能尽快产生实质性突破抱以希望后转而对朝采取新一波“压力与孤立”政策的结果。金融制裁加重了朝鲜的经济困难,也让朝鲜更不愿意在自己提出的先提供轻水反应堆再启动弃核进程的问题上对美国轻易让步。但朝鲜确实采取了一些主动的姿态希望打破僵局。例如,2006年6月初,朝鲜曾提出邀请美国助理国务卿希尔访朝,争取实现朝美双边会谈。④但美国迅速拒绝这一提议,坚持只有恢复多边会谈之后,才考虑进行美朝双边会谈。美国的“先多边、再双边”政策和平壤的“先双边、再多边”要求形成了六方会谈之外美朝争论的新焦点。朝鲜的导弹试射发生在其频频要求美国取消金融制裁和先进行双边会谈没有任何结果、美对朝金融制裁还在进一步收紧之后,这是朝鲜强化对美“斗争”措施的一种表现。更让朝鲜感到不满的是,六大国对伊朗核问题所达成的“承诺”包括了向伊朗提供轻水反应堆的内容,但2006年6月1日,KEDO却宣布彻底终止对朝鲜的轻水反应堆援建。⑤这种强烈的“反差”显然进一步激怒了平壤。导弹试射只不过是朝鲜继续沿用以往的惯用手法,试图再次通过“边缘政策”达到“促谈”和“获利”的目的。即便在导弹试射引起新的外交风波之后,朝鲜的立场仍然是要求与美国进行双边对话。6月20日,朝鲜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表示,可以通过和美国的直接谈判来解决导弹问题。⑥
比较一下朝鲜2002年10月至2003年3月与2006年6-8月在核及导弹问题上的言论,我们几乎难以发现任何区别,“关键词”都是“自主的防卫力量”、“遏制力”、“国防发展权利”、“美国的核进攻”以及“军事力量的安全保障”等等。事实上,在2005年9月第四轮六方会谈通过了《共同声明》、各方共同宣告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美国承诺对朝鲜的安全保障、其余各方承诺避免采取挑衅性举动的情况下,朝鲜的导弹试射不仅没有必要,也给东北亚地区的稳定与合作带来显著的消极影响。
问题是,六方会谈自2003年8月以来已经进行了5轮,布什政府拒绝在六方会谈之外与朝鲜进行双边对话的立场由来已久,为什么朝鲜还继续通过导弹试射、制造危机事态的方式来推动朝美直接对话?对此的一种解释是朝鲜的“误判”——低估了布什政府坚持不与朝鲜直接对话的决心。⑦另一种观点认为,朝鲜是出于巩固国内凝聚力和政权稳定的需要,旨在通过导弹试射来提高士气。⑧甚至有分析家认为朝鲜旨在挑起其余各方的分歧与冲突。⑨然而,在缺乏对朝鲜国内政治足够信息的情况下,上述三个理由臆测度太高。基于1998年“大浦洞”导弹试射以来的经验事实,合理的解释应该是朝鲜政权缺乏外交手段的选择,在对局势的判断无法塑造与构筑新的认同之前,只能沿用传统的、选择极为有限的军事性做法。在依然陈旧的“认同”情景下,传统的“斗争手段”不仅运用起来娴熟,而且符合朝鲜国内政治的认知环境,有利于获得短期内良好的国内政治效应。⑩导弹试射前后朝鲜所举行的群众集会以及再度被强调的“先军路线”,充分证明其“安全认同”和习惯性的军事化“应对手段”在六方会谈机制启动至今没有任何变化。武器、或者显示军事力量仍然是朝鲜最主要的权力资源,(11)因而也就变成了它最主要的外交筹码。
认同对立下恶化的“安全困境”
朝鲜自六方会谈开始后的三年多时间一直未能改变自身的“安全认同”以及军事化的应对策略,美日等国客观上同样没有改变对朝鲜的偏执与敌视的看法。双方的认同差异与对立将朝鲜导弹试射引发的安全对立推进到了新高度。“安全困境”的恶化很可能使得六方会谈陷入瘫痪状态。
从技术层面看,这次导弹发射并不直接意味着朝鲜的“导弹威胁”达到了新的水平。西方国家称为“大浦洞2”的远程导弹试射在飞行42秒、仅仅升空1.5公里之后即爆炸解体,(12)而其他6枚短程导弹已是朝鲜列装武器。虽然有些分析家认为,连续试射6枚短程导弹意味着朝鲜具有了“密集”导弹攻击的能力,但这并不能说明朝鲜的导弹威胁能力扩大了。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的不扩散问题专家麦克·莱维(Michael Levi)表示,“朝鲜此次导弹试射所展示的技术进步是非常有限的,并没有超越美国导弹防御系统部署时对朝鲜导弹能力的构想”。(13)《华盛顿邮报》认为,“朝鲜的导弹技术过去几年一直在到处被夸大”。(14)
然而,朝鲜导弹试射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后果。首先是打击了国际社会对于朝鲜在解决相关议题上能否坚持“诚信原则”的信任度。朝鲜导弹问题受三个基本文件的约束:一是1999年朝鲜自行宣布的暂停导弹试验备忘录;二是2002年9月日本首相小泉访问朝鲜时双方所签署的《平壤宣言》;三是2005年9月的六方会谈《共同声明》。虽然2005年3月朝鲜外务省曾宣布暂停导弹试验备忘录失效,但《共同声明》的签署和发表意味着朝鲜至少间接同意继续履行备忘录所规定的义务。这应该是各方对《共同宣言》中所规定的“不采取挑衅行动”的基本理解。朝鲜采取的导弹试射行为,使国际社会再度怀疑朝鲜是否能有效地、自觉地遵守其曾经承诺过的国际义务。如果朝鲜在解决争议问题上的“诚信”原则受损,这对六方会谈中其余各方的谈判意愿显然是重大打击。特别是对美日等国来说,朝鲜进行导弹试射就是“越界”——随意对待自己的国际承诺,美国如果同意朝鲜所说的双边会谈,就是落入朝鲜的“圈套”。(15)
其次是使美日等国获得了“有力”借口对平壤采取强硬、严厉的制裁措施,并以此向中韩等温和国家施压以强化它们一开始就谋求的“孤立”朝鲜战略,推动朝鲜与外界关系的尖锐化。自2002年朝核危机爆发以来,导弹试射一直是朝鲜对抗美日等国压力政策、吸引国际关注以及增加自身谈判筹码的手段,但事实上每次导弹试射都带来了朝鲜与美日之间安全关系新的紧张,增加了东北亚地区安全的不确定因素。
朝鲜2003年的两次导弹试射,直接促使美国宣布向太平洋西部的关岛增派12架B-52和12架B-1远程战略轰炸机,以应对朝鲜半岛任何突发局势。(16)布什政府虽然坚持致力于朝核问题的政治解决,但强调不会放弃“任何政策选择”,暗示仍然存在着对朝鲜进行军事打击的可能性。而朝鲜则强调美国有进攻朝鲜的计划,宣称这个计划一旦实施,朝鲜将不惜引发“核灾难”。(17)而最近一次导弹试射的直接结果,是美日进一步加强了针对朝鲜的军事反应,决定从2006年8月起提前在日本部署PAC-3导弹防御系统,并增强了面对亚洲大陆的导弹预警和跟踪系统。(18)美国宣布它的导弹防御系统开始处于“实战状态”,并决定尽快向日本派遣美国目前具有海上导弹拦截能力的最先进的“西洛号”宙斯盾巡洋舰。而朝鲜也同样不惜哄抬紧张气氛。在2006年7月15日安理会表决涉朝问题决议时,平壤下令军队进入临战状态。这是13年以来朝鲜第一次下达如此指令。(19)
2003年和2005年朝鲜的3次导弹试射之所以未导致安全危机以及未实质性地损害六方会谈进程,是因为朝鲜试射的都是短程导弹。(20)尽管朝鲜现有的中短程导弹和核武器技术尚难达到携带核弹头的能力。但如果朝鲜试射成功远程、甚至洲际导弹,携带核弹头的可能性从理论上说将大大提高,从而可能直接攻击美国本土,这使布什政府的对朝战略出现新的实质性变化。对美国来说,拥有核武器和洲际导弹的朝鲜是美国国家安全的噩梦。美国军方甚至相信朝鲜已经具备了将核武器与洲际导弹结合的能力。而朝鲜在7月导弹试射中不听劝阻、不顾压力的行动,更让美国和日本相信平壤追求核导弹不仅是为了保证政权的生存,还是一种谋取利益的“讹诈”行径。(21)正因为如此,朝鲜此次导弹试射而引发的“安全困境”空前发酵,美日都做出相当强硬的反应。美国国内传统的对朝温和派也认为导弹试射证明消除朝鲜威胁的外交已经宣告“失败”,因此开始主张对平壤采取强硬立场,甚至建议美国对朝鲜的导弹试验场进行外科手术式打击,摧毁朝鲜的远程导弹能力。(22)布什政府虽然未接受这样的建议,表示不会对朝鲜导弹基地发动“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但美国国内对朝政策的争论显示,2002年朝核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朝野还从未如此认真讨论过对朝军事打击问题。
日本对这次导弹试射反应最为激烈、也最为情绪化,除在导弹试射的当天公布了7项对朝制裁措施之外,强硬派还发出了要对朝鲜实施“先发制人”打击的呼吁。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7月6日公开表示,日本有权对朝鲜的导弹设施进行攻击,这是日本的“自卫”。(23)此外,日本随即在联合国安理会提出了对朝鲜进行严厉制裁的议案,该议案甚至要求引用联合国宪章第七条,授权必要时采用武力来解决朝鲜的“威胁”问题。朝鲜导弹试射显然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民族主义情绪,对于改变日本的自卫队体制起到了反推作用。日本国会甚至解释说,对针对日本将要发射的敌方导弹基地的“先发制人”的攻击符合日本行使自卫权的法律规定。(24)目前,美日两国的对朝政策和第四轮六方会谈时相比已出现了全面倒退,“孤立与制裁”政策进一步升级,已经由愿意谈判“改变朝鲜错误行为”的战略重新转向核危机开始初期以“政权更替”(regime change)为代表的扼杀平壤政权的战略。只是目前这一“政权更替”战略不是通过军事手段直接实现,而是旨在通过扩大金融及贸易制裁强度和范围、加强对朝鲜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际监控、甚至拦截与掐断朝鲜对外武器交易、以及为朝鲜的“脱北者”公开提供政治庇护和加强对朝人权攻势等方式,“窒息”朝鲜的经济和军事能力,促使朝鲜政权早日崩溃。但矛盾的是,尽管六方会谈遭到搁置、尽管朝鲜试射导弹,朝鲜的“威胁度”并没有实质性改变,而是美日对朝鲜威胁的认同发生了变化。
第三是加大了六方会谈框架内有关国家间的争论与分歧。主要是中韩与美日对导弹试射在认同上的分歧。中韩两国都表示了对日本强硬的“先发制人”论的不满,认为日本在安理会提出的强制制裁提案“反应过度”。(25)韩国总统发言人批评安倍的讲话暴露了日本政策“咄咄逼人”的性质。韩国对朝鲜导弹试射并没有做强烈反应,继续原定与朝鲜进行的部长级会谈,只是停止了对朝鲜的粮食援助。韩国统一部长官表示朝鲜的导弹试射也是美国政策的失败,这一说法得到了卢武铉总统的公开支持。当前,美、日、韩三方在对朝政策上的分歧正进一步扩大,其根源恰恰在于韩国已经不再将朝鲜视为“敌人”,而美日则越发将朝鲜列为“重大威胁”。为此,美国提高了对韩国的压力,要求韩国重新协调与美国的对朝政策。美公开表示,朝鲜不能纳入美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范围。(26)美国还要求韩国关闭韩国在朝鲜境内投资的“开城经济开发区”和“金刚山旅游项目”,以便进一步挤压朝鲜的融资能力。然而,六方会谈的进展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有关各方在目标设置、谈判路径选择以及基本策略运用上的共识与合作,取决于对什么是“朝鲜问题”、“朝核问题”以及现在的“导弹问题”的基本认同,如果朝鲜之外的其他各方间争议难以弥合、相互掣肘,六方会谈机制必然无法取得突破。
缓解六方会谈中的“安全困境”:问题与挑战
朝鲜导弹试射清楚地表明,在美朝受国内政治主导的安全认同没有出现实质变化之前,多边对话机制对改变两国互不信任、彼此指责进行军事挑衅与威胁的“安全困境”几乎难以有所作为。同样,其他各方如果在半岛问题上缺乏足够的政策远见和务实态度,也很难改变朝鲜所持有的消极的安全认同。那么,六方会谈的各方究竟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措施去实质性地弱化对立的安全认同,并且避免“习惯行为”继续有“借口”挑起事端、阻碍政治与外交解决朝核问题的进程?
首先,朝鲜必须显示出足够的勇气和信心结束国家的孤立状态、实现改革开放。这不仅符合朝鲜的国家与民族利益,也有助于其逐步调整保守、僵硬的安全认同和“习惯行为”,以及适应保障东北亚地区稳定、合作与繁荣的客观要求。合理的认同的建立,取决于国际行为体在开放的互动环境中对国际制度与国际规范的了解与适用,取决于区域成员之间在广泛的政治、经贸与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建立的“共有知识”。在人类的政治生活中,武器和军队只有在非开放系统中才构成最重要的权力资源。朝鲜不解决自己的系统开放问题,就无法真正触及其安全认同中存在的问题,也难以改变依赖军事力量显示这一“习惯行为”。
中国历来从中朝传统友谊和建设两国伙伴关系的大局出发,在朝核问题上采取“软对策”(soft approach),通过援助和支持朝鲜的经济建设、从解决实际困难的角度出发,耐心等待朝鲜做出改革开放的战略性选择。朝鲜导弹试射以及目前围绕半岛核问题所出现的新的紧张局势,客观上使中国陷入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27)中国历来不干涉别国内政,朝鲜实行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是朝鲜人民自己的选择。我们相信朝鲜半岛人民的智慧和勇气,相信半岛人民有能力分辨和珍惜来自中国人民的长期友谊与“睦邻、善邻和富邻”的情怀。
其次,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取得实质性突破之前,朝鲜应该暂停导弹试验与研发进程,真正采取实质性“弃核”意愿与行动,在努力打消各方疑虑的基础上增进对六方会谈机制、中国“斡旋”作用和国际社会对朝安全关注的理解和尊重。布什政府所奉行的严厉与苛刻的朝鲜政策,除了出于传统的不信任和敌意之外,还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美国情报部门一直认定朝鲜不仅有秘密核计划,而且从未真正停止过远程导弹的研制工作。(28)韩国媒体报道称,美国曾向其盟国通报2002年11月朝鲜大浦洞导弹试验场发生试机中的火箭推进器爆炸的情报。(29)2003年10月,美国政府表示朝鲜已经修复“大浦洞”导弹试验场,这意味着朝鲜随时可以进行新的导弹试验。2004年9月,美国侦察到朝鲜正在进行新的火箭发动机点火试验。(30)从2006年6月中旬开始,美国的间谍卫星和其他侦察手段就观测到朝鲜正在准备进行导弹试射的各种动向。美日等国多次向朝鲜发出警告,希望朝鲜停止导弹试射举动,“警告”的层级和措辞的“威胁性”不断上升。6月17日,首先是美国驻日本大使托马斯·谢弗(Thomas Schieffer)与日本外相麻生紧急会晤,公开表示朝鲜的导弹试射将是一个“危险的举动”,会直接“损害朝鲜自身的利益”。(31)随即,美国从6月20日开始向朝鲜近海区域派遣两艘“宙斯盾”军舰,探测朝鲜远程导弹的准备及发射情况,并着手启动海基导弹防御系统,以便必要时做出军事反应。美国媒体甚至报道说,五角大楼已决定启动导弹防御系统,并正在考虑是否击落朝鲜试射中的导弹。(32)随着各种迹象表明朝鲜真的要试射导弹时,不仅美日发出了“威胁性”警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中国总理温家宝、G8集团会议声明、美俄首脑会议声明都要求朝鲜停止导弹试射,避免不必要地激化事态。但朝鲜领导人并没有认真考虑国际社会的主流意见。朝鲜这种“超强硬”政策显然会伤害朝鲜自己的利益。2006年7月15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1695号决议应该有助于朝鲜清醒地认识当前局势。
第三,美日等国应该避免对朝鲜导弹试射的“过度反应”,更要避免出于国内政治考虑或其他地区安全的考虑而“借题发挥”,对朝鲜采取严厉的制裁、孤立甚至主动性军事威胁措施。从中长期看,一味信奉对朝“制裁”举动,只会使朝鲜的对抗情绪居高不下,导致整个半岛局势的复杂化。
导弹试射使得美朝、日朝之间的政治与战略对立加深,美日都在考虑对朝鲜的进一步制裁行动。目前,全球已有25家银行参与了美国发起的对朝金融制裁。新的制裁措施很可能使得美国对朝贸易制裁恢复到1999年9月以前的水平。(33)日本也在考虑完全冻结从日本向朝鲜的汇款渠道,甚至断绝两国间的民间往来。美日在朝鲜政策上的战略走向很明显,即全面加强对朝战略压力,以便达到扼杀朝鲜威胁能力、并进而实现“政权更替”的目的。然而,过去5年来美国的强硬政策并没有带来朝鲜半岛局势或朝核问题实质性的松动,美日的孤立与制裁措施能否真正达到目的令人怀疑。日本在导弹试射问题上的情绪化反应,更是日本长期存在的嫌恶朝鲜思想的再一次发作。(34)布什政府拒绝与朝鲜举行双边会谈的立场,即便是在强烈反对朝鲜进行导弹试射的自由派中也遭到了猛烈的批评。著名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曼(Thomas Freidman)就明确指出,美国只有改变朝鲜“错误行为”的能力,并没有改变朝鲜政府的能力。他强烈呼吁美国与朝鲜直接会谈。(35)
事实上,朝鲜导弹试射的直接作用不是军事性的,而是政治性的。美国、日本应该更好地与中国、俄罗斯以及韩国协调对策,对平息导弹危机以来恶化了的六方会谈局势承担起更为坚定的政治责任,而不是一味强调预防性防御和制裁等强硬手段。美日两国都仍然有很大的空间去思考和采取更为认真、诚恳的对朝谈判策略,以便能真正让平壤相信华盛顿和东京都无意于改变朝鲜政治现状,仍将坚定地继续致力于外交和政治解决朝核问题进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一味坚持在六方会谈机制中的美朝双边会谈是不够的。在朝核问题上,美国现在最需要解决的是扫除“朝鲜拒绝重返六方会谈的借口”。(36)进行美朝双边对话是美国可以做的第一步。
第四,朝鲜导弹问题虽然重要,但整个半岛局势及东北亚地区安全中最迫切的问题还是朝核问题。虽然很不幸,目前的事实是朝鲜导弹试射阻碍了朝核问题多边会谈进程,但导弹问题不应该转移国际社会解决朝核问题的视线。
2006年7月朝鲜导弹试射给东北亚地区所造成的安全危机是严重的,但半岛问题的关键是核而不是导弹。美日强调导弹防御系统的作用,以便对付朝鲜的“导弹威胁”,这很可能引发东亚新的军备竞赛,反而让朝鲜在弃核问题上更加犹豫。过多渲染朝鲜的导弹威胁,更是有可能错误地转移各方对解决朝核问题应有的关注。从美朝各自导弹攻、防竞争的技术指标来看,其形式大于实质意义,战略考虑高于实际的防务需求。结果是这一轮新的“导弹游戏”正在“谋杀”六方会谈所需要的起码氛围。六方会谈如果无法及时恢复,“安全困境”将会持续加剧,再出现新一轮“导弹游戏”并导致军事冲突的风险将更大。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
注释:
①有关国家间的合作理论,请参见Kenneth A.Oye,ed.,Cooperation Under Anarchy,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6,Ch.1-2; Robert O.Keohane,ed.,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State Power:Essay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Boulder:Westview,1989; Arthur A.Stein,Why Nations Cooperate:Circumstance and Choice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Ithaca:Comell University Press,1990。
②有关“认同”对国家安全行为的影响,请参见Peter J.Katzenstein,ed.,The Culture of National Security:Norms and Identity in World Politics,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5; Cultural Norms and National Security:Police and Military in Postwar Japan,Ithaca:Comell University Press,1996; Tamed Power:Germany in Europe,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99。
③"N.Korea May End Missile Test Moratorium," USA Today,January 11,2003.
④Anthony Faiola,"N.Korea Invites U.S.to Bilateral talks on Arms," The Washington Post,June 2,2006.
⑤Paul Kerr,"U.S.,Allies End North Korea Reactor Project,"Arms Control Today,July/August 2006.
⑥AP:"S.Korean Official:N.Korea Missile Test Unlikely,"June 22,2006,http:// www.msnbc.msn.com/id/13476356/ from/RSS/print/l/displaymode/l;" N. Korea Wants Missile Talks with U.S.," CBS News,http://www.cbsnews.com/ stories/2006/06/21/world/printable1737807,shtml.
⑦Joseph Coleman,"Little Known about N.Korea's Intentions,"AP News,June 23,2006.
⑧"North Korea Can Book Missile Tests as Diplomatic Success,"The Chosun Ilbo,July 20,2006.
⑨Donald Kirk,"N. Korea's Ace Threatens US-Scoul Alliance," Asia Times,July 12,2006.
⑩有分析家指出,朝鲜试射导弹是一种自我满足性质的“挑衅”。参见Bruce Cumings and Meredith Jung-en Woo,"What Does North Korea Want?" New York Times,July 7,2006。
(11)Barbara Demick,"In N.Korea,Weapons Are Key Instrument of Power," Las Angeles Times,July 30,2006.
(12)"Taepodong Missile Exploded in Midair," Korea Times,August 1,2006.
(13)Michael Levi,"Missile Defense Collaboration Efforts Tighten U.S.Bonds with Israel and Jap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July26,2006,http ://www.cfr.org/publication/l 1156/levi.html.
(14)Thomas E.Ricks and Anthony Faiola,"Experts Say Missile Failure Highlights Ineptness," The Washington Post,July 6,2006.
(15)Peter Wallsten and Maggie Farley,"Bush Strongly Defends His N.Korea Policy," Las Angeles Timaes,July 8,2006.
(16) "U.S.Suspects N.Korea Missile Test," CBS News,March 7,2003,http:// www.cbsnes.com/stories/2003/03/08/ world/printable543258.shtml/.
(17)"N.Korea Warns of Nuclear Disasters," CBS News,March 2,2003,http:// www.cbsnews.com/stories/2003/03/03/ world/printable542493.shtml/.
(18)Anthony Faiola,"U.S.,Japan to Start Deploying Missile Interceptors," The Washington Post,July 21,2006.
(19) "N.Korea Put Troops on Alert Ahead of UN Vote," MSNBC News,July 19,2006 ,http:// www.msnbc.msn.com/id/ 13708085/.
(20)2005年5月朝鲜短程导弹试射之后,美、日、韩等国都曾有意谈化朝鲜的“导弹威胁”,这是因为朝鲜中短程导弹的存在已经是一个事实;短程导弹试射并不意味着朝鲜的导弹技术有了新的实质性突破。为了继续“拉拢”朝鲜在六方会谈中采取积极态度,各国以短程导弹试射都采取了温和立场,这和2006年7月5日朝鲜的导弹试射前后的立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关当时各国的反应,请参见AP:"North Korea Missile ' No Big Deal,'" CBS News,May 2,2005,http://www.cbsnews.com/stories/2005/05/02/ world/printable692481.shtml。
(21)Gary Hufbauer,"Confronting the ' Dear Leader':Economic Sanctions Coupled with Offers of Aid Aren't Much,But They're All We Have in Our Standoff with N. Korea," Las Angeles Times,July 15,2006.
(22) William J.Perry and Ashton B.Carter,"What if N.Korean Missile Attacks the US," The Washington Post,June 22,2006.
(23)Hiroko Nakata,"First Strike Permittued if Attack Imminent:Abe," Japan Times,July 11,2006.
(24) Anthony Faiola,"Japan,Tough Talk about Preemptive Capability:China,Russia Deplore N.Korea's Missile Test," The Washington Post,July 11,2006.
(25)Choe Sang-hun,"Japan and South Korea Wrangle over Response to North's Missiles," New York Times,July 12,2006.
(26) "U.S.:N.Korea Zone Can't Be in Trade Deal," ABC News,July 24,2006,http:// www.wjla.com/news/stories/0706 /346896.html.
(27)有关朝鲜导弹试射、不接受联合国1695号决议以及拒绝重回六方会谈的强硬立场对中国利益损害的分析,请参见The Monitor's View,"China Under North Korea's Missile To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July 7,2006; Niall Ferguson,"When Will China Pull the Plug on North Korea?" Las Angeles Times,July 10,2006.
(28) "N.Korea's Weapons Development," USA Today,January 1,2003.
(29) "Explosion Hit N.Korea's Missile Test Site in November," April 21,2003,http:// www.rense.com/general137/test.htm/.
(30)"U.S.Detects Signs of N.Korea's New Missile Engine Test,"Yonhap News,September 24,2004.
(31)Chisaki Watanaabe,"U.S.,Japan Urge N.Korea to Forgo Test-fire of Missile," The Washington Post,June 18,2006.
(32)"Pentagon Weighing Shooting Down N.Korea's Missile if Necessary," The Washington Times,June 20,2006.
(33)Krishna Guha,"US Mulls Re-imposing Economic Sanctions on N.Korea over Missile," London Finaacial Times,July 31,2006.
(34)Gregory Clark,"Japan's Anti-North Korea Complex," Japan Times,July 20,2006.
(35)Thomas L.Friedman,"A Choice for the Rogue," New York Times,August 2,2006.
(36)Arnold Kanter,"North Korea Missile Launches and Implications for U.S.Policy," PacNet 35A,July 21,2006.
标签:导弹论文; 六方会谈论文; 朝鲜核问题论文; 美国军事论文; 中国朝鲜论文; 中国制裁韩国论文; 日本军事论文; 制裁朝鲜论文; 朝鲜旅游论文; 朝鲜现状论文; 美国政治论文; 日本政治论文; 制裁俄罗斯论文; 武器论文; 朝鲜导弹论文; 军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