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尤 张清秀 魏秀娥 王兰琴 许静 付家亮 荣良群(通讯作者)
(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 徐州 221004)
【摘要】 目的:探讨徐州地区不同性别与缺血性卒中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卒中注册数据库前瞻性连续登记2012.06-2013.06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546例,收集相同例数的在我院同期进行健康体检人群的相关资料,并录入epidata数据库。对可能引起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分别对不同性别的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整体人群中缺血性卒中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既往高血压、吸烟、TIA发作史、卒中病史均明显增高 (P<0.05)。而吸烟、高血压、TIA病史、低密度脂蛋白高及高血糖参与了男性卒中的发生(P<0.05),吸烟、饮酒、高血压、TIA发作史、卒中发作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空腹高血糖参与了女性患者卒中的发生(P<0.05)。结论:徐州地区与卒中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存在性别差异。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卒中注册数据库;危险因素;性别
【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3-0192-03
前言
缺血性脑卒中是我国首位致残原因及第二位致死原因[1],是目前主要的公共卫生负担。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吸烟一直是大家关注的卒中相关的危险因素,但因区域及生活习惯不同,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与卒中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有所差异。本研究以卒中注册数据库为基础,探索本地区与卒中相关的危险因素以及不同性别与卒中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的差异。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2年06月—2013 年6月期间,所有于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546例,健康对照组为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546例。脑梗死纳入标准:(1)符合1995年10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且经CT或MRI扫描证实为新发缺血性脑卒中。(2)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时间距就诊日期在3d内。(3)年龄>18岁,文化程度小学以上。(4)在徐州地区居住2年以上。排除标准:(1)无症状及体征的静止性梗死。(2)非脑血管事件。(3)发病至就诊的时间超过3d。(4)拒绝参与登记调查者。
1.2研究方法:所有纳入病例均完成标准脑卒中入院登记表,包括一般情况、既往史、临床体征、Glasgow昏迷量表(GCS)及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SSS评分(包括入院当天、发病1d、2d、3d各一次),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及特殊检查结果,治疗药物及出院诊断。
1.3观察指标:列入观察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TIA发作史、脑梗死病史、脑血管狭窄、房颤、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同型半胱氨酸、血糖等。所有观察对象均在入院次日,空腹12h以上,清晨取肘静脉血2mL,用美国产DADE BEHRING-RXL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以上血液学指标。根据卒中数据库中患者的年龄及性别,进行前瞻性调查设计,以离退休体检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制定一般资料采集的问卷,收集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人群的既往史资料,结合血液学检查指标统一输入epidata数据管理软件建立健康人群的数据库。卒中及体检人群的研究均符合人体试验伦理学标准,并得到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及患者、体检人群的知情同意。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组间比较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缺血性卒中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单因素分析:既往史统计分析表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缺血性卒中组高血压病史、吸烟史、TIA发作史、卒中病史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健康对照组高脂血症病史的发生率更高一些。从实验室检查方面分析,卒中患者的血糖、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健康对照组的胆固醇、血尿素、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更高一些,与卒中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2 男性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为了了解本地区不同性别人群发生卒中的危险因素,我们将健康对照组与缺血性卒中的数据进行分层分析,有吸烟、高血压、TIA发作史、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及空腹高血糖的男性人群发生卒中的风险较大,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女性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女性群体分层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既往有吸烟、饮酒、高血压、TIA发作史、卒中发作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空腹高血糖可能均参与了女性患者卒中的发生,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卒中是世界范围内60岁以上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2],在中国14亿人口中,卒中每年的死亡率为160万,相当于每10万人口中有157人死亡卒中,卒中已经超越心脏疾病成为首位的致死原因和成人首位致残原因[3]。另外,我国每年有250万新发卒中病例及750万卒中的存活者[2,4]。然而,卒中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差异,2013年Xu等人提出了中国卒中带的概念,该研究指出我国西北和东北的九个区域(黑龙江、西藏、吉林、辽宁、新疆、河北、内蒙古、北京和宁夏)为我国卒中的高发区,形成了我国的卒中带[5]。这些区域高血压的发病率及体重指数均明显增高。此外,卒中的发生亦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女比例为1.3~1.5:1。而不同性别的生活习惯亦不同,其危险因素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通过本地区卒中数据库,旨在探讨与本地区卒中相关的危险因素及不同性别与卒中发生相关的因素。
本研究发现,本地区总体人群中有高血压病史、吸烟史、TIA发作史、卒中病史及空腹高血糖在缺血性卒中组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而不同性别发生卒中的危险因素有所差异,吸烟、高血压、TIA发作史、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及空腹高血糖与男性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而吸烟、饮酒、高血压、TIA发作史、卒中发作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空腹高血糖可能参与了女性患者卒中的发生。男性患者吸烟、饮酒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而女性患者发生卒中的多为绝经期女性,其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男性的高,如合并吸烟史、饮酒史及高血压更容易发生卒中。本研究首次提出饮酒在女性卒中发生中的作用。而既往的研究发现,大量饮酒可能与男性卒中的发生相关,增加卒中的风险,而小剂量饮酒可以减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6,7]。中国女性饮酒的人群较少,很少有人关注女性的饮酒史及饮酒量对卒中发生的影响,且本研究女性饮酒的人群较少,且未做饮酒量及频次的分层分析。另外,同型半胱氨酸可能参与了女性卒中的发生。近年的研究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与卒中的发生有关,甚至影响患者的预后,可能是脑梗死患者再发缺血性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8-10]。而本研究发现,徐州地区同型半胱氨酸在健康人群中亦很高,可能在女性卒中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机制尚不清楚。
综上所述,本研究依据本地区卒中注册数据库,探索了与本地区卒中发生相关的因素,以及影响不同性别发生卒中的危险因素,为本地区卒中的一级及二级预防工作提供了依据,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但因样本量仍偏小,且为单中心研究,仍需扩大样本量及进行多中心研究。
【参考文献】
[1] Jia Q,Liu L,Wang Y.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on of stroke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J].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11,20(5):395-400.
[2]Johnston SC,Mendis S,Mathers CD.Global variation in stroke burden and mortality:estimates from monitoring, surveillance,and modeling[J].Lancet Neurol.2009,8:345-354.
[3]Liu LP,Wang D,Wong KSL. Stroke and stroke care in China huge burden,significant workload, and a national priority [J]. Stroke,2011,42:3651-3654.
[4] Chen Z.The mortality and death cause of national sample areas.In: Chen Z,ed.The Third National Survey on the Cause of Death,I ed.Beijing Peking Union Medical University Press; 2008:14-15.
[5]Xu GL,Ma MM,Liu XF,et al.Is There a Stroke Belt in China and Why [J]? Stroke,2013,44(7):1775-1783.
[6]Bazzano LA,Gu D,Reynolds K,et al.Alcohol consumption and risk for stroke among Chinese men[J].Ann Neurol,2007,62(6):569-78.
[7]Zhang C,Qin YY,Chen Q,et al.Alcohol intake and risk of stroke:A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4,174(3):669-677.
[8] 喻莉,万安琪,胡明.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2012,24: 6466-6467.
[9]刘怀翔,谈晓牧,刘建国等.负荷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脑梗死再发缺血性血管事件的随访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246-249.
[10] 王晶,刘家丰,郭兆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老年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关系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6:599-601.
基金项目:徐州市科技局课题(XM12B041,XM09B085);徐州市医学青年后备人才项目;徐州市医学领军人才项目;
通讯作者:荣良群,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江苏徐州,221006;E-mail: zhangqingxiu@163.com
论文作者:吕尤 张清秀 魏秀娥 王兰琴 许静 付家亮 荣良群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6
标签:卒中论文; 发生论文; 缺血性论文; 因素论文; 高血压论文; 半胱氨酸论文; 危险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