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记者“讲好中国故事”策略浅析
姜丹 威海市广播电视台
摘要: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新闻媒体提出的要求和期盼,是当下中国新闻发展的方向与路径。广播记者在新闻的播报过程中“讲好故事”,不仅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而且能提升新闻节目的可听性和感染力。本文从广播记者的工作实际出发,探究广播记者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关键词: 广播记者;广播新闻;中国故事;方法策略
记者是社会变革、社会事件的记录者与见证者。随着媒体融合的进一步推进,广播新闻记者的工作范围也在不断扩展,不仅要为大众提供真实可靠的新闻,还要以大众便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提供新闻,可以说,讲好中国故事是记者的本职,更是责任和基本功。
一、广播记者“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
广播作为传统的传播媒介,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交互性强等优势,受众也不受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制约,听众在收听广播节目时,往往还可以同时从事其他事情,不受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制约。与其他媒体相比,广播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其伴随性。
将未开发的坑塘面向社会公开招标,以承包、租赁、拍卖或参股等多种形式,将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落到实处,并享有继承、转让、抵押和对外租赁、承包的权利。
但对于广播新闻来说,这种伴随性,既是优点,也是其劣势所在。由于听众往往只把“耳朵”留给广播,因此,那些听感枯燥、内容不具吸引力,感染力也不强的新闻,往往不能无法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更谈不上留下深刻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一条广播新闻的声音“消失”之前,加深听众对内容的印象,成为广播记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这也是广播新闻类节目吸引受众、提高收听率的必要选择。最近几年,全国各级广播媒体都在对新闻报道形式进行改革,将枯燥、深奥的传统新闻变更具有趣味性,这在一定层面激发了受众的兴趣,拉近了广播记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如2016年,是红军成立的八十周年,福建广播电视台推出了《永不消失的红军声音》系列报道[1]。通过广播,实现了现实与历史的交互,激发了群众心灵深处的爱国情怀。
二、广播记者“讲好中国故事”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的到来,推动了各种传播媒介的发展,微博、微信、抖音、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的大行其道,不断压缩着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根据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有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年轻人加入自媒体行业。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指出,全国各级新闻媒体机构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之后多次阐述“讲好故事”事半功倍的道理。这为媒体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成为广播新闻进行内容革新的思想源泉和行动指南。近年来中国的飞速发震惊了世界,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也由此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成为广播记者肩负着时代重任。
与借助各种直播平台和手段进行实时播放的网络新媒体相比,正规的广播新闻往往需要后期编辑、制作、送审等环节,花费不小的时间成本,所以在时效性上的优势已经日益衰落、甚至被取代。在这种情况下,听众对广播新闻的需求,已经不再是简单提供信息,而是新闻是否有吸引力,激发他们“听的兴趣”。
C组自然分娩产妇所占比例高于A、B组,B组高于A组(P<0.05);C组阴道助产及剖宫产产妇所占比例低于A、B组,B组低于A组(P<0.05),见表4。
三、广播记者“讲好中国故事”的策略方法
(一)提高广播记者自身的素养
“讲好中国故事”最主要的环节就是选材,广播记者要学会用矛盾和冲突的写作手法展现新闻故事,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既能展现生活的本质,又不乏戏剧性。如《新闻早高峰》节目中播发的“丧夫女带着瘫痪婆婆改嫁”这个故事,记者巧妙地抓取了“丧夫女”与“瘫痪婆婆”这对矛盾点,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吸引了听众的兴趣[3],也突出了媳妇的心灵美,传递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价值取向,表现手法不落俗套。
(二)内容为王,写出故事的色彩
广播记者的自身素养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和前提[2]。新闻故事本身就蕴含着一定的社会价值,通过广播新闻将故事传递给公众,最终的立足点应当是向社会传递正能量。这就要求广播记者不断增强本领能力,磨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在将真实的故事再现出来的同时,把“我们想讲的”变成“群众想听的”,把“群众想听的”巧妙融进“我们想讲的”,用人民群众便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在“润物细无声”中讲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正能量。
(三)注重故事的情感性
常言说“良言一句三冬暖”,记者要讲好中国故事必须要做到触及人心,饱含情感。讲述过程中要调动语言积累,力求表达准确、生动,尤其要学会巧妙运用细节描写,烘托气氛,提升故事的感染力,也有利于让听众留下深刻印象。比如,汶川地震中“年轻母亲未发出的短信”的报道,记者描述了大量现场细节,让故事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此外,在新闻故事讲述结束后,记者还可以运用手记、评论等手段,进一步烘托情感、升华主题,也加深听众对新闻故事的理解和印象。
四、结束语
全媒体时代,信息来源广泛、质量良莠不齐,中间不免夹杂着很多低级文化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广播新闻作为文化信息传播的中坚力量,必须挑起“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重任。广播记者要充分利用传播传媒的优点,向公众传递社会正能量,进一步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图4—6分别给出CEBA在基于市场数据下标定3种期权定价模型参数的寻优迭代过程以及由标定参数计算出的期权价格和市场期权价格的对比。对比3条迭代的特征曲线可以发现,标定Merton模型时收敛最快,其次是Heston模型,最慢的是Bates模型,这与解空间维数和模型的复杂度相匹配。从图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出市场数据和3种模型模拟(标定)的期权价格的差异都不大,最为吻合的是Bates模型,其次是Heston模型,最差的是Merton模型,这可能源于模型对市场刻画的准确度,即Bates模型对此时的市场刻画最为准确。
参考文献 :
[1]李俊建,何金宝.广播新闻故事的镜头化、人性化表达——从《好记者讲好故事》谈起[J].采写编,2016(02):27-28.
[2]孟祥秋.广播新闻的故事化表现技巧[J].中国广播,2016(01):67-69.
[3]白宇.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中国声音——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塞语广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广播,2015(10):61-63.
标签:广播记者论文; 广播新闻论文; 中国故事论文; 方法策略论文; 威海市广播电视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