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_吕文杰

岩土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_吕文杰

杭州林升地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12

摘要:在岩土工程的基础施工过程中,经常需要开挖深基坑,而深基坑的开挖可能会出现坍塌等现象,影响施工正常进行。对此,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且行之有效的支护措施。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岩土工程

1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在大型建筑施工中,为了保证建筑地下结构的安全性,通常情况下会使用支护结构进行支撑,起到固定作用,提升整个建筑结构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目前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1 桩锚支护技术

该技术主要利用桩锚完成支护,这种方式能够将支护结构对土方开挖施工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提升实际施工效率。该支护技术使用金属材料以及聚合类的材料制桩柱,并将制作完成的桩柱打入孔洞中,利用岩体与结构之间产生的作用力,形成补强的作用,最终起到支护作用。

1.2 混凝土支护

在混凝土支护的过程中,利用钢丝网以及灌注桩等手段进行支护,这种方式能够解决工程周围存在的土壤问题。在此过程中,需要先观察地面中的平整程度,同时进行放线和测量处理,在此基础上进行钻孔工作。并对钻孔进行清洗,保证整个支护工程的有效实施。

1.3 组合支护

这种深基坑支护技术主要是将多种支护方式相互结合,将多种支护材料相互混合,降低支护过程对施工工程本身产生的影响,有效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土层问题。在使用该种深基坑支护技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先全面了解岩土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和施工要求,再决定使用的施工材料和施工方法,保证支护技术与实际工程发展之间的吻合性。

2 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存在问题

2.1 空间结构不完善

岩土工程深基坑的形状主要是中间大,周边小,需要对其稳定性进行较好的把握,这在较大程度上对高深基坑的稳定性会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此外,传统深基坑的空间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不完善,无法适应现代化建筑对空间结构的要求,并且在此基础上没有考虑到空间效应问题,大大增加了深基坑支护结构的不稳定性。

2.2 规范要求与边坡修理不一致

深基坑开挖首先需要采用机械开挖,再实施人工对边缘进行修整,但是由于在管理不到位,导致机械开挖过程出现一定的问题,比如边坡表面不规则。在进行人工边缘修整过程中,只对表面进行了有效的修整,没有达到质量要求,并且检验过程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致使挖掘不合理等问题的发生。

3 岩土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

在将深基坑支护技术应用在岩土工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确定工程的工期以及工程中的经济特点;考察施工环境以及施工位置,例如温度、气候等因素;将深基坑支护技术与周围的土质相互结合,这种方式能够保证支护结构与自身需求的吻合性;充分很考虑深基坑的深度和尺寸,同时确定施工周围的周边建筑是否在对施工起到相反的作用力;确定监测点的选择位置,并根据实施施工要求,确定本次施工条件;对施工范围中的地下水源以及管道线路的分布情况进行考察,避免在实际施工中出现管道破裂或者阻碍施工正常进行等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工程基坑开挖中的应用方法

在基坑开挖的过程中,基坑支护口中划线的部分需要标记出来,这种方式能够保证基坑开挖位置的准确性,避免开挖误差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正常开展。在此过程中应用深基坑支护技术,能够避免开挖过程出现塌方等情况,同时还需要注意建筑施工区域中的水沟和排水系统等。通常情况下,在深基坑支护技术应用中可以将采矿机械模式应用在其中,保证整个深基坑支护技术的有效应用。另外,在挂网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建中的基坑边坡内容展开设计,通常,开坡比为4:3,保护层的厚度为20mm,整个喷射过程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这种方式能够确定混凝土施工中的添加维度,最终的喷射厚度需要在60mm以上。要想提升最终的建筑施工质量,就需要针对整个施工过程以及深基坑支护技术应用过程展开监督管理,提升深基坑支护技术应用的准确性,及时全面的进行检测,能够达到提高技术应用效果的目的。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实际施工中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其中支护结构占地面积较小,同时起到的支护效果也非常明显,成本不高,正是因为深基坑支护技术具有以上特点,才能够在正式施工中得到普遍应用。

3.2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土钉打孔中的应用方法

深基坑支护技术通常应用在水平孔的施工中,打孔的直径需要根据土钉决定,施工人员需要实时对施工进行质量检测,同时设计出符合施工要求的建设方案,避免在施工中出现腐蚀等现象。完成施工方案设计之后,对其进行防腐处理,同时保证连接焊接的牢固性。在土体钻进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注浆能够达到管道的最深处,在土钉支护中完成焊接,这种方式能够避免施工中土钉出现偏离的情况,提升钢筋与水泥浆之间的连接性。土钉进入孔之后,需要对其进行检测和验收,完成以上步骤之后进灌浆。同时这也是土钉支护中最关键的一项工作,其建设施工质量直接决定着最的支护性能,在制备水泥浆材料的过程中,水灰比需要在0.45~0.55之间,为提升水泥浆的凝固性能,则需要对水泥浆进行混合处理,并使灌浆压力在0.2~0.4之间,灌浆的同需要实施灌浆管,这种方式能够保证整个灌浆过程的流畅性。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泥浆混合的时间不需要太长,混合使用的过程中,灌浆间隔的时间需要在30min以上,灌浆管道在使用之前及时清洗,降低灌浆过程中出现堵塞的概率。

3.3 完善技术应用理念

在正式应用深基坑支护技术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技术应用的有效性,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支护结构展开全面设计,并将朗肯理论以及库伦理论应用在其中。例如,在支护计算中,可能会出现计算偏差等现象,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出现,则需要不断深化深基坑支护理念,确定岩土工程施工中的变化规律,计算出实际施工需要的支护结构设计参数,最终达到提升深基坑支护技术应用质量的目的。

3.4 检测支护施工变形力度

支护施工结构作为深基坑支护技术的主要实现方式,必须保证其在实际施工中的稳定性,一旦出现变形等情况,在第一时间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例如,实时进行基坑支护检测,确定其存在的变形程度,在此过程中将周边建筑作为主要的观测对象,确定基坑周围边坡存在的变形情况。观测人员需要严格遵守观测规定,提升自身观测技能水平的同时,也提升整个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水平。实施基坑支护观测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支护在施工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实时观察基坑变形情况的方式,确定基坑的运行状态。如果基坑变形超过安全范围之内,按照变形位置以及变形程度,确定导致基坑出现不稳定变形的主要原因,根据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如果其中存在的问题较为严重,则需要及时上报给管理部门,使其与施工人员协助,共同解决这一问题。这种方式能够从根本上降低岩土施工安全事件出现的概率,提升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性。通过以上分析能够看出,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选择的技术类型以及技术应用该方式,使深基坑支护技术与施工要求相互吻合。深基坑支护技术是目前岩土施工中应用的主要技术,因此相关人员必须对其展开全面有效的管理。

4 结束语

总之,在进行岩土工程基础施工过程中,采用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不但能够提高深基坑支护质量,而且在较大程度上可提升施工中的安全性,其中基础施工是整个工程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直接关系到后期施工的安全性。此外,在施工的过程中,该技术的合理选择还需要对地质勘查结果来完成,从而为深基坑支护质量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较大助力。

参考文献:

[1]饶德兵,黄欢.岩土工程基础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8(21):290+292.

[2]黄鹏飞.试论岩土工程基础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J].西部资源,2018(03):15-16+20.

[3]伍建成.岩土工程基础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探析[J].中国金属通报,2018(05):244+246.

论文作者:吕文杰

论文发表刊物:《房地产世界》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6

标签:;  ;  ;  ;  ;  ;  ;  ;  

岩土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_吕文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