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外科颅脑损伤患者实施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比较论文_于许善,林玲,杨庆华

即墨市人民医院 266200

【摘要】目的:为了提高急诊外科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探讨和研究实施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差异。方法:按照随机原则从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来我院急诊外科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抽签的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选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而试验组患者治疗方案则选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经过分析发现,治疗后1周、2周试验组患者的血浆清蛋白、血红蛋白以及血糖水平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诊外科颅脑损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营养状况和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颅脑损伤;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3-109-02

急诊外科颅脑损伤患者其机体会处于应激状态并导致下丘脑一垂体轴和交感一肾上腺轴调节系统的损害,加之患者昏迷无法吞咽及进食,进一步增加机体的应激反应,对能量的消耗明显加大,而且术后患者需要大量应用脱水药和利尿药,机体脱水机率较大,因此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以及营养衰竭,在加重病情的同时形成恶性循环[1]。因此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及时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营养状况和自身抵抗力,减少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预后,临床常用的营养支持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两种方式[2]。为了进一步明确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两种方式的优缺点,我院对于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来我院急诊外科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分别采取两种方案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原则从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来我院急诊外科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抽签的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入组患者均有明确的影像学检测资料,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不足8分。患者家属对此次研究表示理解并签订知情同意书。试验组的患者中包括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20例和10例;患者年龄为(30-70)岁,平均年龄(45.5±6.5)岁;患者发病时间(1-5)h,平均(2.5±0.5)h。对照组的患者中包括男性和女性患者各为15例;患者年龄为(30-75)岁,平均年龄(45.3±6.8)岁;患者发病时间(1-4)h,平均(2.3±0.5)h。试验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患病年龄、男女构成比例、患病时间、病情严重程度等)比较差异提示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3,4]

入组患者均按照急性颅脑损伤原则进行治疗,体包括:脱水降颅压颅内压力、预防感染、纠正内环境紊乱等,对于出现脑疝患者可行手术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按照肠外营养方案进行治疗,具体为:在从锁骨下静脉或者颈内静脉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给予含有比例适中的糖、氨基酸、电解质、维生素等的全营养混合液静脉滴注。而试验组患者则按照肠内营养方案进行治疗,具体为:在空肠的近端放置鼻空肠管,建立肠内营养输送通电,应用肠内营养输液泵按照匀速输注肠内营养混悬液(500ml/瓶 国药准字H20010284 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第一次应用300ml,无不良反应的患者则将剂量加大至正常量,24h内滴注完成,同时给予胃肠黏膜保护:丙氨酸谷氨酰胺注射液(50ml/瓶 国药准字H20053877 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静脉滴注,每日用量按照2.0ml/kg计算。

1.3观察指标[5]

由我院检验科负责在入院后1d、1周、2周测定患者血浆清蛋白、血红蛋白、血糖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处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当P<0.05表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分析发现,治疗后1周、2周试验组患者的血浆清蛋白、血红蛋白以及血糖水平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3讨论

急诊外科颅脑损伤患者多伴有严重的应激反应,机体抵抗力减弱,细胞因子大量释放造成体内高分解代谢,对能量的需求明显增加,而由于患者多伴有意识障碍且不能自我进食,因此很容易造成营养缺乏影响治疗效果[6]。如何能够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功能,减少治疗过程中获得性感染的发病率,改善患者的代谢状况,预防胃肠道黏膜损伤以及细菌和内毒素移位,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和重建,一直是各级医疗机构研究的重点。而临床统计数据表明,早期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促进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提高预后。国内研究报道指出[7,8],虽然肠外营养支持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营养,但是由于消化道屏障功能的完整性而导致高血糖发生率较高,而且肠外营养容易引起胆汁淤积和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限制了其在临床的推广和应用。颅脑损伤患者在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不仅治疗费用低、监测方便,而且能够保持肠道黏膜细胞结构功能的相对完整,预防肠道细菌发生移位,增加肝脏对蛋白质的合成以及调节代谢,增加胃肠蠕动的速度,预防和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自身免疫。有报道指出[9,10],在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过程中,要将床头抬高至30-45°,减少返流以及误吸等不良事件的发生,输注营养液前必须先适当加温,且输注速度开始不宜过快。重视对口腔的护理,了解患者有无不良反应,输注过程中要注意输注速度以及营养液的温度,预防脱水发生。保持输注管通畅并定期更换,更换时严格按照无菌原则操作,记录患者每日出入量,防止内环境紊乱。此次研究显示治疗后1周、2周试验组患者的血浆清蛋白、血红蛋白以及血糖水平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这和国内外大多数研究数据相一致。同时也说明急诊外科颅脑损伤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其有效率优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总之,急诊外科颅脑损伤患者在合适的时机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不但能够降低肠源性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 而且能够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改善营养状况, 促进病情恢复, 提高预后。同时还能够降低治疗费用以及患者住院时间, 保证整个治疗安全、有效、经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赵青菊,韩秀华,杨凤海,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预后的相关性[J].中华创伤杂志, 2006, 23(2):224- 226.

[2]许芳玲,王超,丁一琴.重症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功能衰竭营养支持疗法的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 2002, 30(3): 19-21.

[3]庄逸辉,廖泽飞,吴淼,等.胃肠道手术早期肠内营养对术后感染影响的临床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 2007, 35(2):225- 226.

[4]任传斌, 徐莉蓉, 邢鲁艳,等.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13, 34 (1) : 42-44.

[5]王艳莉. 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J] .当代医学, 2011, 17 (2) : 121-122.

[6]修建荣, 冷晓丽, 李苗地. 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应用益生菌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32) : 126-127.

[7]牛杏果,焦宪法,郭宇红, 等. 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7 (21) : 72-73.

[8]王高强,白全召.早期肠内营养在重型颅 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 2011, 17 (4) : 120.

[9]周已焰.重型颅脑损伤后胃肠动力障碍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J]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3, 20 (5) : 308-311.

[10]Acosta-Escribano J, Fernández-Vivas M, Grau Carmona T,tal. Gastric versus transpyloric feeding in severe traumaticbrain injury: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J]. IntensiveCare Med, 2010, 36(9): 1532-1539.

论文作者:于许善,林玲,杨庆华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

标签:;  ;  ;  ;  ;  ;  ;  ;  

急诊外科颅脑损伤患者实施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比较论文_于许善,林玲,杨庆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