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产企业的工时管理是企业长久发展的一项基础工作,结合企业所处行业的特点,合理安排企业生产任务,及时调整工作计划这就是工时管理,高效率的工时管理通过使用科学的公司管理系统实现。本文结合地铁车辆构造全过程的特点,通过比较工时管理系统上线前后生产数据,发现通过工时管理系统的合理使用,可以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地铁车辆;工时管理;公时管理系统应用
地铁车辆的生产包括众多零部件的定制环节及组装环节,这些部件结构复杂,材质多样,零件备齐后还要通过繁琐的组装过程完成整体构架,车辆组装也是一项多种技术合成的过程,这对合理安排工时提出了很高的高要求。
1、地铁车辆建造过程的特殊性
地铁车辆是一种特殊的定制产品,不同的线路不同的城市对车辆的建造要求都不一样,车辆构成包含动力设备,机械部件,车厢外观及各类配件等,完成一辆新的地铁车辆是一项系统工程,因为构件品种多结构复杂,工序繁多且技术要求高的特点[1],生产中合理工时的安排显得尤其重要,传统的纸质及人工工时辅以简单的计算机应用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地铁车辆制造过程的应用,这就对生产中上线使用先进工时管理系统提出了要求。
计算机技术在各项制造领域不断的应用于对工时管理系统建设的推进起着积极的作用,以往工时管理领域的学者主要通过统计已有公示数据,并对统计规律进行分析,但在工业制造企业当中,工时管理系统应用并不广泛。尤其轨道交通的建设是近些年蓬勃发展起来的,因此有关地铁车辆的历史数据更是少之甚少。为了推进轨交车辆制造业进入迅速发展的快车道,地铁车辆制造企业通过从策划、设计、准备,运行和评价入手,结合持续发展构建完善的管理运作体系把工位节拍化生产方式的概念运用到了生产中。它的特点是以工位作为组织单元,通过流水线式的组织生产作业以顺应节拍均衡的生产方式,合理把握生产节拍,它是避免产生浪费,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环节,当然,这都需要通过运用高效的工时管理系统得以实现。
2、地铁车辆建造工时管理系统的性能描述
车辆制造企业对工时管理系统功能的要求由其行业的特殊需求决定,且该需求随着行业的变化也发生着变化,因此如何选择更适合车辆制造企业的工时管理系统需要通过长期的演练和操作来确定。工时管理系统具有强大的查询分析功能,它由多个模块组成,首先对生产者的个人信息进行录入,通过统计确定合格产品和不良产品的占比,从而优化原材料的准备工作,根据具体有效的数据分析结果进一步对完成对不良产品的处理和二次利用。
定期的系统维护对工时管理系统的正常使用及性能保障使用起到积极作用,此外可靠性的研究对工时管理系统的使用也具有积极的意义,为防止数据资料发生不必要的丢失,数据备份是一项重要工作,这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使用系统。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有赖于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提高,车辆生产企业工作模式复杂,生产环节多,企业的工作重点在于如何协调这些环节,因此充分开发及利用工时管理系统的各项功是企业生产管理顺利开展的核心内容。
3、我国地铁车辆建造中工时管理系统现状分析
3.1工时管理系统在生产企业中的需求
工时管理系统起源于国外,与国际上的先进系统做比较,我国的工时管理系统虽然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还是存在着差距。很多科技公司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成本,对工时管理系统进行研发,尤其我国加入WTO后,有大量外企到国内发展,因此对工时管理系统的开发就需要更多的数据和统计,尤其是车辆建造过程中新技术的引进,新需求的提出使车辆制造企业对工时管理系统的需求也进一步扩大与提高。
3.2工时管理系统在车辆生产企业中的使用现状
工时管理系统面向管理者,对生产过程工序中的实际用工人数以及完工工时与定额工时、标准工时进行比较,对报表的可视化程度和直观性要求比较高,系统通过长期采集工时数据并用于事后分析,以使将来各工序的实际工时更加趋于合理化。造车行业的工时管理系统在技术方面要考量可扩展性,灵活性以及通用性的特点,计算机操作系统通常使用W2008,构架方式采用数据库三层B\S构架[2]。
3.3工时管理系统的模块功能分析
造车企业使用的工时管理系统的三大模块分别为:工时管控,质量跟踪,工时定额。企业人事部门体现成本效率质量的重要举措就是工时管控,这有助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创造更大的利润价值。
工时管控模块功能的实现通过基层员工利用工时管理模块的工时管控功能对自己的工作量进行录入并统计,管理者则通过系统汇总数进行分析,掌握员工的工作进度,合理安排员工下一步工作任务,并能通过系统汇总合同系整体的人力成本和总工时,达到有效控制项目成本的目的。
质量跟踪也是工时管理系统的一大功能模块作为公共交通工具,地铁车辆的质量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交通的安全,造车企业可以通过同时管理系统记录每个工序的责任人及用工时间,在实际应用中实现反向跟踪,一旦出现责任事故,可以落实到责任人,把“终身负责制”的质量管理思路落到实处[3]。
工时定额是指生产出合格产品根据工艺工序完成所需要的时间总和,根据时间总额的统计,可以进一步做出成本核算,从而对各工序所需的人员编制和设备数量进行细化,达到不断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目的。工时定额模块的数据来源于长期生产经验的提炼和总结,并不断的补充更新录入以形成更加合理的定额标准。
3.4工时管理系统数据的录入与采集过程演示
新型的工时管理系统通过触摸屏及刷卡方式实现记录的工作,员工的个人信息,通过在每个工位上摆放的触摸屏设备实现,员工进行此项操作的同时按照规定的纬度将数据导入到系统,这个过程如下表所示:
具有记忆和筛选双重设置的软件程序被运用于触摸屏大大提高了系统使用便捷性。举例说明:第一位工人如果在触摸屏的选择输入项未作清空,那么后续流程中只需要选择最后一个工序即可以对此前的公示数据完成快速录入。上一工序未完成则下一工序不能进入正常的开工状态,这使得管理者能够直观的监测各个工序的进展。工时管理系统还支持工位工序的数据录入,“小时”是工时数据统计的最小单位,通过触摸屏收集数据后,统计分析报表通过ERP WEB端展示。
4、工时管理系统在地铁车辆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积极意义
车辆工时管理系统的推广和使用对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带来了推动,通过工时管理系统在地铁车辆制造环节中的的合理使用,提高了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率管控水平,通过精准数据分析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劳动效率也因此得到提高,从而地铁车辆交付使用的周期大大缩短,推进了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彰显社会效益。
工时管理系统的全面使用,使得数据实现了自动录入过程确保了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组装的人工成本因此也得到了降低,有数据表明使用工时管理系统后,整车组装工作的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地铁单辆车的组装时间减少近2000小时,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容忽视。
结语
地铁车辆生产过程中使用工时管理系统后,通过信息化和自动化手段对生产过程实行全程管控,及时发现生产环节中的不良因素,有效的控制
了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对行业生产方式的推进有着积极作用。科学的工时管理对现代生产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未来企业发展的进程当该系统的作用将更加非同寻常。
参考文献:
[1]朱海洋,毕秀霞,葛明明,等.基于地铁车辆新造过程的工时管理系统实施与应用[J].电脑与电信,2016,(8):66-69.
[2]艾秋芳.加工制造类企业工时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燕山大学,2016.
[3]李琳.企业工时管理系统[J].科技视界,2014,(8):247-247.
论文作者:齐志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0
标签:工时论文; 管理系统论文; 车辆论文; 地铁论文; 工序论文; 企业论文; 数据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