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毅[1]2006年在《宋代潼川诗韵中阳平分化现象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隋、唐代诗歌中四声分押的历史应该说是清晰的,但宋代诗歌四声分押并不十分严整。宋代潼川诗人用韵中存在着阳平分化的现象,其中阳平与上去声相协,这一现象是宋代潼川诗人实际语言的反映。学术界普遍认为现代四川话从属于西南官话,是北方话在西南的变体,它的形成是元明以后的事,换句话说,现代四川话不是由元明以前的四川话发展而来的,而是元明以后逐渐发展变化形成的。这一观点表明元明以前的宋代是四川话发展的一个重转折期,宋代以前(包括宋)的四川方言消失殆尽。宋代潼川语音中阳平分化的事实为上述观点提供了又一个有力的证据,这对四川方言历史层次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钱毅[2]2007年在《宋代潼川府路诗人用韵考》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宋代潼川府路81家诗人4434首诗用韵情况的穷尽考察,归纳出宋代潼川诗人用韵的17部系统。宋代潼川诗人用韵系统是地域变体的通语韵系。
钱毅[3]2001年在《宋代潼川府路诗人用韵考》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穷尽考察宋代潼川府路81家诗人4434首诗的用韵情况,归纳出宋代潼川诗人用韵的17部系统,即阴声7部、阳声6部、入声4部,它与通语系统比较,合并了真文、庚青,称之为真青部。 潼川诗人用韵透露出一些方音信息,如歌豪通押、鱼尤通押、支鱼通押、阳平的分化等,由于特殊历史原因,它们大多从现代潼川方音及至四川方音中找不到痕迹,但与宋代福建诗文用韵特点、现代福建话很接近。究其原因,可能是两地有部分相同的移民,两方音有相似的形成过程。 潼川诗人用韵用的是受方言影响的通语韵系,即地域变体的通语韵系。
参考文献:
[1]. 宋代潼川诗韵中阳平分化现象分析[J]. 钱毅. 中国韵文学刊. 2006
[2]. 宋代潼川府路诗人用韵考[J]. 钱毅. 古汉语研究. 2007
[3]. 宋代潼川府路诗人用韵考[D]. 钱毅. 湖南师范大学.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