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语言研究的新成就——读陈克炯教授《左传详解词典》,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左传论文,详解论文,词典论文,成就论文,教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陈克炯教授编著的《左传详解词典》于2004年9月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这是古汉语专书语言研究领域里又一件可喜可贺、有重要意义的事。
《左传》在先秦书面文献中篇幅最为浩繁,语言十分丰富,词汇量极大,对汉语发展史、语法史、词汇史的研究有着众所公认的重要地位。同时,《左传》作为文史兼备的经书,是中华历史文化的瑰宝,在大力强调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古为今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今天,《左传》的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就更显突出。但是《左传》的行文,由于年代久远和历史文献文体的影响,读起来有些费力,再加上其内容涵盖面甚广,涉及古代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天文、地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等领域;书中记载战争、盟会、典礼、内政、外交种种活动,多国关系错综复杂,所提到的人名就有3400多个[1],其中还有不少是一人数名。凡此种种都显示出《左传》的丰富与魅力,同时也透露出阅读《左传》确有一定难度,更反映出一部高质量的《左传词典》的急需和重要。
解放后,杨伯峻先生以多年心血研究《左传》,1981年他的力作《春秋左传注》问世,接着在此基础上又编著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春秋左传词典》[2],为《左传》的普及与研究作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现在,我们又欣喜地看到陈克炯先生呕心沥血编著的《左传详解词典》,它在吸收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向前迈出了踏实的一大步。下面就以个人的浅见谈谈克炯先生这部书的特色。在介绍之中免不了与杨书作些比较,我想通过比较才可看到前辈学者筚路蓝缕的开创之功,也可看到后辈学者继往开来的奋发有为。正是这种献身理想和事业的伟大精神支撑着一代又一代学人前仆后继,永不止息,使我们共同的学术事业继承发展下去。
一、单音词注音清晰
一部好的词典对其所收的词应有清晰的注音,专书词典更应对每个词的读音有明确交代。本词典的每个单音词都按现代音、中古音、上古音分别标注音读,现代音用汉语拼音方案标注;中古音以《广韵》为主要依据,《广韵》无者,补之以《集韵》,并标明声、韵、调;上古音则标明韵部。
若单音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音项,则以现代音为准,把不同的音项分列出来,在各音项之下分别介绍其义项和词性。如“度”,杨书未按音项分列,平列了七个义项。陈书则先分出三个音项(dù,duó,zhái),下列义项、词性,条理甚为清晰。
二、给词的义项标明词性
给词的义项标明词性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词义、句法、语用等诸多层面。同时,这又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它能使词在专书中的性质、意义以及词在句中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都以简明的直感形式凸显在人们面前,使人体会到专书词典的生命力和个性,且有助于促使义项的划分和词义的解释更加科学合理。这对先秦词汇史和语法史的考查与研究有直接参考作用,对其他专书词典和通用古汉语词典的词性标注也可提供重要借鉴。
本书采取随义标注词性的办法,对领头单词的义项均按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状态词等十四类词分别标注词性。对义项的划分以意义为主要标准,句法功能为辅助标准。这样既可顾及词义发展的内部脉络,也无碍于展现词的句法功能。让我们看一个例子:
[同]tóng 《广韵》徒红切 定东平 东部
①动词。相同。(例略,下同)②动词。等同。③动词。共一个。④名词。各国诸侯共同朝见天子的礼节。每隔十二年,诸侯一齐来朝见周王叫“同”。⑤名词。指同盟国家。⑥名词。犹同事。⑦名词。指共同的意愿。⑧量词。土地面积单位。方百里为同。⑨形容词。一样的,相同的。⑩副词。范围副词。表示不同的对象共同发出同样的动作行为。一起;共同。
通过对“同”的义项分析和词性标注,使我们对它的全貌有了清楚的认识。
三、义项的分合更趋合理,义项的建立更加科学完备
义项的分合是否合理,它的建立是否科学完备,主要表现在:第一,在同一词性下,把意义可相对独立的义项分列出来。第二,结合对语法系统、句法分布的考虑,把可以合为一项的义项加以合并。第三,词在专书用例中所包含的义项列举完备,对孤证建立相关义项。看得出来,作者力求用科学方法驾驭词的繁杂用法,以使众多义项分合适宜,层次有序。下面分几点来谈。
1.在同一词性下,把意义可相对独立的义项分列出来。举例如下:
[动]杨书为两个义项:①举动,动作。相时而动。(隐公十一年)②震动,惊动。谓陈人无动。(宣公十一年)
“动”在《左传》中共38例,陈书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下面三个义项(原书各义项之下本有2-3例,这里只取其一例):
①动词。物体脱离静止状态,活动。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②动词。萌动,开始发生。作事不时,怨讟动于民,则有非言之物而言。③动词。改变,变化。楚子使薳子冯为令尹……以疾辞。方暑,阙地,下冰而床焉。重茧,衣裘,鲜食而寝。楚子使医视之。复曰:“瘠则甚矣,而血气未动。”
从“动”在《左传》中的全部用例看,杨书所分的两项似不足以将这三个义项包含在内,增分这三项就更能看出“动”在《左传》中的词义特色。其中第二个义项的用例,在《汉语大词典》中被引为代表例,很可能其首见义即出自《左传》。
[土]杨书有两个义项:①土地,田地。②国土。陈书增加了两个义项:①名词。土壤,泥土。不如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②名词。乡土,本地。使民不安其土,民必忧。乐操土风,不忘旧也。
查《说文》:“土,地之吐生万物者也。”因此,《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等都据此本义将“土壤,泥土”列为“土”的第一义项,陈书增此义项显然是正确而必要的。至于陈书所增第二义项,《汉语大词典》、王力《古汉语词典》都列了义项,但却分别引用了《汉书·叙传上》和《后汉书·班超传》的例子,比《左传》晚了好几百年。可见编著高质量的专书词典对于编纂大型汉语词典的重要保证作用。
可以看出,作者在同一词性下尽可能把意义相对独立的义项科学地、有理有据地分列出来,使词的义项分合更为合理,使各个词在《左传》中的特色更充分地展现了出来。
2.结合对语法系统、句法分布的考虑,把可以合为一项的义项加以合并,使义项的分合更加科学、合理。例如:
[於]这是《左传》中用法相当复杂的一个词,出现频率高达1764次。各词典对它的介绍头绪都较多。杨书平列了十项,本书则把平列的诸项合为“介词”一项,再根据“於”带宾语在谓语前后的不同位置,分为两大项:
一是“位于谓语前面的‘於·宾’词组大多出现在表示强调的句子中。(例略,下同)(1)表示对人或其他有关对象的强调。(2)表示对有关时间的强调。(3)表示对有关条件的强调。(4)表示对范围或处所的强调”。
二是“位于谓语中心词后面的‘於·宾’词组,起引进作用。(1)介引处所。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方向。(2)介引人物,作为动作行为的间接宾语。(3)介引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4)介引动作行为的原因。(5)介引动作行为的结果。(6)介引动作行为的范围。(7)介引动作行为的条件。(8)表示甲、乙两项的比较关系”。
像这样把多个平列的“介词”及义项合为“介词”一项,再按“於·宾”在谓语前后的位置分为两大项,指出在谓语前者主要表示强调,在谓语后者主要起引介作用,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方法。这样就把前后两大项在语义上的特点凸显出来,把词义和句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两大项之下又分小项,对作用和意义加以介绍,条理分明,层次清晰,使人感受到利用现代语言科学方法编写词典的可贵。
[以]不少词典对这个词的介绍都包含多种词性,用法相当纷纭复杂。本书给它列出“动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五大词性,下面分别列出义项。眉目清楚,语法的系统性也比较明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连词的介绍,其下位分并列连词、顺承连词、因果连词,概括了连词“以”的复杂多样的连接关系。其中又以顺承连词为重点,下有六个分项:(1)前项表示后项的方式或状态。(2)前项表示对后项的态度。(3)前项表示后项的时间。(4)前项表示后项的处所。(5)前项表示后项的条件。(6)前项表示后项的目的。这六个分项都是作者根据前后项的实际关系概括出来的,简明确切,令人叹服。尤其是第(3)项,“前项表示对后项的态度”,引例是:
且晋人戚忧以重我,天地以要我。
将恃大国之安靖己,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
这两例中的“以”,用法很有特色,过去学者的看法也不一,有人把“以”视为介词。“戚忧”、“天地”、“包藏祸心”是宾语前置,可是,解释起来显得牵强。作者这样的处理灵活恰当,有独到见解,也有说服力。
3.为了使词的义项完备,本书对孤证一律为之建立相关义项,以便为考察词在专书中的个性,为了解断代词义的现状提供依据。如“焉”,《左传》共877例,其中兼词(相当“于+之”)859例,助词14例,仅有1例用作介词,本书为之建立了义项:“介词。组成介宾词组,用在动词后面。介引对象。相当于‘於’。如鱼尾,衡流而方羊。裔焉大国,灭之,将亡。”此例的“裔”是动词,“焉”后的“大国”是“焉”的宾语,“焉”在这里只能是介词。
四、释义力求准确、明白、完善
释义是否准确、明白、完善,是判断一部词典质量高下的关键。本书对词的释义下了很大功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在杨书的基础上使释义的准确度更有提高。我们还是通过比较看得更清楚些:
[加]对庄公10年这个例句中的“加”,两书有不同的释义,放在不同的义项下:
杨书:增益。弗敢加也。
陈书:虚构;夸诬失实。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这两种解释相差甚大,究竟哪种更准确呢?查《说文》:“加,语相谱加也。从力口。”段玉裁注:“,各本作‘增’,今正。增者,益也。义不与此同。‘’下曰:‘加也’。‘诬’下曰:‘加也’。此云‘语相譄加也。”知‘’、“‘诬’、‘加’三字同义矣。诬人曰‘’,亦曰‘加’。《论语》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马融曰:‘加,陵也。’袁宏曰:‘加,不得理之谓也。’……”在“从力口”下,段注:“谓有力之口也。会意。”[3]
可知陈书的释义与《说文》“加”的本义解释一致,应是更为准确。而且对照此例的下文“必以信”,“信”表示“信用”、“诚信”,也正与上文“加”的“夸诬失实”义形成反义对照。杜预对此句的注:“祝辞不敢以小为大,以恶为美。”也是夸诬失实之义。如果把这个“加”解为“增益”,就是把“”误作“增”了,这正是段玉裁所特意指正之处。
[旅]再让我们把两书刘“旅”的释义作个全面比较:
除以上所引之外,陈书还多出一个名词义项“众人”和一个动词义项“通‘胪’。传言”。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陈书的释义更趋准确明白,也更加完善。
2.释义尽可能扣紧专书内容,扩大必要的信息量。如:
[工尹]杨:楚官名。即工正。
陈:楚官名,相当于鲁、宋、齐等国之工正,为百官之长。有时亦可临时统兵(从工尹寿、工尹齐等人的活动可知。)
[晏婴]杨:齐臣。
陈:齐臣。官至上卿。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世,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他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以民为本”的重要思想。
3.通过“按”语对释义作补充说明。主要作用是:通过“按”语解说引例中某词语的意思。如:
[出]⑨出现。火未出,而作火以铸刑器,藏争辟焉。按:火即心宿。
通过“按”语对一些重大的事件作些具体解说。如:
[城濮]卫地名,即今山东范县南之临濮城。战于城濮,楚师败绩。按:晋、楚城濮之战为中国历史上著名战役之一,晋国从此成为华夏霸主。
通过“按”语介绍一些不同说法。如:
[中寿]年龄在八十岁以下、六十岁以上的中等年寿。(例略)洪亮吉诂:“此云中寿,当在八十以下,六十以上”。按:中寿,古时说法不一,六十岁、七十岁、八十岁或九十以上者均有之。今从洪说。
五、建立状态词
本书对单音词义项标注词性共分十四类词,其中应特别指出的是状态词,这是本书新建的词类。什么是状态词?作者在前言中对状态词在句中的作用、功能以及与形容词、副词的界限作了明确划分:形容词修饰名词,描写事物的容貌形态,在句中主要作定语,其次是作谓语或状语;状态词都修饰动词,描绘动作行为的情形状态,在句中主要作状语,其次作谓语,含义大都比较具体、实在。副词修饰谓语,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的各种特征,在句中作状语,语法意义大都比较虚泛、灵活。按照这个框架,三者可以各就其位,各司其职。
从结构上看,状态词大都有明显特色:部分带后缀“焉、然、尔、乎、如、若”的复音词;部分联绵词如“憔悴”、“辗转”、“犹豫”等;部分重言词如“蠢蠢”、“泱泱”、“闵闵”等;还有少量含义较实的单音词如“宛”、“奄”、“悖”、“忽”等。如:
[狡焉]状态词。表示奸猾的样子。夫狡焉思启封疆以利社稷者,何国蔑有?
[蠢蠢]状态词。动乱不安的样子。今王室实蠢蠢焉,吾小国惧矣。杜注:“蠢蠢,动扰貌”。
[奄]状态词。表示规模大的状态。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
作者经过多年对《左传》和其他古籍词类的认真分析与思考,认为“从上古汉语的实际出发,单独建立‘状态词’这一词类是完全必要的。”因而在本词典中旗帜鲜明地建立了“状态词”。应该说这是作者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迈出的勇敢的一步,为汉语词类划分更加科学化进行的大胆探索。本书还特意收录了出自《左传》的有关成语200余条。
通过以上介绍,我想大家都会感到这是一部很有特色、颇有功力,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有全面进展的佳作。这是作者对《左传》乃至古汉语研究、汉语史研究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
当然,本书也难免有不足之处,一是词类划分的标准在实际操作中有时有些含糊,尤其是部分状态词与副词的界限尚有待今后在实践中进一步探讨。二是词的义项划分也有可商榷之处。三是没有词的频率统计。可能是由于作者孤军作战,年老体衰,不得不忍痛放弃,有待后人。
总之,这部词典凝聚着陈克炯先生长期研究《左传》的心得和见解,是他在数十年的艰难岁月中以抱病之身编著完成的。作者没有拿过一分钱的资助,也没有半个助手,誊写、修改工作都是在进入花甲、古稀之年以后,退而不休,坐冷板凳,一词一语,日积月累,水滴石穿而完成的。这需要何等的精神,何等的毅力!我捧着这部词典,不仅因得到研究《正传》的方便而倍感欣喜,更被一种崇高的献身学术事业的精神深深感动。我愿向所有献身事业、努力耕耘的人们表示最深切的敬意,更期望来者继承前辈的治学精神,在前辈学术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作出更加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