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善教者,必善问”,问题教学是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教学的有效开展,是精心打造高效智
慧课堂的关键。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地位的关
系、达成知识目标与情感价值目标的关系。
关键词:问题设计;高效课堂;课堂教学
“善教者,必善问”。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发出问题,目的是使学生产生疑问,从而沿着教师预想的教学活动的方向和进程前进。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被运用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美国教学法专家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在现代教学中,问题决定学习的方向、深度;问题提出的质量决定学习的质量。所以,设计好提问确实是优化教学的关键之一。
为了真正提高课堂探究的效果、达到教学目的,教师需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问题设计。笔者认为,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传统教学中的预设实质上是教师用逻辑的力量来征服学生。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我们的教学过程应始终贯穿生疑——质疑——释疑——再生疑的求索链,生成最终也就水到渠成。
经济学中“汇率”这一知识点比较深奥。笔者在讲授之前先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预习课文,并查阅目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相关情况。一上课就立刻有学生抛出了问题: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人民币值钱了,表明中国的经济实力增强了,这是好事,那为什么我国还一直强调保持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呢?很多学生有这样的疑问,这样的理解也恰恰反映学生只是生搬硬套了汇率的概念。出现这样的问题当然在笔者的预设之中。笔者没有立即解答,而是拿出了精心准备的两则材料:一是广东和浙江两省的许多出口型中小加工制造企业在金融危机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压力下濒临破产绝境;二是中国的一些原油型企业面临同样的压力却逆市上扬。学生仔细推敲材料,个人思考,再加上小组讨论,终于得出结论:汇率更是国际间调节经济利益的一种工具,它的变动对进出口影响具有两面性,我国保持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自有道理。接下来,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债、外汇储备、就业、旅游业产生影响的相关问题,也迎刃而解。课堂的拓展到此并未结束,教师继续追问学生是不是所有的出口型企业都难逃厄运?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高新技术等产业受此影响比较小,从而对另一个更加深奥的概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了感性认识。反过来,我们可以假设:如果本堂课教师的设计仅仅是按部就班地照本宣科,学生对基础知识也只可能是一知半解,更谈不上思维能力的培养,达到生成的效果。
没有充分预设,难以精彩生成。应把教材知识内容巧妙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设置问题情境,致力于揭示教材知识的价值。通过精心设计和安排,使课堂形成磁力场,吸引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探索问题。把教学本身看作问题解决过程,把教学的任务归结到形成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这个环节上。有意设置障碍,造成暂时失败感和短时焦虑感,使学生心理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从而使注意力更集中,调动潜在能力去自主探索,自觉解决问题,使学生对课堂中的学习内容产生兴犹未尽之感,使得课堂在有限的时间发挥更大的功效。有意留下回味思考的内容,创造“完而未完,意味无穷”、“心求通而未得”的教学境界,让学生继续学习,保持经久不衰的探索心理。
二、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地位的关系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应该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但不等于越俎代庖。这就要求教师能充分驾驭课堂,更重要的是观念的更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笔者在讲授“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时,就大胆地“导演”了一堂辩论课。按照学生意愿,笔者把学生分成了若干小组,正方坚持按劳分配观点,反方坚持多种分配方式观点。首先组内展开了讨论,总结了很多支持本方立场的观点。火候差不多了,辩论赛正式开始。正方提出的理由是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理所当然要实行按劳分配。反方立即反击:按生产要素分配更容易调动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于民于国更有利。正方反驳:按生产要素分配更容易造成收入差距,导致两极分化。反方强调适当的收入差距是正常的,国家可以适当干预,如高收入者缴纳个人所得税——学生争得脸红耳赤,最后一致认为应该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更好。紧接着,笔者又启发学生关注各种分配方式存在于何种所有制经济中,两者有何内在联系。经过一次次的思考与探究,学生逐步得出结论:我国有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分配方式,而两者根本上是由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这节课理论难度高,内容枯燥抽象,放手让学生探索解决问题肯定比教师空对空说教效果显著。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还涉及到了公平与效率、国家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作了铺垫。
灵活驾驭,使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实现了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由注入式到探究式的根本性转变,课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学生的主动发展,把贵于发现问题、善于分析问题、巧于解决问题作为训练学生的主线,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以着意丰富学生体验、铸炼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显著特征的教学给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三、处理好达成知识目标与情感价值目标的关系
我们的课堂教育不但担负着教书的责任,更承担着的育人的重任。“有才有德是精品,有德无才是半成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无德无才是废品”。“德者,才之帅也”。这启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德才并举,在完成知识教育的同时,积极挖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内涵,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尤其是思想政治课的灵魂所在。
经济学“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这节内容难度不大,如果仅作为考点知识处理,学生很容易接受。但这样的处理笔者觉得太肤浅,如果能触动学生心灵深处,让学生从思想上逐渐真正接受我们所倡导的就业观,这才是我们本节课的真正价值所在。
在课堂上,笔者首先向学生介绍了菲律宾发达的海外家庭服务业以及它对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学生觉得非常感慨,这时笔者提出了第一个问题:我国的家庭服务业也是一个朝阳产业,市场需求非常大,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形势下,真正愿意从事这一行业的并不多。请问,制约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学生七嘴八舌,很快得出了一个结论:要转变国人轻视服务业的传统观念,树立职业平等观。紧接着,笔者立刻抛出第二问:如果你的父母下岗行业,一时找不着工作,家庭生活比较困难,而现在有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在学校门前设小摊,月收入能达到1500至2000,你是否愿意让父母从事这一职业?同意的请举手。话音刚落,学生的态度立刻泾渭分明,表示赞同的只有一半多,问及原因,学生非常坦诚:怕难为情。这还只是铺垫,笔者立刻给出了第三段更吸引眼球的材料:今年大学生就业非常紧张,上海龙华殡仪馆的招聘一片火爆,两个职位引来了17位大学生,其中不乏研究生和博士生。这一下教室里更热闹了。笔者顺其自然,待学生的讨论渐渐平息后,请愿意去应聘的同学无止境举手。果然,一个没有。笔者继续铺垫:大家都看不起“啃老族”,肯定也不愿意当宅男宅女,更愿意自食其力,实现自身价值。况且这一职位待遇比较优厚,竞争还很激烈——终于,有一位女生勇敢地举起了手。她说:“我在《读者》上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说活人要有尊严,但更要尊重死者最后的尊严,在国外有些国家,丧车经过路口时,过往车辆会自动停下,让它先行。殡葬业也是服务业,没有什么低贱的,大学生素质比较高,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虽然认同这一观点的还是少数同学,但观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笔者的课堂已经引发了争议,引起了思考。相信学生在今后如果遇到类似的决择,应该会回忆起这堂课、这段思考。
课堂问题的优化设置为学生提供了智慧展示的舞台,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对打造优质高效课堂的作用不言而喻,精心设计问题已成为每个优秀教师的必备技能。正确处理这几对关系,让我们在新课程的教学中越走越好!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 214200)
论文作者:陈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10月下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5
标签:学生论文; 笔者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这一论文; 按劳分配论文; 分配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10月下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