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责任感的驱动力模型建构论文

道德责任感的驱动力模型建构

朱茂玲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 广州 510420)

摘要: 科尔伯格在关于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关系模型的研究中,明确表明道德责任感就是道德判断与道德行动的一致性。本文从道德动机的角度出发,把道德责任感放到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关系的框架中,探讨影响道德责任感的因素包括4个关键的内在驱动力——公正信仰,情绪归因,道德主题,社会反馈,并建构道德责任感的相关模型。

关键词: 道德责任感;道德动机;内在驱动力;模型

一、道德责任

道德责任的概念是伦理学最基础的理论之一。“责任所包含的道德强制力和道德理性,是所有道德规范中最多的。因此,责任在道德规范的整个体系中,是处于最高层次的道德规范。”正由于其基础性和高层次性,道德责任也因此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心理学家关于道德责任所下的定义,是指“个体在道德活动中因对自己完成道德任务的情况持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态度而产生的情感体验。”这是从情绪情感的角度来理解的,如果从认知的角度来理解,道德责任就是主体在道义上明确地认识到,他对自己所选择行为的善恶其价值所应承担的责任。

正这时北村一个老婆婆疯了似的哭着跑来和李青山拼命。她捧住头,象捧住一块石头般地投向墙壁,嘴中发出短句:

皮亚杰于20世纪20年代末对儿童道德判断的研究中认为,儿童对道德现象的思维可分为具体道德思维和形式道德思维两种。具体道德思维依据是日常生活经验,形式道德思维则是社会道德准则在儿童身上的“内化”。因此,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由他律逐步向自律、由客观责任感逐步向主观责任感转化的过程。

科尔伯格继承和发展了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关于道德责任感的问题,科尔伯格是从道德判断和道德行动的关系上来考察的。他认为道德主体的道德行动包括主体正当行动的想法和将要用其责任判断去执行行动的想法。他假设,随着个体道德从一个低阶段向较高阶段的发展,道义判断与责任判断的一致性呈单线性的增长。综上所述,本文将以科尔伯格认知发展理论作为基本理论,把道德责任感放到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关系的框架中,从道德动机的角度出发,探讨影响道德责任感的内在驱动力因素,并尝试建构道德责任感的驱动力模型。

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关系模型

科尔伯格在关于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关系研究中,通过大量实证研究,提出了如下模型:

图1 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关系模型

图上端代表4种心里机能,每组机能都为一种认知或一组认知所调控。科尔伯格认为:“对道德行动的界定包括一个行动者正当行动的想法和将要用其责任判断去执行行动的想法。”基于这个思想,我们可以看到科尔伯格把图中第二种及第三种认知,分别定义为道义选择判断和责任判断的两种判断。而其对应的机能则是作出决策和善始善终。从这个定义来看,科尔伯格把道德行为的最终形成归因于两个想法,一个是判断行为正当的想法,一个是判断是否执行的想法,即道义判断和责任判断的两个判断过程。科尔伯格认为,一个人的道德判断并不直接产生道德行动,而是通过分解为两种判断或功能,即道义判断和责任判断来产生道德行动。

这里的“花好月圆欣跨凤,海请河宴喜乘龙”是对偶,“花好月圆”与“海请河宴”相对,“欣跨凤”与“喜乘龙”相对。

三、道德责任感驱动力模型建构

通过理解科尔伯格关于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关系模型,我们可以清晰看出科尔伯格认为道德责任感就是道德判断与道德行动的一致性。道义判断是根据阶段结构或原则的命题推论,而责任判断是选择行动的意愿。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影响责任判断的因素有哪些?关于这个问题,不同的角度会得出多种不同的结果,我们这里将从道德动机的角度出发,来考察影响责任判断内在驱动力的主要因素。

与此同时,超过经济活动所需的过度货币投放及经济活动的过度货币化,将导致金融业产生“非分之想”,给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一)道德动机模块要素

《道德动机手册》中有一张图表,名称为全体道德动机模块要素模型,如下图:

长期以来,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党中央始终致力于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在这当中,纪检监察工作可谓其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有利于制定科学的防范与治理腐败的策略。经历了经济的高速发展阶段之后,我国目前正面临着经济发展的关键转型阶段,而反腐工作一直是党中央总体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以基层区队为着手点,依靠纪检监察工作的职能与责任,对各基层单位、基层领导干部的工作表现加以监督和考察,十分有利于及时发现微腐败的现象,将其消灭在萌芽之中,并且据此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防御和治理措施,从而真正发挥出纪检监察工作的作用。

图2 全体道德动机模块要素模型

语文学科是滋养人文精神的沃野。教学中要坚持用课文中饱含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提高人生境界,丰富美好心灵,塑造健全人格。使学生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展现“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信念,获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感悟,确立“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愁苦而终穷”的高尚人格……让语文教学成为铸造学生灵魂的主要手段。

整个图表中的核心是道德自我,道德判断和道德视野则是道德自我激活的直接结果。第二列的要素是责任判断的前提要素,包括了公正信仰、情绪归因、道德主题、社会反馈,这些要素以激发道德动机活动为主要特征,并取决于道德情境、道德主体的道德成熟度和情感价值。第三栏包含对道德主题的责任和责任感的判断,前者与后者不一样。第一种说法包含一种判断,如“我觉得应对这种情况负责”,第二种是“我必须不受阻力地去做”。“自由启发式的决定”这一要素意味着,道德行动的最终取向,是把道德机构作为预期的最终结果。

关于这两种判断,从逻辑上是比较清晰的。第一种道义判断,是一种道德本体判断,也就是判断何为正当的判断。而第二种责任选择判断,则是根据道德本体判断后道德主体实施行动的责任判断,也就是科尔伯格所谓的善始善终功能。我们这里所谓道德本体的判断,是将道德判断的公正结构作为一种先验的、不以道德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的本体判断,其实这里没有选择,是本体根据公正原则作出的根本性原则判断。而在第二种责任判断中,道德主体根据多种因素,包括诸如自我控制、期望结果、延迟满足等因素,做出的一种选择判断。

关于对责任判断和道德责任感的问题,可以看出其观点和科尔伯格的理论比较接近。图表中的责任判断,等同于科尔伯格“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关系模型”的道义判断,“我觉得应对这种情况负责”即是一种道德本体判断。而图表中的责任感,即“我必须不受阻力地去做”则是科尔伯格所说的“责任判断”,将最终决定道德行动的走向。

罗尔斯在其著作《正义论》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德行,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德性一样。”

(二)道德责任感的四个主要驱动力

1.公正信仰

因此借助这张图表,我们把关注的重点放在第二列的前提要素,也就是对责任判断产生影响的几个因素,即是道德责任感的4个关键驱动力——公正信仰,情绪归因,道德主题,社会反馈。

4.社会反映

正如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指出公正原则的作用:“一个社会,当它不仅旨在推进它的成员的利益,而且也有效地受着一种公共的正义观调节时,它就是一个良序(well-ordered)的社会。因此,公正原则实现的目的是使正义落实在社会制度之中,它所诉求的是给正义的公正认同。

在这种公正的正义观的调节之下,每个人都期望自己付诸善行,并希望善行得到公正的认同。如果这种“善行得到善报”能够在现实层面落实,个体比较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价值被他人公正地认同并褒奖,且由于他的牺牲给他人或社会带来了更大的利益,他的道德行动的付出才是值得和愉快的,并能够产生激励作用。相反,当个体的道德行为得不到公正待遇,个体就不愿提供道德服务。因此,公正动机越强,正义感越容易被激活,对信息处理、情感和道德动机的影响就越明显。

2.情绪归因

这张图表以道德动机为基本模块,作者试图将图中12个道德动机模块的不同要素集中在一个模型中,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道德情绪对道德行为的动机作用,是目前道德心理学家的关注重点之一。通常来说,随着个体情绪能力的发展,个体逐渐可以将特定的道德情绪与相应的行为联系起来,因此,道德情绪对个体道德判断会产生重要影响,并最终对道德行为的激发、调节或抑制产生重要作用。甚至一些哲学家指出:情绪可以帮助人们区分特定情境下的道德特征,驱动道德行为,阻断不道德行为。越来越多的研究也显示,道德情绪在道德判断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可以说道德情绪是道德责任感的内在驱动力之一。

林熙每周都会到位于北京市亮马桥商圈内的官舍商场地下一层逛市集。这个市集可不是普通菜市场,而是有个特点——这里的农夫只卖自家种的蔬果,他们不是中间商,因此对蔬果极为了解,讲起种植经历,他们的话一串串止不住。市集有个有趣的名字:“F2N MARKET从农场到邻居”农夫市集。

对于道德情绪的界定,海特曾经指出:个体根据社会规范或行为准则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与个人或社会利益、福祉有关的情绪,被称为道德情绪。海特还把道德关注的主题概括为5个方面:伤害、公平、忠诚、权威和纯洁。

采取雾化吸入治疗后,及时用温开水漱口,不会漱口的家长应及时对患儿喂水,及时擦净面部的药液,避免出现口腔念珠菌感染。雾化杯及面罩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再用冷水洗净,晾干后置于干净容器内备用。

我们通常所说的道德情绪,包括诸如移情、内疚、羞耻、共情等这样一些层次较高的情绪,被认为是驱动道德行为的,影响着个体的道德行为发展和道德品格。例如移情(empathy)可以说是一种最典型的道德情绪,Eisenberg等人把移情定义为对他人情绪的理解,并做出与他人相同或接近的情绪反应的能力。

总体来说,道德情绪对道德动机有正向作用和负向作用两个方面。正向功能是指积极的道德情绪能推进个体对正向价值的选择,道德情感的正向功能包括激励功能、协调功能和提升功能,当它们被付诸现实时,虽然会给个体造成某些实际利益的损失,但个体却会拥有自我实现的“高峰体验”。道德情感的负向功能是指消极的道德情感能阻碍或破坏人对正向价值的选择,即具有阻碍或破坏人的道德发展的功能。

3.道德主题

道德主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一个基本的价值体系;另一方面,是由道德主体的期望和义务所表达的规范对环境构成了影响。

基本价值体系中的主体包括三类:个体主体、群体主体和社会主体。一般来说,价值体系通过进入个人,群体和社会的过程而对道德主体进行规范和义务,并对环境构成特定的影响。此时道德主题作为道德动机可以激励伦理规范,对道德行为构成影响。

BIM平台的资产管理是利用BIM模型的相关信息,运用信息化技术增强资产监管力度,降低资产的闲置浪费,减少和避免资产流失,使业主在资产管理上更加规范,进而从整体上提高业主资产管理水平。

《道德动机手册》在论述道德主题时提到:“环境行为受到一个基本价值体系的影响,另一方面直接受到期望和义务表达的规范的影响。他谈到规范激活理论,其中道德动机影响行为。一般来说,价值体系和具体的环境价值都会涉及到个人规范和义务感。此外,价值信念规范理论表明,真正的动机是规范激活,因而受到后果知识力量的制约。这一观点中的道德主题可以是强烈的信念或薄弱的信念(强度衡量);它们与幸福、接受自己、权力、希望、失败的希望有关;它们可能接近或远离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它们是特定领域的。”

毋庸置疑,价值体系和美德对道德判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内在于个体的心灵结构之中,对人的道德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因此,道德主题中的价值体系和道德主体表达的规范对环境的影响是道德责任感内在的驱动力之一。

科尔伯格也认为,道德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公正问题。因此,道德判断最核心的结构就是公正原则的结构。他说:“每个人都承认公正是一种结构,是一种团体或社会中的平衡和谐的模式。”同时,科尔伯格还认为,公正结构规定了具体的公正内容,包括:公平、公道、互惠性、规范性角色承担和普遍性。这些道德操作是内化了的道德行动,并主要是为了平衡冲突的价值观点。

当一个人选择道德行为时,他可以使用知情的社会反映作为一种道德判断的理由。知情意味着一个人结合了他在较早的情况下的判断和经验,用他的整个过去经验来解决目前的事件。社会反映以社会意识为主要形式,它是具有复杂结构和层次的社会精神系统。在道德体系中,社会反映代表了社会群体对道德行为的一种基本态度,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根本取向。

在《道德动机手册》中,对知情的社会反映内涵做了如下定义:

在西北石油局,一批青年技术人员成为科研的骨干力量。30岁出头的工程技术研究院储层改造研究所所长张烨,与几个年轻同事共同承担了国家重大专项课题“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高效酸压改造技术研究”项目,经过奋力攻关,先后解决了塔河油田多项复杂的酸压改造技术难题,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8项。其中,“复杂碳酸盐岩油气藏高效酸化酸压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知情的社会反映的来源包括:“公民取向”“伦理反思”与“历史认识”。换句话说,这是一种洞察力,并且对道德行动有决定作用。此外,这种洞察力来源于安全、规则、权力、关系和公民奖励。知情的社会反馈可以为任何决策带来额外利益,在这个意义上有了它,我们就能保证阻止道德行为的利己主义。因此,作为道德动机的知情的社会反映是非常有效的,在很多情况下,道德动机必然先于道德行为:它允许行动者理解自己的能力和实践行动之前,不用对他的行为追溯理由,他可以用一个模糊的或清晰的动机来选择他的行为。由此,道德动机可以作为道德责任感的内在驱动力之一,对道德判断具有重要的作用。

哈贝马斯在研究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时认为,科尔伯格以儿童道德两难情境故事讨论的方式,来研究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水平,以为后习俗水平的普遍性伦理原则导向阶段就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这是不够深入的说法。儿童道德的发展阶段不止涉及个体的私人领域,还取决于所有社会成员之间的道德交往,而科尔伯格提出的普遍性伦理原则导向没有真正涉及伦理交往层面,因而要再增加一个面向公共领域的交往性伦理阶段作为补充。哈贝马斯阐明了社会反映这个概念的方向性,他认为道德行动是基于洞察力的行动,是道德洞察力指导的行动。虽然理性重建提供了一个值得发展的道德决策方法,但是它没有解决社会背景和发展如何互动的关键问题。换句话说,道德动机如何传递道德行为。正是在这里,知情的社会反映使我们能够看到一些道德行为和道德判断与我们的社会和规则是互动的。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指患者在机械通气48小时后至拔管后48小时内出现的肺炎,作为一种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一般情况较为严重,且易导致脱机困难,增加住院时间,甚至可能威胁生命[1]。近年来,临床护理提出了集束干预护理措施,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该措施集合了有循证依据的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用以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基于此,本文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10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探讨并研究应用集束化护理措施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三)道德责任感驱动力模型建构

基于前文论述,根据科尔伯格的观点,一个人的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之间并不总是完全一致,其间是通过两种特殊的判断即道义判断和责任判断来决定最终的道德行动。道义判断是以公正结构作为一种先验的、不以道德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的本体判断,是主体根据公正原则做出的根本性原则判断。而在责任判断中,道德主体会根据多种因素做出一种选择判断。因此,道德责任感可以定义为道德判断与最终道德行动一致性的程度,其中责任感就是指道德判断中责任判断的向度和程度。在现实中,影响道德主体的责任判断的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有很多,但根本原因是主体自身某些内在驱动力最终做出的选择是否将与道义判断相一致。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从道德动机的角度出发,把道德责任感放到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关系的框架中,确定影响道德责任感即道义判断与道德行动不一致的主要因素包括:公正信仰、情绪归因、道德主题及社会反馈这4个主要因素,即是道德责任感的内在驱动力因素。由此,我们可以建构一个模型假说来阐明道德责任感内在驱动力因素如何影响道德行为与道义判断之间的关系。

图3 道德责任感驱动力模型

从道德责任感驱动力模型图示可以看出,道义判断是道德行为的基础,但道德行为是否与道义判断的取向相一致取决于道德责任感驱动力的最终责任判断取向。从前面的论述分析中可以看到,道德责任感的主要4个驱动力因素(公正信仰、情绪归因、道德主题、社会反馈)都会对道德主体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也就是对道德行动的取向是否与道义判断相一致产生正向的或反向的影响,当道德行为与道义判断相一致时,道德责任感则达到最高程度,即所谓完成善始善终功能。从图示上看,就是道德责任感与道义判断的横轴重合,此时道德责任感程度最强,而道德行动也将与道义判断相一致。

相反,如果责任判断受到4个驱动力因素的影响,做出了与道义判断不相一致的选择,道德责任感会相应地下降,其程度也将影响道德主体行为的程度。当道德主体的内在驱动力迫使道德主体的道德责任感趋向于零时,即在图示的三角形顶端,此时道德行动将与道义判断做出相反的选择。

当然,影响道德责任感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的模型假说主要是站在道德动机角度尝试推理出相关因素,深入的研究还会进行,4个主要驱动力因素也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检验并逐渐修正、完善相关理论模型。

[参考文献]

[1]罗国杰.《伦理学原理》伦理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2]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杨韶刚.教孩子付起道德责任[J].江苏教育研究.2005(01).

[4]郭本禹.道德认知发展与道德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5]Lawrence.Kohlberg.Essays in development[M].Volume II:the psychology of moral development:the nature and validity of moral stages.San Francisco:Harper&Row Publishers,(1984).

[6]郭本禹.道德认知发展与道德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7]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8]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9]Eisenberg N.Emotion,Regulation and Moral Development[M].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0.

[10]Eisenberg N,Fabes R.A,Murphy B,Karbon M,Maszk P,et al.The relations of emotionality and regulation to dispositional and situa⁃tional empathy-related responding[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4.

[11]杨韶刚.道德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12]Fritz Oser,Terry Lovat,Karin Heinrichs.Handbook of moral motivation:theories,models,applications[M].Sense Publishers,2013.

Model Construction of the Driving Force of Moral Responsibility

ZHU Maoling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Guangzhou Guangdong 510420,China)

Abstract: Kohlberg's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model of moral judgment and moral behavior clearly shows that moral responsibility is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moral judgment and moral ac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ral motivation,this paper puts moral responsibility into the framework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al judgment and moral behavior,and explore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moral responsibility including four key internal driving forces-justice belief,emotional attribution,moral motifs,social reflection,and the construction of relevant models of moral responsibility.

Key words: Moral responsibility;Moral motivation;Internal driving forces;Model

doi: 10.16083/j.cnki.1671-1580.2019.02.005

中图分类号: D6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580(2019)02—0020—05

收稿日期: 2018—09—11

作者简介: 朱茂玲(1978—),女,广西博白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教授,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分析心理学,道德心理学研究。

[责任编辑:尚 欣]

标签:;  ;  ;  ;  ;  

道德责任感的驱动力模型建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