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已成为保护、改善和创造美好环境的迫切需要。本文从通过设计争议性问题开展讨论,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重视开放性教学,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多方面才能;充分利用各种实践活动,将环境知识转化为环保意识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高中地理;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2-0119-01
进入新世纪,由于负载了过多的人口,加上长期以来对土地、森林、水和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缺乏必要的保护和建设,我国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形势,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国际社会谋求合作与共同发展的主要内容。生态环境的恶化阻碍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将威胁到国家的环境安全。剑阁县隶属四川省广元市,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结合部,位于四川省北部,广元市西南部,守剑门天险,“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有“川北金三角”、“蜀道明珠”等美誉;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低山地貌特点显著。地貌形态差异悬殊,海拔500米至700米的宽谷低山区占总面积的50.34%;海拔700米至1000米的窄谷低山区占 40.23%。地貌类型以低山区为主,平均海拔540米。因剑门山脉积石阻云,沟壑纵横,下自成溪,剑门山汇集的雨水,都是顺着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由涓涓细流聚成条条河流,流经溪涧沟壑,注入清水江水系,汇入江陵江。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经济基础落后,自然条件破坏严重,教育普及程度低,生态环境状况面临严峻的形势,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生态环境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生态功能退化,水土流失加剧。
环境保护意识的强弱是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重要内容。要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必须从学校教育做起,让中小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自觉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地理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必然在学校环境教育中承担着主要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地理教育中,在给学生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履行环境教育这一新的职能,寓环保教育于地理教育之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通过设计争议性问题开展讨论,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
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许多事物的存在既对人类的发展有益,也可能对人类有潜在的危害。科学技术是面双刃剑,使学生认识到这点是非常重要的。环境问题的存在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期有不同存在的形式;不同阶层的人对同一环境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设计争议性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讨论,让他们通过内部矛盾的冲突,深入理解环境问题,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如在教学《新能源》一节时,设计“要不要发展核电”这一争议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组织讨论。核电站是全世界公众关注的环境问题焦点之一,有些学生认为核能是一种清洁、廉价、能量密集、 地区适应性强、具有巨大发展前景的新能源,应积极发展核电站;另外一些学生则认为前苏联切尔诺贝利灾难性的核事故固然罕见,但人们不能忽视来自具有很高放射性的核废料的威胁,应削减或停止核电发展计划。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就会产生对核电不同的看法。通过激烈的争论,其意义远不止是让学生知道应该不应该发展核电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重视开放性教学,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多方面才能
所谓开放性教学就是指环境教育中利用一些开放性教学材料,这些材料不限于常用的课本,教师不给出固 定格式的结论,而是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搜集、阅读文字资料,实地调查问题现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自己得出恰当的结论。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各种各样,也可能是比较一致的,教师要根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引导学生讨论所得结论的合理性,但不必统一到教师事先准备的结论上。因为环境问题本来就有多种解答方法,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城市形成和发展》一节时,结合建立的剑阁新县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迁移县城?”学生在课余到图书馆、阅览室、信息部门去搜集信息、查找资料、调查研究,通过资料综合、数量统计,得出剑阁新县城的迁移是剑阁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是人类认识、利用、改造环境的表现。也有些学生认为剑阁新县城的成立象“摊大饼”破坏了大量优质的耕地,对于人均耕地本来就很紧张的剑阁来说,剑阁新县城的迁移是不合理的。通过开放性教学培养中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是对学生进行如何利用信息资源来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学生不掌握这个过程,就无法做到真正理解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环保意识的提高也无可谈起,因为真正使学生信服又能理解的知识是学生自己参与学习过程后获得的。
三、充分利用各种实践活动,将环境知识转化为环保意识
环境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如果没有接触过协调环境关系有关的活动,那么,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环境教育。
1.把地理知识与周围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紧密联系起来。
如在学习“地球上的大气”这一章,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感受,分析冷热、刮风、下雨等现象,特别是经常影响本地的大风,洪水、泥石流等灾害性天气,使学生们知道这些主要是由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人类只有认识自然规律,趋利避害,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收到半功倍的效果。
2.结合参观访问,增加感性知识,深化理性知识的学习。
如在学习工业“三废”的危害及治理的内容后, 带领学生到附近工业区考察,参观厂里的污水处理设备,并听厂领导的介绍。同学们对工业“三废 ”的治理过程有了清晰的了解,不但获得环保的技能知识,而且在亲身的感受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环保意识。
3.结合春游,让学生在大自然中体会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如去年带学生到剑门关、翠云廊春游,我就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讨论:为什么政府要花这样多的资打造这些景点等等。
4.结合当地政府的重点工程或环保热点问题激发中学生“学环保、讲环保”的动机。
我发动学生讨论“为什么要修筑标准堤坝?”学生们有了洪水造成的惨痛教训,对此问题深有感受,思考得特别深,不但宣传了该项工程的意义,而且对有关的水文、气候知识有了较深理解,有效地接受了环境教育。
5.结合3月12日植树节,带领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学生实现了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在劳动中提高了环保意识;同时也深化了地理课本上有关知识的学习。
总之,经过自己的努力,我校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因此,高中同阶段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采用具有针对性的环保意识培养方法与手段,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渗透环保教育,鼓励学生将来积极投身环保事业,体现地理教育的现实意义。
论文作者:向洁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环境论文; 剑阁论文; 学生论文; 环保意识论文; 知识论文; 环境问题论文; 开放性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8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