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的分析论文_王又发

(汉川市第三人民医院 湖北孝感 431608)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方法:以2012年2月1日至2015年2月1日在我院进行急性阑尾炎手术的病人为研究对象,经计算,共68例,其中男35例,女33例。应用病例对照的方法进行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在我院治疗的68例中,切口感染4例,术后切口感染率为5.88%。引起切口感染的相关因与患者是否肥胖、手术切口方式、手术时间、切除方法、是否留置引流、病理类型等因素相关。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体型肥胖的患者切口感染率更高,病程长、化脓性或者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切口感染的几率更大,切口切除方式不当、手术时间把握不当等也是造成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在手术前精准诊断,尽早安排手术避免病程过长,术前做好准备,尽量在保证手术质量的前提下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切口感染,使病人尽早康复。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

【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7-0136-02

引言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常见的疾病,具有发病突然,变化快的特点,常用治疗方法是符合手术切除标准后切除病灶部位,手术要求无菌操作。但是我们发现尽管手术过程符合要求,但是术后恢复中的切口感染却仍旧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并发症。因此,关于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便十分重要,现以我院进行该手术的病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所得运用与以后的手术中,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1.资料分析

1.1 一般资料

本院在2015年2月1日至2016年2月1日收治124例急性阑尾炎手术病人,以其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5例,女性33例,年龄从23岁至56岁不等。其中单纯性阑尾炎65例,化脓性阑尾炎15例,坏疽穿孔型12例。

1.2 方法

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病例,记录其恢复情况,根据术后切口恢复情况进行分类。切口愈合分为3级:甲级为切口愈合良好,无不良反应;乙级为切口愈合处有轻度炎性反应,但无化脓感染;丙级为切口化脓感染,需给予切开、引流等处理方可愈合。将丙级愈合切口认为术后切口感染。甲乙级分为A组,丙级分为B组[5]。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长短,阑尾炎发病类型,切除方式,手术时间等,根据数据分析与急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各种因素的相关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采用χ2检验。计算得到P<0.05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分析上表中的数据,得到六个单因素与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是否感染相关(P≤0.05)。所以初步得出结论,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包括:病人是否肥胖、病例类型(包括单纯型、化脓型和坏疽穿孔型)、手术持续时间、切口类型、是否留置引流、切除方法。

3.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手术后切口感染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并发症,感染与身体各种因素相关,有局部因素,有全身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在此次研究中我们发现了6个与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发病率有关的因素,其中有与患者的身体情况相关的2因素,也有与手术操作相关的因素。

病人自身身体状况因素分析:肥胖者由于身体皮下脂肪层较厚,所以切口暴露的面积较大,牵拉时所需的力量也更大,所以更容易造成局部组织细胞的损伤,这就大大的增加了伤口感染的几率。由于急性阑尾炎又分为单纯型、化脓性和坏疽穿孔型三种,这三种的术前治疗手段不同,术后切口的感染率也有所差别。对于化脓型急性阑尾炎,常需要在术前进行消炎,之后再进行切除,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化脓性急性阑尾炎的病程要比其他两种长,而在化脓期,可能会污染到腹腔内部环境,切除时感染率就大大增加。另外,坏疽穿孔型,使得病原菌更易污染腹腔内部环境,也更易对切口造成污染[3]。

与手术操作相关因素分析如下:手术时间由许多因素决定,但是手术时间长,则伤口暴露时间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细菌感染的几率,另外,手术时间过长,牵拉造成细胞坏死更多,降低了机体的免疫能力。切口类型比较,试验中对比了麦氏切口和探查切口,发现麦氏切口的感染率较低,而探查切口与阑尾的距离较远,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于是切口感染率增加,因此手术中常用麦氏切口。逆行和顺行相比较,前者的发病率较高。由于逆行时,需要牵拉寻找阑尾位置,使得手术时间相对更长,这都会造成切口污染率更高,而且逆行时阑尾包埋困难,切除后阑尾难于取出[2]。因此,手术时经历采用顺行法切除阑尾。术后留置引流的患者的发病率要高于不置引流的患者,因为前者会大大增加切口感染的几率,所以现在手术都尽量避免留置冲洗与引流[1]。

此次研究与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在以后的相关手术中从这些相关因素出发,要求医务人员操作得当,术后护理保护切口,重视Ⅱ型手术管理工作。降低手术区受到污染的概率,抗菌药物的使用要具有针对性,重视切口恢复情况,尽量降低切口感染率[4]。

【参考文献】

[1]王均,朱秀玲,王立新等.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病原菌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1):3512-3513.

[2]卢晓荣.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6):525-526.

[3]周思军.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4,(4):331-333.

[4]张永强,王跃华.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8(6):138.

[5]吴德利.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5,(24):3773-3775.

论文作者:王又发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7

标签:;  ;  ;  ;  ;  ;  ;  ;  

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的分析论文_王又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