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 提高能力——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改革论文,化学实验论文,兴趣论文,能力论文,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课题的提出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课本中共有187个演示实验和50个学生实验。改革化学实验课的教法,是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怎样进行化学实验课的教法改革呢?
我国第一部教育理论《学记》中是这样论述方法的:“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当代著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师:“应当努力使学生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就揭示了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性。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怎样变单纯授予知识的教学方法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与教书育人相结合的全面教育人的方法呢?为此我提出了以“激发兴趣,提高能力”为目标的改革实验课教法的试验课题,并从1986年下半年开始进行了较系统的反复试验。
二、试验的实施
1.培养“小老师”试验奠基础
依照“青少年好奇、好动、好胜及有较强自尊心和荣誉感的特点”,我大胆试用了“小老师”教学法。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我教的两个班各选出十多个思想品德好、化学成绩也较好的学生组成了“小老师”队伍。为了让他们“称职”,必须对他们进行一些必要的训练。首先是让他们过好实验基本操作关,每天课外活动时练习实验基本操作直至人人过关。其次是广泛进行课外兴趣实验,学会进行实验设计,如自制焰火、氢气球、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制氯化氢、氯气的制取和性质验证的连续实验、由氢气和氮气合成氨的实验等,以开阔眼界,积累知识。多种形式的训练,提高了“小老师”的能力,磨炼了他们的意志,他们对化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具备了先行者的条件,则可让他们当“先生”了。
“小老师”当“先生”是从做演示实验开始的。实验前指导他们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实验时,除要求他们保证实验操作规范且熟练、实验现象明显且准确外,还要求在同学们细心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配之以生动而富有科学性的描述,使学生都能在实验中享受到科学实验的美。对“小老师”的异常羡慕,激发了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起到了教师起不到的一些作用。实验完成后,鼓励“小老师”质疑,如制氯气为什么必须用浓盐酸与氧化剂(如MnO[,2],KmnO[,4]等)反应?为什么用排气法收集氯化氢气体时会产生大量“白雾”?检验SO[,4][2-]时,加入少量盐酸或稀硝酸的作用是什么?做氨气的“喷泉”实验时,“喷”不出“泉水”的原因是什么?质疑之后,诱导辩论。争辩中极大地活化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由争论得出的结论也难以忘却。如最后一题,在“小老师”积极思维的带动下,同学们总结了以下原因:烧瓶不够干燥,气体未收满;装置气密性不好;从胶头滴管中喷出的水不足等。由辩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则增做实验加以证明。如用稀盐酸与二氧化锰共热,长时间煮沸仍无黄绿色气体逸出,从而对反应物浓度的重要性记忆格外深刻了。
在备演示实验课时,鼓励“小老师”依知识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实验的增改。制H[,2]S气体时,因其臭气难闻,如不及时处理掉,则后半节课的效果将会趋于零。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实验前,我提出了下面一个问题:请快速设计一套连续装置,要求包括H[,2]S的制取和性质实验,还要尽量避免H[,2]S污染空气。“小老师”设计了包括H[,2]S的制取,H[,2]S与浓H[,2]SO[,4],SO[,2],Pb(Ac)[,2],CuSO[,4]溶液反应和燃烧等一系列实验的连续实验装置,圆满地回答了我提出的问题,并将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有关H[,2]S的重要知识全囊括在内,学生兴趣大增,且对H[,2]S的性质,特加是强还原性记忆尤深。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初步树立了“小老师”在全班学生中的威信,奠定了进行下一步改革的坚实基础。
2.个体带群体 研讨逐步深
学生实验习题课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对象。为了搞好这种课的教学方法改革,我进行了如下试验。将全班学生分成了以“小老师”为核心的实验小组,把学生实验分成四大类,依各类特点制定了目标,逐级设靶,层层攻克,步步过关,现分述如下。
(1)基本操作题目化 自测互测记忆牢
刚步入高中的新生,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差。上实验基本操作的实验课前要求“小老师”带领本组同学仔细阅读实验内容,再将各个基本操作的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以自测互测题的形式再现。出的题经老师检查过关后,由“小老师”领导全组成员以互相考查的方式进行实验。在对方的监督下,完成实验操作都很认真,应掌握的基本操作方法深深印入脑海。
(2)探索性质现疑点 增设实验解难题
学生实验中的物质性质实验是照本宣科还是探索式地进行呢?为了激发兴趣,应鼓励学生多设计一些探索物质性质的实验方案,让他们从中寻求规律。如做证明氢氧化铝性质的实验时,“小老师”先设计了制Al(OH)[,3]四种实验方法:铝盐溶液中分别加入氨水和烧碱溶液;氨水和烧碱溶液中分别加入可溶性铝盐溶液。随后又设计了Al(OH)[,3]分别与氨水、氢氧化钾溶液、盐酸、醋酸、碳酸反应的实验。在“小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都积极进行着实验,认真地做实验记录。实验后,经过对实验现象的细致分析,学生不但总结了制取Al(OH)[,3]的最佳方案是用可溶性铝盐与氨水反应,还总结了氢氧化铝的两性表现为既溶于强碱又溶于不太弱的可溶性酸,氨水和碳酸不使它溶解。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追索,还发现了相同两反应物间的反应,因滴加试剂的顺序(即谁滴往谁中)不同或加入试剂的量的不同,实现现象和实验结果也不同的规律。如往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适量或过量,NaOH溶液中滴加AlCl[,3]溶液少量或适量、或过量。
为掌握Fe[2+]与Fe[3+]的转化规律,我先引导学生分析了两种离子的结构特点,再要求学生从结构特点出发设计实验方案,寻求转化规律。在“小老师”积极发言的带动下,学生争先恐后提方案,最后由教师综合归纳,设计了如下实验:氯化亚铁溶液与氯水,硫酸亚铁溶液与硝酸,氯化铁溶液与铁、铜、碘化钾、氢硫酸反应的实验。以实验事实为基础,深刻理解了Fe[2+]-e□Fe[3+]的意义。
(3)用实验“反面教材” 攻操作分析难关
物质制取及定量实验是难度较大的实验。如何确保实验成功呢?我采用的方法是正、误对照,用“反面教材”,攻分析难关。实验前要求“小老师”带领本组同学做好预习,要求每位同学将实验注意事项和实验误差分析以互测题形式出现,互相补充完善后,开始做实验。但对有些结论,不少学生还不易理解。怎样解难?我设计了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解难,以失败的实验作“反面教材”攻关,效果显著。如制SO[,2]时,设计用亚硫酸钠固体分别与稀、浓H[,2]SO[,4],稀、浓盐酸反应。用Na[,2]SO[,3]饱和溶液分别与稀、浓硫酸反应来制取。通过对各组产生SO[,2]速率的对比分析,依SO[,2]在水中溶解度大的性质,最后确认应该使用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固体反应来制SO[,2]。
又如测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含量时,我有意指定几个实验小组进行如下不合理的操作:过猛地加热,使少量的晶体外溅;不待晶体全变白就停止加热;加热后不在干燥器中冷却,而是在空气中冷却。做“中和滴定”实验时不用标准液洗滴定管,不用待测液洗锥形瓶,俯视或仰视读数等。这些操作均会使实验值与理论值产生较大的差异,追问原因,难关就攻破了,对实验误差分析所得结论记忆也特别深刻。上述深刻的反面教训,还使学生懂得了正确进行实验操作的重要性,从而养成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
(4)竞赛法精选方案 “小老师”优化实施
学生实验习题中的每一个习题即是一个考题。怎样完成此类难度较大的学生实验呢?我采用的是小型竞赛法。实验前的预习课,以抢答竞赛式进行。竞赛开始,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各实验组的代表抢答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案,正确者得分,错误者扣分,纠正错误者得分,累计最高得分者由班委会组织予以奖励。这种方法既可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从中选出最佳实验方案。有的实验习题有较大难度,如“不另用其他试剂,鉴别下列物质的溶液:H[,2]SO[,4],Na[,2]SO[,4],Na[,2]CO[,3],BaCl[,2]。”看完题目,学生自认为很易完成,抢答者的第一方案为:“两两混合,若出现将一种试剂加入到另三种溶液中,一种有气泡逸出,一种有白色沉淀生成,一种无明显现象,则加入的试剂为硫酸,余略。”许多学生认可了,但有几位“小老师”提出了新问题:“若将Na[,2]CO[,3]溶液分别加入到另三种溶液中,又有何现象呢?”问题的提出,点出了第一方案的错误。应该设计怎样的实验步骤才能达到目的呢?一场激烈的争论开始了,最后在老师的提示下,有几位“小老师”想出了从未使用过的用第一次反应后生成的新物质的溶液互滴的新方案,一道难题迎刃而解了。
三、实验教学改革试验的体会
“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化学教学中学生是内因,是主体,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意志、能力等,对化学教学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作为知识和智能的载体,他们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关键时的点拨、引导,甚至“搀扶”,是学生一点一点“飞跃”的基础。我设计的这种种做法,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主体和主导作用都发挥得恰到好处,达到了“安其学而亲其师”的目的。长时间系统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探索、实验操作、观察、分析、综合和创造能力,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一定的满足,学习兴趣越来越浓,爱好化学,爱好化学实验的兴奋心理状态始终不减,老师也越教越有劲。
这种改革,将主体与主导相统一,将传授知识与发展学生能力相统一,将减轻学生负担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相统一,我认为是一种可用的教学方法。
在改革浪潮推动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适应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深入教改,在改革中不断前进,在教改中逐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标签:化学实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