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商业文化的冲突与交流_商业文化论文

中美商业文化的冲突与交流_商业文化论文

美中商业文化的冲突与沟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中论文,冲突论文,商业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889(2001)02-0074-03

一、正视现实——美中商业文化不同行为方式

作为某一特定文化的成员,人们在感知事物的时候便不知不觉地带上这个民族的文化烙印。在文化的作用下,人们便形成了一定的行为方式。美国和中国有着很不相同的文化,例如大家都对天上的月亮产生了感知,美国人觉得月亮里面有个男人,中国人却认为那是嫦娥。美国想制服自然,于是有了蹬月之举,中国人相信天人合一,于是先忙安邦治国。感知——文化——行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取向和行为方式。

在商业环境中,美国人与中国人的不同行为方式可分三层:第一是表面层,它往往与生活习惯有关,因而容易被发现,出现不协调时,双方能够相互理解。例如,在穿着方面,美国商人通常比较讲究,在正式场合下,他们都穿套装西服,穿皮鞋,打领带,男士、女士都用香水。改革开放后,中国商人也基本上这样穿着,但男士一般不用香水。在公共场所,美国商人很注意举止,一般都不抽烟,不吐痰,说话声音很轻。中国商人也这样做,但兴奋和激动时往往把嗓门提得很高。在娱乐方面,美国商人通常喜欢打高尔夫球,中国商人喜欢打牌或打麻将。第二是中间层,它往往与思维方式有关,因此不易被察觉,出现矛盾时,双方可以相互容忍。例如,在商业信函方面,美国商人通常采用演绎式逻辑推理,开门见山,先表明观点,然后加以阐述、分析或说明。中国商人通常倾向综合地看问题,采用归纳式逻辑推理,先把问题阐述清楚后再表明自己的观点。在商务谈判方面,美国商人大部分接受过经济和管理方面的教育,他们在谈判时有明确的目标,周密的计划,具体的时间表,详细的可行性报告和准确的数据等。由于中国实行市场经济的时间较短,中国商人以理工科背景的居多,比较缺乏综合的经济和管理知识。谈判时,他们很注重的对方是否有诚意,是否有实力。他们不太强调数字,但实际经验很丰富,他们的书面计划不够周密,但行动时富有柔性,应变能力强。在企业管理方面,美国管理人员强调按规章办事,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很清楚,人际关系相对比较简单。他们强调以自我为中心,工作之外,互不干涉。由于体制上的不同,中国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注重人际关系,往往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强调相互理解,顾全大局。第三层是核心层,它主要与信仰和价值观有关,通常本民族人察觉不到,发生冲突时,很难调和。例如,在企业目标方面,美国人十分严格。上市公司每个季度公布一次财务报表,公司一切活动都要符合股东财富最大化和赢利的目标,出现问题后,他们通常采用裁员的办法,资不抵债时则申请破产。80年代,中国的上市公司约有1030家,国有控股公司占90%以上,企业家承担着对政府和股民负责的双重义务。因此,中国的企业管理者很重视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效益不好时,他们尽可能不裁减员工,尽可能不使企业破产。在企业运作方面,美国人强调平等竞争,不分国界,优胜劣汰。中国人讲究感情,注重关系,有很强的民族意识。在企业家精神方面,美国企业家人提倡白手起家的“海盗式”冒险精神和创业精神。中国企业家向往运筹帷幄的“领袖”风范和守业本领。

二、探根寻源——美中商业文化不同价值取向

不同的文化取向形成不同的主流文化,信仰和价值取向是形成主流文化的核心。下面分别将萨莫瓦确定的美国主流文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比较,找出美中商业文化差异的根源。

(1)人本主义(Individualism)。17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把个人看作是与其他人完全不同、特别、独一无二的“自然界之基本单位”。美国人继承了这个观点,在《独立宣言》中阐述了“天赋人权”(Natural rights)的理论,把个人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看作是至高无上的,从而形成了美国文化价值观的核心。然而,人本主义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悖。儒家的伦理思想强调“仁”和“义”。“仁”是最高道德原则。“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这一原则要求人们舍己利人,舍己爱人。“义”是最高精神境界。孟子曰:“生吾所欲也,义亦吾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在这里,“义”是与人的私利相对立的国家“公利”,为了后者,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

(2)平等(Equality)。美国独立后,宪法中明确废除了世袭贵族等级制,平等的观念从此有了法律的根据。对美国人来说,平等主要是指人人都应该享有均等的竞争机会。与此相反,中国儒学强调等级制度,它就是构成孔子核心思想的“礼”。目的是达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纲常之道,从而各按名分,忠于职守,防止天下大乱。

(3)物质主义(Materialism)。传统上,大部分到美国的移民都希望实现自己的“淘金梦”。物质财富的占有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衡量人们是否在美国社会中立足和成功的尺度。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把对道德生活的追求绝对摆在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之上。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汉代董仲舒提出:“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宋代朱熹甚至提出要“存天理、灭人欲”。

(4)科学与技术(Science and technology)。美国崇尚科学与技术的价值观源远流长。从洛克、培根、笛卡尔、罗素、到爱因斯坦,西方文明相信科学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人可以改造和征服大自然。中国的传统文化则强调因循自然,顺应自然。“道”已经是老子哲学最高范畴了,但是“道”还是要遵循自然。这种“天人合一”的人文主义认为在客体与主体、心灵与肉体、人与神之间没有绝对的对立,人与自然要和谐,而不是改造和征服。

(5)竞争(Competition)。美国人提倡竞争的民族特性可追溯到古代罗马哲学家奥维德(Ovid)的思想:“有了追赶和超越的目标时,马匹才会奋力地奔跑。”为了获得竞争的胜利,美国人从小就接受教育,要成为一匹能超越目标的“马”。与此相反,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宽容和中庸。孔子提出的“仁”就是“爱人”,主张对人要充满爱心。孟子提出“仁政”,主张统治者爱抚百姓。墨子提出“兼爱”,倡导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中庸”之道则提倡“不偏不倚”、“执两用中”,“适量守度”,精神实质是通过折中、调和、避免冲击,消融矛盾。

三、求同存异——美中商业文化有效沟通途径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的加快,美中两国已经形成主要的经济合作和贸易伙伴。由于两国在商业文化中存在差异,这种跨文化的交际和沟通随时都可能发生碰撞和冲突。如前所述,美中商业文化传统可分为表层、中层和核心层。通常,发生在表层和中层的冲突比较容易化解,深层次的冲突往往不容易或不可能调和。然而,矛盾是可以转化的,如果思维方式或沟通方法不恰当,表层的矛盾会转化为深层次的矛盾。相反,如果处理得当,深层次的冲突也可以得到遏止或调和。萨莫瓦认为跨文化的交际是可能的,基本理由有两点:大脑是一个开放系统;我们有选择的自由。当代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成果显示,取得交际或沟通的成功,关键是要树立求同存异的指导思想。进行商业文化的沟通,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克服心理定势,宽容对待文化差异。文化是以民族为中心的。西方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与资本主义精神完全背离的。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认为,新教伦理是驱使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新教伦理的引导产生了西方的理性经济主义。而中国的儒教伦理则是资本主义的一种障碍。在他看来,“三纲五常”、“忠”、“效”、“内贤外助”、“己所不为,勿施于人”等仁爱精神都是与资本主义“从别人身上赚钱”的非感情化因素不相容的。此外,他还认为,无论是儒教还是道教,两者都缺乏资本主义需要的苦行精神。然而,亚洲的日本、新加坡等国都是深受儒教伦理影响国家,它们的经济崛起是对韦伯理论的有力回击。中国改革开放的时间不长,2000年的进出口贸易额已经突破了4700亿美元,外贸排名将升至世界第8位,经济实体的地位居世界第7。然而,回顾我国走过的历程,我们也曾饱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心理带来的危害。历史上的闭关自守,文化大革命的“批资”,使我国的经济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克服心理定势,宽容对待文化差异是进行有效商业沟通的必要条件。

(2)培养移情,学会文化适应。移情(Empathy),就是指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理解和体会对方的感情。在跨文化的交际和沟通过程中,它是实现求同存异的具体方法之一。要做到移情的关键之一就是要善于留意对方自然流露的感情。另外,由于移情随时随地发生变化,长时间保持移情状态很困难,因此应把关注人和注意环境结合起来。移情具有相互性,与不善用语言交流的接触时,应注意其非语言交际的方式,如手势、动作、目光、面部表情等。在商务谈判等活动中,移情有助于消除误会,加深感情。学会文化适应,指的是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加深对本国和他国文化的认识,逐渐适应跨文化交际的环境。语言上应具备基本的交际能力,思想应开放,不回避陌生的人或事物,要不断学习外国的文化,了解该国的文化模式。在经济和商务活动中,学会文化适应有助于赢得对方的信任和尊敬,它能极大地提高企业或公司的形象,并可带来难以估量的经济效益。

(3)抛弃糟粕,寻求共同,弘扬精华。文化具有动态的属性。文化是在不断文化的,文化的价值取向也是不断变化的。客观地讲,美中两国的文化都具有精华和糟粕。在文化沟通的过程中,应注意抛弃糟粕,寻求共同,弘扬精华。美国的人本主义精神与中国注重集体利益的价值观相悖,在许多情况下不可取。然而,辩证地看,这两种观点也不是截然对立的,集体的构成来自于个体,强调个体也就是强调集体。美国人提倡平等竞争,推动了美国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它也使整个美利坚民族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残酷无情的竞争使美国社会充满了争斗,巨大的心理压力使许多美国人精神恍惚,忧郁不安。中国人强调个人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家庭义务,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家庭和睦,但缺少竞争精神会造成民族的惰性,在这方面应吸收美国文化的长处。美国的物质主义有些过头,但中国的“存天理、灭人欲”决不可取。美国崇尚科学精神,推动了人类文明,值得中国人学习。中国人的“道德”、“仁爱”、“礼仪”、“天人合一”博大精深,值得美国文化汲取。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会晤,他们宣称:如果人类想继续下去,那么就不得不在时间上退回到2500年前去,领会孔夫子的智慧。“竞争”包含美国文化的精髓,“中庸”蕴涵中国文化的深邃。在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一系列商务活动中,谁能抛弃糟粕谁就能取得进步,谁能寻求共同谁就能获取力量,谁能弘扬精华谁就能成为现代文明的主流。

收稿日期:2000-12-31

标签:;  ;  ;  ;  ;  ;  

中美商业文化的冲突与交流_商业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