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1)
(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泌尿外科 湖北恩施 445000)
【摘要】目的:临床观察分析个体化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60例,年龄20~50岁,均为I度压力性尿失禁妇女,使用简单随机化的方法分为3组,即实验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每组20例。实验组采用个体化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照组1采用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照组2采用盆底肌训练治疗。结果:治疗前三组问卷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三组患者的问卷评分均有降低,但实验组较对照组1、对照组2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盆底肌肌力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三组患者的盆底肌力均有增加,但实验组较对照组1、对照组2增加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效果明显,适宜临床推广。
【关键词】压力性尿失禁;个体化电刺激;尿垫试验
【中图分类号】R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3-0174-03
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之一,国际尿控协会定义为:腹压的突然增加导致尿液不自主流出,不是由逼尿肌收缩压或膀胱壁对尿液的张力压引起的,其特点是正常状态下无遗尿,而腹压突然增高时尿液自动流出。本研究采用个体化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I度SUI患者,与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和单纯盆底肌训练两种治疗方法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为广大Ⅰ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寻找更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并探讨该种治疗方法的优势及临床可行性。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60例,年龄20~50岁,使用简单随机化的方法分为3组,即实验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每组20例。实验组年龄(38.8±7.63)岁,对照组1年龄(39.5±7.70),对照组2年龄(37.2±7.25)岁,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Ⅰ度压力性尿失禁妇女:仅腹压增加时如打喷嚏、咳嗽、大笑等偶尔有尿溢出;(2)尿常规、白带常规正常;(3)B超残余尿量及膀胱容量正常;(4)产后6周以上。排除标准:(1)合并内外科疾病如慢性肺部疾病、长期便秘或腹泻等;(2)在治疗区域有金属部件在表面植入或有心脏起搏器;(3)恶性肿瘤;(4)膀胱阴道瘘或先天性输尿管异位。
1.2 方法
实验组采用个体化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照组1采用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照组2采用盆底肌训练治疗。个体化电刺激操作方法:按照Urostym Version3.1加拿大电刺激盆腔治疗仪的操作程序进行:接通电源,启动计算机,把治疗仪与计算机连接,患者排空大小便,取侧卧位,将已消毒过的电极上涂以少许5%黏膜碘,将电极轻轻插入阴道内直至电极颈。根据患者的感受,相应调节电流刺激的强度,以患者出现麻胀而无疼痛感为宜,不限制刺激强度,治疗时间为30min。隔天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1个疗程后间隔2天后进行下一个疗程,共4个疗程。电刺激操作方法:基本过程同个体化电刺激疗法,但刺激强度固定控制为15mA。盆底肌训练方法:收缩盆底肌5s左右,然后放松5s左右,重复20~30分钟,每天3次,连续训练12周。
1.3 观察指标
(1)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化版评分[1]:本问卷分为4个部分,记录尿失禁严重程度及其对日常生活、情绪和性生活的影响。总分为21分,分值越高,表示病情越重,生活质量越低。
(2)盆底肌力测定:采用国际通用的会阴肌力测试法(GRRUG)进行评定,仪器使用法国-PHENIX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具体评定分级见表1。
(3)尿垫试验:让患者带上月经垫,15min内喝500ml无钠液体后,步行半小时、上下一层楼梯、起立和坐下10次、剧烈咳嗽10次、原地跑1分钟、弯腰拾小物体5次、流动水中洗手1分钟,如此60min后检查月经垫,发现漏尿或尿垫潮湿者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4)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Ⅰ类纤维肌力5级、Ⅱ类纤维肌力5级,且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得分为0分,且尿垫试验阴性。②好转:Ⅰ类纤维肌力、Ⅱ类纤维肌力比治疗前增加,或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得分降低,或尿垫试验阴性。③无效:Ⅰ类纤维肌力、Ⅱ类纤维肌力与治疗前一样或减弱,且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得分与治疗前一样或增多,且尿垫试验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百分数来描述,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对于符合正态分布资料采用t检验;对于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进行秩和检验;对于技术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三组患者尿失禁问卷评分比较
治疗前三组问卷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三组患者的问卷评分均有降低,但实验组较对照组1、对照组2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Z=6.37,P<0.05。
3.讨论
盆底肌训练是1948年美国医生Arnold Kegel在诊治尿失禁时,提出训练肛提肌以增强盆底功能的治疗方法,是使患者有意识地对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进行自主收缩锻炼,以增强盆底肌肉支持张力,从而增加尿道阻力以达到加强抗尿能力的目的[2]。具体方法是:持续收缩盆底肌5秒,再放松5秒,重复训练此动作十分钟,每天3次。该方法操作简便易行,副作用小,是临床压力性尿失禁的常规治疗方法。功能性电刺激临床治疗中分为3类电极:腔内电极、表面电极、植入性电极。电刺激治疗方法也广泛用于轻型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疗效得到普遍肯定,但也有文献报导效果不太显著。本研究采用个性化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是根据个人体质差异及病情不同调节电刺激强度,因人制宜,从研究结果看临场效果明显优于两个对照组,效果明显,适宜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盆底学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和治疗指南(试行)[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10):796-798.
[2]董晓梅,罗新,王声湧.广州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和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2):214-215.
论文作者:罗雪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2
标签:尿失禁论文; 对照组论文; 实验组论文; 个体化论文; 压力论文; 患者论文; 问卷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