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岛三星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107;2青岛市市南区市政工程养护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003
摘要:随着当前城市进程的不断深化,城市建设中人口规模也在不断的增大,很多城市产生洪涝灾害以及水资源缺少的情况,在此基础上为了能够将这种情况合理解决,按照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理论性,对低影响发展的雨水系统进行合理建设,以此来实现雨水的合理储存以及吸收和应用,从而将水资源的合理应用效率提升,确保城市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绿化思路;分析
1海绵城市理念
海绵城市是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将城市的“灰色基础设备”与“绿色基础设备”相结合,使城市在面临干旱灾害以及洪涝灾害的时候能够具有像海绵一样的能力,在保证城市安全的基础上,能够将雨水进行足量的储存、净化和使用,改善城市内部水资源的使用情况和城市水环境的变化。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大大改善了传统城市规划中存在的弊端,构建了多元化、多目标的管理思想体系,大大提高了城市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
2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究
2.1中国“绿色海绵城市”的数量较少
进入21世纪,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不断加快,,中国城市房地产开发出现过热的现状,使得城市房价和地价一路飙升。甚至一些房地产开发商有时也为了获取利润而占用城市公共绿地,由此而是中国海绵城市数量不断减少。
2.2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普遍缺乏认识。
长期以来,我们普遍认为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一种物质。然而,人们普遍意识不到严重缺水的现状。当暴雨来临时,人们需要采取措施增加雨水排放,以免出现城市内涝的现象。但是这样做会导致严重的水资源浪费。海绵城市建设的出现,使雨水集蓄利用的概念提上议事日程,但人们没有意识到雨水收集的巨大作用。目前,大多数政府部门或建筑单位对海绵城市的建设充满热情,但居民对海绵城市的建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非常不利于海绵城市的进一步建设。
2.3国家政策法规的支持对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不够的。
在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的主题仍然是一个新兴话题,,其相关的建设理论才刚刚起步,没有完善的理论支持。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暴露出许多不可预知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同时,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法规也需要随着海绵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进行总结、探索和调整。没有国家政策法规的支持,海绵城市的建设将缺乏规范化和系统化。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出现没有能够遵循的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使得城市的建设混乱,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2.4在海绵城市方面的建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中国的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大多数都采用了突袭的形式,一定程度上会给城市建设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例如,在城市道路綠化建设中,海绵施工的方法难以得到理论上的支持,没有专门的安全评价体系。特别是在绿化方面,由于栽培品种的多样性,当暴雨来临时,一些耐涝性差的植物可能会给城市绿化建设带来巨大的灾难。就海绵城市的建设而言,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原有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改革,从而实现统一规划和统筹考虑。同时,城市建设也要有一定程度的安全评价,以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2.5科学研究的滞后,使海绵城市建设受到严重影响。
海绵城市的建设也必须有与之相关的科学研究与开发的基本前提,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阶段,经常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资金。因此,海绵城市的建设仍然很难取得成功,这需要人们持续关注。
3城市绿化中落实海绵城市理念的措施
3.1增加城市绿地的海绵体量
3.1.1在城市绿地的地表特征方面,尽可能减少城市中硬质地表比例。广场、道路、铺装等硬质地表在透水、蓄水性能及径流削减方面与植被、水体相比差距较大,过多的硬质空间将导致雨水径流强度高,地下水得不到补给且增加了排放压力。城市绿化中需充分考虑径流控制的要求,合理布置硬质的景观、游憩空间,建设以软质空间为主体的海绵绿地。
3.1.2增加城市绿地的绿量空间。绿地植物主要通过冠层截留、表土疏渗和根际滞留3种方式对雨水进行调控。因此,在城市绿化中,一方面是要增加绿化面积,提升水平空间的绿化覆盖率;另一方面,提升绿地垂直空间的绿量,建设以乔木为主体、合理搭配灌草的复层绿化结构,提升冠层截留效率。植物选择方面,应尽量选用根深叶茂的树种,增强冠层对雨水的截留能力以及根系对水分的调控能力。
3.1.3合理布置绿地中的水体。根据自然环境和场地条件,尽可能在绿地中地形低洼处保有一定规模的景观水体,用于降水时雨水的汇集,通过“蓄”的方式,达到削峰减流的目的。同时水体中储存的水可用于园林中植物的灌溉,通过“用”的方式对降水资源加以利用。
3.2提升城市绿地的海绵质量
3.2.1选用透水性能更强的材料。针对绿地中确需保留的硬质空间,应尽可能地增加透水面积比例,通过透水砖、木栈道、生态停车场等透水铺装方式改善硬质空间的透水特性;针对绿地中的水体,应尽量采用生态驳岸方式,打通水体与土壤之间的水循环渠道,形成可渗透界面,起到调蓄、丰枯互补的作用。
3.2.2采用下沉式绿地,增加绿地的渗水效率。下沉式绿地指具有一定的调蓄容积,可用于调蓄和净化径流雨水的绿地,包括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湿塘、雨水湿地、植草沟、调节塘等,可有效减少径流量,促进雨水下渗。需要注意的是,下沉式绿地对绿地植物的适应性有很高要求,如在南方城市,雨季较长,植物的耐涝性对于存活十分关键,而在北方城市,年降雨量少且降雨集中,植物选择还需兼顾耐旱与耐涝的特征。另外,由于植物种类选择方面的限制,过多的下沉式绿地会造成植物多样性的缺乏,对于生态系统不利。因此,下沉式绿地的布置讲究科学和适度,建议主要在水敏感区域适量设置下沉式绿地以提升渗水效率。
3.2.3科学开展城市绿地的养护管理工作。首先是要重视树木健康,树木的健康状况对于截留雨水及保持水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养护管理工作需加强病虫害防治及绿地的抚育管护以维持绿地植物的健康生长。其次是日常养护中应尽量保持树木的自然状态,少修少剪,在苗木移栽、种植过程中尽量做到全冠移植,杜绝断头树,保障苗木的健康生长及绿量增长空间。另外,要十分注重绿地的土壤保育。绿地土壤的管护对于海绵城市建设十分关键,很多城市绿地是“远看绿油油,近看水土流”,海绵效益大打折扣。加强土壤保育一方面是要改良绿地表土性状,尽量选用透水性能好的沙壤土或团粒结构丰富的壤土,并通过及时的中耕松土等措施,避免表土粘结、板结影响雨水疏渗;另一方面是避免绿地土壤裸露的现象,通过培育下层地被、保留枯枝落叶、推广有机地表覆盖物等途径提升城市绿地的水土保持和海绵效益。
3.3构建城市绿地的海绵城市体系
城市绿地中的水循环过程是一个整体。在水文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布置雨水消纳、径流通道、雨水蓄存等空间,形成城市绿地内部完整的“海绵”体系,实现“渗、滞、蓄、净、用、排”等众多功能的统一。此外,城市绿化还需与城市其他雨水设施有机衔接,互相补充,共同形成城市整体的海绵体系。
4结语
海绵城市理念是我国当前城市生态建设的重大理念,对于提升生态安全、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城市绿化是建设海绵城市的关键内容,海绵城市理念为城市绿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开展城市绿化工作中,需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和要求,同时结合城市绿地的特性,科学合理地开展绿化工作。
参考文献
[1]董林江.探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方法[J].智能城市,2017,3(09):70.
[2]唐田.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绿地系统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6.
[3]方婧.关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居业,2016(11):70+72.
论文作者:韩晓雪1,高福刚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3
标签:海绵论文; 城市论文; 绿地论文; 雨水论文; 三星论文; 城市绿化论文; 城市建设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