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论手术难度和大小,均会对患者造成一定损伤,加上患者对疾病和手术存在一定恐惧,因此会出现紧张刺激,紧张刺激经由交感神经作用后,促进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导致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进而出现四肢发抖、冰凉,意识受到限制,甚至会出血心动过速、大汗淋淋等症状。有研究发现术前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情绪时会直接影响手术效果,伤口愈合变缓、失血量增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更高。因此如何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缓解焦虑、恐惧情绪,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心理干预对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展开综述,为临床缓解手术病人焦虑、抑郁情绪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心理干预;手术病人;焦虑;研究进展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8-0496-01
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大,常引发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应激反应,反应过于激烈时对手术、麻醉以及术后恢复均造成不良影响。心理应激反应可通过意识作用于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随着患者情绪变化应激效果也存在差异性,不利于手术顺利进行,甚至影响术后恢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也随之不断提升,对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也不断增高[1]。因此如何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缓解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保证手术效果是临床治疗工作的基础。
1.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
1.1个人文化因素 知识文化水平较高患者焦虑评分(HAMA)明显低于正常人水平。
1.2性别差异 有研究发现,手术焦虑情绪反应男女对比无明显差异。
1.3家庭氛围、经济情况关系 家庭和睦患者由于受到的温暖和支持较多,心态相对更平和,心理应激反应较小。焦虑情绪一定程度反应患者个人应激能力和心理素质,由于不同患者应激能力和应对方式不同,因此应激反应程度存在差异性,家庭、社会和医疗环境的支持均可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2.不同手术时期的心理干预
2.1 围手术期 有研究发现[2],对围手术期焦虑患者应用心理干预,选取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其进行手术知识科普,提升其对治疗和焦虑相关知识的了解,一定程度缓解其焦虑情绪;另一方面提升自身治疗技术,优化治疗环境,为其营造舒适住院环境,指导家属多关怀患者,有效增强患者正性情感。分析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的原因,针对性对其进行干预,了解患者想法和意见,协助患者处理来自社会、家庭和医疗等方面的影响因素。
2.2择期手术 择期手术患者大多伴有焦虑心理,有研究发现[3],由于患者缺乏对手术相关知识的了解,大多患者经过长期思考后决定进行手术治疗,因此对手术期望值相对较高,但由于手术存在一定损伤性,随着手术日期的不断临近,容易出现焦虑情绪。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研究发现,为患者进行疾病健康知识宣教,发放术前教育手册,提升其对疾病、治疗方式和常见并发症等知识的了解,为其进行系统化指导,练习手术、麻醉体位,有效环境患者焦虑情绪。
2.3外科术前 有研究发现[4],应用前瞻性理论,手术前12h对患者进行术前心理干预,并对其进行心理评估,观察心理干预对术前病人焦虑情绪的影响。心理干预通过了解患者忧虑问题,对其进行针对性指导,告知手术方式、手术流程和术后常见并发症,介绍手术成功病例,强调手术效果,增强其治疗信心,缓解其焦虑情绪,提升患者对治疗、手术的配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4五官科术前 五官科患者手术部位相对较特殊,因此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感,担心手术造成的损伤会影响面部美观,忧虑手术会损伤面部相关功能,过度紧张会影响手术顺利进行。有研究发现[5],为患者应用心理干预,加强与患者交谈和沟通,对其存在的问题和疑惑进行耐心解答,缓解其焦虑、恐惧心理;详细介绍手术方式、手术流程和手术意义,提升其对手术相关知识的了解,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对其进行焦虑心理评估,发现患者焦虑、恐惧心理明显缓解。
3 .术前干预内容
3.1 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积极乐观的情绪直接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和术后恢复。(1)向患者介绍病情,科普疾病发生原因和手术方式,强调手术重要性和意义,使其重视手术治疗,增强其对手术治疗的信任和配合。(2)保证手术安全性,告知手术流程,增强其对手术的了解,缓解紧张、担忧等情绪,增强患者安全感。(3)介绍介绍术前、术中和术后会应用的仪器,交代手术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相关应对措施,消除患者恐慌、焦虑感。(4)介绍手术成功病例,增强患者治疗信心,为其树立积极、乐观治疗心态。(5)介绍术后相关注意事项和护理措施,提升患者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信任和配合,保证手术、护理效果。
3.2 术后护理干预内容
患者恢复意识后及时告知其手术情况,对于手术顺利完成给予鼓励和支持,为其树立积极治疗的信心,保证继续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告知疼痛属于正常现象,介绍术后疼痛原因,与手术切口、部位密切相关,由于患者耐受度不同,因此疼痛感也存在差异性,指导患者听音乐、读书、看报,转移注意力,缓解疼痛感,必要时给予相关镇痛药物,避免其出现焦虑情绪。
4.小结
心理干预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缓解焦虑情绪。应用术前心理干预,通过交流和沟通拉近医患关系,使患者对治疗工作更加信任、配合。介绍手术方法、手术流程,提升患者对手术的了解,有效缓解其紧张、忧虑。给予心理干预的同时,嘱家属鼓励、支持、安慰患者,增强其积极治疗的信心,消除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减轻心理应激反应。
参考文献
[1]章红霞.术前信息支持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手术病人围手术期恐惧性焦虑的干预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26(1):55-58.
[2]曹永阁.心理护理干预对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2):105-107.
[3]郑晓龙,林莉莉.围手术期患者心理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护理与康复,2017,16(11):1169-1173.
[4]董凌茜,王玲.术前心理干预对骨科手术患者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17,19(10):1949-1950.
[5]赵晓丹,陈建敏,沈怡, 等.积极心理干预对改善胸外科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3(16):1915-1918.
论文作者:王军1,董萍2
论文发表刊物: 《医师在线》2018年9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8
标签:手术论文; 患者论文; 焦虑论文; 心理论文; 情绪论文; 术前论文; 术后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9月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