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和趋势_企业经济论文

美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和趋势_企业经济论文

当前美国经济形势及走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形势论文,美国论文,走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当今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的经济走势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其意义不仅在于它是影响美国大选的一个重要因素,还在于它对世界经济的整体走势具有重要的指标性意义。本文在对目前美国经济形势进行简要评估的基础上,重在从周期角度分析其有利和不利因素,进而通过几个关键问题的把握对美国经济的基本走势作一基本判断。

2004年入夏以来,因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引起人们对其经济前景的担忧。今年一二季度美国的GDP增长率分别为4.5%和3.3%。第二季度增长放慢的主要原因是个人消费开支由一季度的增长4.1%,降至二季度只增长1.6%,其中耐用消费品的增长变为负数,主要是受汽车滞销的影响。在进出口贸易方面,出口增长幅度与上季度持平,均为7.3%,但进口增长幅度则由一季度的10.8%上升为二季度的12.6%,成为经济增长放慢的又一个因素。但是,住宅固定投资、设备和软件投资以及非住宅建筑投资在第二季度都有良好表现,使私人固定投资由一季度的上升12.3%变为二季度的上升19%,这对经济放慢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第三季度GDP数字尚未出台,从9月份生产和就业以及汽车销售比较强劲的表现看,预计今年下半年的经济增长可能会略好于二季度。

美国经济目前处于周期扩张阶段。从周期的特点说,新周期首先是在信息产业泡沫崩破后,经过政府强大的宏观调控,包括低利率和减税两大杠杆的作用,走出衰退和进入复苏的;其次是复苏受到战争和公司丑闻的严重干扰,国际政治因素对美国经济周期的影响增大。

美国经济从2001年11月走出衰退,并在强大的政策刺激下开始复苏。但2002年4月向伊拉克开战使形势逆转,GDP从2002年第一季度的增长3.4%下滑到2002年二季度的增长2.4%。5月伊战结束,经济的走势增强,但7月因公司丑闻大曝光,经济再次逆转,由第三季度的增长2.6%下降到四季度的只增长0.7%。2003年和2004年一季度形势较好,但伊拉克政局不稳以及石油价格的猛涨又使2004年二季度的增长有所下降。

新周期是在信息网络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运行的。“两化”给本次经济复苏中的劳工市场、商品市场也带来了若干新变化。就劳动市场而言,变化之一是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不仅始终保持较高水平,而且在衰退时期,也未下降。劳工市场的第二个新变化是在经济复苏中就业增长的缓慢步伐。二战后,美国经济经历了五次周期,前四次在走出衰退后,就业很快恢复了增长。如20世纪50年代,1954年非农业就业为负增长2.4%,1955年、1956年转升为3.3%和3.4%。在70年代的石油危机时期,美国的非农业就业增长变化是:1935年-1.7%,1976年和1977年分别为3.2%和3.9%。然而,在本次周期复苏阶段,就业增长回升很慢,2002年和2003年仍为负增长1.12%和0.3%,2004年预计可实现1.1%的增长。

非农业就业恢复增长特别疲软的原因,除信息网络化提高管理水平所导致的劳动力节省因素外,也受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加速外包(outsourcing)的影响。外包是指美国大公司为降低成本,把非核心业务发包给低工资的发展中国家或转型国家的一种行为。主要是把靠信息技术变为可能的业务流程,如软件设计、呼叫业务、人力资源管理、保险理赔、会计核算等转包出去。据美国劳工部和佛莱斯特研究公司的调查和预测,美国2000年因外包而输出的就业为10万人,2005年58万,2010年160万,2015年可能达到330万,大体上每年以21万人的速度增长。外包对跨国公司来说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维持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它对美国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利大于弊,但国内就业市场的竞争因此而加剧了,知识和技能更新赶不上趟的职工会因此而被市场淘汰,使失业成为结构性问题。

“经济全球化”对美国商品市场的影响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美国公司获得了从国外进口廉价商品、加速产业升级的机会;另一方面由于进口猛增,美

国贸易逆差和经常账户逆差迅速扩大。据统计,贸易逆差在1990年占GDP的1.4%,2000年增长到3.8%,去年为4.5%,近5000亿美元;经常账户逆差在1990年占CDP的1.5%,2000年扩大至4.2%,2003年为4.8%,超过5300亿美元。进口大量廉价商品导致了对外账目的失衡,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国内通货膨胀的作用。从消费者物价指数看,自2001年底走出衰退以来,2002年的消费物价指数只上涨了2.4%,2003年上涨了1.9%,其中食品这两年分别上涨1.5%和3.6%,服装下跌1.8%和2.1%,新汽车下降2.0%和2.1%,后两者都有大量进口货。

新周期的特点决定了这次经济扩张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有利的方面是:(1)劳动生产率保持高水平。这是本周期的一个突出特点。即使是2001年的衰退也没有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002年、2003年和2004年一二季度的非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分别是5%、4.4%和3.7%、2.5%,平均数高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经济高涨时的2.6%,更高于1995年以前20年的1.4%。主要原因一是信息革命的效应正在向纵深发展,二是企业为降低成本而进行的减员增效取得实质性的进展。(2)企业利润攀升。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和工资不变的条件下,尽管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难以提高价格,但仍然保证了利润的大幅增长。2003年,美国企业税前利润额比2002年上升15.3%,税后利润上升11.3%;2004年第二季度,按年率计算,美国企业税前利润比上年再上升12.1%,税后利润上升11.1%。随着利润的增长,加上政府的加速折旧政策,企业手中留存有大量现金,其数额超过了企业投资。所以,企业的扩张能力很强,投资的实际状况将取决于企业的信心和意愿。(3)工业生产进入扩张阶段。经过两年的库存调整,产品积压已经得到消化,库存/销售比降到历史的低水平,为工业生产的回升创造了条件。自工业生产指数于2000年达到115.4的高峰后到2001年7月开始复苏,到2004年5月已经达到116.3,超过了上一个高峰,这是促使企业投资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4)国内通货膨胀处于受控状态,这种状态有利于联邦储备系统实行稳步前进的紧缩货币政策,尽可能缓解刺激政策淡出给经济增长带来的拖累。

不利的方面是:(1)设备闲置。因为衰退前生产过剩,库存积压,所以工业生产,特别是制造业开工不足,导致生产能力大量闲置。截至今年7月,整个工业企业的设备利用率仍然只有77.1%,其中制造业仅为76.3%,低于一般经济扩张期。例如,1980-1981年经济衰退后,到1994年这两个数字已回升到83.1%和82.5%。当前的设备闲置状况是对投资的阻碍。因此,2002年和2003年企业投资增长,着重表现为更新周期短的计算机设备和软件上,而厂房建筑和工业设备的投资只是在最近才有所好转。(2)伊拉克战争的后遗症,表现在中东地区的动荡不安和由此引发的石油价格暴涨上,目前油价已经几起几落,并仍然存在风险。(3)超强的财政金融刺激等于服用激素,它促进了房地产和汽车的旺销,支撑了美国经济,然而一旦刺激政策淡出,如果就业和投资的增长又不够有力时,经济就有可能滑坡。(4)就业形势不佳影响职工收入和居民信心,对保持旺盛的消费势头不利。

在上述有利和不利的条件下,判断未来美国经济走势还需要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第一,关于能源价格的影响。今年六七月份经济增长放慢主要是受国际局势动荡,油价暴涨的影响。因此,今后石油价格的走势将是判断下半年美国经济走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过,因油价上涨而导致上世纪70-80年代的石油危机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以美国为例,与上世纪相比,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耗油少的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创造一个单位的国内生产总值现在只需要40.7个单位的石油,而1973年则需要100个单位。同时耗油多的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经由1977年的22%减少到现在的15%。此外,造成石油危机的油价如折成现价要高达80美元,因此即使油价上涨到50美元,同导致危机的石油价格仍有相当大的距离。尽管如此,油价如果徘徊在40美元左右一桶的高水平,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还是要受到影响。

第二,关于就业情势的影响。油价问题是外部因素,制约美国经济扩张的内部因素主要是就业。美国非农业就业人口从2003年8月陷入谷底后开始回升,今年头五个月平均月度增长152000人,但6月份只增加96000人,7月增73000人,到8月份才恢复到增加144000人。在这次经济扩张中,新增就业回升缓慢有多方面的原因。上面讲到的因经济全球化导致外包的扩大只是一方面的原因,从国内方面看,资本设备比人工便宜,企业主情愿用高新技术设备取代人工;工资以外的福利开支成本高昂,雇主宁可雇用临时工,而不愿雇用新工人,等等,也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当然六七月就业表现不佳则同油价暴涨和伊拉克局势动荡,企业对经济前景信心不足有关。总之,目前美国就业形势虽有好转,但由上述种种原因,近期难有突破性的增长,目前就业增长所增加的工资收入,还不足以使消费开支上升到可以推进经济高涨的程度。这是一个在信息网络化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出现的结构性问题,成为此轮经济扩张中美国经济的软肋。

第三,关于刺激政策的影响。在近期就业增长并不乐观的情况下,财政金融杠杆的刺激作用对保持经济的扩张是必不可少的,问题是这种刺激政策还能持续多久。从财政方面看,减税和加速折旧措施今年就要到期。10月4日布什签署了一项新的减税法案,这是布什执政以来的第四次减税。法案把即将到期的三项减税措施延长数年,具体内容是:有儿童的家庭每年每个儿童减税1000美元的规定延长五年,10%的最低个人所得税税率继续维持,关于已婚夫妇的有关减税规定继续有效。这三项减税延续,预计将可使9400万美国人在不同程度上受益。当然,新的减税法案所涉及的减税总额到2009年的五年中仅为1450亿美元,它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比较有限。

第四,关于双赤字和经常账户逆差的影响。财政赤字过大是布什政府经济政策的一个弱点。国会预算局对未来十年预算赤字的展望已经出台。假定现行财政政策没有变化,斟酌决定的开支随通货膨胀增长,预算赤字预计将在十年后消失。然而,财政状况的最大好转发生在2010财年以后,那时布什的减税将按法律规定到期,现行低个人所得、红利和资本利得税率将回到减税以前的水平,遗产税将重新实行。在国会预算局的展望中,十年累积的赤字在2万亿美元以下,约合CDP的1.5%。鉴于布什已经建议把现今的减税政策变为永久的,并以此作为争取他连任的经济主题,由国会预算局做出的另一个较为悲观的预测是,如果布什重新当选,未来十年的预算赤字将增加1.5亿美元,再考虑到其它追加开支的因素,十年累积预算赤字将达到5万亿美元,接近CDP的4%。许多美国经济学家认为:大赤字在国内储蓄率很低的条件下,在较长的时间中将引起长期利率的上升,对私人投资起排挤效应,不利于经济增长。

对外贸易逆差和经常账户逆差以及由此导致的外债积累,对于这个问题在美国始终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外债过大会因资本大量外流而导致美元危机,并且从金融危机蔓延到经济危机。另一种意见认为外债高,反映的是外国人对美国投资的信心,以及对美国较高投资回报率的兴趣。实际上债务经济本身并不能说明一国经济是好是坏,关键要看把借来的钱用在什么地方。如果用于投资,而且是有效的投资,那将增加生产,对一国经济有利;如果完全用于消费则对经济不利,成为子孙后代的负担。至于因外债增加而导致美元贬值问题,这虽是一种难以避免的趋势,但只要不出现美元的狂跌,而是一种逐步和有序的调整,对美国经济并不一定是坏事。事实上自布雷顿森林会议体系瓦解以后,美元对日本和欧洲的货币贬值已经有过多次,其结果并未给美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美国政府甚至在美元贬值的同时,迫使贸易伙伴的货币升值,使美国获得战略上的主动,使其贸易伙伴陷于被动。

综上所述,自2003年下半年起,美国经济已经从缓慢复苏进入扩张期。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的经济增长率可能达到3.5-4%的水平。美国蓝筹公司对50位经济学家进行调查所达成的共识是:今年的增长率为4-4.5%,明年是3.6%。这个结果应该是考虑到了政府刺激政策淡出的因素。

总之,美国经济目前是处于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其标志是消费和投资两个最重要的增长引擎都已启动,经济初步恢复了造血功能,这是整个经济得以持续扩张的根本条件。然而,这个周期的特点是就业已成为结构性问题,难以企望在短期内有迅猛的增长。政府的刺激政策必将逐步淡出,它们可能成为经济扩张中的拖累。此外,国际政治形势的动荡,也会不断给美国经济带来冲击,但除非出现特别重大事件,它们将不会使扩张的势头中断。至于美国经济增长幅度,考虑到信息网络化和经济全球化正在向深度和广度方面扩张,美国劳动生产率仍有可能保持在2%左右的高水平,加上劳动队伍1%左右的增长,因此从长期看,年度经济的趋势增长率仍然可能保持在3-4%之间。

标签:;  ;  ;  ;  

美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和趋势_企业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