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建设主要产业,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人民生活质量保障,具有战略性地位。我国水资源日益紧张,而农业用水消耗占据我国总用水消耗量的一半以上,为了缓解农业用水紧张问题,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高,需要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改进完善。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中促进水资源利用率提高的有效基础设施,经过长期实践经验总结发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受季节影响深远。本文针对季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之间联系进行分析,探讨季节性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方式,为农田水利工程在农业生产中效用的充分发挥提供条件,从而促进农业经济效益提高。
关键词:农业生产;农田水利工程;季节性施工技术
农业生产是我国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农业经济效益提升有利于促进社会整体经济效益提高,为人们生活质量提供物质保障。农田水利工程质量影响着农业种植、生产以及经济效益,主要通过对当地自然环境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条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后依据当地农业生产特点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合理设计,对当地水资源进行调节,降低自然环境因素给农业带来的不良影响。为了提高农田水利工程效用的发挥,获得更多经济效益,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需要重视季节性施工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1 农田水利工程应用现状
近年来,我国逐渐重视起农业经济发展,为了促进社会经济整体发展,农业相关部门开始完善农田水利工程相关建设措施。农业生产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给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技术带来进步,人们更加注重施工质量以及工程实用性,施工工艺逐渐繁琐,施工环境变得复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质量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大量实践经验表明,季节性因素对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有较大影响,且我国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季节变化明显,国土面积大,气候环境复杂,因此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有必要提高对季节性施工技术的重视。与传统施工技术相比,季节性农田水利施工技术的应用更具有环保优势,能够明显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施工质量提升。
2 该技术在夏季施工中的使用
当处于夏季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升高,部分地区处于高温状态,此时进行农田水利施工很容易因温度过高而使混凝土出现假凝现象,且高温天气下施工操作极易受到影响,设备长期在高温状态下运行容易发生故障。不仅阻碍施工进程,还会导致施工质量降低,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提高施工成本。完工后由于高温使空气中水分蒸发,不能满足混凝土等材料基本保养需求,若养护不当就会导致材料因干燥而产生裂缝或其他质量问题,留下安全隐患。此外,我国某些地区昼夜温差大,在人工养护缺乏条件下也极易产生混凝土裂缝等问题,给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缩短工程使用寿命,降低经济效益。为了促进夏季工程施工质量提升,降低混凝土裂缝等问题,需要对以下环节实行保护措施。
首先,原材料。一般将使用减水剂等作为其增加剂,为了确保混凝土等的形状,需要考虑到水化热的相关数值。为了确保相关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需要减少烈日对其的损害,例如需要将供水管放入水中进行降温,给储水池加盖,使用合适的材料将石沙等材料进行覆盖,在对材料进行搅拌时最好使用冷水,不能使用冰块。
其次,注意材料的运输和搅拌。为了确保运输和搅拌设备的使用周期和整体的工作效率,需要将其置于树荫处,减少烈日对其的损害。同时,材料在运输的过程之中也应该对其进行适当的保温,特别是混凝土的运输,从而避免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温度的原因而提前凝固,从而增加项目建设的总成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最后,模板、浇筑、砌筑。材料的干缩特别是混凝土的干缩将直接导致裂缝的出现,因此,为了降低裂缝出现的机率,确保其整体施工质量,需要采取科学的措施。在浇灌前最好用水将模板淋湿,从而进一步确保工程的使用寿命。为了减少浇筑内部的温度差值,需要对浇筑层的厚度进行科学的设计。而且,浇筑完成后一般使用薄膜将其进行覆盖,从而防止水分过快的增发,进而确保施工的质量。同时,由于夏季的气温较高,在砌砖时材料中含有的水分很容易被迅速的早期蒸发,从而影响材料的质量。为了减少损失,一般需要用水对其进行浇灌,从而确保材料的含水量,进而确保施工的质量。再则,施工完成后还需使用一定的方法对其进行后期的养护,进而保证整体的质量,降低施工的总成本。
3 该技术在雨季施工中的使用
首先,保证排水系统的畅通性,同时还需注意防滑和防雨两个方面。运输设备时以及浇筑的仓面等需要注意防雨,在材料运输和设备运输的过程之中需要注意防滑。同时,需要保证材料储备区域的干燥性,避免雨水对相关材料造成侵蚀等,从而影响材料的质量。为了确保整体的质量,还需注意结构骨料的水分数值。
其次,在雨季施工时,水灰的配比也将有所改变,同时,需要对相关的施工表面进行防水保护,进而避免雨水对工程整体的美观和质量等造成一定的损害。而且,雨季空气中含水量较高,因此,在材料的运输过程中注意对材料的保护,在浇筑等过程中也应注意浇筑层内部和外部水分之间的差值,从而确保其施工的质量。
4 该技术在冬季施工中的使用
现行施工规范规定:寒冷地区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以下或最低气温稳定在3℃以下时;温和地区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以下时,均属于低温季节,这就需要采取相应的防寒保温措施,避免混凝土受到冻害。 混凝土在低温条件下,水化凝固速度大为降低,强度增长受到阻碍。当气温在-2℃时,混凝土内部水分结冰,不仅水化作用完全停止,而且结冰后由于水的体积膨胀,使混凝土结构受到损害,当冰融化后,水化作用虽将恢复,混凝土强度也可持续增长,但最终强度必然降低。混凝土受冻越早,最终强度降低越大。如在浇筑后3~6h受冻,最终强度至少降低50%以上;如在浇筑后2~3d受冻,最终强度降低只有15%~20%。因此,低温季节混凝土施工,首先要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
在冬季施工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相关的设备等进行保温,降低材料结冰的机率。一般通过人工加热等措施将混凝土入仓浇筑的温度稳定于5摄氏度以上,同时需要确保浇筑完成后的保养温度。一般而言,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在冬季施工时,为确保材料和设备等的温度,通常采用的加热方法有原材料加热法、蓄热法、加热养护法等。当温度过低时,为了确保原材料的使用质量,一般都使用热水进行搅拌,也可以通过加热骨料达到相近的目的,同时,需要确保水泥的温度。
5 结语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重点,促进农业经济水平提升有利于经济整体进步,为人们提供更高质量生活水平。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季节性施工,能够有效提供工程质量,延长农田水利使用寿命,促进水资源平衡,提高农业生产绿色环保能力。
参考文献
[1]冯志勇,姜桂林.浅谈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D].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
[2]王楠.探究农田水利工程的季节性施工技术[D].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
[3]董权.针对农田水利工程季节性施工技术的应用[D].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
论文作者:张艳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水利工程论文; 农田论文; 混凝土论文; 农田水利论文; 材料论文; 季节性论文; 质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