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1 方建飞1通信作者 孟令民12 1.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急诊科 河北 063000;2.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急诊科 063000【摘要】 目的 对本医院的院前急救质量控制体系进行探讨,旨在不断提高院前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医疗差错及医疗事故的发生.方法 结合本医院的院前急救中心实际情况,评估院前急救质量控制体系的作用,对本医院的院前急救中心的医疗行为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本医院的院前急救中心质量控制后平均出车时间缩短,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及患方满意度提高.结论 院前急救质量控制体系适应本地经济社会的情况,能提高院前急救质量,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R16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99-02
医疗急救是城市保障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滦总医院急诊科依托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接受唐山市急救分中心指派,承担院前急救的医疗保障任务以及开滦集团公司矿山救援,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本医院的急救医疗事业发展很快,现在拥有主任医师1名,副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15名,高年资住院医师15名,护士40名,司机10名,分设院前急救、急诊内科门诊和急诊外科门诊、急诊病房及急诊重症监护病房、高压氧等部门,采用院前“院前急救-急诊室-急诊病房”救治一体化的模式运作.除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和护士长相对固定外,医护人员在院前急救-急诊室-急诊病房定期轮转,由急救中心负责统一协调,所有医护人员均能够胜任院前急救、院内急救、急诊病房、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的医疗救治工作.过 去院前急救就是派救护车将患者接回医院了事.但是,随着医学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法律意识的提高,对院前急救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现在出诊一般都要根据病情做相应的处理,如现场心肺复苏、输液、吸氧、监护、创伤的止血、包扎、固定等.为此,需要通过建立院前医疗质量控制体系,提高院前急救的水平和抢救能力,完善和发展我们的急救医疗事业[1].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完全统一的院前急救质量控制体系和评价标准[2],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优化院前急救医疗质量控制管理体系,明确院前急救人员工作职责,细化医疗行为规范,建立院前急救质量控制考核细则,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控制标准与奖惩制度,形成一套较完整的医疗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开滦总医院急救中心于2014年12月正式把院前急救的整个过程按照质量控制体系运作,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建立急救质量控制管理系统,对院前急救实行全程监控,包括呼救调度、车辆、人员管理、现场救治、途中转运、急救收费等实行全程监控.通过质量控制,缩短平均出车时间,提高院前急救医疗水平、增强急救队伍素质,提高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事故发生次数等[3].
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经过我院的院前急救中心救治的患者2193例作为观察组;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 年6月经过院前急救中心救治的患者182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急救医疗工作情况,比较院前急救成功率及患方满意度反馈,评估院前急救质量控制体系运行的效果.
2 统计方法病例资料用WindowsOfficeExcel2007软件录入,使用SPSS13.0(美国, 芝加哥)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以P<0.05(双侧)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经过我院的院前急救中心救治的患者2193 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390例,女803例;年龄1~93岁,平均年龄60.216±17.876岁,按国际ICD-10疾病种类分为:神经系统疾病486例、心血管疾病426例、呼吸系统疾病155例、消化系统疾病184例、意外伤害362例、其它211 例;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经过院前急救中心救治的患者1824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124例,女634例;年龄1~97岁,平均年龄60.957±16.998岁,按疾病种类分为:神经系统疾病536例、心血管疾病506例、呼吸系统疾病210例、消化系统疾病207例、意外伤害541例、其它193例. 本医院的院前急救中心按照质量控制体系运作以来,院前急救部7个月出诊人次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其中以完成市区内急救任务增加为著(质量控制前为712例,质量控制后为102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院前急救出车平均反应时间则由2.210分钟缩短为1.708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为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上升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也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4 讨论
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整个医疗体系的首要环节和重要基础,是急救医学发展的先决条件[4],包括对伤病员的现场抢救,途中监护治疗和安全转运.同时,院前急救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在我国,目前在这方面还没有统一全面的标准.我们根据本地区院前急救的特点,就急救中心如何做好院前急救医疗质量控制做一些探讨.经过对本院院前急救中心前后不同的急救模式对院前急救效果进行的评价.结果显示院前急救出车反应时间缩短,接诊人数、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上升.本课题?院前急救质量控制表?设计科学合理、实用性强,适用于院前急救中心的救治工作, 有利于促进和提高院前急救质量.为此,需要我们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4.1 对所有影响院前急救质量的医疗服务过程规范化,制定?院前急救质量控制?、?抢救室质量控制?等制度.院前急救质量控制,实质就是对上述各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内容应涉及院前急救医疗质量控制的每一环节,大致可归纳为:呼救、信息获取、通知出车、急救小组集合、驶向现场、到达现场、现场抢救、途中治疗监护、病人送达医院急诊科、病人交接、向调度员反馈信息、返回急救中心、为下次出诊做好准备.每个环节的完成情况都会直接影响院前急救的质量.4.2 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如急救医师职责、急救护士职责、驾驶员职责、急救通讯调度员职责、后勤供应保障人员职责等.院前急救必须配备富有急救经验的医师,高年资的护士,熟悉周边环境和交通状况的司机.抢救药品充足,抢救设备状况良好,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将救护车上需要的药品和抢救设备标准化,并规范检查、保养管理制度[5].急救中心对所有参与急危重症抢救的医护人员都进行培训,定期轮流到医院急诊科病房和监护病房轮转,使院前人员能熟悉院内急救情况,增强救治病人全过程的知识.要求掌握急救医学的基本理论,还要掌握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五官科、精神科、传染科、心理学等各种专科理论.要求重点掌握心肺复苏、除颤起搏、气管插管、吸引、供氧、静脉输液、监护以及外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操作技能.院前急救质量控制中同时对调度人员的调度质量作出了明确的要求,调度员接到的呼救信息各式各样,甚至难于判断.这就要求调度人员除了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有一定的社会阅历.调度效率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院前急救的质量[7].同时,我们制定院前急救指挥调度预案,储备医疗救治信息库,包括接收医院及特色专科、专家、中心血站的信息库等,根据情况随时调配卫生资源,保证危重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合适的救护治疗[8].另外,驾驶员也要归急诊科管理,随时保证救护车的良好备用状态,随时保证两班人在岗待命,出诊时间控制在3分钟内,夜间或长途控制在3分钟内.
4.3 急救中心应建立内部质量审核制度,严格按照程序对急危重症质量管理体系内的各种要素进行管理评审.定期检查与突击抽查相结合根据质量控制的要求进行各方面的检查,检查的方法又分为院内待命检查、出诊离院时间抽查、拟设事件抽查等.院前急救医疗活动涉及范围广,涉及专科多,质量控制过程主要在院外.我们将救护车车载视频监控系统应用于院前急救质量控制,随时了解和掌握急救车行进路线和车辆内部情况,并记录救治及转运患者全过程,专家可以通过远程监控分析病情及指导急救治疗操作,安排急诊抢救室准备接诊工作,同时也是医护人员保护自己的有效措施,是院前急救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9].4.4 对于院前急救质量控制数据进行量化管理[10],在急诊医疗过程中产生质量控制记录表,在登记本和电脑上清楚地记录每天的出诊情况,包括出诊电话接听时间、内容记录、出诊时间、接到病人时间、救治时间、回医院时间,并且形成资料库,数字化、明朗化、标准化,有利于实际操作和评判.统计分析急危重症医疗过程质量控制的效果.4.5 院前急救工作是一项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工作,其质量控制也应该随院前急救的变化发展和群众需求的提高而持续改进.因此,要求质量控制小组以事实为决策的依据,定期改进工作职责和制度、完善各类考核标准,提高急危重病的抢救成功率,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纠正和预防院前急救中的问题及纠纷[11]. 我们着重对本医院质量控制系统的作了的分析研究,特别是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治疗、规范处理,对急救人员心肺复苏术、除颤、气管插管等具体操作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使评价结果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供同道参考和政府决策.
参考文献[1] 武秀昆.急救医疗体系建设的模式选择与发展方向.中国急救医学2008,3:279-279.[2] 吕传柱.中国院前急救的标准化问题.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8:571[ -572. 3] 张德河.浅析院前急救医患纠纷的常见隐患及防范对策.临床急诊杂志,[ 2009,2:118-119. 4] 陈锋,林才经,林祥娟.120指挥调度系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中的地位.中国急救医学2005,8:593-594. [5] 过晓青,林涛.浅议院前急救的统一管理.医疗装备2011,9:53-54. [6] 武义敏.开展全员上岗培训提高急救服务能力.中国当代医药2011,24:[ 182-183. 7] RoppoloLP,WestfallA,PepePE,etal.DispatcherassessmentsforagGonalbreathingimprovedetectionofcardiacarrest.Resuscitation2009,[ 80:769-772. 8] 孙邦旭.关于我市院前急救出诊车组人员职责分工的探讨.中国急救医学[ 2009,4:373-374. 9] 滕健,郭美萱.从车载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谈院前急救质量控制.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8:341-342. [10] 彭永德,等.江苏省急救中心(站)建设标准.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11. [11] 李燕.院前急救质量控制的探.讨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6:474-475.
论文作者:李伟1 方建飞1通信作者 孟令民1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9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6
标签:质量控制论文; 急救中心论文; 医疗论文; 急诊论文; 开滦论文; 医院论文; 体系论文; 《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9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