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地质调查中岩土工程勘查的运用分析论文_胡石磊

郑州中核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同事,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进一步加深。工业废水污染、山土崩塌和滑坡严重造成的山区滑坡、泥石流等各种地质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如何应用岩土工程勘查,进一步了解地质灾害频发的山区的地质结构,并进一步提出简洁有效的解决方式,成为现阶段制约山区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山区地质调查;岩土工程勘查;运用

引言

由于我国的地质地貌多种多样,为了减少岩土体对岩土施工过程中的影响与阻碍,提高岩土工程建设的进度与质量、节约建筑的成本,实现岩土工程建设经济性、安全性和效率性的有机统一,就需要在工程建设之前对施工岩土体进行详细、精准的勘测,以达到对界面划分、地质形态、岩土性能参数、受力能力、地下水等要素进行准确地掌握,从而为工程设计的优化以及对施工建设技术科学全面的论证和分析评级奠定坚实的基础。

1岩土工程勘查的内涵及意义

岩土工程勘查在矿山建设中有着举足亲重的作用。矿山岩土工程勘查指在矿山建筑物进行建设前进行一系列的勘查工作,包括对矿山建筑场地土质、建筑环境,岩土条件等进行测量、调查,据国家相关规范、标准分析、评价并最终编制成勘查报告、文件。

岩土工程勘查的重要意义在于对矿山建筑物建设的前期外部条件进行可行性分析,同时为后期建设提供相应数据参考。不同地区矿山建筑物的建设环境不同,因此需要进行前期外部条件进行可行性分析,同时为后期建设提供相应数据参考。不同地区矿山建筑物环境不同,因此需要进行前期勘查收集数据,因地制宜地进行建筑设计,若矿山建筑工程勘查出现大的失误,势必会影响后期建筑物的建设及使用,即使上部建筑符合质量标准,与岩土环境不协调适应的地基也会带来安全隐患。同时,前期的勘查数据也便于矿山建筑工程出现问题时对策的及时制定。

2研究区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本文以某地区的矿山岩土工程勘查在山区地质调查中的应用为例。要确保岩土工程勘查工作准确无误的进行,首先要对勘查工作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详细的了解,只有对自然地理条件(水文地质情况、天气气候状况、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充分的理解,才能够确保岩土勘查工作有的放矢,有理可依,最终保证岩土工程勘查出的当地地质结构是准确无误的,有利于当地防治自然灾害政策提出。

研究区作为全国最大的电池机械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液力传动机械生产基地、全国县级最大干电池生产基地和广东省锑制品生产出口基地,全县有工业企业4340家,初步形成了电池、机械、建材、林产化工、冶炼、轻工、制药和食品加工等八大优势产业,同时凭借其优秀的地理条件和水文资源,大力发展水电资源。

依托本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当地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经济的高速发展不仅为当地人民带来了更好的生活,同时对自然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压力,以牺牲自然环境比如说垦被坡地、就地焚烧秸秆带来的经济发展更加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加之其本身处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充沛,更加重了雨水对山区土壤的冲蚀,因此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在当地频发。

3研究区地区地质灾害剖析

根据当地国土资源局统计材料,某地区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和滑坡二种类型。其中滑坡地质灾害隐患10处,占在册地质灾点的50%;崩塌地质灾害隐患10处,占在册地质灾点的50%。研究区地区地质灾害规模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区地区地质灾害点规模一览表

其中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受地形地貌、地层岩石和地质构造等因素的控制。地质灾害发生时间以汛期的4月~9月为主,每年6、7月为高发期,尤其是在台风季节的强降雨影响作用较强。地质灾害中比如泥石流、山体滑坡主要裹挟的灾害成分以第四系松散岩类土和下伏的软岩为主。

研究区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大概分为以下两种:山土崩塌和滑坡。研究区植被面积广阔,但是山区主要以种植水果、中药材等作物作为主要农产经济作物,山区普遍存在开垦植被种植农产经济作物的现象,根据科学的研究表明,当垦殖坡度大于40°时,山区原本的植被会被破坏,随着植被被破坏,当地山区的土质会变得疏松,在梅雨季节强降雨的冲刷下会造成严重的山土崩塌和滑坡。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研究区的地形总体属构造侵蚀丘陵-小起伏低山地貌。大量山区水土的流失导致山区底部形成泥土沉积,对底部的农作物或者房屋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更有甚者,严重的山土崩塌和滑坡之后导致山体崩塌、滑坡或者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随之产生,对人民的生产安全和人生安全产生巨大的影响。

4岩土工程勘查工作

在前期对研究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有了详细的了解之后,就可以根据相应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相应的遥感解译工作、地质调查、钻探工程等实地工作。

工作组在开展野外调查工作前,对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质灾害发生点或隐患点进行全面解译,以此确定野外调查线路的布置,并在野外调查工作中验证遥感解译的地质灾害发生点或隐患点,初步解译与详细解译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全面解译区内地质灾害类型及规模、地质环境背景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在进行相应的遥感解译工作之后,就可以进行相应的地质调查和钻探工程等实地工作。

地面调查是在遥感解译的基础上,采用点、线、面结合的以专业调查为主的方法,对区内地质灾害及其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全面系统地调查。根据地面调查结果,对潜在威胁人数较多且稳定性较差的地质灾害体进行了大比例尺测绘,对于危害城镇居民点或重要基础设施的崩塌,采用皮尺、手持GPS的方法测绘崩塌体轮廓和剖面图。

完成工程地质钻探208.20m,完成率104%;岩土体采样34个,完成率126%;水样采集4个,完成率133%。通过本次钻探工程深入的剖析了地灾点的地层岩性分布、覆盖层厚度的分布情况、地下水的特征。钻孔竣工后,及时完成钻孔地质柱状图、岩心记录表、拍照等地质成果。物探工作方法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野外物探点的部署严格按设计要求布置,具体工作严格执行有关行业规范。

在滑坡裂缝的观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般在裂缝两侧布桩,定期用钢尺、经纬仪等进行观测,并计录桩间距离。建筑物裂缝观测:一般采用贴水泥沙浆片、玻璃片,或在已有裂缝两侧“十字”点,定期用钢尺进行测量,并作好记录。同时进行地表巡视,观察裂缝变形和一些点的位移加快等是判别滑坡是否产生的直接表象,同时,出现岩面爆裂、小型崩滑、滚石、动物异常、泉水变浑和流量的变化等现象是滑坡的前兆,通过地表巡视,全面掌握滑坡动态,并结合裂缝、位移观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增加临滑预报的可靠性。在地质探查和钻探工程结束之后,就应该对所有的岩土工程勘查工作进行总结,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同时将勘探出的山区地质调查结果形成文字性的报告,并将地质灾害频发地区进行详细标注,汇总到国土资源有关部门后以备进行实时监督,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对人民产生不可弥补的影响。

结语

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但是如何尽量减少这种恶劣影响所造成的后果就成为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的潮流。为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岩土工程勘查机制以及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完善管理手段,加强地质灾害科普宣传,全面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防灾避险的能力,最大程度的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冯智勇,冯仪冰,张松柏.岩土工程勘探在现代工程建设的应用简析[J].中国建设,2014,20(03):16-21.

[2]范辉,田波.勘探技术在当代岩土工程中的应用[J].土木工程,2012,26(05):111-114.

[3]刘忠辉,陈德旺.现代工程建设中勘探技术的应用领域[J].土木工程技术,2015(10):103-105.

[4]吕红松.综合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8(22):95.

[5]殷勇,吴明和.微动勘探技术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中应用研究[J].福建建筑,2018(10):63-68.

论文作者:胡石磊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3

标签:;  ;  ;  ;  ;  ;  ;  ;  

山区地质调查中岩土工程勘查的运用分析论文_胡石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