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论文_孙静萍

浅谈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论文_孙静萍

安徽六安市皋城中学 孙静萍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如何实现“减负增效”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讨论的话题,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是通过教师有效教学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可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一改过去“一讲到底”的教学模式,却表面地追求“一问到底”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上看似热热闹闹,可一堂课下来学生们仍然茫然无措,收效甚微。那么如何实现“减负增效”这个目标,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呢?本文从以下四点进行分析总结:

1.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

新课程实施以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更加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重视实际问题到数学学习的情境设计。恰当的问题情境既能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又有助于学生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现新课程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全面而充分发展的课程理念。

相对于课堂教学中的枯燥和沉闷,有效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从而实现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功能是不容忽视的。

2.改变传统的“变式教学”模式

大部分老师比较重视“变式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因为在“变式教学”的教学模式下,数学老师们往往能够是从一道基本题出发,或者通过条件和结论置换,或者弱化条件,或者将特殊问题变为一般问题。教师在“变式教学”中能够充分挖掘基本题中所隐含的教学资源,将问题进行全面的变式,归纳出规律性的结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发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探索与归纳能力的目的。但是,这一模式具有一个弊端,就是变式教学中的变式探究都在教师的手上,也就是说这一模式的弊端是忽视了学生在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改变传统的“变式教学”模式,就是教师让学生来负责“变”,而不只是“练”,这样更有利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也就是说,我们改变传统的“变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变式教学”的主人。

3.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的理念,主张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转变教学理念,而且要重视学生探索新知的能力,因为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以前,很多数学教师并没有重视培养学生这种探索能力,而是盲目地让学生参加“题海战术”,以达到提高他们的数学应试技能和学习成绩的目的。这种情况必须改变,数学教师要让学生有认真思考问题的时间和可操作的空间,以便让学生亲身体验新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探索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疑问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思路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归纳,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探究应变能力。

4.改进评价方法,重视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

北京市特级教师吴正宪指出:“教师微笑的面容,爱抚的目光,落落大方的仪表,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详的基调,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是在于激励和鼓舞。教师的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赞美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是一个微妙的评价和情感的动员,使学生激发热情,振奋精神。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适时适度、多角度地评价学生。在学生获得学习成果时,及时给予赞赏和肯定;在学生遇到挫折和失败时,及时给予开导和鼓励。使学生在宽松、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自主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真正调动并长时间保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播种在这片土地上,种子就会萌发出幼芽来。”加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思辨中深入,在想象中升华,在失败中反省,在探索中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总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老师们一直追求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数学老师应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用自己的慧眼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不断探索,勇于思考,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更好的实现教学改革目标,相信数学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升!

论文作者:孙静萍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3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论文_孙静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