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结构拉缝和全现浇外墙是SSGF建造体系下两项重要的施工工艺,也是近年来在房屋建筑行业逐步应用起来的现代建筑施工技术。本文就这两项技术的现场施工做了一些探讨,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SSGF;结构拉缝;全现浇外墙;现场应用
当今建筑市场,外墙空鼓开裂、渗漏问题日益严峻,业主群起投诉事件频频发生,对房地产开发商带来了极其严峻的考验,如何杜绝外墙空鼓开裂、外墙渗水,是所有开发商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而把外墙改为全现浇混凝土结构及外墙免抹灰是解决以上问题极其有效的手段。
当首层为架空层,地下室为车库时,往往要求尽量通透宽敞,不需要那么多墙柱,二层以上如果采用全现浇外墙混凝土结构,则二层以上会增加大量结构外墙,这样结构计算层间刚度必然不好通过,同时在二层会产生转换结构,这样就诞生了结构拉缝材料及全现浇外墙工艺,将外墙结构实际计算需要墙柱与填充外墙混凝土有效分开,达到全现浇混凝土外墙。
接下来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介绍。
1 工艺简介
结构拉缝原理及定义:当外墙全现浇混凝土结构计算通不过时,说明外墙刚度太大,不可强行将外墙全现浇整浇,若将混凝土填充墙与结构墙柱全部刚性连接时,地震一旦发生,由于墙体的约束导致梁、柱的变形不能随地震波一起变形,将导致墙体开裂,情况严重将直接危害建筑物的安全,上述在非结构墙与结构梁、柱及墙之间做出来的缝称为结构拉缝。
全现浇外墙定义:建筑外墙上及外墙以外所有传统设计中采用的构件。如:剪力墙结构洞口的填充墙、窗台墙、阳台隔墙、阳台栏板、外立面线条或造型等,全部采用钢筋砼构件,与主体结构实现一次现浇。
时
2 推行全现浇外墙的原因
(1)按战略要求全集团推广新建造技术。
(2)全现浇外墙可以利用铝模施工优势,实现外墙一次浇筑成型,从而减少交叉工序(砌筑、抹灰、贴砖等湿作业),以达到节约工期,提高施工效率。
(3)全现浇外墙可有效解决或减少外墙渗漏水的概率。
(4)由于外墙免抹灰,可直接在基层上施工外墙腻子及涂料,从而解决空鼓、开裂及外墙瓷砖脱落的风险。
3全现浇混凝土外墙
所通过铝模及结构拉缝技术实现全混凝土现浇外墙体系,对建筑外门窗洞口、防水企口、滴水线、空调板、阳台反坎、外立面线条等进行优化,主体结构一次浇筑成型,免除外墙二次结构和内外抹灰,实现结构自防水,减少外墙、窗边渗漏等质量隐患。
全现浇混凝土一次成型构件,在铝模体系的支持下对全现浇混凝土的门窗企口,反坎,门下挂梁和门垛等进行一次成型。
窗企口
反坎
4 结构拉缝原材料
结构拉缝是由PVC材质制作而成,分 水平缝及竖向缝,二种材料的形状各有不同,材料宽度为200,长度厂家根据施工图工厂切割。
5 结构拉缝安装
安装前要仔细核对施工图,不能漏放,且水平拉缝方向不能放反,且一定要在合模前对结构拉缝材料安装质量进行验收。
结构拉缝安装设计图
6全现浇混凝土外墙设计、施工时的注意事项
(1)铝模深化前必须与建筑图、铝窗深化图进行结合,因不同部位的门窗型材宽度不一,故门窗企口预留压槽也各有不同。
(2)铝模深化前还要把施工过程中需要的泵管洞口,布料机洞口,传料洞口和临时水电洞口布置图发给铝模厂进行深化。
(3)首次现场安装时一定要全过程监控,避免安装工人因不熟悉将压槽方向放置错误。
(4)全现浇外墙为避免错台,故每层K板必须按设计图纸要求预埋双排锚固螺丝。
(5)墙柱模板安装完毕后必须对垂直度、方正度进行校正,才能上梁板,以免全部安装完毕后部分无法校正。
7结构拉缝施工时的注意事项
(1)混凝土填充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同相连剪力墙混凝土强度等级。
(2)混凝土填充墙和结构剪力墙体混凝土浇筑时应交替、分段、对称进行,避免竖向柔性连接件移位、变形。
(3)柔性连接件安装必须横平竖直,必须经过验收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4)拉缝材料必须固定牢固,且在安装过程严禁随意切割。
(5)水平拉缝材料在楼层砼浇筑完毕后且砼未初凝前安放,并及时安放相应的插筋。
8结束语
SSGF建造体系下的结构拉缝和全现浇外墙在国内房屋建筑行业正在进行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实事求是地讲,这种施工工艺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还需要工程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共同努力。实现和适应这种新型施工工艺的变化过渡,使其真正在房屋建筑行业发挥应有的优势地位和作用,更好地为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孙军.碧桂园SSGF新建造技术体系解读[J].中国住宅设施,2017(07);38-39.
【2】邓志峰,王炎伟.全现浇混凝土填充墙结构拉缝施工技术[J].安徽建筑,2017,24(05);162-165.
【3】建李秀杰,杨洋.全现浇外剪力墙体系施工工艺[J].城市住宅,2018,25(01);126-128.
论文作者:舒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9
标签:外墙论文; 结构论文; 现浇论文; 混凝土论文; 洞口论文; 体系论文; 材料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