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论文_永青,曲明超,王慧莹

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论文_永青,曲明超,王慧莹

(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昌都供电公司 西藏自治区 854000)

摘要:随着我国电网建设步伐的加快,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综合性能也越来越高。然而,国内一些地区仍然存在制度建设,规划和设计的现状更不合理,如密集的光纤通道安装、遥测和遥信终端配置,完全掌握独立设计的能力,限制了配电自动化的性能优势,良好的规划和设计工作的要求。本文从供电可靠性的角度,论述了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中供电区域的设置、关键技术的应用以及差别化规划原则的引入。

关键词:供电可靠性;配电自动化;规划

引言:目前,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关键部分工程在中国是至关重要的,在总体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引入分化为基础的原则,这是按照不同的供电区域,可靠性设计和规划相应的应用程序。在当前特定的工程实现中,如何科学、有效地使用差异化原则是困难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规划。因此,本文对此类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针对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的技术要点分析

1.1继电保护技术要点

在很大程度上,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是供电可靠性的起点。尤其是在农村配电网络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多个分支,供电半径长还有短路供电容量低等情况,所以为尽快实现故障能够快速的维护,我们可以安装三个配置类型主线的过电流保护和维护设置,断路器和相应的设备。此外,对于城市配电网,其供电半径短,短路的供电容量大。如果出现故障问题,可能会导致设置当前值的现象。因此,可以采用差动保护处理,以确保主线和子线在故障时可以相互避免。

1.2通信和终端部分规划技术要点

为保护数据传输、信息传输和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和终端,设计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和通信终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由光纤监控系统完成,数据传输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监控,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当监测系统监测传输异常时,将及时打开保护措施。例如,如果在传输电流中发生中断,则监控系统将快速锁定当前中断的具体位置,然后将具体数据传输到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主站,以便主站能够及时有效地分析和处理数据。在解决了当前的问题后,主站还将存储相关信息,以确保后续工作的数据参考。此外,由于城市与农村电力供应的差异较大,设计配电自动化系统终端势在必行。以城市主站建设为例,在施工过程中考虑了配电自动化主站和通信终端的原理,增加了电力运行机制,并通过分支布线改善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联动。在实际施工中,城市对自动化配电系统的实际情况有了全面的把握,并对配电线路进行了科学的划分,对各个环节进行了针对性的监控。在终端通信设计中,城市利用三个远程段设计方法实现网络平台上不同终端的共享。该终端设计方法考虑到实际的局部供电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供电的安全稳定,降低了各节段的电力负荷,降低了线路事故的发生率。

1.3主站规划设计技术要点

在构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进行主站规划的工作,并进行细分,包括预扩展模式和小、中、大模式。请注意,前扩展模式关注的是主站所在的监控区域内的扩展,以便收集区域内的相关数据信息并实现本地监控目标。对于大、中、小的模式,平台通常被认为是中心内容,确保它与EMS和其他相关系统相关,而信息交互总线被用来完成互连。在此基础上,实现配送网络信息的集成与优化,建立相应的配送网络模型,实现配电网系统的故障检测和维护。对于每种类型的主站规划,应将信息流入的大小作为参考。例如,一个小主站的信息流入小于10万点,而中间主站信息流入量不足50万,但大量流入信息量大于50万点。这一次,需要硬件和软件模块的特殊划分,大型主机必须以SCADA软件配置为背景,引入额外的故障维护模块、信息交互模块和相关的应用软件配置,并根据实际选择使用中小型主配置的应用软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配电自动化系统设计中的供电区域

基于可靠性要求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需要保证各区域的供电均衡,但应根据人口密度、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等不同区域的因素,根据可靠性要求,合理划分供电区域:1+级区域:电力负荷非常密集的供电范围,电力负荷大于30MW/km2,且需要电力供应系统有着良好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该类区域一般包括经济发达城市(如四大直辖市)与重点城市(如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的中心区域等,另外也包括对电力供有着特殊要求的工业区与开发区等;1级区域:电力负荷比较密集的区域,电力负荷在15-30MW/km2之间,关于电力供应的稳定性有很高的标准,如四大直辖市的市区、经济尚不发达重点城市的中心区与国级高新区等;2级区域:电力负荷密集的供电区域,电力负荷在6-15MW/km2之间,针对电力供应安全性与稳定性也具有一定的要求,如地级市CBD区域、经济发达城市的中心区域和省级高新区等;3级区域:电力负荷比较密集的区域,电力负荷在1-6MW/km2之间,有一定的供电可靠性要求,如一般城市的市区与经济发达的乡镇等;4级区域:电力负荷较为分散的区域,电力负荷在0.1-1MW/km2之间,关于供电稳定性要求一般,如普通乡镇与山村等;5级区域:电力负荷分散的区域,电力负荷不超过0.1MW/km2,不太要求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如偏僻山区等。

3配电自动化系统差异化规划的实现

在实际的规划设计中,除了主站设计、终端设计和继电保护之外,还可以考虑差动编程的原理。差异化的原则是,对于主站的主站来说,可以将前扩展模式应用于县城,小型、中型、大型主站分别设置小、中型和重点城市。对于继电保护和配电终端,规划设计应基于不同的供电区域,如A+区域部分,可将全电缆供电方式引入,且在配电终端上以“三遥”为主,能降低故障率,而且在故障下可以迅速恢复供电。在A类区域,也能够在配电终端上以“三遥”为主,并在供电上选用绝缘导线或电缆,此时,为减小线路故障率,应运用GPRS通道、“二遥”终端与本地保护有效融合。就B类区域,主要将“三遥”终端配置在线路与联络开关上,其他终端以GPRS通道、“二遥”配电终端为主,助于减小故障率。有别于B类区域规划设计,C类区域系统规划中,需要全部以GPRS通道、“二遥”配电终端为主。在D类区域,规划过程中可在断路器应用下,使用三段式过流保护,之后结合GPRS通道、“二遥”,以此使故障被切除。

结束语:总而言之,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合理规划是提高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关键。在实际的规划过程中,应注重电力供应需求的可靠性,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具体涉及到技术在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中,运用差异化的规划原则,在不同地区建设配送系统,实现供电可靠性的标准,从而加快电网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陈凯,戴建.基于供电可靠性下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探讨[J].南方农机,2017,48(23):164+166.

[2]雷伏锋.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J].科技风,2017(21):172.

[3]郑进嘉.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探讨[J].科技与创新,2017(12):103.

[4]胡晓明,康晶晶,王玲.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J].低碳世界,2017(18):69.

[5]郑建.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0):211.

[6]谭媛,李浩,侯亚坤.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5(23):86.

论文作者:永青,曲明超,王慧莹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9

标签:;  ;  ;  ;  ;  ;  ;  ;  

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论文_永青,曲明超,王慧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