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与消除对策论文_严峥

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与消除对策论文_严峥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6)

【摘要】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有着十分强烈的心理需求,内心十分渴望通过交往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自身能够良好的融入社会、成就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时面临这样或那样的障碍与难题。本文就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自卑、嫉妒与报复三种心理障碍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消除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消除对策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2-0275-02

当前,社会环境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而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目前大学生面临的问题,不再局限于学习与就业两方面,还包括了社会人际交往能力方面。一部分大学生自身由于受到年龄、阅历等因素的影响,其情绪、性格、主观认知等偏差从而导致其产生了心理误区,甚至可能产生自卑、嫉妒、报复等人际交往障碍。这些障碍不仅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与成长造成影响,而且对社会舆论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也是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普遍问题。消除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帮助其成为一个社会人际交往的能手,是每一位大学生都应努力追求的重要目标。

1.自卑心理障碍

1.1 自卑心理障碍剖析

心理学家阿勒德认为人天生就带有一种自卑的情绪,恰当的自卑能帮助激励人发奋图强,但是过于自卑则会使人过于堕落,甚至毁掉前程。对于大学生而言,正处于青春期,内心敏感,承受力较差,很容易因为自卑心理而一蹶不振。造成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主要包括有自身、家庭、环境三方面。自身原因,是由于学生天资较低或是未能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而造成学习能力差,长此以往,而逐渐形成自卑心理。家庭原因,由于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与学习,加上社会地位、自身素质偏低,而滋生自己家庭不如别人的自卑心理。还有就是学生家庭残缺,从而产生了自卑的心理。环境原因,少数学生调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不理想,再加上一些老师的处理方法不恰当,将其归为差生之类,长此以往,学生产生了自暴自弃的心理。

1.2 帮助学生消除自卑心理障碍

首先,要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并接纳自己。要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就要让学生从多方面、多途径去了解、认识自己,并且能够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并接纳自己。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引导学生勇敢去接受自己的缺陷,集中精力去发展、完善自己,因势利导,以己之长补己之短。此外,教师还要加强与有自卑心理学生的沟通与交流,给予他们积极向上的鼓励与鞭策。其次,要引导学生正确与他人进行比较。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常常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进行比较,导致其自卑的加剧。其实,每个人都有所不同,各有所长,也各有其短。当学生发现自己某一方面不如别的同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换个角度想,引导其积极寻找自身的长处,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去克服自身性格上的弱点。再次,要引导学生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积极开展人际交往实践锻炼。除了要让学生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以外,还要让学生能够适当展示自己的才能。心理学家建议,自卑心理较强的学生,可以多做一些力所能及、具有很大把握的事情,可以先选择对你比较热情、比较容易交往的人进行交往。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交往能力并不是很差,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教师也应该多为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创造一些社会交往的机会,特意安排一些性格外向的学生干部、同学与有自卑心理的学生交友谈心,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2.嫉妒心理障碍

2.1 嫉妒心理障碍剖析

适当的嫉妒能够促进学生进步,促使其不甘落后、冒尖,但是如果能够通过正常的途径与他人进行公平的竞争,这无疑是一种很好的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方式。但是如果嫉妒心太重,学生过于看重面子与荣耀,一旦其在学习、能力、名声上稍微比别人差一点,就会心生不悦,甚至产生惭愧怨恨的心理,并伴有强烈的挫折感,但是又缺乏能与其开展竞争的勇气,此时,如果没有人对其展开积极的开导与劝解,则会使其的意识产生偏差,对自己、对别人而言都是一种伤害,甚至会对其心理健康与交际能力造成严重的障碍,最终使其越来越封闭自己。可见,嫉妒会对一个人的正常思维与行动造成影响,极端情况下,个别学生会做出具有攻击性、破坏性的行为。嫉妒作为一种情绪障碍,能够扭曲人的心灵,妨碍人与人之间正常的人际交往。大学生产生嫉妒心理的条件十分充足,学习成绩、社交能力、家庭背景,甚至身体样貌的美丑都能够产生嫉妒心理。

2.2 帮助学生消除嫉妒心理障碍

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嫉妒心理是普遍存在的,一般的嫉妒心理能够刺激、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但是过度的嫉妒心理则是一种心理疾病,甚至引起学生怨恨情绪从而做出具有破坏性的行为。要帮助学生消除嫉妒这一心理障碍,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心态,能够更加客观、公平地对待自己[2]。对待别人,尤其是成绩比自己好、能力比自己强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将这种“好”、“强”作为一种能促进自己比学赶超的动力源泉来不断鞭策自己前进。即便自己努力、奋斗之后,与同学之间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也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都知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样一个道理,但是不是所有的士兵都能够当上将军,其中连士兵都当不好的肯定没有当上将军的可能,这样一个富有哲理的故事,势必能够促进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宽容,以宰相肚里能撑船的道理来鼓励学生,从而引导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以转移注意力。

3.报复心理障碍

3.1 报复心理障碍剖析

报复心理是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以攻击、破坏的方式来发泄给自己带来挫折、不愉快的一种情绪,是一种比较极端、偏激的心理障碍。产生报复心理,甚至做出报复性行为的学生,心胸都比较狭窄、品质不良。报复心理的产生,一方面与报复学生本人的心理与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与报复学生本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报复心理障碍会给报复者本人、他人以及整个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就大学生而言,其心理、性格还正处于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在大学里,学生众多、社会背景复杂,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摩擦、碰撞,事事不可能都令人满意,因此,教师要引导大学生谨慎克服报复的心理和行为。

3.2 帮助学生消除报复心理障碍

教师可以在班级墙上张贴一些类似“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宰相肚里能撑船”一类的名人名言,以随时给学生教育,防止学生怒发冲冠等变态思想的产生。也可以召开这一类主题班会,通过讲故事的形式,积极引导有报复心理的学生能对报复心理的危害有深刻的认识,认识到这种性质恶劣的危害不仅对他人、家庭以及社会,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危害[3]。同时积极通过“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渊”这样的典故,引导有报复心理的学生能及时回头,悬崖勒马,避免再出现“马加爵事件”、“郭力维杀人案”等类似事件的发生。

要想从根本上克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的积极努力,也需要学校与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双管齐下,家长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学校也应建立心理咨询室,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这样才能够促进大学生以后敢于和职场上司进行沟通,敢于和同事进行交流,才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周媛婷,秦振华,周秀莲,宋凌,姜波,谷慧敏.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干预策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04):608-611.

[2]刘亚慧.大学生人际困扰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D].长江大学,2014.

[3]陈义.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及其调适[J].现代企业教育,2011,(14):190-191.

论文作者:严峥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1

标签:;  ;  ;  ;  ;  ;  ;  ;  

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与消除对策论文_严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