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足部熏洗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退热疗效分析论文_吕海波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脑血管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113)

【摘要】目的:探析中药足部熏洗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退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84例患儿为研究资料,依照数字单双号的形式将其分离,每组42例。采用清水足部熏洗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足部熏洗治疗试验组,比较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66.67%是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试验组患者的92.86%(P<0.05);治疗后1小时及2小时,试验组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退热药间隔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外感发热患儿是实施中药足部熏洗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将使患儿体温降低直至恢复正常,加快患儿病症恢复。

【关键词】小儿外感发热退热;中药足部熏洗;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1-0151-02

从中医角度分析,外感发热表示感受温热异毒之气或者六淫之邪,从而造成脏腑阴阳失调,营卫失和,其病症表现多以烦躁、面赤和恶寒为主。由于小儿因受年龄因素限制,其身体机制发育尚不完善,脏器较为娇嫩,使其很容易引发病症发生,能够对患儿的生产发育带来严重影响[1]。针对此类病症患儿,在临床治疗中,医护人员多主张“益气解表和辛凉解表、辛温解表和清暑解表”等原则,为探究中药足部熏洗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退热的临床效果,现做出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84例患儿为本次研究资料,依照数字单双号的形式对其分组。对照组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7个月~9岁(4.3±1.1)岁;10例学龄期,32例学龄前期。试验组42例,女27例,女15例;年龄7个月~9岁(4.2±1.2)岁;平均热程(3.35±1.47)天;11例学龄期,31例学龄前期。把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情况对比(P>0.05),组间数据资料情况可比较。

1.2 方法

采用中药足部熏洗治疗试验组,退热散的组方包括:6g甘草和、12g赤芍、12g归尾和、9g黄连、9g丹皮和9g木通、9g黄芩和15g生地黄、9g黄柏和9g栀子。取一个木桶,并将一次性耐热塑料薄膜袋套在木桶上,向木桶中置入1包退热散后,将1000ml 的100℃开水导入桶中,待浸泡5至10分钟后,医护人员需指导患儿将双脚放在木架上,然后用布单将四周围住,取其蒸汽熏蒸十分钟后,再向桶内加入适量冷水,使水温保持在40℃左右,随后,医护人员需指导患儿把双脚浸泡在桶内,用水温计对桶内水温情况实施检测,不断向桶内置入热水,保持水温在40℃左右。不同年龄段患儿的浸泡时间不同,学龄期患儿浸泡时间是每次20分钟;学龄前期患儿浸泡时间是每次15分钟。采用清水足部熏洗治疗对照组,对照组所用的熏洗时间、水量和水温等均和试验组相一致,待熏洗后,若患儿的体温上升不降并且不低于39℃时,医护人员需指导患儿以口服的方式服用布洛芬(生产厂家: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00089)。

1.3 评价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表述的相关标准评定所有患儿的临床疗效:显效:经治疗,患儿的临床体征和病症已基本消失,且体温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临床体征和病症得到改善,体温逐步降低;无效:患儿的临床体征和病症未改善,甚至加重,并且体温未有下降趋势。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对于统计学的分析可实施SPSS12.0软件进行,以卡方检验的形式对比计数数据的比较,以t检验的形式对比计量数据的比较。检验结果以P<0.05说明数据间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66.67%是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2.86%是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相比两组,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数据间存在差异性(P<0.05)。具体数据对比见表1。

3.讨论

外感发热在儿科疾病中属于临床常见且多发病症,然而由于患儿的身体发育不完善,对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多主张实施药物方法治疗。但为避免患儿的成长受影响,一般情况下,临床都是拒绝采取口服治疗。熏洗疗法是指利用药物煎汤乘热在皮肤部位采取淋洗浸泡和熏蒸的治疗方法,通过对热力与药力的借助,能够起到气血流畅和脉络调和等效果。现代医学研究显示[3],熏洗时湿润的药液可有助于促进皮肤吸收药物营养,而且皮肤温度上升,可有效扩张皮肤毛细血管,从而能加快淋巴液与血液的循环,降低水肿和血肿现象的发生。此外,温热的刺激科室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活跃,使其能使新陈代谢等效果得到提升,对细菌和霉菌感染性导致的病症,采取药物熏洗治疗可具有较高的杀灭和抑制疗效。从上述研究结果中可知,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小时及2小时,试验组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退热药间隔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外感发热患儿实施中药足部熏洗治疗,可使患儿的临床病症得到改善,能使毒副作用的发生有效降低,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而言之,对外感发热患儿是实施中药足部熏洗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将使患儿体温降低直至恢复正常,加快患儿病症恢复,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梁亚红.中药药浴对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的退热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旬刊,2016,10(4):38-39.

[2]王庆碧,金方,陈丽萍.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6,23(2):242-243.

[3]毛梅,陈波.中药药浴对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的退热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1):2446-2447.

论文作者:吕海波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5

标签:;  ;  ;  ;  ;  ;  ;  ;  

中药足部熏洗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退热疗效分析论文_吕海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