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台湾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_台当局论文

2003年台湾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_台当局论文

2003年台湾经济态势分析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台湾论文,态势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台湾经济2003年的表现,仍然像2002年那样,大体可概括为“内冷外温”。不过比2002年会稍好一点。2004年台湾经济表现如何?由于岛内政治因素和国际经济环境因素存在一些不确定性,能否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还很难说。

一、2003年台湾经济的总体表现

(一)经济成长率

台湾当局对台湾经济2003年经济增长率原预测为3%,由于第三季度出口贸易呈两位数的增长和第四季度预测仍继续上季度的增长势头,出口贸易带动了整体经济的增长,因而台湾当局“主计处”修改原预测值,增长率为3.15%。最近公布的数字为3.24%。而亚洲开发银行原预测为3.7%,11月份修正为3.1%。

(二)对外贸易

台湾对外贸易在2003年继2002年转为正增长后又有所扩增。根据台湾海关统计资料,2003年上半年,台湾出口贸易值达668.31亿美元,进口贸易值达590.52亿美元,顺差达77.81亿美元,上半年对外贸易值已是2002年的54.71%,增长率达7.3%,全年必然比上年有明显的增长。根据台湾“经济部”主计处11月公布的预测,全年出口贸易值将比上一年增长9.3%,进口贸易值将比上一年增长10.2%,贸易顺差将达到187.4亿美元。台湾“主计处”最新统计资料,2003年进口值比2002年增长13.1%,出口值增长10.4%,实际贸易顺差为169.8亿美元。

(三)失业率

台湾2003年劳工失业率仍然高居不下。1月份达5%,2月份升至5.2%,3月份5.1%,4月份4.9%,5月份5%,7月达5.16%,10月份为4.92%。失业者维持在50万人以上,连同受影响的家眷达一百多万人,5%的失业率成为常态。台湾“主计处”最新公布统计资料,2003年失业者为50.3万人,失业率为4.99%。这波失业情势不同以往,由于产业关厂情况严重,外移家数激增,岛内产业面临长期结构调整;新兴产业虽有亮丽的出口表现,驱动景气复苏,但创造的就业机会无法吸纳失业人口,导致失业率高居不下,造成失业型复苏。造成有工作、有钱赚的科技新贵与失业劳工缴不出健保费的两极化,进一步扩大贫富差距。

失业大军的存在,说明劳力市场供过于求,必然影响在职劳工薪资的下降。在21世纪以前,台湾劳工薪资随着经济的增长,年年都有所提升,现在不但未升反降。工业、服务业的人平均月薪资,2001年为41961新台币,2002年下降至41452新台币,2003年4月下降至38245新台币,与2001年相比,下降8.86%。

(四)消费者物价指数增长停滞

由于50余万失业者无法就业,并影响在职劳工的薪资下降,加上股票市场价格长期低迷,现虽因外资入市促使其有所回升,但与以往比尚差3000点,因此居民倾向于节约消费,致使消费者物价指数停滞不前。以2001年为100,2000年为100.1,2002年为99.8,2003年6月为99.35,全年预测比2002年上涨0.38%,即100.38,不升反降。2003年消费者物价年增率为-0.3%,这必致使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无力。

(五)固定资本形成毛额年增长乏力,说明台湾内部投资不振

固定资本形成毛额2000年比上一年减少21.42%,2002年又比上一年减少3.09%,2003年第一季度虽恢复到正增长,但也只有0.33%。预测2003年全年岛内投资会有正增长,但增长的幅度不会很大。因为第二季度预期能有3.17%的增长,SARS疫情使民间投资跌为负增长11.4%。目前虽已回到正增长,但全年主计处预测只有1.64%的增长率,与原先预测的5%颇有距离。而超额储蓄率到8月份已由2002年的8.9%增长到9.33%,说明民间游资不愿支应投资部门。虽然高铁与TFT-LCO等大型投资计划赓续进行,六轻四期建设计划也开始推动,但就整体而言,2003年固定投资必难有大幅增长。综合三年来岛内固定投资与2000年相比,平均每年萎缩5000亿元新台币,三年为1.5万亿元,相当于一年固定投资的85%。2003年上半年资本设备进口值衰退6%,全年比增为0.4%,说明台湾内部投资依然停滞不前。

而当局的公共建设投资也在缩小。2003年总预算的岁出分配,用于经济发展的支出较上一年减少20%以上。

外来投资方面,根据台“经济部”统计,上半年外国人在台湾产业部门只投资14.5亿美元,相较2002年全年32.2亿美元,更逊一筹,创1997年来的新低,更是从2000年75.6亿美元的高峰摔了一大跤。2003年侨外对台投资虽比上年增长9.3%,但还是比2000年少很多。2003年外资对台投资的特点是集中投资于股市,至9月份累计已达560亿美元,买进资讯电子等主力出口产业的股票。这虽然有助于台湾股价的回升,也有利于台湾当局释放“国营”事业股票以弥补财政赤字,但不利于吸引外资创办产业以解决失业问题,对于金融市场也增加了风险,一旦外资撤出股市,股价又会出现一波暴跌。

(六)财政危机加深

根据台“财政部”统计,截至2003年底台湾当局累计债务为31843亿元新台币(下同),若再加上地方当局3658亿元债务、非营业基金长期债务7563亿元,总债务已高达43064亿元,相当于台湾当局三个“年度”总预算。以欧盟标准计算债务上限为CDP的60%,台湾当局的合理累计债务总额约为57000亿元新台币,只剩下14000亿元。不过,现在台湾当局打算推出3000亿元扩大公共建设特别预算,金融重建基金6800亿元特别预算,300亿元教师退休金特别预算,共10100亿元,如果通通兑现,则未来所剩的举债空间只剩下3900亿元。国际信评机构“标准普尔”2000年底的调查报告指出,台湾每年预算赤字为GDP的4%,超过欧盟国家年度举债限制标准(GDP的3%),累计债务则高达CDP的45%,比1993年的14%多出三倍以上。因此2002年第二度调降台湾信用评等。

2004年度的台湾当局的总预算案,财经主管声称已经戮力增加基金缴库盈余和出售“国有”财产、股票,但岁入还只是增长2.4%,而支出增长率却高达3.9%,还高过预测经济增长率,造成赤字比2003年增加13%,高达2600亿元,必须靠发行公债2650亿元支应。不断的以债养债的结果,竟使得台湾当局的“表面”债务余额已经超过3.4万亿元,显示财政还在向下沉沦。如果台湾当局债务包括“公共债务法”举债定义范围外的债务,实际债务达6.3万亿元,相当于GDP的63%以上。再将地方政府的债务加进来,台湾学者统计达11万亿元之巨。

财政赤字之所以恶化至此,除了不敢加税之外,就是为讨好特定选民,还拼命减税,粗编公共工程预算,乱开福利支票。

(七)金融业逾期放款率有所改善,股价有所回升

台湾泡沫经济的破灭,房地产价格暴跌,一百多万套房卖不出去,股价从近万点暴跌到最低时还不到4000点,并引起银行呆账猛增,逾期放款比率上升,处于金融危机的边缘。爆发多家财团和企业掏空公司及巨额负债无法偿还。台湾当局制定了金融机构合并法,以降低金融业的过度竞争,降低金融机构营业税及建立AMC等政策,给予银行打消尽账的能力与机会,使银行的逾放比下降,逐步恢复放款能力。然而金融问题不是一二个制度改革就能解决的。据台湾《工商时报》2003年11月13日报道,台银逾放额263亿元(新台币,下同),逾放比2.34%;土银逾放额578亿元,逾放比5.13%;合库逾放额578亿元,逾放比4.96%;一银逾放额341亿元,逾放比3.95%;华银逾放额324亿元,逾放比4.04%;彰银逾放额469亿元,逾放比5.98%;台资中小企业逾放额679亿元,逾放比9.88%。这七家银行合计逾放额3232亿元。

而股票市场由于资讯电子股营运复苏比较明显使其股价上升,加上近几个月来外资几百亿美元投入高科技产业股和金融业股,大量的买超促使股价上扬,至10月底股价加权指数上升至6000点以上,多少改变二年来股价暴跌的局面。

综上七个方面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2003年台湾经济虽然比2002年有所好转,但是存在的问题还是严重的。这主要表现在台湾当局的财政危机,削减对经济建设的投资;岛内民间资本在本岛投资意愿仍然不高而扩大了对外投资,特别是对大陆的投资;同时侨外资本对台投资也趋于萎缩。这就不能不影响台湾经济今后发展的力度,以及台湾产业升级的进度。

二、影响2003年台湾经济正常发展的主因

2003年台湾经济之所以有3.24%左右的增长率,主要动力在于对外贸易的增长。8月份出口12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进口104亿美元,增长14.3%,出超19亿美元,累计1-8月出超109.4亿美元。但是,以上半年出口增长与亚太地区比,台湾只有7.3%,新加坡达15.5%,韩国达17.7%,香港达14.7%,台湾出口与这些国家与地区比,又逊一筹。

更进一步分析台湾2003年出口的增长来源就可发现,主要是靠出口大陆和香港。8月份台湾对大陆出口增长132.2%,1-8月增长112%。台湾出口的增长98%是来自对大陆的出口。8月份台湾对大陆和香港的出口占整体出口的36.1%。可见,2003年台湾的对外贸易增长和带动经济增长的来源主要靠中国大陆,两岸贸易在台湾经济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当然,美、日经济的复苏,对台湾出口贸易也有正面影响。第一、二季度台湾与美、日贸易还是萎缩状态,与2002年同期相比,分别缩减4.1%和4.8%,但根据经合组织发布的研究报告,美国经济第三季度将成长3.5%(美国公布为增长8.2%),第四季度成长3.8%,对台出口有利。

就台湾内部而言,投资环境仍然没有什么改善,朝野政治斗争不断,特别是距离2004年3月的“总统”选举已临近,陈水扁当局无心“拼经济”,精力都在“拼选举”,争取连任,政治斗争更加剧烈。而社会失业率高居不下,人民财富缩水,动不动就出现罢工、游行。这种政治社会环境,使内外业者投资意愿不高,消费不足,通货紧缩挥之不去。这些情况都影响台湾经济的成长。

特别是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方面,形势更不容乐观。

第一,失业率一直徘徊在5%上下,而且是属于结构性失业,即由于传统产业在投资环境恶化后不是向海外转移就是关厂,这些失业者大多属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而且年龄偏大,尽管高科技产业有所发展,但这些失业者在这些产业就业困难,被吸纳者很有限。这些失业者就成为常态的失业者。连同其家属达120万人,处于低消费水平,不可能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

第二,由于高失业率存在,大多数民间部门的工作者仍然深受随时可能失业威胁而心存警惕,日常消费并未随着经济转热而有同幅度增长,因而也影响消费的增长,同样不能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

第三,收入差距扩大,影响消费的增长。根据台“行政院主计处”公布台湾地区家庭收支的调查显示,2002年平均每户可支配所得为87.6万元新台币(下同),比2001年增加0.8%,如果再把全台670万户所得按户数五等分位组观察,前1/5高收入家庭每户可支配所得为180万元,比2001年增加0.8%,而后1/5的最低收入家庭每户可支配所得为29.2万元,比2001年增加4.5%,高低所得差距为6.16倍,比2001年的6.39倍略有降低,但已连续两年超过6倍以上。不过,2002年最低所得家庭中,平均每人可支配所得比2000年降低15%,即使省吃俭用,努力降低消费支出,但可支配所得仍然不能完全支应已降低的消费支出。这将近300万人陷入负储蓄困境,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消费增长。更令人不安的是,2001年以来,台湾当局在鼓励高科技产业政策中,形成高所得低税赋的怪现象,而传统产业不但经费困难,还得承担沉重的税赋,整体产业结构愈来愈失衡,也使社会更加不安定,从而影响整个台湾经济的增长。

在投资推动经济增长方面。由于台湾社会政治动荡不定,以及陈水扁上台以来,口头上是“四不一没有”,实际行动上却一步步地推行“去中国化”,在外交护照上加“台湾”字样,在两岸关系上一再鼓吹“一边一国”论,在两岸直接“三通”问题上散布所谓“三通不是万灵丹”,在教育上把中国史说成世界史,在语言上把闽南话、客家话说成母语,贬低国语的地位,等等,使两岸关系处于僵局,岛内外业者感受到投资环境比过去更加恶化。再加上第二季度SARS作祟,岛内原预测第二季度民间投资应有3.17%的增长,反而跌为负增长11.49%,台湾“主计处”预测全年民间投资只有1.64%的增长率;而全年超额储蓄金额将从2002年的8905亿元增加到9547亿元,超储蓄率由2002年的8.9%提高到9.33%,说明民间游资不愿投资。至于公共工程投资,上述财政危机压缩经济建设投资情况,即使以特别基金形式投入,也是很有限的应急措施。外国投资者因台湾政局动荡与政策摇摆不定,特别是两岸关系无法改善,对台投资采取观望的态度,有的将在台设的营运总部撤来大陆,在台投资连年减少。所有这些都削弱了投资对台湾经济推动的力度,而且还会影响到今后台湾经济的持续增长。

以上情况分析说明,2003年台湾经济之所以“内冷外温”,是因为台湾内外经济政治环境的变化使然。国际经济形势正处于复苏时期,特别是与台湾贸易的主要国家,自年初开始有复苏而后逐步好转,美国在第三季度经济增长达到7.2%,日本也从十几年来经济衰退的阴影中走出来,中国大陆一直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状态,东南亚各国经济也开始正增长。这种良好的经济形势,对以出口为导向的台湾经济无疑起到正面影响,拉动了台湾经济的正增长。

但是,由于台湾内部政治环境一直处于恶性斗争的动荡之中,经济面存在一系列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使台湾经济原本可以有更好表现却受到内部“冷空气”的侵蚀而无法达到中度的增长,落在亚洲“四小龙”之后。

三、展望2004年的台湾经济

2004年台湾经济能否在2003年复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经济增长率能否达到中等速度增长?由于2003年第四季度台湾经济有了明显好转的迹象,台“行政院”主计处及研究机构纷纷调高经济增长的预测值。“行政院”主计处2003年11月预测2004年台湾经济增长率调至4.1%;亚洲开发银行原预测为3.9%,11月调为4.4%。台湾当局对经济复苏喜形于色,陈水扁在2003年9月份出席工商协进会会员大会上,公开表示台湾的苦日子已经过去。

笔者认为2004年台湾经济形势如何,要根据影响台湾经济的内外因素的变化及其趋势,进行具体分析和预测。

从正影响方面看,台湾主要贸易伙伴美国和日本经济都出现明显的复苏迹象,美国第二季度GDP增长3.1%,第三季度增长7.2%,第四季度预测不低于4%;日本经济第二季度GDP增长达3.9%,超过美国和欧洲。另一方面,外资汇入金额超过560亿美元,刺激台股涨幅超过三成,在股价大幅上扬产生的财富效应下,民间消费和投资意愿也有所回升。整体来看,台湾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国际景气好转及外资的涌入。

但是应该看到,当前国际经济复苏并非建立在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稳定结构上。美国经济的反弹,一是根植于美元的贬值,拉升了美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二是美国政府减税政策及扩张庞大军事等支出的刺激作用。这些因素都不是可以持久的,且可能带来许多副作用,例如欧洲资本大量撤离美国,给美国经济复苏带来变数。其次,亚洲各国仍然高度依赖对美国的出口,一旦美国经济进行调整,可能对亚洲乃至全球经济造成冲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报告指出,亚洲新兴经济体过去18个月外汇存底暴增已成为全球经济的新乱源,其担忧的就是这种结构性问题的快速恶化。如果全球经济出现不利变化,台湾经济复苏的步伐势必减缓甚至中断。

从台湾内部情况看,对台湾经济制约的因素亦不少。

首先是政治因素,民进党上台以后,在“立法院”并不能占多数席位。三年多来朝野的斗争主要表现在“总统”、“行政院”与“立法院”之间的斗争,以及“立法院”蓝绿两阵营的恶斗,造成台湾政治局势的纷乱与无序,大大恶化台湾的投资环境。同时,陈水扁为了连任“总统”,口头上高喊“拼经济”,实际上是在“拼选举”;2004年3月又临近,其更无真心在搞好经济。但是,2004年3月的“总统”选举,不论是泛蓝得胜还是泛绿取胜连任,已经形成的朝野斗争恶习还将继续下去。这种动乱的政治环境对台湾经济的复苏是极为不利的。

其次,从经济层面来看。

1.两岸“三通”和直航问题。台湾当局在这个问题上三年来的言论反反复复,台商与民众呼声高涨时就说是“必走之路”,过后又是“三通不是万灵丹”等等,在2003年下半年因为逼近2004年3月的选举,8月份又提出了“一个目标、三个阶段”的直航时间表。难怪在野党立刻批评,“陈水扁是为了赢得2004年‘总统’大选而出手,根本就是‘空包弹’”。一位荷商总裁也指出,按照陈水扁3年来政策反反复复的作法,很难不令人对这个时程表打个问号,“我们早就不太把他的话当真”。

两岸经贸关系改善与两岸直航对台湾经济的复苏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台湾《中国时报》2003年7月11日的社论指出,“欧洲商会与美国商会都曾期待两岸直航。原因很简单,谁都看得出来台湾经济的出路在两岸,台湾必须以大陆为生产腹地,才有机会进军世界”。台《远见》杂志9月号一篇文章表述,该杂志8月上旬针对在台美、欧外商调查,受访者48.4%对台湾当局处理企业投资整体表现不太满意或非常不满意。如果未来两年内两岸人货不能直接往来,19%表示会缩减在台投资规模。花旗集团台湾区总裁表示,只要直航,花旗银行一定把亚太区总部设在台北。在针对台湾内部上市、上柜公司做的调查也显示,66.8%企业希望尽快开放两岸直航。2003年9月王永庆在接受台《工商时报》专访时也说,台湾“现在的经济已经很不好了,无法三通将会更糟糕”,“我们对大陆年年出超,现在是台湾人赚大陆的钱,政府为何担心企业会掏空台湾?”高孔廉2003年7月在《中国时报》撰文指出,“货运直航无论从1996年开放的境外航运中心、2001年开放的小三通,甚至于2003年春节包机,均可说明并无国家安全或对等尊严问题。”“问题是执政当局究竟要不要‘拼经济’,请执政者多为苍生百姓着想。”

可是,台湾当局以敌对心理看待大陆,以“台独”意识形态处理两岸关系和“三通”问题,还要把责任推给大陆无诚意。可见,在陈水扁任内只剩几个月,两岸直航根本不可能,即使其连任后也很难实现。这就给2004年台湾经济的复苏和发展设下变数。

2.高失业率将继续压抑民间消费

2003年台湾经济虽有复苏的迹象,但失业率仍高居不下,即所谓“失业型复苏”。2000年台湾失业人数为27.1万人,2003年上升至52.9万人,增加将近一倍。这种失业不因高科技产业对人才需求而解决失业者的就业机会。2000年至2003年工作机会只从947万人微增至961.4万人,即只微增1.5%,比劳动力的自然增长还慢。因此,整个社会消费需求被缩减。旺盛的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消费萎缩则无力起到拉动经济复苏与发展的作用。

3.岛内外投资萎缩制约着台湾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在第一部分介绍了台湾的投资政治经济环境恶化情况,使台湾业者对外投资热络而对内投资萎缩;公共投资因财政危机而不能有效扩增;侨外资本除了投资台湾股市外,产业投资也在萎缩,这种状况在2004年不会有好转。因此,这个推动台湾经济复苏与发展的因素被大大削弱。

综合以上对台湾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的分析,真正起正面作用者只有对外出口贸易这个因素,而这个因素牵涉到国际经济环境与两岸关系,也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其余的因素在2004年都不会有太多的变化。仍然会制约台湾经济发展。因此,2004年的台湾经济即使会继续复苏,其经济增长率大概也只能在4%左右。

标签:;  ;  ;  ;  ;  ;  

2003年台湾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_台当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