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于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论文_曹艳燕

(云南省澄江县人民医院骨科 云南 澄江 652599)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于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68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68例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中肿胀程度、疼痛程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7d肢体胀程度、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低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并消除肢体肿胀,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护理干预;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3-0331-02

骨折术后患者的肢体静脉回流容易受到影响,加之体液渗、肌肉活动度降低、淋巴回流不畅等,使得患者肢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现象。而一旦出现术后肢体肿胀,不仅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而且会影响到患者的骨折愈合,甚至导致患者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对其肢体功能造成较大的影响[1]。因此,需要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改善肢体肿胀。本文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护理中,详细报道如下。

1.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68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68例进行综合护理干预。

对照组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龄22~75岁,平均(45.32±6.54)岁。

观察组男性37例,女性31例;年龄22~76岁,平均(45.54±5.93)岁。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后护理,包括药物指导、体征监测等。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术前宣教。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对其心理状况进行分析,结合患者的接受能力、受教育程度、内心诉求等,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宣教,包括手术方法、注意事项、术后肢体肿胀原因,肢体肿胀对于康复造成的影响等,提高其依从性。

(2)创口护理。在术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创口状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并适当冰敷,或是用75%的乙醇纱布予以外敷,并进行加压包扎,注意每日更换敷料。针对渗液、渗血较多的患者,要及时报告医生并进行处理。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锻炼、放松训练。指导患者采取平卧位或是健侧位,将患肢适当抬高,以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降低肢体肿胀情况。

(3)红外线治疗。在患者术后病情恢复稳定之后,可采用红外线照射患肢,注意每日3次,一次30min,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降低肢体肿胀情况。同时,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术后小幅度的四肢运动,让肌肉有节奏的进行静力收缩与放松。

1.3 效果评定

对患者术后7d肢体肿胀程度予以评价,其中,皮纹仍存,但与正常皮肤比较略紧张为Ⅰ级;

皮肤皮纹消失,且温度较高,与正常皮肤相比较较为紧张,尚未出现无张力性水泡为Ⅱ级;

皮肤皮纹消失,且温度升高明显,皮肤紧张,存在无张力性水泡为Ⅲ级。

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疼痛状况进行评价,0分为无痛,1~3分表示轻度疼痛;4~7分为中度疼痛;超出7分表示剧烈疼痛。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选取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展开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展开 检验;P<0.05表示对比差异显著。

2.结果

2.1 术后7d肢体肿胀程度对比

观察组经过综合性护理干预后,患者术后7d肢体肿胀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肢体肿胀程度对比

 

2.2 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患者无痛40例(58.82%),轻度疼痛22例(32.35%),中度疼痛4例(5.88%),剧烈疼痛2例(2.94%);而对照组护理后,患者无痛16例(23.53%),轻度疼痛30例(44.12%),中度疼痛18例(26.47%),剧烈疼痛4例(5.8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四肢骨折患者通常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然而在术后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肢体肿胀[2]。而一旦形成肢体肿胀,患者极易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对其肢体功能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就需要实施相应的护理方法,来降低患者的肢体肿胀程度,促使其术后康复。在综合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关于术后肢体肿胀的原因、后果等,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重视度,消除不良情绪,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术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加压保证护理,有利于降低渗血、渗液量,缓解肢体肿胀[3]。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包扎时不可过紧,以免造成末稍血液循环障碍。同时,采用冰敷形式能够进一步促进局部血管收缩,在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同时,减少出血,并将肢体肿胀程度降至最低。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术后7d肢体肿胀程度、疼痛程度相比较对照组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在降低患者肢体肿胀程度、术后疼痛程度的同时,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静.综合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5):273-274.

[2]张清影.护理干预在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中的作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0):1598-1599.

[3]高磊.护理干预在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5):24-25.

论文作者:曹艳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4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对于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论文_曹艳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