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7所大学图书馆战略规划关键领域的演变及新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所大学论文,英美论文,战略规划论文,及新论文,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G259 G258.6 在网络化及大数据技术大浪潮影响下,与高等教育领域深度改革相伴而生的是一系列细分领域的革新,图书馆作为传统的知识服务提供者正面临巨大挑战。如何满足来自新型学术交流体系、新型出版模式、在线教学(课堂)模式、用户驱动模式以及新兴/交叉学科研究的各种服务需求,是图书馆继续生存并且体现自身价值的关键所在。国外大学图书馆战略规划具有较为完备的体系,为关键领域的未来发展指明清晰的方向与路径,对国外大学图书馆战略规划的演变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图书馆最新战略动向及发展趋势,为我国大学图书馆制定战略规划及开展相关业务提供借鉴和启示。 1 研究对象的选取 近年来,国内学界已越来越重视图书馆规划的研究。初景利等在《图书馆发展趋势调研报告》系列论文[1]中,从总体发展、资源建设、用户服务、图书馆管理与人员几个方面对图书馆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孙坦等在《国外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专题论文[2]中,采用比较分析法,深入剖析了某一类型或某一学科的主流图书馆的战略规划的共同点与差异点。王铮等先后对2013年和2014年英美等国图书馆的发展战略进行评述,发现在2013年“转变、重塑和再造成为英美等国图书馆的强烈共识”[3],而在2014年“图书馆趋向从环境、资源、空间、内容和角色等多个维度寻求一种新的平衡”[4]。魏蕊等对大英图书馆30年间的战略规划的演变动态进行了解读[5]。 本文侧重比较各高校图书馆在前后两个阶段的规划文本表述上的微观差异,选取英美7所知名大学图书馆不同阶段的战略规划文本(见表1)为研究对象,对规划文本中关键领域的显著变化进行纵向横向对比分析,阐释未来5年大学图书馆将关注的战略重点;对规划文本中持续关注的关键领域进行梳理,提炼出大学图书馆一直关注的战略重点;对实现这些关键领域目标所采取的或者即将采取的新策略进行探讨。 2 战略规划关键领域的新变化 通过对各馆前后不同阶段的战略规划进行纵向比较,归纳出单个馆在新一阶段规划中关键领域的显著变化,见表2。在此基础上,对各馆在前后不同阶段规划中所呈现的变化点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发现:在不同馆之间有着相同的变化点(至少在2个图书馆出现),这些共性的新变化体现在:重视原生数字资源,聚焦数字化/在线学习,强调特藏可获取,强调馆员发展。
![](/public/uploads/article/2019/12/19/0edf684a7863bb2db6e1ff47.jpg)
2.1 重视原生数字内容 哈佛图书馆将“与大学内外部的学术与管理部门合作管理易遗失的和重要的科研信息”[9]列为2015年五大战略目标中的一项,首次把“管理原生数字内容”提高到作为支持该项战略目标的战略重点的高度。早在2000年哈佛图书馆发起建立第一代数字图书馆基础设施——一个为期5年的Library Digital Initiative(LDI计划)[22]时,就将原生数字内容作为该计划的焦点之一,前瞻性地指出图书馆应该着手应对与日俱增的、以唯一的数字格式被制造并传播着的资源,当时以数字生物医学图像和地理信息检索及网络出版的目录数据库作为试点。哈佛图书馆在2009年特别任务小组报告针对馆藏工作组的建议中提到,Schlesinger图书馆以女性博客为试点开发了原生数字内容收集系统[8],通过该项目,图书馆更好地认识到构建一个获取、管理、保存并以网页形式进行长期存档的原生数字内容系统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哈佛图书馆目前拥有5.4TB的原生数字档案与手稿[23],2015年将继续管理和收集原生数字内容并归档,开发相应的评价及记录工具,启动电子档案试点项目。 哥大图书馆在2010~2013战略规划中提出要“制定并实施一个有关原生数字资源以及复合型资源的综合性馆藏发展和管理方案”[11],已经着手系统性地捕捉和保存原生数字内容;在2014/15年度将“持续发展和实施创新策略,进行原生数字内容的获取和保存,包括来自不稳定的开放式网站的档案内容、开放获取的大学学术产物、不断增加的原生数字文档”[12]。UCL图书馆在其2015~2018战略规划中提出,“在馆藏管理的系统和流程中将启用对原生数字这类特色馆藏、档案和记录进行典藏的支持”[21]。 此外,UCLA图书馆2012~2019战略规划中也提到“识别并优先考虑收集原生数字内容的机遇与挑战”[14]。目前,该馆正在进行的一个项目是美国著名文学家、艺术评论家苏珊·桑塔格(S.Sontag)的“数字生涯”(digital life)管理[24]——通过对桑塔格在20世纪90年代至2000年初期的数字文件和电子邮件通信记录进行整理,使她的工作能够最大限度地被人们看到、听到、感受到。该项目受到研究者和传记作家的欢迎和青睐。尽管原生数字内容的生命周期管理从流程上看似简单,但是仍然有一些新困难存在——特殊技术、硬件、软件以及保存条件。2012年8月,OCLC发布的《跑步之前要先学会走路:基于物理媒介的原生数字内容获取与管理的第一步》[25]研究报告中提出的若干原则和策略,为即将着手进行原生数字内容管理的机构和图书馆提供了指引。UCLA图书馆接下来将与SWAT(Software and Workstations for Antiquated Technology)[26]进行试点合作,并与UC Irvine合作进行数字内容的媒介转移工作,继续在原生数字内容的保存和提供获取方面做出努力[27]。 2.2 聚焦数字化/在线学习 正如美国研究型图书馆协会(ARL)在2012年发布的“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Legal and Policy Issues for Research Libraries”白皮书中所指出的那样,“图书馆作为教育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应参与在线教育,以促进图书馆的持续生命力”[28],图书馆员在在线学习环境中可以“承担创造性的、合作性的角色,比如指导者、教练、导航者、咨询顾问、馆藏建设者、知识管理者、教学设计者、参与者”[29]。在描述面向教学和学习的服务战略时,多数图书馆普遍沿用“支持教与学”的常规表述,但是,MIT图书馆和UCLA图书馆都在新一轮规划的战略重点中体现出图书馆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强烈意愿,在表述上有所变化。 在战略规划中,MIT图书馆把积极参与学校的数字化学习列为战略优先项目[7],将与数字化学习办公室(包括MITx以及其他合作伙伴)一起,支持学校在数字化学习中的发展与实验,具体包括在与教师及教辅人员等进行合作的过程中,提供适当的指导,促进学生课外知识的获得,而不是仅仅在学习课堂专业知识(课堂训练)、版权和许可等方面提供帮助。UCLA图书馆采用“聚焦”一词,把“教与学”上升为单个战略目标,具体提出:为学生提供使用原始资料和利用数字技术的机会,培养探索精神;增强馆藏资源和服务在在线学习环境及课程管理系统中的可获取性,鼓励学生能够利用馆藏资源促进学习;招聘具备教学专业背景的图书馆员,提高馆员的在线教育实践能力。此外,哥大图书馆在推进数字化学习方面,也提出将会在Sakai课程管理系统平台中扮演重要角色,从课程层面更好地揭示馆藏和服务,发展和提升在线参考书和研究指南。比如,探索和开发多种数字学习环境下的课程(如MOOC平台、复合教室模式);调查并实施新兴技术(比如3D可视化/扫描/打印)来支持教学和学习。 2.3 强调特藏可获取 开放是新的标准,是大势所趋,特藏的开放也不例外。学术团体对开放获取所有信息以支持教学、学习和研究的呼声越来越高。剑桥图书馆在2010~2013战略框架[16]中强调将继续对保存和发展世界级的高度专业化的独特资料负有责任,也将通过数字化和网络或者尚待开发的途径,增强特藏的可获取性,并对特藏进行优化;在2013~2015战略规划[17]中提出“保护并进一步发展本馆面向世界的特色馆藏”的战略目标。UCL图书馆在2015~2018战略规划的“可持续发展”关键领域中提出“特藏可获取”战略,即为那些在研究上受到特藏启发的用户创造新契机,包括:图书馆资产发展工作组在制度上把特藏重新存放列为优先;将会进行实体和虚拟的特藏展览;将为研究者和学生建立能够访问丰富特藏的空间。此外,UCLA图书馆也在2012~2019战略规划中提到要确保国际化特殊馆藏的持续性建设与发展,加强针对特藏资源的标引、揭示和获取,以扩大其适用范围。 2.4 强调馆员发展 正如剑桥图书馆在其2010~2013战略框架中表述的那样,员工是图书馆最重要的资产;在其前一阶段的规划中,早已将“确保得到高水平员工的支持”[30]列为战略重点。在后一阶段规划中,有4所图书馆都把馆员发展提到战略高度予以强调。 哈佛图书馆突出强调为馆员身处的学习型组织提供强大的专业发展网络。比如就所面临的由谁来负责已搜集到的数据以及新学术产出格式的管理,图书馆需要做出决定并且有所投入。馆员需要扩展涉及多个领域的技术:数据管理、数据和文本挖掘、新出版模式、知识产权管理等。哥大图书馆将创建一个密集的内部专业发展方案,为学科馆员们提供机会,助其参与到数字学术中心的工作流程和项目中,从而能更加密切地关注新出现的学术交流问题。帝国理工图书馆通过创建有利氛围来实现馆员发展[19],比如制定新员工入职和馆员发展政策;进行馆员学习需求分析,使其具备投身新工作领域的能力;调整图书馆整体的业务结构。UCL图书馆开展员工培训需求调查,制定员工培训战略和平等的、多样性的培训计划,消除人种、民族、残障及性别歧视。 哈佛图书馆还创建了一个供馆员进行知识分享的论坛,馆员可以通过此平台对图书馆战略规划提供建议,哈佛图书馆2015年战略重点中,有5个分项是由馆员提出的(共有15项)。哥大图书馆也提出要促进各部门的联系与信息共享,鼓励馆员选择适合的岗位职责和职业发展培训,并且鼓励馆员在专业领域内维持高水平的参与度,比如发表学术演讲,出版学术成果,积极加入一些相关组织(如董事会、咨询小组以及由出版商、销售商、专业组织和政府机构赞助的特别小组等)并在其中发挥影响力。 3 战略规划关键领域的持续性及其新策略 通过对单个馆在前后不同阶段的战略规划进行纵向比较,分析得出该馆在新一阶段规划中持续关注的关键领域,见表3。在此基础上,对各个馆在前后不同阶段规划关键领域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发现一些持续领域,在馆与馆之间存在共通性(即这些持续的重点至少在2个图书馆出现)。围绕这些领域,图书馆已经采取或即将采取若干新策略。
![](/public/uploads/article/2019/12/19/0f8dbf74e67fd7f9c7ce2591.jpg)
3.1 继续重视馆藏战略 哈佛图书馆、UCLA图书馆、哥大图书馆在新一阶段规划中都将馆藏战略放在首位。哈佛图书馆在2009年特别任务小组报告针对馆藏工作组的建议中强调,必须首先明确馆藏战略。具体建议包括:明确优先馆藏,确定具有特别优势的馆藏领域后进行扩展。避免馆藏重复建设,使馆藏具备深度和广度。在合适和可能的领域,尽可能使获得的数字资源量大于纸质资源(这里只是强调提早准备电子馆藏构成,而非舍弃纸质资源)。2013年6月,图书馆委员会通过了全校范围内的“馆藏与内容建设战略计划”[31],提出将教师、学生和学者置于分布式资源网络的中心,提升用户体验;开发基于计量指标的定性、定量结合的馆藏评估方法,定期评估馆藏成本与效益、用户满意度以及对研究、教学的支持度。2015年,把“支持哈佛当前及未来科研教学的馆藏战略”列为图书馆的第一项战略重点。 从各馆对于馆藏战略的表述来看,其多注重于“支持研究的馆藏、增加数字馆藏、馆藏易获取”,比如提出“建设并深化优先研究型馆藏”,“建立有深度的跨学科研究馆藏”等。从馆藏保存的角度,继续寻求独特的、稀缺的和特殊的资料,并对处于危机的资料进行数字化;从支持研究的角度,确保数字化决策是根据用户需求制定的。比如,剑桥图书馆在其2010~2013战略框架中提出审查馆藏建设政策以确保最大限度地匹配教学、学习和研究需求;UCLA 2012~2019战略规划中也提出致力于建设、维护、保存全面反映学术成果的印本和数字资源,最大限度地提供获取,并增加这些资源在教学中的使用。此外,还要加强与出版商的合作,确保一些商业数字馆藏可以被长期访问。 3.2 在学术交流中继续发挥作用 3.2.1 深化研究数据管理服务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从2011年1月开始要求项目申请者提交数据管理方案,哈佛图书馆开始为本校研究者提供数据管理服务,后来参与建设数据管理平台Dataverse Network,面向研究人员开展数据管理相关培训。剑桥图书馆在2010~2013战略框架中提出制定并实施一项数字保存战略,其中包括研究数据管理支持。帝国理工图书馆在最新规划中提出将继续在制定研究数据管理政策中起到关键作用,参与学院科研数据管理政策的规划与实施,发展和传递一体化的科研数据支持服务。哥大图书馆则提出要评估研究人员对跨学科数据管理支持的需求,仔细研究、规划和配置数据管理服务。 3.2.2 提高保存和获取本校研究成果的能力 剑桥图书馆在2010~2013战略框架中提出要继续发挥收藏、储存和保存本校创建的数字内容的作用,管理本校机构库,使其成为本校的核心服务之一。哈佛图书馆在2015年规划中提出要检视哈佛机构库的经营模式,开发基于硬盘目录控制系统的替代方案。 3.2.3 为新的学术工作流程开发支持服务 继续支持开放获取,鼓励学者将数字内容保存到机构知识库中,鼓励在同行评议期刊上发表论文。在学术成果出版方面,向学者提供支持,开展版权/知识产权的咨询与培训。在开放获取出版与基金资助政策的背景下,继续与科研团队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合作,支持和实现开放获取出版的转变。虽然有些功能是由图书馆以外的其他机构(比如出版社)所承担的,但是图书馆可以成为汇聚、组合相关服务的合理场所。 3.3 支持教学、学习和研究的服务 剑桥图书馆已组建、哈佛图书馆即将组建专门开展支持教学、学习和研究服务的小组。剑桥大学教学支撑服务委员会曾在2010年前后发布评价报告[32],其中制定了由图书馆系统、教师和院系进行密切整合,开展全面、一致的教学支持服务的路线图。剑桥图书馆在2010~2013战略框架中以此为指引,成立了教学和学习服务指导小组,开展对新技术的调查和开发,并且引入教育技术应用研究中心的力量,与之合作开发有利于虚拟学习的系统环境。哈佛图书馆在2013年的馆藏资源建设战略方向中提出要与教师、学生合作,构想、开发和管理数字格式以及其他格式的教学与学习材料,计划在2015年创建一个覆盖全系统的研究、教学和学习小组。 在支持教与学方面,哥大图书馆设计并建造了多个学科的数字学术中心,支持人文、音乐、科学、工程和社会科学学科的新兴教学和研究实践。比如,艺术和科学研究生院的教学中心就设在图书馆内,数字学术中心便经常与学校新媒体教学中心、学科专家馆员一起,每周为研究生提供咨询与讲座。帝国理工图书馆通过面向学生开放在线学术和研究技能课程(Olivia),支持学院的学习和教学活动。 在转变研究服务模式方面,UCLA图书馆在2012~2019战略规划中提出将图书馆定位为“跨学科实验室”和“跨学科协作生态系统”。前者侧重于为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者提供资源服务共享以及适于合作完成实验项目并产生新知识的平台,图书馆员与研究者一起工作,了解他们研究过程的各个步骤对图书馆的需求,利用所具备的馆员专业知识及工具,协助研究者加快研究,更有效地参与研究生命周期。后者侧重于在实体空间中创造开放的学习与研究环境,在虚拟空间中使学术研究和学术过程可视化。哥大图书馆也提出要在图书馆空间设计、维护和利用上发生变化,要与跨学科的课程演变保持一致,比如,社会科学越来越需要数据和统计来支持;人文科学也越来越多地使用非印刷媒介。 3.4 提升虚拟及实体环境的用户体验 在虚拟空间用户体验方面,加强数字内容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知识数据的有效获取。主要围绕内容揭示、发现与传递,图书馆管理平台/系统,图书馆网站/界面设计等方面进行。 正如帝国理工图书馆2010~2015战略规划中提出“在用户认为最合适的时间、地点,以最合适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正确的信息”,图书馆一直致力于开发并使用新一代发现系统,整合多个分离的信息资源,更快、更有效率地发现资源。哈佛图书馆启动HOLLIS+工具和图书馆云项目,强化内容发现和传递系统的功能。“图书馆云”项目由图书馆创新实验室承担,其目的是“从多个机构采集图书馆元数据,通过开放API和链接数据,让图书馆资源供整个互联网使用”[33],“在图书馆已不再拥有书目元数据优势的情形下,图书馆使用数据的开发利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34。剑桥图书馆在2010~2013战略框架中提到通过选择合适的元数据标准,提升所有格式馆藏的可发现度和使用度。哥大图书馆也强调馆藏揭示要与馆藏构建同步,尽快对尚未加工处理、尚未对研究者开放的资源进行揭示,使资源在外部搜索引擎和发现工具(比如谷歌、雅虎、维基百科)以及社交网络(比如Flicker、iTunesU、YouTobe),能够被发现。同时也通过社交网络(比如Facebook、Twitter)把图书馆网站、课程服务等内容嵌入到用户工作环境中。 哈佛图书馆开始对下一代图书馆管理平台进行调研;帝国理工图书馆已经部署实施了下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Alma);UCL图书馆也提到了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升级与维护。2012年2月,哈佛大学图书馆开始进行机构重组时提出要建立强大的门户网站,使用户能够方便、快捷地利用系统内所有的数字馆藏及相关资源。同年8月,图书馆新门户library portal上线。哥大图书馆基于用户为中心的信息架构和设计原理,彻底重新设计了网站,并且持续进行严格的使用测试和收集用户反馈来优化检索界面。 在实体空间用户体验方面,哈佛图书馆、帝国理工图书馆、哥大图书馆都提出空间评价问题。哈佛图书馆认为现有空间的利用情况、目前对于维持图书馆空间的成本以及空间价值的评估并不明确,所以要评价现有图书馆的空间是否能够满足科研、教学的需求,对物理空间加强利用,对现有空间进行改造。帝国理工图书馆提出要定期评价用户的空间体验。哥大图书馆也发起了图书馆现有空间利用评估项目。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UCL图书馆与学生、教职员工讨论空间项目,包括图书馆主楼和科学图书馆的重建计划。“创建一种支持研究、教学、学习、创新和合作的启发式环境”(剑桥图书馆2013~2015规划)是图书馆空间革新的目标,同样,图书馆一直都会“依托智慧环境形成校园独特文化,并作为校园内外文化与思想的传播者”(哈佛图书馆在2009年特别任务小组报告针对“图书馆作为场所”的建议中提到)。 3.5 合作 联盟合作与协同发展一直受到图书馆界的普遍重视,在全球信息互联、高等教育和图书馆都处于快速转型的变革时期,更需要加强合作。馆藏建设不可能依靠单馆的力量,必须与外部研究图书馆在获取馆藏方面开展可能的合作。知识和数据的有效获取,与专家网络和全球性的合作密切相关。对教学和研究进行创新支持,图书馆必须与教师、学术团体及相关支持机构进行合作。就管理易损的、重要的科研信息而言,图书馆必须与大学内外部的学术机构以及管理部门进行合作。以哈佛图书馆为例,其在2011年加入Borrow Direct(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HathiTrust(提供可靠的数字仓储),与MIT结盟共享开放获取学术资源并计划联合异地存储。在增加数字馆藏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数字馆藏与纸质馆藏的关系,要继续加强异地存储库的建设,特别是进行联合投资。比如哥大图书馆将继续投资与普林斯顿大学和纽约公共图书馆共同管理的校外储存书库ReCAP。此外,哥大图书馆和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合作的2CUL项目也是业界合作的很好范例。 4 结语 未来5年,图书馆会在不断变化的高等教育政策环境中,迎接挑战,把握机遇,更加强调服务的重要性,满足用户需求,成为研究、教学、学习的重要伙伴。具体体现在:加强原生数字内容管理,更好地为研究者提供支持;加强面向数字化/在线教学的服务,强调与教师成为合作伙伴的重要性;使更多的特藏变得易于获取从而支持世界范围内学者的研究;为更好地完成上述任务,图书馆更加强调馆员成长的重要性,为馆员提供学习机会,尊重员工并重视多样化发展,使馆员在知识结构和新技能方面能够尽快胜任与服务相适应的新角色。图书馆始终重视制定明晰的馆藏发展政策,重点体现在馆藏优先布局、数字馆藏与馆藏数字化、珍稀馆藏获取、馆藏保存和利用等方面;始终关注对学术交流新模式的支持、对学校核心领域即教学、学习和研究的支持,包括提高获取和保存本校研究成果及科研数据管理的能力,支持开放获取出版,建立数字学术中心以及全校范围内的教学、学习、研究工作组,适应跨学科协作,转变研究服务模式;始终关注轻松发现并获得知识和服务的虚拟及实体环境,建设数字内容管理基础设施,提升用户体验;始终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在馆藏、服务、空间各方面都需要与学校内外部各利益相关者进行合作。国内大学图书馆可以结合即将或已经启动的“十三五”规划需求,对如何调整自身定位,如何促进图书馆的转型、发展与创新进行思考。 致谢:感谢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战略规划研究工作组的规划指南编制小组各位老师所提供的帮助。 作者贡献说明:张焕敏:收集资料与撰写论文;叶杭庆:确定文章框架与指导写作;高凡:进行选题指导;陈晓红:收集资料与撰写论文。
标签:图书馆论文; 系统学习论文;
美美7所高校战略规划重点领域的演变与新战略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