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著作——简介《世界农业改革与发展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业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著作论文,简介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生态经济学家刘思华教授主编、李疆副研究员副主编的《世界农业改革与发展比较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是国家财政部“九五”科研规划项目、湖北省“九五”规划重点图书,是研究农业生产关系改革和生产力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著作,是对当代世界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它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对本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农业作了全面、系统、深刻的论述,指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全书分为农业改革与发展国际比较导论、农业粮食基础论、农业制度创新论、农业发展模式论、农业规模经营论、农业技术创新论、农业产业化经营论、农业发展转变论、农业劳动力转移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论、农业区域开发论、农工协调发展论、农业对外开放论、农业保护战略论和农业宏观调控论等15篇,共71.6万字。这部宏篇巨制,对世界和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贯彻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书有着许多特色,归纳起来,主要是:
1.求实探索,开拓创新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要求各国制订和组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世界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当代各国都十分重视农业,都在探索它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农业在新时期如何满足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并进一步对人类作出贡献,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课题。如何对世界和中国农业改革和发展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研究,是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本书针对当代实际,探索创新理论,组织了全国18位专家联合协作,刻苦攻关,出色地完成了这个跨世纪世界课题研究。它的求实探索、开拓创新的特色贯串在全书之中。例如,从马克思主义的农业基础论到发展经济学的农业贡献论,就是一个发展和创新。农业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只是从纯经济学理论来揭示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个客观规律,缺乏生态观念,因而无法全面阐明农业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必须首先从理论上有所突破,确立农业生态经济基础论的新观念”。(本书第2页,以下引文只标页数)。著者指出:“农业贡献, 即农业生态贡献,主要指农业自然资源总量贡献,农业生态资本存量贡献,生态因子贡献和生态系统整体有用性贡献等。”(23页)
2.立论科学,说理清晰
本书的种种立论是科学的,说理是清晰的,令读者读后既有新鲜感,又有清晰感。
例如,在第七章“农业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中,说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农业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即从农业生产力发展程度看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从农业生产关系角度看已经实现了农业市场化。”“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生产力向现代农业生产力、由自然农业经济向市场农业经济转变过程中,认真探讨发达国家农业市场经济体制运行规律对于我国农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是大有益处的。”(135 页)“美国农业的商品化程度较高,农产商品率在1910年就高达70%,1950年达91%,1977年达99.1%。”(139 页)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它们在农业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方面的成功经验:第一,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通过农业专业化和商品化的发展来促进农业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第二,努力培育农业市场主体,规范农业利益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我国必须走产业化、企业化道路,才能顺利向农业市场化过渡,农业经济关系应该利用现代企业制度、经济合同制度和经济法规来规范;第三,建立市场经济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农业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农业宏观监督、调节和指导。(142页)上述这些,画龙点睛, 提纲挈领,言简意赅,向读者清楚明白地阐述了独到的科学道理。
3.内容丰富,资料翔实
本书以农业生态经济论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论为基础,从世界农业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出发,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国外与国内相结合、实证分析与数量分析相结合、综合研究与典型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对本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农业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新资料、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经验,做了全面系统比较研究和具体概括深入阐述。因之内容十分丰富,资料极为翔实,把中外农业改革与发展状况,给读者予以比较全面的概貌,有独创性,有说服力,使读者阅读后得到启迪和裨益。
(1)言家多。有马克思、 恩格斯关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原理的论述和毛泽东关于发展工业与发展农业并举的理论,有40年代发展经济学先驱张培刚的“五大贡献(粮食、原料、劳动力、市场、外汇)论”和有诺贝尔奖获得者西蒙·库兹涅茨的“四大贡献(产品、市场、要素和外汇)论”等等多家之言,以及联合国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一些报告中的论断,等等。
(2)事例多。各篇章中都有很多事实与例子, 使本书成为一本有着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内容的专著。例如,根据70 年代初美国WilliamAlbonent首先提出生态农业思想,1981年英国M·Wontbinton 将生态农业明确定义为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经济上有生命力,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小型农业。它大体可以分为:一是西方如德国、英国、芬兰和匈牙利等国以强调生态效益而追求改善生存环境质量为主的生态农业;二是东方如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玛雅农场式的生态农业;三是中国式的从70年代末推行的生态农业,到1996年已有160个县、2000多个乡试点,面积已达近2亿亩。
(3)数字多。 该书几乎每章每节都列举各种数字加以分析比较以阐明论题,说服力相当强。
(4)图表多。全书909页,列出了例如《世界各国农业生产者补贴等值水平》等多种图表,计有110个之多。
(5)文献多。在本书15篇、40章、122节之中,有引证文献242 处。这可以看到著者引证据典,言有出处,有根有据,有理有力的严肃认真态度和匠心苦心,更加增强了对读者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4.学术、政策、实践一体
本书是应用经济学和理论经济学的著作,把世界现代农业视作“生态——经济——社会——科技”的综合系统。然后从综合系统的全体去探索研究当今世界农业经济的改革与发展的实践经验和历史教训。它既阐述了发达国家的农业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经验教训,也总结了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经验教训;既分析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经验教训,也总结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农业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经验教训,特别是着重总结了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从传统粗放增长方式向现代集约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的农业改革和发展的经验教训,从中探索揭示出现代农业的本质、特征和规律,阐明农业在跨世纪和新世纪的发展趋势。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农业改革与发展进程,书中在借鉴国外农业现代化和市场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论原则、方针政策、实施框架和实现途径,使该书成为一本集学术、政策和实践为一体的书。这在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粮食发展前景对策,农业计划、农产品疏通、农产品价格和农村金融信贷管理体制问题对策,适度规模经营原则思路,科教兴农战略政策,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进程对策,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思路措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践探索,农业区域开发策略举措,农工业协调发展政策,农产品对外贸易与农业开放政策,农业保护战略框架体系,农业经济宏观调控目标体制手段等等多个方面,都充分地体现出来。而所有这些,都将会受到学术界、农业经营管理者和广大读者热切的关注,并将会对推动我国农业改革与发展,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