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春 山东省寿光市洛城街道第一初级中学 262705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规定:中学历史教学要教育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定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将历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有健全人格的人才,是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呢?
一、要注意加强教师的自身修养
学博为师,德高为范。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先要做到的就是以身作则。学生往往都有一种“向师性”,他们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恋的情感,而且青少年学生的模仿力较强,模仿是他们向社会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很多情况下,教师自身或他所倡导的思想、言行、品质,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而,教师的率先垂范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在塑造学生心灵中,是一种最直接、最鲜明、最有力的教育手段,是其他任何教育手段无法替代的。
二、利用课堂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正处于“半成熟”期,已经产生了认识自己、塑造自己的需要,对父母、师长的要求会产生既想摆脱,又想依赖的矛盾心理;对周围世界要求用自己的内心去体验。因此,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应该注意“以人为本”,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注重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学科不感兴趣,即使有较高的智力,学习效果仍不会很好。要让学生对历史课产生浓厚兴趣,使其想学、爱学、会学,就要努力挖掘兴趣因素,开辟出多种激发途径,使之成为促进学生学习历史的直接动因。如在学习《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一课时,由于内容抽象,科学性强,在加上距离现实遥远,容易带来学与教的困难。可以首先问出“人是怎么来的?”这个有关人类起源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强化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增进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为什么而学,这主要由于学生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致使人生观、价值观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另外他们不太关心政治,缺乏社会责任感,不能把自己的前途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情,周恩来少年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志,布鲁诺宁肯被烧死也不放弃真理等活生生的例子,使学生们认识到:这些名人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拥有远大的理想和追求的崇高信念,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目的。还可以通过讲述历史上民族英雄如林则徐、邓世昌等的爱国事迹,中国近代史“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艰难历程,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社会时代感。
四、营造宽松和谐的历史课堂氛围
在历史教学中,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其中,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都巧妙地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心理健康因素,找准切入点,创设“尊重、信任、理解、关爱、激励、愉快”的课堂气氛,以这种自然而然的方式,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学生在获取历史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自信心、团队协作精神、竞争意识、情绪调控力和坚强勇敢等意志品质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精神饱满、举止大方地站在讲台前,可使学生精神为之振奋,注意力迅速集中;教师以和蔼可亲的教态、抑扬顿挫的语言、扣人心弦的讲解来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在这种关系的基础上时时注重用真心体察学生,用真情感动学生,用爱心抚慰学生,以引发与学生感情的共鸣,唤起他们的自尊自爱之心,使他们成为一个懂自尊、知自爱、健康向上的学生。
五、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学而不思则罔”。历史教育要想真正给学生以智慧和启迪,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情操、会思考的人,就必须改变以往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考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而探究则依赖于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即把问题巧妙地隐含在富有感情色彩的启发性的具体情境中。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场谈出自己的观点理由和结论,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也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胆魄和合作精神。
六、充分挖掘历史学科的潜能
中学历史知识浩瀚无边,博大而精深。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和本国反动统治者的斗争所体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世界史那波澜壮阔而又曲折坎坷的历史进程等在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健全学生人格,帮助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社会等生存环境能力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在教学中,精心挖掘历史素材,用丰富的史实、众多名人伟人的嘉言懿行来滋润学生心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总之,中学生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学科渗透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应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历史学科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论文作者:李爱春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5月总第17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6
标签:学生论文; 历史论文; 自己的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进行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素质教育》2015年5月总第17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