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美术教学中的赏识教育论文_刘永好

浅议美术教学中的赏识教育论文_刘永好

山东省青岛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小学 266700

小学美术教育强调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深化课程改革为核心,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使学生在学习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力以及形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赏识,便是教育的一种艺术体现,它是让孩子学会用赏识的目光看世界,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教育,是让孩子学会自己快乐并带给别人快乐的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赏识教育正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被确认和推广,并且在很多个体范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那么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恰当地运用赏识教育呢?

一、注重兴趣的培养

《美国天才儿童行为表》中,天才儿童的表现第十一条就是“兴趣广泛或者兴趣专一”。我国首批特级教师霍懋珍从6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也总结出这一条经验:没有兴趣就没有教育。可见,兴趣是教育之源,是做任何事情的原动力。

低年级美术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绘画兴趣的培养,在兴趣培养过程中渗透一些美术基本技法、基本技能的教育。对逐渐感知社会、获得知识的儿童来说,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的学生在幼儿园已经开始接触绘画了,而且绝大部分小朋友都喜欢绘画,对绘画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但那并不是真正的绘画,是涂鸦,因为小朋友可以用那五彩的笔,任凭自己的想象,尽情地画呀、涂呀,是件乐事。到了小学,他们的这种兴趣还保持着,他们的兴趣来自把美术课当作一种游戏活动,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作为美术教师,不要打消他们的这种积极性,不要对他们的绘画作品一棍子打死,应该赏识他们稚嫩而有童趣的作品。我们不要苛求学生,看到学生的过错就满心地不舒服,横加指责。要学会接纳孩子的过错,允许孩子在波动中前进。因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因此,在教学中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人意见和看法,让学生树立“我能行、我能做好”的信心,从而对美术课产生兴趣。教师要独具慧眼,要细心观察,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实事求是地赞扬学生,挖掘找寻他们身上的那些优点,用教师独特的眼光,让学生得到肯定。赏识学生,是对学生人性的尊重。任何一个学生,哪怕他是被认为最顽劣的学生,都有其闪光点,只是人们没有发现罢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每位教师都会用而且都善于用“放大镜”去寻找学生身上的每一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闪光点,当他们身上有点滴进步时,他们听到的是表扬、鼓励的赞扬声,而不是满耳充斥的抱怨、责骂声,那么就会发自内心地感到“我能行”,他们的学习潜能会如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二、加强创意思维培养

任何事物的发明、创造都源于想象。一个社会的进步,需要的不是墨守成规、遵循前人经验的人,需要的是有发明创新精神的人。而美术教育恰恰是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的最有效的途径。在美术教育中,赏识学生是培养学生无限创意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要赏识学生的发言,赏识学生的提问,赏识学生打破教材的绘画作品。如果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一味地要求学生循规蹈矩,教条式地接受知识,这是不符合时代要求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尤其要赏识学生的创意。对于学生的创意,我的理解是:只要突破了一般学生的思维,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便可称为“创意”,而无须要求合乎实际,更不能把学生的“创意”与成人世界的“创新”相提并论。

正如有经验的教师说过的: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对学生不同的见解、不同的解题方法应大加鼓励、大加赞赏;要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甚至反对意见。长期下去,学生就会养成积极思维、努力创新的优良品质,逐步成长为开拓型人才。

三、提高后进生自信心

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光是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存在后进生,美术学科中也同样存在后进生。这些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相对较低。作为教育者只有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教学中,曾有一位很调皮、懒惰的学生,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成绩非常低下,常常不交作业。即使是美术作业,也通常胡乱涂抹一气便交上来,可谓“硬着头皮完成任务”。尤其是手工作业,由于懒得去找材料,“找不到材料”“没有工具”成了他不交作业极好的借口。无计可施之下,我尝试着“赏识”他,发现他只对一些简单的线条画作业完成得比较好。于是,在一次手工制作课中,我给他单独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利用两个圆形、一个三角形、两根直线进行画画,要求画出5种图形。结果令我十分兴奋,他画出了眼镜、天平、葫芦等7种图形!鉴于他的“超常”表现,我给他颁发了“美术作业最高奖”——一个我精心制作的小矮人。自此,他觉得“脸上很有光”,逐渐树立了学习的信心。

当然,赏识不是一味的夸奖。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鼓励,离不开老师的表扬。赏识教育是一种激励,激励比批评的效果要好得多,但也不能走向极端。

法国教育家第斯惠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转变教学理念,创设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手段,让教师赏识学生,让同学赏识同学,让他们自己赏识自己。我们的美术课堂要从赏识起步,并将赏识教育不断探讨、发展,使赏识成为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催化剂,使孩子们在艺术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

论文作者:刘永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9月总第3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5

标签:;  ;  ;  ;  ;  ;  ;  ;  

浅议美术教学中的赏识教育论文_刘永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