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考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文

关于构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考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文

关于高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建设社会主义论文,核心论文,体系论文,高校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758(2007)05—0442—0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领导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高校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人才培养基地,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因此,高校必须建设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适应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需要,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同时,为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高校也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心环节。本文将深入分析高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并就高校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探讨。

一、深刻认识高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第一,高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指导地位的需要。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是我国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也是我们战胜艰难险阻、抵御错误思想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着高校的性质和方向,高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自身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高校的传播,有利于在师生中培养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从而保证高校健康发展。

第二,高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培育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思想保证。高校是培育人才的场所,担负着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现期相互交织的关键阶段,社会的深刻变革,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影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只有在高校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使大学生真信真懂真用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培育和弘扬爱国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在政治信仰、理想信念、道德修养上,符合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的需要,确保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

第三,高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环节。建设和谐校园,和谐文化是根本,坚持用校园文化所蕴涵的人生信仰、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因素去引导师生塑造灵魂,共同建设高尚、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文化,和谐校园建设就抓住了根本环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的根基和主干,它指明了和谐文化建设的指导理论和灵魂,确定了和谐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揭示了和谐文化建设的精髓和动力,规定了和谐文化建设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对和谐文化建设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作用[2]。高校建设和谐文化,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目标和方向,作为师生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师生,突出爱国主义主旋律,大力倡导创新精神,大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促进校园和谐。

二、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一,必须大力加强理论武装,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它提供的是科学的世界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方法。加强理论武装,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师生头脑,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应用正确的方法论,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当前,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和社会现象在冲击着大学校园,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多变也在影响着师生,扰乱了他们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观念,这是非常不利于打造其核心价值体系的。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理论武装不能放松,必须在广大师生中大力开展理论学习教育活动,特别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他们的头脑,使他们能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趋势,科学定位人生价值,高扬起马克思主义这一意识形态的旗帜。

第二,必须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在高校师生中,对理想的认同多种多样,理想也是多种多样,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应该看到,部分教师和学生的理想信念淡薄,有的人生理想过于功利化,这是非常不利于他们成长成才的。因此,必须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人心,使他们的人生理想得到升华,人生信念更加坚定。要以国家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来感召师生,以全国各族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感人事迹激励师生,使高校师生都能高扬起理想的风帆。

第三,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培育师生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高校培育的人才,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他们身上,必须具有深深熔铸在内心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温家宝总理于2007年除夕在东北大学的讲话中指出:“只有对国家和人民爱得深,才能对国家和人民有强烈的责任心;只有对国家和人民爱得深,才会有献身精神。”爱国是对一个人的最基本要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既要让师生学习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又要教育师生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既要让他们学习世界各国的长处,又要自觉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和尊严。只有培育出真正爱国的人才,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才会具有坚实的人才基础。

第四,必须努力增强师生的创新意识,培育师生的时代精神。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同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高校教师和青年学生,应该是最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代,应该是最大胆改革,开拓创新的一代。但是,由于体制上、观念上的诸多原因,师生的创新意识还不够强,创新精神还没有被完全激发出来;与此同时,一些青年学生把时尚、享乐作为紧跟时代的标志,这些问题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努力加以解决。培育师生的时代精神,既要鼓励他们积极创新,又要及时规范他们超前享受、盲目追赶潮流的行为,使他们时刻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巨大的创新活力。

第五,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打牢师生的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文明的社会风气,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所有的中国人,特别是肩负人才培养重任的高校教师和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青年大学生,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目前,高校教师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主流是好的,但是,应该看到,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违法乱纪、骄奢淫逸这些违背社会公德的现象在部分青年学生中仍然存在,一些教师中也个别地存在违背学术道德、违背师德的现象。因此,要继续在师生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通过理论教育、典型教育、社会实践等方式,引导他们把道德操守和个人成长成才结合起来,把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结合起来,做到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1.发扬学校传统,培育学校精神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传统和独特的精神。学校传统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积淀下来的学校优良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体现;大学精神是在某种大学理念的支配下,经过所在大学人的努力,长时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3]。这些学校独有的文化因素往往蕴涵着深刻的价值观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要坚持和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积极培育学校精神。要对学校传统深入挖掘,特别是挖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密切相关的传统,如爱国主义传统等。要加强校史研究,加大校史馆、人物展等展示学校传统的展馆的开放程度,鼓励广大师生参观,积极推进学校传统教育。要通过各种方式和载体,鼓励广大师生学唱校歌、佩带校徽、使用校标,使学校精神进一步深入人心。

2.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学风建设

师德师风和学风与学校的价值体系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一所学校的价值体系一旦形成,就会对师德师风、学风建设发挥指引作用;而积极有效的师德师风和学风建设,则会进一步巩固学校的价值体系,并成为学校价值体系的一部分。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角度出发,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既要引导广大教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远大理想,具备世界眼光和时代精神,从而言传身教,影响和带动学生成长,又要引导广大教育管理工作者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加强学风建设,既要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精神,敢于批判,敢于创新,扎实学好科学知识,打好理论基础,又要引导青年学生大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陶冶良好的道德情操。

3.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载体。通过开展学术、艺术、文化、体育、娱乐等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使无形的价值理念具体化、直观化。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战略规划,从制度、人力、物力、财力上落实好,保证好。要抓好品牌性的校园文化活动,重点组织开展好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论水平、有助于学生确立理想信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有助于陶冶学生道德情操的精品活动,如时事讲坛、论坛,科普活动与科技竞赛,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等。

4.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随着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深入,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成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和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会议指出,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目前,高校校园网络建设比较完善,既具有网络方便、快捷,信息量大、实效性强的特点,又具有便于管理、易于建设的优势,应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载体充分利用。既要进一步抓好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抓好网络思想教育平台建设,又要抓好文化传播平台建设,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主流舆论。

收稿日期:2007—05—10

标签:;  ;  ;  ;  ;  

关于构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考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