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 邓红卫 董文萍 高杏 黄小宇
【摘 要】 目的 探讨BT型瘫痪站立评估训练台联合头针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联合头针治疗,患者在留针状态下进行BT型站立评估训练进行平衡功能障碍训练,采用Berg平衡量表、Barthel指数评估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预后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erg平衡积分、Barthel指数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erg平衡积分、Barthel指数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BT型瘫痪站立评估训练台联合头针治疗脑卒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脑卒中; BT型瘫痪站立评估训练; 头针; 平衡功能
脑卒中是脑部血管堵塞或突然发生破裂造成的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的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脑卒中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饮酒、吸烟等。脑卒中已经成为公认的导致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患者的死亡率随着诊断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而降低,但致残率仍较高,最常见的是平衡功能障碍,患者表现为站立和行走困难,以及运功功能障碍等,大幅度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消除或减轻平衡障碍对患者的影响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1,2]。本研究则主要是对BT型瘫痪站立评估训练台联合头针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且存在平衡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②年龄≥40岁,且<70岁;③生命体征平稳;④无言语及认知功能障碍,可正确接受动作指令;⑤患者下肢Brunnstrom 分期≥Ⅲ期,站立平衡达l级,并能在有辅助的情况下站立20 min;⑥在治疔期间不再接受任何其它的平衡功能治疗。排除标准:①严重的心脏及肝肾并发症者;②视觉功能及前庭功能障碍者;③伴有精神疾患或治疗不能配合者。剔除标准:①已进入试验而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或符合排除标准者;②未按设计方案完成试验,有明显的干预因素影响疗效判定或安全性判定者;③试验期间患者因其他原因致病情恶化或死亡的患者;④试验期间不愿继续接受试验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1-68岁,平均53.2±4.3岁;观察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0-69岁,平均54.3±4.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包括以神经发育疗法及运动再学习为主的运动疗法,如关节活动训练、坐位平衡训练、站立平衡训练、步行训练及转移训练等,1次/日,每次30min,每周治疗5次。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先进行头针针刺治疗,选择顶中线、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顶旁1 线和顶旁2 线。常规消毒后,用0.40 mm×50 mm 毫针,顺经脉循行方向采用针刺补法进针,针体与皮肤呈15°至帽状腱膜下,待刺入约40 mm 后将针以200 次/ 分速度捻转,持续捻转1—2min。然后,让患者在留针状态下使用德国产BALANCE-Trainer型瘫痪平衡站立评估训练台进行平衡功能障碍训练。
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表进行评估,Berg平衡量表包括14项内容,总分56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平衡功能越好;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共包括10项内容,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高[3]。明确BT型瘫痪站立评估训练台联合头针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预后的影响。疗效判定标准:显效:Berg平衡量表评分41-56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60分;有效:Berg平衡量表评分21-41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20分;无效:Berg平衡量表评分21-41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20分。
4.统计学分析
对记录所得的所有数据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erg平衡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比较
根据表1可知,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erg平衡积分、Barthel指数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erg平衡积分、Barthel指数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讨 论
平衡功能是一项人体的重要功能。研究指出,脑卒中患者表现出的各项功能障碍中,平衡功能的减退或者丧失会加重其他运动功能障碍。因此,对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不仅需要积极治疗导致脑卒中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还需要联合相应的康复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4]。
头针疗法是在患者头部进行针刺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其依据标准有腑脏经络理论或综合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头针疗法自1970年在我国逐步推广,目前已经成为一些国家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5]。头针疗法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根据古代透刺穴位和上选穴位的原则将人体的头皮划分为4个区域和14条标准线。大量临床研究指出,头针疗法具有扩张脑血管、改善微循环、调节生化代谢、增强中枢外周传导功能以及缓解免疫损伤等功能,从而可以直接或间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身体机能状态[6]。本研究通过Berg平衡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BT型瘫痪站立评估训练台联合头针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erg平衡积分、Barthel指数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erg平衡积分、Barthel指数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提示头针联合BT型瘫痪战力评估训练治疗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效果更显著。
综上所述,BT型瘫痪站立评估训练台联合头针治疗脑卒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曹华,王宇,邢艳丽.头穴丛刺结合认知训练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0):4-6.
[2]张慧敏,唐强.针刺加康复防治脑卒中异常运动模式的康复学评定[J].中国针灸,2011;31(6):487-492.
[3]王静.头针疗法结合作业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2):39-40.
[4]苏晓梅,司秋菊.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研究进展[J].河北医,2011;33(5):783-786.
[5]孙丽.针刺加康复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刊,2010;12(10):1675-1676.
[6]曾沛金,黎高林. 头针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导刊, 2012, 14(12):2034-2035.
论文作者:魏巍,邓红卫,董文萍,高杏,黄小宇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4
标签:患者论文; 脑卒中论文; 功能障碍论文; 量表论文; 指数论文; 积分论文; 功能论文;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2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