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再造”与“流程再造”的现实意义_过程管理论文

论“再造”与“流程再造”的现实意义_过程管理论文

关于“Reengineering”和“BPR”的实际含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含义论文,Reengineering论文,BPR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BPR是英文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的缩写。它是人们综合近一二十年来出现的一系列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并与80年代得到突破性发展的信息技术相结合,在9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1)]。它与泰勒等人所倡导的,基于劳动分工的“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原理为基础的传统的管理思想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它的实施和应用能给企业带来十分明显的、巨大的效益。这已被国外很多企业的实践所证实。因此,这一管理思想和方法一出现就引起了学术界和企业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和重视。近几年来,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关心和参与这一方面的讨论和研究。但是,对BPR的实际含义究竟是什么似乎仍有很多人不是很清楚。为此,近二年多来,我们对国外有关BPR的理论和实施BPR的实例作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对PBR的实际含义已基本搞清楚。现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期与大家作进一步探讨。

一、从Reengineering的译法谈起

现在有些人将“Reengineering”译成“重组”、“重建”、“重构”等。实际上,与这些词相应的英文分别为“Reorganization”、“Reconstruction”、“Restructuring”,它们不同于“Reengineering”.“Reengineering”的含义应该是“再工程”。由于人们担心“再工程”这一词不大好理解,会影响这一管理新思想的推广,因而想利用人们容易理解的“重组”、“重建”、“重构”等词来代替它。但问题是这些词代替不了Reengineering,其理由如下:

在70~80年代,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管理学界和企业界很多有识之士就在纷纷研究如何通过缩小企业规模,降低管理成本等方法来提高企业的柔性和经营效益,相继提出了诸如“Reorganization”、“Reconstruction”、“Restructuring”等思路和方法。但是,这些思路和方法都是基于泰勒的“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原理,即谋求更合理地劳动分工和管理上的职能划分。不可否认这些思路和方法有很多积极的和有效的内容,也产生了一些效果。与此同时,在80年代信息技术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它们为人们提供了很多新的管理手段和工具,也冲击着很多传统的管理观念和思路。因此,在80年代末就有人自觉或不自觉的将80年代出现的一些“Reorganization”、“Reconstruction”、“Restructuring”思路和方法与80年代出现的强有力的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产生了能改变泰勒的“Industrial Engineering”原理的新的思路和方法,并将之称为“Reengineering”。到90年代初,这些新的思路和方法得到推广,并为很多企业接受和实施,自此“Reengineering”成了学术界和企业界越来越热门的话题。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Reengineering”与“Reorganization”、“Reconstruction”、“Restructuring”等词在含义上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它们是不能相互替代的。“Reorganization”、“Reconstruction”、“Restructuring”等概念的基本依据是泰勒的“Industrial Engineering”所确定的原理,而“Reengineering”包含的思路与“Industrial Engineering”原理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它强调的是用不同于“工业工程”的原理对企业进行改造。

二、“Reengineering”与“Industrial Engineering”的主要区别

“Reengineering”与“Industrial Enginering”的主要区别有如下几点:

“Industrial Engineering”包含的管理原理是强调分工,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寻求集成。这一管理原理虽然在企业管理中曾发挥过很好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计算机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及人的管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这一管理原理已不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由于它追求的目标是实现一个工种,或一个部门能更多、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也就是较为注重提高局部效益,而往往忽视整体效益,甚至牺牲整体效益。现在分工越来越细、分割的步骤和任务越来越多,致使企业组织结构越来越庞大,造成企业运营过程越来越繁琐、管理成本越来越高、经营效率越来越低下、企业缺乏柔性等种种弊端[(2)]。这些正是当今企业需要改造的原因。

“Reengineering”包含的管理原理正是为了克服上述这些弊端。它首先是强调集成,在充分集成的基础上形成合理分工;其追求的目标是全局性的优化组合和整体的经济效益,诸如实现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工作质量、产品质量、企业柔性,减少库存,等战略性好处。因此,实施“Reengineering”能大大提高企业的经营性能。这正是它能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原因。

由于上述原因,所以不能将“Reengineering”简单地译成“重组”、“重建”或“重构”。这种译法会使人误解它的实际含义,看不到它与“IndustrialEngineering”的区别。如果按照“工业工程”强调劳动分工和划分职能部门的原理进行企业“重组”、“重建”、或“重构”,就会使企业结构越改越复杂庞大,达不到“Reengineering”的目标。

考虑到它的英文原意,做到与国际接轨,以避免欧美学者误认为是我们仍停留在80年代的“重组”、“重建”或“重构”的思路上,不妨将它直接译成“再工程”,并将它理解为是一种“不同于工业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应该说这样做是合理的。尽管目前很多人由于对其实际含意不甚了解,似乎不易接受这种译法,但是可以相信,随着这一管理思想不断深入人心,人们是会理解和接受的。

“再工程”一词虽然在工程领域早已应用,但今天管理领域借用这一词,恰赋予其完全新的含义,它代表着一种新的管理概念。与其它任何新的概念一样,都有一个宣传和推广过程。宣传和推广这一新概念也正是我们当前的任务。

三、关于BPR的实际含义

BPR现在有人把它译成“企业组织再造”、“企业再造”、“企业再生工程”、“企业重构”等。从这些译法中可以看出,有些人将“Business”理解为“企业”或“组织”,将“Reengineering”理解为“再造”、“再生工程”或“重构”,而不知道“Process”究竟如何译,索性不译。显然这些译法和做法都是不恰当的,与英文原意有很大的距离。实际上,“Business”是“Busy”的名词形式“Busy”是“忙碌”的意思,“Business”是泛指意义的“事务”或“经营活动”,并非是特指意义的“商业”、“企业”或“营业”。“Process”的基本含义是“处理”或“过程”。因此,“Business Process”应该译为“经营过程”。它也是泛指的,并非是特指企业的经营过程,也可以是事业单位或政府部门的经营过程。“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的实际含义就是“用不同于工业工程的原理对经营过程进行改造”。因此,也有人将此称为“新的工业工程”(“The New Industrial Engineering”[(3)])。这一改造原理不仅适用于企业,也适用于事业单位或政府部门。既然前面我们提到,应将“Reengineering”直接译为“再工程”,因此可将“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直接译为“经营过程再工程”。或者,为了突出“Reengineering”中的“Re-”的“改造”含义,可以将BPR译为“经营过程再工程改造”。根据对BPR的这一理解,可以很流畅地将M.Hammer在他的“Reengineeringthe Cooperation”一书中,和其他一些人在他们各自的著作中对BPR所下的定义综述如下:

“BPR”是指以经营过程为中心和改造对象,以关心和满足顾客(指过程的接受者和使用者,包括企业内和企业外的顾客)的需求为目的,对现有经营过程进行根本性地再思考和彻底地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Function-Oriented Organization)的结构,建立起过程型组织(Process-Oriented Organization)的结构,以实现企业在速度、质量、效率和柔性等方面的经营性能的巨大提高。”

上述这段话就是对BPR实际含义的最经典的描述。现在,在国际上利用BPR原理进行改造的单位越来越多,其中有工厂、医院、事业单位,甚至学校。已取得巨大效益、获得成功的案例越来越多。当前,我国企业体制改革正在深入发展,理解BPR的实际含义,掌握它的原理,研究它的实施方法,应该说是十分必要的,是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标签:;  ;  

论“再造”与“流程再造”的现实意义_过程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