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问题与对策论文_崔文生

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问题与对策论文_崔文生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永恒逸夫学校 作者:崔文生 指导教师:李俊清

【内容提要】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教学学科,对于形成小学生良好品质,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对策 欲望 兴趣 拓展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教与学相互结合的学科, 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是当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析学情重基础关注学习效益

小学生以后是要进入社会中进行工作和生活的,因此,在小学阶段就要对小学生进行生活经验的培养,促进小学生的良好品德形成。 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设计教学案例,与此同时,利用丰富的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识。 例如,教学《试种一粒种》时,从学生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先让学生们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向同学和老师介绍自己的收获,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学会做我的种植日记,知道植物的生长季节,生长条件,让学生在收获植物的过程中体验种植的乐趣。使学生收获知识收获经验。《道德与法治》课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又走进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乐趣,进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

二、引探究重体会关注学习收获

引导学生注重探究,注重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收获。注意 关注学生当下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形成好的生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能让学生形成积极的精神理念,奠定学生今后生活的基础。 例如《安全的玩》一课中,要让学生认识到,安全在自己学习生活中重要作用,通过图片展示,先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辨别,之后再让学生说明图片展示的活动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三、剖析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问题

1.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多年以来,小学教学过程中始终都在进行教学方法的探讨和研究,也有很多的教师都总结出来了效果好,适合教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教学方法,积极点引导学生学习,要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互动,{要能够蹲下来看学生,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让道德与法治课停留在课堂上,不要让学生感觉到这是任务,应该让学生感觉这是乐趣, 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2.缺乏教材和生活的联系

许多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的过程中, 按照教材的顺序,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内容,这样,学生学习的知识只是停留在教材中。 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教材是面对全体学生的,但是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要让每个学生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两者有机结合,才能让学生既学习到了知识,又增加了生活体验。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重这一方面,如果不能将教材和生活相结合,学生就很难真正投入到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去,我们的教育也就没有达到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没有选用生活中的普通案例

道德与法治课本知识含量不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般都是使用有限的生活实例进行对比,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并不广泛。 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引进最新的知识,把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介绍给学生,注意体现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认知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这样,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快速提高。

四、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

1.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标标准的要求下,我们教师提高自己的认识,确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重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不能一成不变的沿用以前的教学思路,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教师只起到引领的作用。 更多的时间和注意力要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制定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的策略上。

2.教材要和生活紧密联系

道德与法治选择的小学课程都是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所以教师要善于使用这些生活实例,这样才能更加贴近生活。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给学生讲述教材内的教学内容之外,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拓展知识面,领会生活的本质,达到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在教学有关农村内容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利用身边的有利条件,让学生去了解农村生活的规律和特点,知道他们的生活环境、时间作息和日常活动。

3.要进行多种课堂模拟活动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有很大的差异,容易被其他的事物吸引。 这样,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积极的投身道德与法治的学习。 目前的教学活动中, 多媒体技术已经在广泛使用,视频、动画等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的应用更能吸引学生,学生在充满兴趣的观看的同时, 教师还要注意积极的引导,注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质量。 还有许多经典的实例,我们教师只凭借一张嘴是很难表达清楚的,这时候,先进的教学手段就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进行学习。

4.要注重学生自身的体验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差,注意力分散,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这些都会对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平时所说的言传身教莫过于此。 我们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是要应用到社会生活中去的,因而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把道德与法治学习到的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

5.要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对于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的人格能够得到尊重。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有的放矢。

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具有丰富的内涵,其涵盖的内容仅凭课堂教学是远远达不到预期目的,只有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具体直观的教学活动才能对学生起到催化作用。

论文作者:崔文生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8

标签:;  ;  ;  ;  ;  ;  ;  ;  

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问题与对策论文_崔文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