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十国经济发展趋势_石油污染论文

东盟十国经济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盟论文,发展趋势论文,十国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莱经济展望

迅猛飞涨的油价,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中无与伦比的表现,新的就业机会的创设,东南亚地区的强势成长,这一切极大地促进了文莱经济的发展。据国际金融公司估算,油价每上涨1美元,文莱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加1亿美元。这样一来,创记录的油价飞涨使得政府财政赤字转变为盈余。在此形势下,文莱2005年、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将很可能有3%到5%的增长幅度。

由于石油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份额,占出口额的90%,因此,文莱经济与油价涨跌息息相关。由于中国石油需求旺盛,加上中东石油供应受阻,文莱石油生产平均增长1.2%,即从2003年第一季度的204803桶/天,增加到2004年第一季度的207323桶/天。政府预计石油业将有2%到3%的增幅。非石油业的私营部门也已经宣布:因为批发零售业、采石业、采矿业以及制造业都有不凡表现,因此业绩肯定只升不降。

记录表明,2004年第一季度文莱政府预算赤字为3150万文莱元(约合1850万美元),预计政府财政状况将转亏为盈。政府财政收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石油和天然气销售收入,因此预计将得益于攀升的油价。尽管如此,政府对开发项目的高额投入可能会削减盈余额。

与前一季度相比,2004年第一季度平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加了0.7%。其原因在于6大领域消费价格指数的增长。这6大领域为:食品与饮料;衣服与鞋袜;家庭用品;商业服务与经营;交通运输;综合类商品与服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文莱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2005年、2006年将分别有1.0%、1.3%的涨幅。

一直以来,文莱都把石油当作惟一的有发展优势的资源。为了改变过分依赖石油业这一现状,文莱政府已经透露了数个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项目。为实现长期目标,政府已经开始想方设法把文莱转变为贸易、旅游和国际金融中心。决策者已经采取了数个一揽子计划来招商引资,重点在非石油部门。目标之一是争取在2003年至2008年引来45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额,从而将带来6000个新的就业岗位。文莱政府认为,国内经济形势良好、政治局势稳定、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对本地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而言,这一切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定心丸”。苏丹希望在非石油部门的发展中,对信息业和交通业的投资成为重中之重。2004年6月,交通大臣公开了有关计划,宣称要把文莱建成东南亚“网络最发达”的国家。为了满足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不断增长的需求,政府计划建造一个网络工业园。

文莱政府已经透露一项建造双溪岭(Sungei Lians)工业区的计划,计划分两方面进行,一是生产石油化工产品,二是发展重型制造业。2004年7月,文莱经济开发署与英国合乐集团(Halcrow Group)签署了一项协议:在大摩拉岛(Pulau Muara Besar)开发深水港口。文莱经济开发署认为,倘若货物直达文莱,两年内将节省4300万美元,同时还能创造就业机会。同时,开发署也有计划将该港口开发成区域转运中心。整个开发计划将耗资17亿美元,而第一阶段可能需要投入4亿美元。

文莱是努力提供国外金融服务的新人之一。为突显其对国外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免税的优势,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法律化规范化的改革。决策者认为文莱极有可能成为伊斯兰银行业的区域中心。同时,苏丹也正在寻求德国合作,拟将文莱建成生态旅游中心。

超过一半的劳动力在为政府部门工作,因而国家成了最大的雇主。尽管私营部门目前在经济发展中扮演小角色,政府仍希望它们能稳步发展,因为经济正朝着多元化发展,而且随着商业中心不断出现,商业活动也越来越多。一个职业资源中心于2004年7月份成立,旨在鼓励民众到私营部门求职,并为此提供便利。

在本地区,文莱政府已经采取措施,以加强与中国、日本以及韩国的双边经济合作。一家拟从事高科技镜片生产的文韩合资企业目前已动工兴建其设施。一家生产矿泉水和健康产品的日本企业正在就投资生产和销售瓶装水这一课题进行可行性研究。中国与文莱两国政府都鼓励国内企业在特定领域进行投资。中方企业将到文莱合作勘探开发石油和天然气。双方已经签署一项协议,同意避免双重课税以及防止偷逃收入税。

在区域经济和战略方面,文莱寻求中国更多的合作。决策者也同样相信,在努力实现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现有的东盟10+3机制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文莱政府欢迎中国支持和参与到东盟东部增长区的发展中来。

综上所述,大范围的结构改革、迅猛飞涨的油价、区域以及全球的有利形势,这一切都将在2005年和2006年推动文莱经济迅猛发展。

柬埔寨经济展望

柬埔寨2003年的经济发展由于国内的政治僵局而显得迟滞,烦琐的办事程序,猖獗的腐败现象以及法制的不健全也是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亚洲开发银行都指出柬埔寨2003年的GDP增长值低于2002年。

尽管2003年7月举行过大选,但这个国家直到2004年7月15日才组成联合政府。这样的政治僵局使得政府无法开展必要的改革,也就不能实施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和获得WTO的成员国身份。该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弱点在于其经济基础有限,只局限于两个行业——制衣业和旅游业。2003年,旅游业由于SARS的爆发和巴厘岛的恐怖袭击而遭到打击。另外,反泰暴乱不仅打击了旅游业,而且也打击到泰柬双边贸易关系,使得投资者没有信心投资到柬埔寨。事实上,柬埔寨的经济增长从1999~2004年一直在逐步下降。IMF的统计数据表明,柬埔寨2003年的GDP增长率为5.0%,这主要是农业和制衣业、纺织业的高速增长的结果。2004年下降到4.3%。然而,亚洲开发银行要乐观一些。它对柬埔寨经济增长率的预测为5.4%。

制衣业是这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发动机。2004年,成衣的大批出口和旅游业的收入还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增长。每年来自于援助国的发展援助大约占这个国家预算的50%,如果利用得当,这些援助也会有助于经济增长。另外,预算赤字的缩小(从2003年占GDP的6.1%~5.8%,这要归功于比较强硬的税收征用计划)和出口的增长(从14.4%~17.0%)也会有助于经济的适度增长。

另一方面,随着货币储备从2003年的14.9%增长到2004年的16.1%,通货膨胀率也从2003年的1.2%增长到2004年的2.9%,但利率还是保持着较好的水平。尽管由于比较强硬的税收征用计划,2004年的预算赤字会下降到6.1%,目前结算差额占GDP的比率会增加到4.3%,部分原因在于贸易赤字的增加。预计当地货币兑换率将会稍有增加,从3973瑞尔(柬币)兑换1美元增加到4000瑞尔兑换1美元。

总的来说,区域展望预计柬埔寨的经济将会有一定增长,2005年到2006年间的增长幅度为4.5%,这主要归功于成衣出口以及旅游业和建筑业的优良表现。该国经济略有增长还有赖于机构改革的进行,这些改革的目的是改进公共管理和公共金融管理,这样才能改善税收征用计划。尽管采取了这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柬埔寨的各项社会指标还是世界上最低的国家之一:由于仍有45%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与上一年度的36%相比有所增加),所以该国的贫困率还是很高。

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柬埔寨2005年和2006年的经济发展不那么乐观,亚洲开发银行却不这么认为。亚洲开发银行所做的乐观的预测是以柬埔寨的政治、经济和机构因素为基础的。一年多以前发生的政治僵局在2004年7月联合政府组成之后已经得到解决。从经济角度看,相对兴旺的农业有望增长,因为据预测,全球稻米的价格将会上涨。这样就会增加农村的收入,进而增加国内需求。旅游业和对外贸易也可能会促进经济增长,因为国内安全问题得到了改善,而且该国在努力与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另外,政府改善预算分配和加强税收征用计划的承诺将会减少预算赤字,吸引更多外国直接投资(FDI)。如果及时采取WTO所要求的改革措施,该国的经济状况可能会改善。2005年底美国结束其定额分配制度时,作为WTO的成员,柬埔寨的成衣出口额将会回升。

另一方面,作为WTO成员国可以预期的利益也许不会那么快就显现出来,因为基础设施、电信和广义的立法都需首先得到改善,这样其他市场才能更容易进入。成衣出口额占该国每年官方出口总额(14.4亿美元)的4/5,这一份额可能会缩小,因为有来自中国、印度和越南的激烈竞争,而且该国出口成衣到美国和欧盟所享有的优势到2005年就结束了。2005年以后取消美国给予的特惠成衣出口配额就会成为事实。

另外,按照世界银行关于柬埔寨的报告(2004年8月12日),猖獗的腐败行为已经使私有企业瘫痪,正在影响到经济的增长。世界银行对该国范围内800家公司的调查表明,4/5的公司承认要行贿才能做成生意。这份报告还指出该国的投资环境饱受行贿困扰,因为法制不健全,官方和非官方的费用高昂,拖延、种种不确定因素和随意性普遍存在。——“对于一个必须依赖出口来发展经济的国家来说这是致命的问题。”世界银行还建议进行一系列彻底的改革以刺激发展,包括撤消繁冗过时的机构,将其职能从控制改变为服务。此外,根据柬埔寨商务投资咨询公司的调查,柬埔寨的外国直接投资近年来一直在减少。

2001~2006年柬埔寨部分经济指标

注:2005年和2006年的数据为预测数值;a柬埔寨发展研究所,2003;b柬埔寨政府;c国家简介,第三届联合国关于发展最迟滞国家会议,2001。

信息来源:柬埔寨发展研究所,2003;亚洲发展银行(ADB),亚洲发展展望2003;经济学家信息中心,EIU国家报告——柬埔寨,2003年8月和2004年8月。

根据以上事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4年柬埔寨的经济增长率为4.3%,2005年的增长率为1.9%。除非成为WTO的成员国所必须的改革措施和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议的改革措施得到实施,而且洪森首相进行必要的改革以改善经营环境的许诺得到落实,柬埔寨的经济将会稍有增长的中期预测将是不可能的。考虑到该国普遍存在的各种正面和负面的因素,区域展望预计柬埔寨的经济在2005年将会增长3.5%,2006年将会增长5.5%。

印度尼西亚经济展望

尽管国内政局动荡以及国外风云突变,印尼的通货膨胀问题仍得到遏制,利率正在下降,货币稳定。经济增长保持适中的速度,2004年上半年GDP增长了4.7%,主要是由于个人消费拉动GDP的增长,占增长总数的2/3。同时,由于竞选期延长,持续的不稳定因素使投资活动受到影响。虽然投资是GDP增长的第二大因素(占1/3左右),但印尼的投资形势仍不见有多大起色:投资额与GDP之比仍不够乐观,增长仅为18%,远远低于亚洲金融危机前的30%。

投资额减少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它抑制了印尼利用世界经济复苏,通过限制出口额来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2004年上半年物资及劳务输出增长缓慢,只增长了2%,而印尼的主要贸易伙伴国——美国、日本和新加坡的增长速度惊人。专家们估计,2004年,在东南亚国家里,印尼的商品出口增长速度是最慢的。

这种状况使印尼失去了机会,尤其在宏观经济环境中对印尼有利的情况下:2004年9月的年度通货膨胀率为6.3%,只比上一年略高;利率稳步下降;不动产率下降数额不大。

国内不稳定因素仍相当明显。然而,由于印尼IMF计划以及三轮选举刚结束,2004年初,这种不稳定因素就减少,而市场行情则看好。例如,4月份的国会选举顺利进行后,借贷与储蓄的缺口就很快变窄,信贷投资与资金周转开始加快。

这种增长的明显例子就是对9月份雅加达爆炸案的市场反映。2004年9月9日,即第一轮总统选举前的11天,一枚杀伤力极强的炸弹在澳大利亚驻印尼使馆附近爆炸,但市场未受太大影响。虽然雅加达股票市场指数下跌,印尼盾贬值,但几天后又得以恢复。实际上,后来股票市场行情看涨,有利于最后一轮总统选举。10月初,股票市场创下历史新高。

2004年10月,总统选举委员会宣布苏西洛当选新总统。有了新总统及新政府,2005年会有什么主要突破吗?增长速度会加快吗?人们将拭目以待。

现在要回答这个问题还为时尚早。新政府沿袭了宏观经济稳定的环境,保持经济增长,并拥有一个称职而独立的金融权威机构保持这种经济稳定性。新政府不会为了追求增长而放弃稳定。这样,谨慎的微观经济管理模式将会在2005年得以继续。

在资金方面,作为金融权威机构的印尼银行已重申会尽力保持货币稳定,减少国内不确定因素。2004年上半年,宽松的金融政策已经出台。然而,仍存在着外部风险:不可预知的油价飙升,利率提高的幅度。因此,希望印尼银行对2005年可能出现的风险心中有数。

在财政方面,财政困难将会限制政府对经济提供支撑力量。从2005年的预算草案可看出,和2004年相比,2005年的开支将增加5.3%,但大部分将划为常规开支,如:人事活动支出、区域政府开支。所剩的小额部分,中央政府将用于两个主要方面:还债和补贴。

预算中的394.8万亿印尼盾(约合43.9亿美元)将有65万亿印尼盾(约合7.2亿美元)用于还债,占总数的16.2%。燃油补贴开支将达33.6万亿印尼盾,占总开支的8.5%,油价越高,用于燃油的补贴则越多。2004年,印尼政府支出63万亿印尼盾(约合7亿美元)用于燃油补贴,而2005年年初预算时燃油补贴仅为14.5万亿印尼盾。

表面上,摆脱财政困境的一条出路是取消燃油补贴。但真的要取消这项补贴确实是一件相当难的事情。印尼政府在2003年初曾尝试取消燃油补贴,导致了多次群众集会示威,政府只好作罢。人们期待直选新总统不要步其前任的做法,不要取消燃油补贴。

2000~2006年印度尼西亚部分经济指标

政府要做的另一件事是筹集外来资金,发行更多的债券或依靠外资。过去已发行了不少金融债券,所以眼下很难预料2005年是否还有容纳新债券的余地。另一方面,政府仍需脚踏实地,努力工作,处理好国内的问题,应付国际谈判,目的是吸引更多的外资。

不过,为了促进经济增长,财政问题也许不像投资方面的问题那么突出。在2005年,至少有两点可足以说明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第一,如上所述,由于过去6年中投资额已跌至最低,有迹象表明印尼将会限制出口额。全球需求量虽略有下降,但在2005年仍会保持强劲的势头,印尼应抓住机遇,扩大出口额。第二,中国经济正在崛起,印尼必须尽快调整自己的经济结构,要加快调整的步子,要有新的投入。

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新政府就必须加快微观经济改革步伐。在2005年,世界发展报告调查的713家公司中,它们在印尼投资的主要障碍是:48%由于受政策不稳定的影响,42%受腐败行为的影响。各界人士得出的结论是:税收和劳务政策的不稳定以及法律能否履行,仍将是私营企业今后关心的主要问题。

新内阁班子使人们看到了微观经济改革将不断推进的希望。新总统尽量不用政界人物从事经济活动,内阁里多是专业人士和经济学家。在今后的几年间,经济环境将得到改善。今后面临的挑战将是如何排除内部压力,因为反对党的政客们以及国会里越来越多的民族经济学家不断抱怨经济部长过于自由。

由于受到来自国内的严峻挑战,政府只能采取低调的态度,因此,至少在短期内,它会保持区域合作的姿态。也就是说,在东盟区域经济调控中采取被动的支持方式。笔者在撰写本书时,政府尚未表明其区域以及双边贸易活动的态度。新当选的贸易部长是一位国际知名度很高的经济贸易专家,他主张加强对外贸易。因此,希望在未来的五年内看到一个更加开放的贸易团体。

有了坚强的宏观经济基础以及不受政治风波影响的完善的市场运作机制,预计2005年印尼的投资气候有所改善。这也确实有了迹象:国内投资的强劲势头势必带动国外投资,2004年第二季度的进口预示着未来几个月工业生产的加强。据此,预计2005年经济增长幅度为5.3%~5.6%。

老挝经济展望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是不发达国家,大约1/3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国民收入平均每年约310美元,75%以上的人口每天收入不过2美元。国家人口稀少,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为25人。只有20%的老挝居民居住在城市,平均寿命不超过55岁。国际捐赠和援助近年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几乎占公益(公共)开支总额的40%,占国家资本预算的60%以上。按人均所得计,老挝是亚洲接受捐款最多的国家之一。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老挝逐步进行经济变革。1975年下半年老挝人民革命党推翻皇家老挝政府之后采取的中央集中管理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一些观察家称之为“新经济机制”。广义地说,与邻国越南的革新开放和商业自由相类似。这次变革的进度非常缓慢,其中原因包括:(1)政策制定者采取谨慎的做法,尤其是在制定那些有可能产生不良社会政治后果的经济改革措施时,更是特别小心谨慎;(2)遭到由于经济改革措施的实施而有可能丧失现有特权的各种赌金保管者的反对;(3)政府在对待经济政策问题上普遍缺乏紧迫感。

除了少数几个城镇以外,与泰国相邻,沿湄公河东岸的几个低地城镇在这次经济改革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地方与老挝其他地方所存在的日益增大的经济差异与老挝民族之间所存在的差异从广义上讲是相一致的。老龙族趋向于居住于湄公河沿岸比较繁荣的低地地区,大约占老挝总人口的1/2。而老听族系和老松族系(包括“苗”族)却居住于经济不发达的高地。尽管老挝政府努力缩小这些经济差异,但是,逐渐形成的格局是经济转变的必然结果。城市在经济转型中能更好地驾驭所出现的新的经济与商业机遇。与此相反,人口稀少、资源匮乏的东北部地区的省份,通常缺乏基础设施和其他资源来支撑新经济策略,因此,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较低。

老挝政府为此制定了目标,要在2020年摆脱不发达国家地位。但这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小型经济和小商业的全面发展还很脆弱,尤其是老挝每年需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商品,因此,地方货币出现任何疲软和波动都将快速地转变成严重的消费价格膨胀。尤其是在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期间,当地方货币汇率垂直下跌,城市被迫面临极度通货膨胀时,这种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

老挝经济所面临的另一个挑战就是1975年以前由冷酷无情的美国人投下的分布在老挝大部分地区的炸弹残遗。那些尚未爆炸的军用器材仍然遍布在老挝18个省当中的13个省内,有一半的疆土遭受了污染。另外,未爆炸的军用器材除了继续对人员造成伤亡之外,还限制了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同时,危害许多老挝居民的食品安全。

对未来几年起到监控作用的一个潜在的重要发展就是政府的分散行政权管理,这将使地方政府在财政和政策制定方面享有更大的自主权。针对这一分散行政权进程所提出的口号是:“把省作为策略制定单位,把县作为财政预算单位,把乡村作为实施单位。”尽管口号缺乏激情,用词却非常准确。所有的省份均获政府批准对投资100美元以下的外资项目颁发许可证,并且向投资100亿基普(大约95万美元)的公司提供投资回报(万象、沙湾拿吉、占巴色、琅勃拉邦有权向注册资金分别为200万美元和200亿基普的企业颁发许可证)。据报道,一些省份,尤其是南部省份,已经充分利用了这些改革措施,虽然人们仍注意到20世纪80年代末实行分散行政权的尝试以失败而告终。

驱使老挝决定更大程度地实行分散行政权力的原因,其中一部分是由于实用主义的作用,这一决定扭转了形势,走上更正确的道路。一般而言,老挝的交通与通讯极不发达,而且有些省份离首都非常遥远。但是,除了有两个省份以外,其他的省,至少与5个邻国当中的其中一个国家接壤。因此,一些省份的地方经济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而不受中央的约束。边境贸易的吸引力使地方经济越来越多地与邻国附近的省份相互往来。在这种形势下,经济与管理方面实行一定程度的分散行政权的做法得到了有争议的赞赏,尽管人们怀疑省级部门是否能够切实处理和协调好地方公共财政;尤其是,人们常记得即便是国家政府的财政预算记录也会出现混淆的情况。

展望未来,能够促进老挝经济发展的行业有:矿产、电力和各种各样与旅游相关的服务(尤其是在生态旅游这一新生领域),以及服装和手工艺品方面,老挝尤其具有竞争优势。尽管原有的水电站屈指可数,随着许多新电站的项目获得批准建设,人们希望从中获得巨大受益。而随着人们愿望的高涨,修建水电站的项目一轰而上。这些计划建设的水电站项目中最大的项目——投资10.2亿美元的南吞二号水电站,已经面临多次延误和变动。如果这个项目最终得以顺利完成,将对国民经济是一大促进,因为电站的主要工程建设以及通过向泰国售电创汇将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尽管世界银行尚未决定是否在吸引巨额商业信贷时要提供政治风险保障,目前(撰稿之时),项目发展商正在筹集必要资金,并于2005年启动这个项目。

1999~2006年老挝部分经济指标

表中所提供的老挝2005~2006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测数字是依据假设奥西安纳矿在进入全面生产以后的产量推算而成,以及依据假设未来两年至少有一个或两个矿产和水电站项目开始投入建设推算而成。

注:2004年的资料为估计,2005年和2006年的资料为预测数据。

资料来源:亚洲发展银行;作者的估计。

由于地方私营企业在许多方面财力不足,仍非常需要外商投资和外国专业技术。然而,国际媒体的一些报道,已经阻碍了老挝成为外资投入的终结目标。所报道的事件包括有首都发生的小型爆炸事件,偶尔发生在连接万象和琅勃拉邦高速公路上的伏击事件,以及以所谓的商业诈骗或偷盗为由逮捕外国商人的事件。从人口和国民收入来看,老挝国内经济规模小,无法吸引想投身于地方市场的外国公司。尽管老挝地属内陆国家,外国投资范围也主要局限于以出口生产为核心的项目。老挝正在寻找与美国建立正常的贸易关系,但是,遭到来自美国对万象的所谓滥用人权和宗教自由表示反对的援外活动集团的抵制。

最近对老挝矿产业的外商投资有望大幅度上升。这种势头的出现明显是因为在沙湾拿吉省色奔(Sepon)地区外商独资的金铜矿业首战告捷而带动起来的。此矿藏起初由里奥·廷多(Rio Tinto)发现,但开采权现已完全属于澳大利亚的奥西安纳股份有限公司。从老挝经济规模小这一状况来看,只要有一个或两个这种规模的主要矿产和水电站项目,即可以对整个老挝经济产生巨大和积极的影响。

马来西亚经济展望

继2003年和2004年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之后,马来西亚2005年和2006年的经济增长率会低于上两年的速度。2003年马来西亚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3%,2004年估计增长7.4%。2004年对马来西亚来说的确是个好年景。受国内外因素的影响,马来西亚的经济在2005年和2006年将会以稍低但可以接受的稳健势头增长。但总的来说,其国内外积极因素超过消极因素,这使马来西亚的经济前景在未来的两年内仍令人鼓舞。

首先是国内的活力。在财政政策方面,马来西亚政府在2004年6月宣布将在发展消费上另增加100亿林吉特(约合26亿美元)。在未来的18个月内,在政府为2001年到2005年制定的马来西亚第8个发展规划中,这笔资金还会从1600亿林吉特增至1700亿林吉特(约合420亿美元至447亿美元)。这保证了所有的优先重点工程得以继续实施。但这些基金不会投到以前的“优先工程”中去,而是用来发展该国最贫困的一个州——丁加奴州。这个州是巫统在2004年3月的大选中从伊斯兰教党手中赢得的。2005年马来西亚消费将会以稳健且可接受的速度发展。

安瓦尔鸡奸案的推翻标志着马来西亚健全的法庭体系,因为它标志着独立的司法系统的重建。司法独立的关键作用反过来为国内外投资者创造一个可期望的、安全良好的大气候。政府铲除腐败的运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同时政府还暗示其现时目标是提高其遏制腐败的指数。这个指数由《国际透明报》登载评定。

政府同时也计划将财政赤字减少到177亿林吉特(约合46.6亿美元),这也是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5%,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的5.3%。政府允许今后的经纪、企业和资本公司可完全外资化,使马来西亚对国际投资者更为透明。这预示着国外的资本可以很好地流入该国,使其市场更为流动。同时政府还批准5位头号全球资金组织的经理和5位主要外国经纪人来参与操作本国的经纪运行,以便与资本市场管理计划相适应,使股市经济业自由化并吸引大量外国同行的加入。另外,马来西亚也打算取消对外国商人代表数量在本国的限制。

此外,政府在2005年5月宣布重组马来西亚政府投资公司国库控股。它的国家投资职能组织将会使其更独立、透明和经济责任化。现在正为克哈赞那配备财政专业人员而作更大努力。政府宣布任命沙龙蒙·史密斯研究中心前主任、瑞士联合银行前领导人阿滋南·默克塔为克哈赞那的首席执行官。2004年7月,政府披露了政府牵头公司的新的详情。一般说来,政府的主要意图是改变政府牵头公司的文化和人员结构,以期在3年内提高其财政作用。这些举措将被用于繁荣商业,增加消费者的信心,提高效率,降低商业成本。先前的寻求租用行为企图限制生产能力,却增加了资金的消耗。

在预测期间,工业和服务业仍有可能成为主要增长支柱。即使没有较大增长,这两个行业也很有可能保持稳健的记录。这是因为出口的增长虽然下降但仍然强劲,而且国内需求持续旺盛。2003年虽然遭到“非典”侵袭,但由于经济的复苏,2004年旅游业呈现了迅猛增长的势头(2004年的头7个月为70.4%),创造了该年的新记录。虽然在2005年和2006年这样的高增长率可能不会再出现,但在预期阶段,近期旅游业的冲劲将会对旅游业带来积极而巨大的影响。此外,多媒体超级走廊将会在第二个发展阶段(2004年至2010年)迅速发展。而槟城、乔治市和吉达州等城市也将发展这些行业。

马来西亚计划在伊斯兰银行业中起龙头作用,这一目标值得关注。目前银行业在马来西亚财政体系中占10%,预计到2010年增长到20%。在未来的几年里,马来西亚打算在公司银行业、商业银行业、公司金融业和风险管理方面成为地区性的伊斯兰银行业的轴心和龙头。

马来西亚汽车制造商波洛顿·霍尔订斯·柏哈特与德国大众通用汽车公司的会谈将促使双方公司建立对彼此有利的战略伙伴关系。对大众公司而言,这意味着向它提供了一个进入东南亚市场的机会;对波洛顿来说,一个全球战略伙伴有助于汽车制造商摆脱自身对关税保护的依赖。

农业是马来西亚经济增长的第三支柱产业,也将会得到新的更多的基金。马来西亚要建立一个3亿元林吉特(约合7890万美元)的基金,用于农业商品化的种子资本;还要建立另一个10.5亿林吉特(约合4亿美元)的基金,用于有益于小自耕农的农业工程。农业活动的商品化也将受到税收的刺激。

由于受到强劲的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推动,马来西亚2004年的电子产品出口增长迅速。然而在产品的预测期,这种持续增长可能不再。由于在近两年内来自美国的国外需求趋于减少,增长率会趋于缓慢和稳健。马来西亚对电子出口的依赖(占出口总额的60%)造成其经济脆弱,在全球经济中摇摆不定。中国日益增长的竞争力也增加了马来西亚经济的依赖性。

2000~2006年马来西亚部分经济指标

注:2004年的资料为估计,2005年和2006年的资料为预测数据。

资料来源:经济学家资料;马来西亚尼加拉银行;财政部;作者的估计。

作为战略的一部分,为了提高经济竞争力,马来西亚打算在2007年1月引入一种产品服务税。达图克·斯里·阿卜杜拉声称,产品服务税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也会降低公司和个人所得税。然而在2007年引入产品服务税的计划也许会增加2006年的额外成本通货膨胀压力;如果管理不善,还会破坏实际增长率。

马来西亚与新加坡之间关系的重新升温,对马来西亚来说是个吉兆。两国总理阿卜杜拉·巴达维和李显龙最近签署了一份新的双税制的协议,旨在促进两国之间的贸易与投资。不仅第三国发展基金(总计100亿林吉特,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平均分摊)已取得一致意见,而且马来西亚—新加坡商务委员会也已经重新工作。马来西亚—新加坡第三国商务发展基金已于2004年7月启动,使两国公司的联合代表团能进入第三国大胆投资开办企业。新加坡外汇和马来西亚资助基金交叉贸易联盟的股票计划到2005年底上市。另外,马来西亚政府投资职能部门最近向新加坡政府投资职能部门开放了马来西亚5%的电信业市场。此举说明两国关系在最近几个月不断得到改善并发展,也说明在以后几年里将更有力地促进两国经济合作发展。

其次是国外的动力。马来西亚2003年主要的出口市场包括美国(18%)、新加坡(16.4%)、欧盟(12.6%)、日本(10.9%)和中国(6.4%),而它的主要进口伙伴是日本(17.4%)、美国(15.2%)、新加坡(12%)、欧盟(11.8%)和中国(8.4%)。总的说来,马来西亚在2005年和2006年的出口市场预期有所增长,尽管由于马来西亚的主要贸易伙伴,特别是美国和欧盟处于经济低速发展期,它们的前景不容乐观。当然这种不妙的前景在预期阶段由于日本经济的增长会有所减轻。

马来西亚政府2004年7月还暗示,准备与澳大利亚就《自由贸易协定》进行会谈,接着拓宽到东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地区《自由贸易协定》。马来西亚准备参加包括东盟—印度、东盟—中国、东盟—日本在内的另外的地区性《自由贸易协定》,以及跨地区的欧盟—东盟《贸易倡议》。马来西亚和日本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与美国的《投资框架协议》,也正在紧锣密鼓的谈判中。在优先行业被放宽的情况下,在2020年的东盟经济共同体的计划组织中(投资、贸易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马来西亚将调整橡胶、木器产品、纺织品和服饰等行业。

另外,在预测马来西亚在2005年和2006年的经济增长时,3个因素必须要考虑到:石油价格、中国经济增长的减慢和美国利率的提高。所有这些外部因素都不是马来西亚所能控制的,但这些因素对马来西亚的出口额有重大影响,而出口额又反过来对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有消极影响。较高的原油价格或许会使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在短期内受益,因为20%的国家财政收入来源于石油税、石油开采权使用费和股息。虽然如此,但如果出现通货膨胀,马来西亚的出口成本会增加。

马来西亚长期的经济增长也会受到消极影响。因为该地区以及世界各地的石油依赖国将会受到油价上涨的影响。原油价格在2004年10月超过每桶55美元大关,而马来西亚出口主要取决于美国、新加坡、欧盟、日本等石油依赖国和中国经济这5大市场的健康发展。尽管马来西亚的出口对一些非传统的或一些更小的市场,诸如俄罗斯、东欧、中国、印度、朝鲜、泰国、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有过上升阶段(中国日益变成一个主要的市场),但是这些市场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内发展成为更重要的贸易伙伴。这一点是重要的,值得注意的。

总的来说,目前账户的平衡在预测的2005年和2006年阶段可望发挥积极作用,这是因为有来自马来西亚贸易伙伴的稳健和强有力的需求。账户余额也将持续刺激国内流动性,并有力促进资金余额的增长,保持经济的增长力。由于对政府牵头公司和资本市场进行改革,净联邦储蓄保险有望得到增加,积极的商业贸易意识也会刺激这一增长。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马来西亚实际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在2005年估计可达到6%,2006年则是5.5%。无论从短期还是从长期来看,国内外的许多因素都预示着马来西亚经济的好兆头。

缅甸经济展望

据官方估计,在2003~2004财政年度,缅甸的经济运行持续上涨,增长率为10.1%。较2001~2002财政年度13.7%的经济增长率有所放慢,但这仍表明其GDP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工业部门,包括采矿业、能源开采、建筑业以及制造业22.6%的增长速度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据官方报道,缅甸现日产油量在过去的10年中翻了3倍达到1.2万桶,或多或少满足了国内对原油的需求。实际上,2003年缅甸出口的天然气(主要出口泰国)价值为6.55亿美元,同时在2003~2004财政年度从马来西亚进口了2亿美元的柴油。此外,已批准的外商直接投资额(FDI)从2002~2003年度的4920万美元增长到2003~2004年的9530万美元。与2002~2003年度的贸易逆差相比,2003~2004年度则实现了贸易顺差,其主要原因是在此期间贸易进口额从295亿猛降至190亿美元。与此同时,外汇储备额由48.1亿美元增至56.2亿美元。

但是,许多专家和国际金融机构对官方的GDP数字表示怀疑,许多人相信缅甸的实际增长率比官方公布的数字要低得多。这是因为存在许多影响缅甸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如美国对其实施的进口制裁、供电短缺、国内需求疲软、政府不愿继续推行经济改革措施和放弃新的改革措施等。

由于美国对缅甸的衣服和纺织品出口实施制裁,缅甸2003~2004年的出口较上年度下降了9.2%,与此同时由于政府害怕再次出现如2000~2001年和2002~2003年因进口必需品而引起的贸易逆差,进口额也急剧下降到55.2%。2003年4月,政府摒弃了使用30年之久的大米收购政策,该政策使国家有权以国家规定的低于市场价格的大米收购价格从农民手中收购10%~12%的大米。然而,在2004年1月丰收时,政府禁止私营企业出口粮食,导致大米价格下跌,种粮农民的收入大大减少。2003年初,严重的银行危机导致人们丧失对银行系统的信任,随后对提取金额的限制和收回贷款进一步导致内需下降,从而又影响了私营工业的发展。经济问题还与严重的电力短缺有关。

缅甸经济的另一薄弱环节便是财政赤字。在过去的5年中尽管国家税收逐年上升,其财政赤字占GDP的4%~5%之间。亚洲开发银行报道,60%以上的总逆差是由国有企业引起的。尽管消费者物价指数已从2002~2003年的58.1%回落到2003~2004年的24.9%,高通胀的出现给缅甸经济雪上加霜。这次通货膨胀进一步削弱了平行市场中的缅甸货币。2003~2004年,缅元的交易为1美元兑980缅元,约是官方规定汇率:1美元兑6.6缅元的150倍。最后重要的一点是:在这财政年度里,占主体地位的农业部门却因化肥、柴油等进口资料的缺乏实现增长率仅为2%,令人失望。

2000~2006年缅甸部分经济指标

注:以上数字均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和经济学家信息中心历年12月底的统计。其中2004~2005年和2005~2006年的数据均为预测数据。

a经济学家信息中心,EIU国家报告——缅甸,2004年8月和2004年5月;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发展展望2004;c政府第三个五年计划;d2001~2010年政府行动项目。

来源:缅甸国家计划与经济发展部;中央统计局(CSO),仰光。

英国经济学家信息中心(简称EIU)估计缅甸2003年的GDP增长率为-1.0%,呈较低的负增长。但据亚洲开发银行报道其他指标表明GDP的增长率远低于潜在GDP的增长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2003年的GDP的增长率为5.1%,地区展望(Regional Outlook)则认为2003~2004财政年度的GDP的增长率在3%~4%之间。总体上来说2003~2004年的经济增长率低于3%~4%的中等增长率。

要对2004~2005年和2005~2006年缅甸经济前景进行预测,弄清影响缅甸经济运行的积极、消极因素至关重要。积极因素方面,据缅甸政府公布,虽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其施行经济制裁,缅甸2003年外资直接投资额增长了94%,达9530万美元,2002年为4920万美元;此外缅甸将于2004年年底前把现日产1.2万桶油的数量提高到2万桶。2004~2005年,政府将按计划主要从马来西亚进口总值为2.5亿美元的燃料和2亿美元的商品并根据合约规定向泰国出口总值约6亿美元的天然气。

随着消费者的信心逐渐加强,银行部门也缓慢复苏。最近,韩国、印度、泰国和中国正投资开采和开发缅甸沿孟加拉湾海岸的天然气田。2003年到2004年间,缅甸政府分别与中国、泰国签订了2亿美元和1亿美元的优惠贷款。缅甸与中国签署了21项经济、技术援助协议,和泰国也签署了类似的协议。印度已经同意向缅甸提供5600万美元以支持缅甸改造铁路系统。另外,自美国对缅甸实行制裁以来,缅甸、中国、印度及泰国间的边境贸易蓬勃发展。由于缅甸积极参与和邻邦的区域和地区合作,繁荣了贸易与旅游业。与2003~2004年一样,下一年度的来缅游客有望有所增长。更引人注目的是,缅甸是环孟加拉湾国家经济技术合作自由贸易组织(BIMSTEC FTA)的签约国。该组织包括来自东南亚联盟的泰国、印度和斯里兰卡,以及来自南亚区域合作协会的孟加拉国。2004年1月发起的协商覆盖了广泛的合作范围,包括:贸易和投资、交通和通讯、旅游、能源以及人力资源开发等。特别是环孟加拉湾国家经济技术合作自由贸易组织提出以双轨道方式分期下调产品的关税。这样缅甸将于2006年对第一轨道的关税进行下调,计划在2011年前取消第一轨道的关税。2010~2017年对剩余的已有正常轨道货物进行分阶段的关税下调。

另一方面,一些影响缅甸2005~2006年经济前景的消极因素仍然存在。首先今年发生在大米产区的洪灾已经影响了大米的产量,这必将诱发下一年度的螺旋形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将居高不下,缅元将持续贬值。影响工业部门的能源、电力紧缺问题可能将延续到中期。主要依赖进口的产品如化肥供不应求。进口下降的部分原因是贸易受限和外汇不足。虽然缅甸于2002年颁布了洗钱管理法规(the Control of Money Laundering Law),但该法规仍要充分执行。不久前,即2004年6月,政府增加了对一些进口商品的税收并在没有事先通知也没有阐明理由的情况下放弃当前200缅元兑1美元的汇率,使用450缅元兑1美元的汇率来计算关税。更糟糕的是,美国、欧盟和加拿大决定将对缅甸的经济制裁延长一年。据加图学院所作的报道称:考虑到经济自由指数,缅甸是129个国家中最不发达的5个国家之一,这一点也不令人吃惊。

总之,要预测中期经济的前景就要评估影响缅甸经济的积极、消极因素,而这些不利因素似乎比有利因素多。基于对积极、消极因素的影响,地区展望估计缅甸2004~2005年和2005~2006年的GDP的增长率分别为3.0%和4.5%。最后,如果缅甸不实行政治经济改革,其经济的长期发展将仍可能令人失望。

菲律宾经济展望

2005年菲律宾的经济前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菲政府财政改革计划的实施进度。去年,菲政府开始着手一项艰巨的任务,即制定一系列有实质意义的改革方案,其中包括8项新税收措施,期以每年额外增税约800亿比索。这些税收措施包括增加石油、烟草和酒类产品指数化特许权税,财政优惠合理化,税务特赦,在厘务局建立一个以表现为基础的系统,增加增值税率,向电信公司征收特许权税,以及从纯利税系统转变为毛利税系统等。若实施得当,这些措施调整将有助于改善菲律宾的经济增长环境,减轻过去几年来导致投资过热的高额公共债务。

菲律宾政府早已认识到需要有强有力的金融结构改革,以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今年,金融市场和投资者都翘首以待这些措施实施的具体效果。如果能保证上述措施得到部分实现,也表明菲政府有能力重整财政政策,使其恢复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来,有助于增加投资者的信心。反之,若改革被中止,信用评级机构今年初可能会降低菲律宾的主权评级级别,从而可能导致更大的预算缺口和公共债务,并使近期的经济态势进一步恶化。

菲律宾经济基础薄弱,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尤其是油价上涨和国际利率全面提高的影响。由于个别石油输出国的利益问题,2004年第4季度油价涨达每桶50美元的新高以后,仍未趋于稳定。像菲律宾这样严重依赖石油进口的国家,油价持续上涨对产出带来负面影响,因而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尽管存在上述问题,2005年菲律宾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预计仍增长4.6%,低于2004年的增长率(估计为5.4%),但仍高于过去10年间4%的平均增长率(1994~2003)。得益于农村收入的增加和稳定的海外汇款,个人消费继续成为扩大内需的有力支撑。但是,劳动力市场仍然疲软(失业率11.7%,不充分就业率18.7%),因此,个人消费今年有望适度增长4.9%。为了有效控制预算赤字,2005年的公共消费将进一步缩减到2.2%。根据公共部门强化制度议案,政府打算为行政部门的合理运行打下基础,因此,2005年削减开支主要是减少政府机构支出,包括削减人员规模、精简机构,以及向地方政府转移等。

2000~2006年菲律宾部分经济指标

注:2004年为估计数据,2005年、2006年为预测数据。

*91天短期公债利率。

资料来源:国家网站;经济学家智囊机构;作者估算。

投资者的态度将进一步影响投资需求。世界银行对53个发展中国家的3万多家公司进行调查之后,在其2005年的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1990~2003年间,菲律宾投资比率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比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都低。例如,菲律宾批准的外国直接投资从2000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9%降低到2003年的0.5%。截至2004年7月底,批准投资总额达1450亿比索(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但由于投资者对2004年宣布的改革措施还持观望态度,这些批准的项目很可能不会在今年内全部启动。菲律宾政府计划在今后5年内(2005~2010)使投资的比重从2004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3%提高到24%~28%。如此看来,菲政府还需要对国家的低投资率(和低储蓄率)采取更多更为有力的措施,关键在于降低商业和解决争端的成本(根据世行资料,这两项指标菲律宾目前均为世界最高),以及实施切实可行的改革,尤其是财政改革和金融结构重组。

供应方面,得益于电信部门和其他服务部门如信息产业(ICT)相关服务、呼叫中心、商业采购服务等的良好表现,预计将继续增长5.9%。新项目以及改造项目,如太平洋中心(Pacific Hub)、电子城电信服务(Cyber City Teleservices)、IRMC(IntelliRisk Management)等美资企业的扩建,将使菲律宾的全国呼叫中心翻番增长到8万座。工业产值也将缓慢增长4.1%。这是由于制造业因石油价格上涨和高财务成本将减速增长。而且,基础设施建设的限额投入也将阻滞工业的增长。同时,农业产值在2004年激增5%以后,2005年预计微增3.9%。这是因为:(1)以石油为基础的化学肥料价格上涨(根据菲律宾农业部,预计将比2004价格上涨129%以上);(2)政府预算吃紧,无力购买高产杂交种子,这将大大减少2005年的大米产量(占农业产量的17%)。

如前所述,由于油价上涨和全球利率调整,减少外部不利因素的影响将是2005年菲律宾经济的一大挑战。尽管国际油价波动会导致消费价格上涨(平均5.2%),但通过金融部门的及时回应,通货膨胀的压力将得到有效控制。而且,如果第二轮供应震动对价格的影响比预计更糟,中央银行也已准备好进行干预。真正对菲律宾经济的挑战是如何应对国际利率调高而引起外部金融环境的恶化。大量外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2.1%)和不多的外汇储备(预计为162亿美元)使菲律宾的经济形势并不稳定。故此,解决的关键在于实施那些尚停留在纸面上的重要改革。这是为了应对投资者投资动向的突然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会使国家强烈依赖外资所带来的危害进一步增大。同时,也为了防止比索对美元的比率继续贬值(计划年底汇率锁定在57比索兑1美元)。

虽然存在上述不利的外部发展因素,菲律宾2005年将继续从全球需求(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料,预计增长4.3%)和全球贸易(7.2%)的增长中获益。2005年全球电子市场有可能存货量过剩,电子光头组件需求范围减小(过度投资的结果),但菲出口仍将保持强力增长。进口也继续增长,主要反映在油价上涨,贸易赤字将进一步增加到14亿美元。外国直接投资减少,但旅游、通讯行业的收入提高以及电话运营中心的增加,经常账户盈余(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继续增长,从而使菲律宾2005年可以保持小规模的国际收支盈余(7亿美元)。

更进一步讲,2005年菲律宾经济保持增长的关键在于国家总体的政策环境。货币政策预期仍采取和美国一样的“标准”政策,即提高利率以控制通货膨胀和货币流通。同时,公司便利化和银行结构改革也很关键。尽管经过努力,菲律宾的不良信贷(16.5%,截至2004年3月底)和不良资产(26.9%)都还很高,因此,应当实施特别目的资产公司法案(资产证券化SPV法案)的补充措施,如迅速制定公司回收法案和安全法案。此外,需再次强调的是,财政政策的持续性也是重要的一环。公共债务和赤字问题都是菲律宾难啃的硬骨头,由此看来,菲政府还需要采取比时下倡议的更为强有力的税收政策,特别是对非金融公共部门(尤其是国有或国家控制的企业)的财政状况采取及时、正确的措施,它们是巨额公共部门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4%)的罪魁祸首。最后,很重要的一点,新政府应当果断实施改革的各项议程,取得切实的效果,并求得更广泛的政治和舆论支持。

新加坡经济展望

新加坡作为世界上最开放的经济体之一,其2005~2006年的经济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球经济形势。由于各种预测表明全球经济增长的步伐将适当减缓,新加坡经济的增长也可能比2004~2005年度放缓。然而,有几个因素表明新加坡的经济较之2000~2001年度的下滑会有所反弹。

与新加坡2005年度的经济增长前景关系最大的是全球经济减缓的趋势,全球主要的经济组织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指标都表明了这种趋势。油价上涨、货币政策紧缩以及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消费能力萎缩,都有可能是全球对新加坡出口需求下降的原因。由于出口占新加坡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44%,这就意味着如果全球对新加坡制造业的产品需求一旦下降,就会损害制造业的生产和赖以生存的相关服务业如海运和航空运输的利益。

更为严峻的是,新加坡的出口主要是依赖电子产品,约占出口总额的53%。有迹象表明所有对电子零部件的需求的强势复苏也开始出现下滑,明显的就是美国对电脑和相关设备新订单的减少。因此,2005年新加坡经济的增幅极有可能减慢,之后随着2006年全球经济的复苏也会重新振作。

以下几个因素可能在2005年全球经济下滑时期会给新加坡经济一个反弹的机会,从而为2006年的经济强势反弹打下基础。

首先,地区将出现积极有利的新一轮投资循环,改变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印度尼西亚、泰国以及马来西亚等国出现的投资占GDP总额比率大幅下降的情况。这些国家的资本商品进口上升,其使用率达到了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峰。如果这些有利的形势能够持续,新加坡将成为主要受益者,因为其港口有助于上述国家不断增长的资本货物进口的运输。而且,该地区的资本消费的增长会带动融资的需求,从而有利于处于金融中心的新加坡。如果这些地区主要国家的经济保持增长,会有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如游客到新加坡,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本地区的政治发展也格外推动了这些客观因素向有利方向发展。尽管新加坡的新任总理李显龙接手了政府,但是经济政策的主导不会发生改变。因为新任总理任职前担任代总理,是经济政策的主要制定者,所以人们希望政府会逐步考虑在经济的指导方针上有所改变,比如开放新加坡的博彩业。阿卜杜拉·巴达维就任马来西亚总理后,新加坡与地区主要国家中最重要的经济体马来西亚的政治关系已经有了明显改善,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合作和双边贸易,加速了边境地区的经济活动。同时,印度尼西亚新总统的当选有可能提高投资者信心,推进新加坡和印尼间的贸易和资金流动。

2000~2006年新加坡部分经济指标

注:2004年为估计数据,2005年、2006年为预测数据。

资料来源:百年纪念集团预测;历史数据参见CEIC数据库。

此外,新加坡是本地区的中心,印度南部各省的迅速发展以及新加坡与之难以割舍的历史和文化渊源,都使新加坡起着地区中心的作用,支持南印度的经济增长,而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东南亚经济中心。新加坡—美国自由贸易协议也于2004年开始实施。尽管就增加的贸易流来说所得到的直接的收益还不具体,但可使新加坡能吸引更多的美国企业来此设立分公司,进而提升其经济中心的地位。

第二个说明新加坡的经济能有更大的弹性的原因就是:1997年地产泡沫的破裂一直以来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终于开始消退。近期的一些迹象表明地产业的发展已达到最低点,同时,政府的统计数据表明商品房价格在2004年第二和第三季度曾有缓慢回升。2005年和2006年里经济增长的主要问题就是这种回升对建筑业有何帮助。该行业的产值占GDP的5%,持续下降了约7年。2004年第一季度,建筑施工出现了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首次回升,但第二季度又有小幅下降。因为地产价格的稳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普遍认为新一轮对商品住宅的建设需求将会增加,从而使建筑业能积极地促进2005年和2006年的经济增长。

新加坡的政策制订者和各企业都已对过去几年中所出现的困难作出回应,相应地调整了政策和进行重组。目前,这些调整性的回应措施会有益于经济的发展,也因此会有更快的经济增长。

首先,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非比寻常促进贸易发展的措施,为经济增长创造了条件。诸如平面媒体、电视传播及金融服务等行业也因此有了新的增长。例如,政策制订者取消了建立保值基金的限制,从实质上提升了新加坡作为设立保值基金的地点的吸引力。《金融时报》报道说,自2004年初,已有12家保值基金设立在新加坡。相比之下,香港只有8家。这相对于2002年的情况有了根本的转机,当时只有5家保值基金设立在新加坡,20家选择了香港。报告指出在好几个方面新加坡的积分都高于香港,如居住者的生活方式、租金和人员工资,以及相关的政策环境等。政府也一直努力提高生命科学和制药业等领域的增长率。这些行业的发展也将继续使2005~2006年度经济总体保持增长。

由于强劲的竞争,新加坡企业不得不重新自我定位。各种利好消息都表明这种全方位的结构重组使新加坡在新的领域极具竞争力,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机遇。原有的领域如石油钻探和船舶维修,经历了全方位重组之后的新一轮的增长,新兴的领域——如瞬息万变的电脑动画制作业和专业高品质的印刷业更具有竞争力。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最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如果其环境比预想的糟糕得多,例如美元迅速贬值或是中国经济硬着陆,都会使一系列极为乐观的设想无法实现。政治方面的影响,都有可能动摇投资者和市场的信心,从而削弱新加坡的经济增长。

泰国经济展望

在投资和出口的推动下,泰国的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由于生产能力利用的增长,劳动力的紧缺和国内油价的居高不下使得通货膨胀的压力依然很大。为了保持经济的稳定,经济工作的中心转移到了缩紧银根政策。在金融政策方面,1997年金融危机以来,政府首次制定了在2005年保持预算的平衡目标。

通货膨胀压力的增长成为国家经济稳定的一个危险因素。生产能力利用在制造业方面仍然很高,2004年约为75%,比2003年的63%和2002年的59.3%都有所增长。就业环境有所改善,特别是在非农业行业。失业率有所下降,已接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劳动力市场出现紧缺。这给工资施加了压力,而收入的增加导致了需求方面的压力。尽管全球油价有所下降,但泰国国内油价依然居高不下。这是因为政府在2004年冻结了石油,特别是机油的价格,使得泰国石油基金损失惨重。

从2004年初期,一般通货膨胀和核心通货膨胀都有了明显的增长。一般通货膨胀在2004年的头8个月上升到2.5%,核心通货膨胀上升到0.3%。泰国银行在2004年8月份开始上调储蓄利率。银行继续保持银根缩紧的政策,以维持核心通货膨胀在0%~3.5%之间。在2005~2006年之间,利率会逐渐上调以保持经济的稳定。

在2004年中期,泰国银行曾警告在个人消费和房地产方面存在着潜在的不平衡,会在近期给国家经济的稳定带来危害。从2002年以来,个人债务呈上升的趋势。随着利率的上调,会给个人消费带来更大的还贷负担。在房地产方面,土地的价格增长幅度很大,特别是在2004年。随着可建土地面积的增加,房贷的数量也增加,房地产发展商也增多。泰国银行以紧缩消费贷款的政策和提高贷款的利率来进一步降低个人贷款和快速发展的房地产所带来的危险。

在金融政策方面,政府的目标是2005年在预计经济增长率为7.5%和通货膨胀为2.5%的情况下,保持预算的平衡。总的预算开支定在12000亿泰铢(约合300亿美元),比2004年上涨3.1%。而资本开支定在3023亿泰铢(约合76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3.3%。在预算的分配上,教育部占最大的一份,为总数的17%,紧接着是财政部和内务部,分别得到约12%。有评论认为,预定的7.5%的经济增长率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也不可能在2005年实现预算平衡。

2003年末,政府曾宣布在未来的5~7年间,将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和超大规模的项目方面投资6000亿~7000亿泰铢(约合150亿~175亿美元)。其中包括在那空那育的一个新城市项目,曼谷及附近地区交通的延伸项目,一个新的地区中心。以这样的一个平衡预算目标,在2005年,773亿泰铢(约合19亿美元)将用于基础设施,100亿~150亿泰铢(约合25000万~37500万美元)用于超大规模项目建设。

另外,200亿铢(约合5亿美元)已经用在大、中、小型的村庄管理项目。一个小的村庄(500多人口)将得到20万泰铢(约合5000美元);一个中等的村庄(人口500~1000)将得到25万泰铢(约合6250美元);一个大的村庄(人口超过1000)将得到30万泰铢(约合7500美元)。政府相信这笔支出会帮助解决每个乡村的问题。同时,还成立一个名为全国乡村和社会基金的组织来提高农村的经济活动,以提高个人收入。

2000~2006年泰国部分经济指标

注:2004年为估计数据,2005年、2006年为预测数据。

资料来源:泰国银行;CEIC数据库;经济学家智囊机构;作者估算。

在贸易政策方面,泰国已努力达成和澳大利亚之间的广泛自由贸易协议。泰国和澳大利亚的自由贸易协议签署于2004年7月,并将于2005年实施。这个自由贸易协议继续降低汽车部件、服装和纺织品的关税。澳大利亚目前的汽车部件关税为10%~15%之间,将在2010年取消全部关税。服装目前的关税定在25%,将会减半降低至12.5%。在泰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议生效后,泰国目前的5000种关税将有超过一半的关税降低。两国间在金融业方面的合作谈判也计划在未来几年内进行。

泰—澳自由贸易协议的谈判开始于2004年7月,预计2006年中完成。据泰国发展研究院的一项研究表明,泰—澳自由贸易协议会促成泰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幅度1.34个百分点。农业、食品加工业、纺织业和汽车制造业有望从中获益。美国是泰国同意在金融服务业公开对话的首个国家。至今为止,对话仍保留在泰国金融部主计划的一个框架内。

2004年8月,印度和泰国签署了一个条约,以便在自由贸易协议的框架下互利互惠。根据该条约,82种产品将在第一年降低50%的关税,第二年降至75%。两个国家旨在从2006年9月起在所有的产品(涉及主要电子和汽车部件)建立免税的贸易区。自由贸易的第二步也将在那时进行,预计在2010年双方建成一个自由贸易区。

随之而来的是,泰国也加入了在环孟加拉湾国家经济技术合作自由贸易区(BIMSTEC FTA)下的谈判。该谈判包括了来自东盟成员国的泰国和缅甸,来自南亚地区合作组织成员国的印度、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尼泊尔和不丹2005年也加入了该组织,但仍不是自由贸易的成员。谈判开始于2004年2月,环孟加拉湾国家经济技术合作自由贸易区旨在联合南亚和东南亚各国。谈判涉及到广泛的合作领域,包括贸易和投资、交通和通信、旅游、能源、人类资源的发展。协议框架的起草提议环孟加拉湾国家经济技术合作自由贸易区在2006~2011年加快贸易自由化进程,在2007~2017年间使贸易自由正常化。随着环孟加拉湾国家经济技术合作自由贸易区进一步为美国的产品和服务拓宽市场,将有助于泰美贸易自由化。

总而言之,政府将推动经济增长的三个发动机——消费、投资和出口。

个人消费预计有所下降。这是因为国内的高物价、内在的个人消费债务以及正在增长的还贷负担所造成的。为了拉动个人消费,政府在2005年保持了7%的增值税。如由于财政方面的原因,政府将在近期内将增值税调回10%。

在2005~2006年间,私人投资将继续增长。对于中小型企业,政府仍然对私人投资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随着高的生产能力的利用,汽车、电子设备、电子及钢铁行业将加速其投资。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UNCTAD)的一项调查表明,泰国被外商(FDI)看作是亚洲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地之一。由于全球商业和贸易的上升,FDI将继续对泰国注入资金。股票市场方面,政府提供了合作和所得税来鼓励投资。

2004~2005年泰国的出口将有所下降。这是由于和其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日本和中国)的贸易减少所致。与此同时,进口却在增长,特别是资本和原材料。2005年进口额预计超过出口额。在服务业方面,旅游收入继续走高。2004年上半年,来自东亚和南亚的游客占65%。泰国银行预测,如果南部局势的不稳定时间延长,旅游者的信心和整个旅游行业将会受到影响。2005~2006年由于外部税收的减少,收入会有所降低。总的来说,2005~2006年,货币剩余将会减少。

尽管有一些资金流入,2005~2006年由于货币的剩余少和政府需偿还外债,泰铢继续走低。

在生产方面,由于长期的洪涝和2004年下半年禽流感的再次爆发,农业产量增长幅度不大。但是,主要商品的价格仍很高。2005~2006年制造业产量预计稳步增长。然而,高的石油价格会提高产品成本从而降低制造商的利润。例如,在纺织业的竞争中,制造商会受到损失。新款机动车的引入,将使汽车行业保持强劲的势头。由于政府将建苏万那布米国际机场和其他的基础设施,建筑业也会随之增长。

金融业方面,商业银行和大的金融机构将有好的表现。由于政府收紧了金融信贷政策,消费贷款和中小型企业的贷款将是高价的。新的国际银行资本条约,Basel条约将于2006年生效。与目前的100%相比,银行在扣除了抵押品后,需留下相当于它们那些无效益贷款的150%的资金。由于新条约的施行,银行业间的合作会恢复并在2006年有所加强,银行系统的呆账、坏账将有所减少。

综观全局,泰国经济在2005~2006年间将有5%~6%的增长。如果国内利率继续上调,沉重的贷款负担将会成为主要关注点。消费也因此不再会是需求的发动机。在供应方面,如果财产价格降低和利率上升,那么银行的贷款也会收紧,也不再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越南的经济展望

越南经济具有其他发展中国家相类似的特征,它经历了缓慢的经济转型:由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这种经济转变始于1979年,并于1986年在革新的旗帜下确定下来。除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短暂的时期,越南经济改革的方向和之后的势头从未改变和间断过。这一改革的收获就是过去6年中GDP年平均增长为6%。

在20世纪90年代末之前,由于私有企业的匮乏以及国有企业大量亏损所带来的负担,吸引外资和专业技术成为越南经济改革和发展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经济改革过程的聚焦点转向国内商业自由化的艰难尝试和发展更加充满生机活力的本地集体企业(和银行业)。2000年初通过的企业法是这一进程划时代的里程碑,它明显地改善了非国有企业的投资环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使私有企业注册和商业运营更加便利。直接的结果就是,在企业法下正式注册的私有企业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尽管新企业机构的准确数字有较大变动的趋势,这取决于所使用的计算方法。

政府试图通过一步步地实施国内改革,以便全面地实现越南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几年前,在与美国签定了双边贸易协议之后,越南政府目前集中精力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近来入世谈判已经取得的成绩来看,越南很有可能在2005年年底或2006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入世对于越南保持其可喜的出口增长额非常重要,并且有利于越南企业在争夺主要国外市场时与中国、柬埔寨(2004年获准加入)和该地区同一行业进行有效的竞争。这一点将在2005年1月的纺织品与服装协议序言中得到重申,这将使世贸成员国提出的纺织品和服装的配额限定(不是关税)寿终正寝。对于越南和其他一些非世贸成员国来说,其服装和纺织品的出口依然受到限额和关税的制约。

作为加入世贸组织承诺中的一个部分,越南将进一步向国外投资者开放其国内市场,包括大部分的经贸行业,并且降低其作为所有者的姿态,为全行业提供大量平等合法的制度。这有必要改变各种存在的法律和实施中的规章制度。新联合企业法——一份可能很重要的修订案正在酝酿,并有可能在2006年通过——是一个新的联合企业法,它将指导所有的经贸活动,无论是私有、国有或外国投资。这个新的商贸法将与投资保护和促进法先后被通过,并且都涵盖本国和外资企业。

在2004年,物价上涨约为10%,通货膨胀作为最直接关注的宏观经济问题,已经涨到了2004年的最高点。受到食品价格(由于禽流感)和全球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越南当前必须进口所有的精制石油产品,包括石油和塑胶。上涨的消费价格似乎显得更有影响力。最近,实用价格的上涨以及政府部门工资的上调也将起作用。一个直接的结果是银行上调利率来防止储户受到存款利息负面的影响。银行贷款利率的上调对经济的增长将起到一个冷却作用。

展望未来,保持越南经济的增长取决于诸多因素。其中包括持续发展,但有时非常缓慢;在丧失特殊保护和特权后(因为世贸组织不再准许拥有这些东西),努力转变国有企业,使其成为更高效、更有竞争力的生产手段。这也牵涉到更有效地阻止许多不良的共同支配的行为,这些行为逐渐地削弱了某些国有企业的竞争力,2004年曝光的越南石油和Seaprodex的丑闻就能说明这一点。

为了更有效地提供必备资金资助集体企业的发展,当务之急是要加强本地金融业。私人商业银行已有一定发展,但仍需继续努力。国有商业银行需要加足马力,使其贷款业务情况好转。私人银行与国有银行都在积极寻找渠道增加各自投资于新企业的资金基础,一些银行已经跃跃欲试地发行股票。最近越南国家银行颁布了《指导条例》,2005年大概会有一两个私有银行首次上市。强大的越南国有银行也有望在2005年顺利完成首次大股交易。

影响未来越南经济发展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私有企业在何种程度上能够影响目前和将来的商业环境的变化。当前,有许多因素限制越南私人商业银行的发展,包括难以获得充足的技术来源和人力资源、资金(普通股和债务)和土地。2004年6月实施的新《土地法》或许能改善难以获得土地资源这一状况,尽管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土地法》的实施条例,而该条例至今还未颁布。

越南面临的最大的结构难题就是缺少足够的技术和人力资源,尽管大多数越南人普遍重视教育和培训,但是依然只有少数人具备职业资格所需的“硬”和“软”技能(例如经营战略和企划、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和推广品牌、供货链管理、财务、产品开发与管理及客户关系管理等等)来帮助推动集体企业向前发展。事实上,缺乏熟练技术人员也会(至少部分地)使通货膨胀问题恶化,因为企业会通过高薪吸引人才。

展望未来,由于东盟自由贸易区、入世所需条件和其他承诺的实现,当地企业需要与国外竞争者在平等的基础上争夺出口市场和越南国内市场。本土企业是否已经有能力去应对由商业竞争环境所带来的挑战,这一点尚未清楚,尽管近来一些证据已经表明对前面提到的状况可以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越南已经由大米进口国迅速变为世界第三大大米出口国。咖啡出口也取得了相似的业绩,无意中加剧了全球咖啡豆供过于求,并导致全球咖啡价格下降。近来,海产品、胡椒、服装、鞋类、家具和手工艺品的出口迅速增长,所有这些都表明越南有能力增加出口商品和制造业商品,并显示其潜在的竞争优势。事实上,越南已经成功地抵制一些来自市场上特定国内团体及集团的压力,例如美国,它曾经谴责越南“汤圆”食品就像鲶鱼和虾,这引起人们的争论。

2000~2006年越南部分经济指标

注:2004年为估计数据,2005年、2006年为预测数据。

资料来源:亚洲开发银行;作者估算。

然而,认为越南集体企业的前景将会比较平缓地前进是错误的。一些重点放在越南国内市场的外资企业所取得的成就已经证明越南本土企业还有许多东西要学的事实。除了上文提到的缺乏技术、资金、土地和其他资源外,大部分的越南企业还未脱离家庭手工作坊或中小型企业的模式。然而,自从2000年以来,新企业注册的增加无疑是一个好兆头,下一步的挑战将是使这变成一个更充满活力、更能维持发展的较大集体的社区,这些较大集体有经济实力和合作规模能在国际舞台上参与竞争。如果这一目标能实现,那么越南企业就能把经济提升到下一个发展水平,并为每年越南劳动力市场大约100万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总之,越南经济改革的进程将继续,因为政府对各种国际慈善机构、地区协会及世界性组织所做出的承诺确定了本国经济自由化的方向。由于这些承诺有时间限制,因此经济改革步伐目前没有所期待的那样迅速,但也会保持平稳。标准普尔公司和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对越南长期主权评级的评估结果为BB——这表明越南前景稳定,而穆迪投资服务公司也给出了乐观的结果:B1。

标签:;  ;  ;  ;  ;  ;  ;  ;  ;  ;  ;  

东盟十国经济发展趋势_石油污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