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层螺旋CT心胸联合造影在急性胸痛病因鉴别诊断中的价论文_潘传利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人民医院影像科

【摘 要】目的探究在急性胸痛诊断中64层螺旋CT的临床应用。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6例患者进行研究,采用64层螺旋CT对其进行心胸联合造影检查,同时对所有的检查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经过64层CT心胸联合血管造影检查后发现,患有冠状动脉狭窄病症患者有10例,患有冠状动脉狭窄病症患者有14例,患有主动脉夹层患者6例,此外气胸患者占1例,缩窄性心包炎患者1例,其他4例患者无异常现象。结论 64层螺旋CT1次心胸联合血管造影非常清晰,能够及时诊断患者病症,同时还能够诊断出胸部其他疾病,特别是对急性胸痛的检查有非常好的效果,检查准确性极高。

【关键词】64层螺旋CT,造影;胸痛;动脉;胸

【中图分类号】R8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6-013-01

当前医学临床上机型胸痛是常见的病状,在患者的诊断治疗过程中,采用64层螺旋CT心胸联合造影技术进行检查,能有效的将患者的病发位置与病理原因找出,此方法也是临床上对于急性胸痛最主要的检查方法。本文结合作者工作实际,随机选取1年以内到我院治疗的36例患者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胸痛治疗的36例患者进行研究,对这些患者实施64层螺旋CT心胸联合造影技术检查,通过检查手段判定患者的疾病位置与病发机理。在本次的研究过程中,男性患者占26例,女性患者占1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2.6周岁,此外,有16例患者除了使用血管造影检查外,还进行了常规检查与诊断。

1.2扫描技术

扫描设备为64层螺旋CT机(Siemenscadriaesensation64)[1]。该技术主要是通过高压注射器,并且选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普胺(370mgF耐)10-120iln,实施注射,在注射的过程中流频控制在5.0-5.5ml/,并且在操作的过程中使用相同注射速度注射50ml生理盐水。扫描范围:主要对患者的胸廓以及心胸底部进行扫描,在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患者摒弃扫描。

1.3图像后处理

在图像处理的过程中,按照患者的病发情况与位置的不同,进行图像重组处理。首先对比类似血管类疾病图像比较,并且按照病情的严重度与种类进行分类。之后在图像R-R层进行图像重组。在操作的过程中,对所有患者进行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等图像重组,最后,交底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医生进行诊断,在实践过程中,按照不同血管疾病的病理,进行检查图像的比较观察。

2结果

图1疾病总图

1.64层螺旋CT心胸联合血管造影图(1-4):本次检查过程中,通过检查能够清晰观察到患者的内部结构,并且能够清晰的显示患者胸部的组织结构。检查中发现10例患者属于冠状动脉狭窄,6例共巧支冠状动脉血管狭窄,3例双支病变,1例三支病变,其中,有右管状动脉(RCA)近端狭窄的1支,远段与中段狭窄3支。另外检查中发现14例患者属于机型肺动脉栓塞,其中有1例是在段上动脉,3例是发生在段以下肺动脉;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2例属于I型,1例属于n型,3例属于11型。此外,有1例患者属于见气外胸,1例患者属于缩窄性心包炎,4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造影结果无明显区别。选择性造影的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与64层CT检查的结论相同。

3讨论

造成急性胸痛的原因非常多,一般是由心源性和非心源性组成,心源性通常可以分为冠状动脉与非冠状动脉,而冠状动脉通常会直接导致患者死亡,非心源性病症常见的是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也能危害生命健康,如何对该病症及时、准确的检查非常重要,对于患者的治愈有着非常积极的效果[2]。64层螺旋CT心胸联合造影检查1次成功检查冠状动脉、肺动脉以及胸主动脉的病变影响,同时还能够将心脏及其周围组织进行造影检查,是一项非常先进的技术,能够迅速的检查出病变部位和组织,临床上具有非常好的实践意义,值得在医疗系统中进行推广。

3.1 64层螺旋CT心胸造影以及参数的选择使用

最佳的参数设置才能保证检查影响的清晰明了,经过本次的深入探讨和研究,笔者总结出参数设置应该是:准直0.75mm,螺距0.2,有效层厚0.75mm,重组间隔0.5mm,管电流700mAs,操作过程中,选择时间控制在0.335,并且在20-255内心电门控下进行整个胸部扫描程序。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扫描的速度比较快,因此,注射的过程中,需要对注射对比剂进行控制,在本次的注射过程中,注射流率控制在5.0一5.5ml/s[3],此外,还需要适当的按照流率的频率,将50ml的生理盐水进行注射,通过物质的注射能够提升对比剂的循环效果,能够对患者的胸部动脉血管的对比剂浓度进行强化。在操作过程中,虽然该设备的检查速度快,但是由于人体结构的复杂性,在操作过程中,为了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需要控制好对比剂浓度以及使用量。

3.2 64层螺旋CT心胸联合造影实际推广意义

64层螺旋CT利用心电门控一次扫描能够将整个胸部图像清晰反应出来,从原始的断面进行分析,然后对整个胸部成像处理,用多种手段清晰反映出胸部的结构组织,还能针对重点部位进行特殊处理。

在本次的研究患者中,通过该设备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将上述的病理反映,同时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按照患者的病因做出准确的诊断。在实践过程中,同一个检查过程中通过原始数据进行诊断可以得到不同层厚与层间距的图像对比,然后清洗反映出心血管部分的组织病变,及时病情诊断。

总之,64层螺旋CT技术能够及时对心血管疾病诊断,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非常好的实践意义,因此,在急性胸痛诊治过程,采用64层螺旋CT心胸联合造影对诊断效果有着重要的帮助,该技术属于一种无创伤、具备可靠安全的造影检查技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何育教,蔡雄.急性胸痛恶性事件危险因素的早期识别及治疗策略[J]. 中外医学研究. 2016(28) :93-94.

[2] 聂桂萍,王立志,王立海. 急性胸痛患者急诊室护理措施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16(28) :42-43.

[3] 吴郑兵.126例急性胸痛患者的诊治体会[J]. 内蒙古中医药. 2013(20):72.

论文作者:潘传利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  ;  ;  ;  ;  ;  ;  ;  

64层螺旋CT心胸联合造影在急性胸痛病因鉴别诊断中的价论文_潘传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