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灵山县新星小学 535400
摘 要:本文就是为找出生活素材在小学数学课上的有效运用方法,打造出高效数学课堂,希望对数学教育的进步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生活素材 小学 数学
数学知识本身就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将这些知识用于生活,让生活质量得到提升,生活素材在小学数学课上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这需要教师不断在方法上进行优化。新课改对小学数学的教学革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生活素材的运用也进行了强调。将生活中的话题和片段引入到数学课上,可以让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呈现在学生面前,也可以说是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以及数学问题产生更强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
一、引入生活现象与故事,提高学习兴趣
在小学生眼中,数学学习就是大量的定理和公式,反复不断的计算练习,对于生性好动的小学生来说这种学习方式就是一种折磨。学生之所以会对数学失去学习的耐心和兴趣,与教学模式有着直接关系。而且小学生在数学课上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内容的枯燥感让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这让很多数学教师头疼。生活素材在数学课上的运用可以让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这样就能将学生眼球吸引到教学内容上。小学生更善于在感性的层面上获得体验,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上一定要注重感性引导。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生活中的现象或者故事,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来,感性的故事本身在生活中就是非常多的。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用小学生更感兴趣的画面、图片去展现,寓教于乐。利用多媒体等更多、更有效的教学资源,将教学内容变成小学生感兴趣的“熊出没”“小猪佩奇”等,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巧用生活化语言,降低学习难度
数学学习对思维能力的要求很高,这也是教学中的一项难点。小学生并不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 而借助生活中的素材实施教学,可以让教学的趣味性更强,让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更具有积极性。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际上生活素材要想在课堂上得到有效运用,在数学课上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考虑到小学生本身的生活经历以及理解能力,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注意力集中起来。最常见的就是简单的加减法运算中,学生对数字可能不会形成形象的感知,但是教师可以将加减法转变成生活中具体的场景,利用生活化语言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例如,在一年级减法教学中,“如果教室内有五个同学,我将两个同学叫到了室外,室内还有多少名同学呢?”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小学生马上得出答案,其实运算的过程并没有变,不同的是生活语言对于小学生来说显然是更容易理解的,
又如三年级的“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教学可以这样进行:利用生活情景出示实际问题:“一个书包20元,一本笔记本5元,用50元买一个书包后还可以再买多少本笔记本?学生按照生活经验知道要先算出买书包剩下的钱。可要求列综合算式解决时,学生列式计算如下:50-20÷4,按已有知识经验,却是先算除法,这就产生了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在学生束手无策时,教师引导:按我们学过的运算是先做除法,再做减法,却不符合这道题的意思。有什么武器可以改变这样的运算顺序又符合题目的意思呢?让学生独立思考后互相交流,适时引出小括号。这样,通过问题的设计,矛盾的解决,使学生了解引进括号的原因和用途,懂得了先算括号里的数的道理。
在数学课上教师运用生活化的语言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刻理解,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感,在学习中会产生更强的信心。
三、组织动手实践活动,发展创新思维
小学生并不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所以学习数学总是感觉很吃力,但是动手能力上小学生有着较强的优势。生活素材在数学课上是很容易操作的,对学生来说,亲身体验中学习效率会更高,同时在思维上也是一种锻炼,有助于小学生顺利实现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变化。
例如“余数除法”教学中,教师将学生每四人分为一组,每个小组发21、23、25块糖,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糖果的均分,经过不断尝试,学生会在不能再分的情况下剩余1到2块糖,剩余的数量就是余数。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余数除法的理解更加深入。
总之,小学数学课上的知识总是与生活息息相关,对于教师来说,生活中很多素材都是珍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资源,在课堂上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结合起来,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同时也能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对学生思维进行有效锻炼。
参考文献
[1]巫燕 发展现代教育技术 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之应用[J].华夏教师,2017,(08):53-54。
[2]王娜莎 聚焦课堂教学着力点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浅谈小学高效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究[J].亚太教育,2015,(29):114+113。
论文作者:谢英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3月总第26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9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小学生论文; 课上论文; 教师论文; 素材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3月总第26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