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纪决策思维:决策思维对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分析_科技论文

跨世纪决策思维:决策思维对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分析_科技论文

跨世纪的决策思维——浅析决策思维对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重大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维论文,企业发展论文,跨世纪论文,民营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民营科技企业开端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发展壮大于九十年代中期。在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它必将有一个更快的能量释放和更大的发展。它不但创造了令人惊叹的社会经济效益,成为科技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载体,而且以全新的运行机制,行为准则、企业文化服膺于社会。

作为体制改革的新生事物,民营科技企业“一枝奇秀,财智双收”。17年来,它在成果转化,解放科技生产力;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在促进科技产业形成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在促进科技企业家人才群体的造就和培养;在吸纳劳动力、稳定社会;在创造和丰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方面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北京是中国民营科技企业的发祥地,其起步最早,发展最快。到1996年全市民营科技企业约1.2万家,从业人员约16万人,其中科技人员7万人。全年技工贸总收入325.5万元,工业产值168.2亿元,向国家交税费12亿元。上述5个指标分别占全国民营科技总数的22%、8%、10%、10.8%、6%。涌现出一批具有规模的民营科技企业,超亿元的30家,占全国380家(高技术企业)的7.9%,四通、联想技工贸总收入都超过50亿元。

民营科技企业何以能异军突起,历经10余年兴荣而不衰?何以能成为当代改革史上引人注目的热点、焦点,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突破点、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决策思维——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民营科技企业的生命线。

民营科技企业的成功,创造出辉煌的业绩,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国策,得益于各级政府的支持,有赖于民营科技企业家执著的开拓、脚踏实地的耕作和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善。这是客观存在。但是从理念上说来,应归源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理论基础决定着改革与发展走势,理论基础决定着事业的前途和命运。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崛起与中国改革同步,既是改革的产物,又随着改革深化而发展壮大。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十分鲜明的现象。其兴衰、落涨潮,每一次新的解放和实现能级跃迁式发展,无一不同当时代表邓小平思想理论的决策思维息息相关。

(一)“工人阶级自己一部分”的决策思维

1978年春,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正式提出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自己一部分”的思维观点。长期套在科技人员身上“臭老九”、“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枷锁被打掉了,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劳动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科技人员在欢呼“科学春天”的同时,自然在思索萌动着“劳动者”和“创造者”的实现形式。同年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开始了“全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这些思维和决策就为稍后科技人员顺应改革大潮,走出科研院所,兴办民办科技机构,实现主体创业奠定了最早的理论基础。1980年10月在北京中关村创办起全国第一个民办科技机构,当时的科技人员探索的勇气来源于改革,更直接受益于对邓小平同志决策思维观点的领悟。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决策思维

“创业艰难百战多”。民营科技企业历经坎坷,潮涨潮落。1985年下半年至1986年,民营科技企业受“清理整顿公司”影响出现了低潮,处于停滞状态,北京市从700多家下降到400余家。其他省市情况更差。但是民营科技企业的活力引起中央领导的关注。1987年底至1988年春,中央联合调查组对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民营科技企业调查,其调查报告受到中央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决定批准建立全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九年来的实践与发展更加证实了党中央、国务院决策思维的英明正确。北京试验区连续九年实现经济指标和财税的持续增长,成为北京市五个新经济增长点中最快捷和具有后劲的增长点。特别需要指出是,邓小平在1988年提出了一个跨越时空、影响当代和未来的科学思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说:“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从战略高度考虑教育问题》《邓小平同志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74页)。这是小平同志在对人才和智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自己一部分”重要思维观点阐发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提出的又一个马克思主义经典论断。它突出强调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经发表,很快在中华大地上不胫而走。至今依然是包括民营科技在内的各项事业、各项工作的指针。正是在这个指针下,作为第一生产力的载体之一的民营科技在市场经济体制前沿探索,注重成果转化,发展科技产业,创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在1988年都取得了世人注目的成就,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局面。1988年北京民营科技企业达到1803家,比1987年增加了1277家,一年间增长3.4倍。其源头是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决策思维指引的结果。

(三)“不要再争论”、“三个有利于”的决策思维

长时期以来,“姓社姓资”一直是束缚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绳索。此思维定势愈演绎,民营科技企业愈举步维艰。在世俗偏见人们眼中,搞清“姓氏”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走什么“路”的大问题。祭此上方宝剑,寒光剑影,使民营科技企业家们战战兢兢,何谈发展产业?自1989年至1991年,民营科技再一次陷入低谷。尽管许多政府领导、专家学者、社会上有识之士大声疾呼改变对民营科技企业的看法,改善对民营科技企业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但社会观念对民营科技仍然莫衷一是。今天人们无法也不应该思度邓小平同志当时南巡本意。但是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南巡过程中的确参观考察了不少的民营科技企业,如容声、亚仿、生化、江海等,阐发了一系列充满马克思主义理论光辉的观点,是当今乃至影响未来久远的决策思维,是他晚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结晶和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科技企业是这一决策思维的最大受益者。小平同志参观民营高科技企业亚仿公司看到高技术产品高兴地说:“依靠科技工作者出把力,要摆脱落后和被人欺负的局面。”“越高越新我越高兴,我高兴,人民高兴,还有中国这个国家高兴。要发达起来,穷了几千年了,是时候了,不能等了。”对年轻大学毕业生走民营创业的路,他十分高兴:“要握一握年轻人的手,科技的希望在年轻人。”在参观民营科技企业时,邓小平尖锐地指出姓社姓资问题“不要再争论了”,“我看这里姓社”,特别是提出了“三个有利于”判断是非的马克思主义的标准。提出“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小平同志的决策思维高屋建瓴,总揽全局。一席“南方谈话”给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事业巨大的推动,掀起了中华民族当代改革史上的又一次高潮。民营科技事业经历了关键性的历史转折,进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阶段——第三次发展高潮并延续至今。自1992年以后,北京正式构成以民营科技企业为骨干的科技产业概念并形成规模。

(四)江泽民“5.29讲话”,“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的决策思维。

当前,民营科技企业将进入一个跨世纪发展的新阶段。新阶段最重要标志是江泽民同志5月29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这是继邓小平之后的跨世纪的决策思维:“排除各种干扰,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具有重大的意义。要坚持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标准,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从民营科技企业17年的发展实践不难看出:

1.民营科技企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产物,在发展的全过程中它坚持和遵循的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民营企业是对现所有制结构的改造与丰富,它不但有集体经济的公有制,也有私营、个体、股份制、联营、合资等多种经济形式,兼收并蓄,共荣共存。同时又融进一部分国有民营机制企业。这就从理论与实践上对单一的“水至清”的国有制是一大突破。诚然,作为民营科技企业,其主体首当是民有民营企业。它代表着一个发展方向,马克思说过:人民的幸福“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

3.民营科技企业是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并以创造出的社会财富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民营科技企业不但员工生活水平较国有企业富裕,而且通过吸纳社会劳动力,为稳定社会作出贡献。

4.民营科技企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它以科技为依托,市场为导向,研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网络化,探索出一套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因此,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完全符合党的跨世纪的纲领。江泽民同志“5.29讲话”是代表中央集体的决策思维,是民营科技迈向新世纪的里程碑,我们一定要牢牢抓住,高高举起。机遇千载难逢,再造辉煌业绩。

标签:;  ;  ;  

跨世纪决策思维:决策思维对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分析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