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由《草船借箭》所引发的论文_顾春霞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由《草船借箭》所引发的论文_顾春霞

山东省肥城市河西小学 271600

文学是一座神奇而瑰丽的殿堂,中外名著是其中的珍宝。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单元主题就是:名著之旅,旨在让学生通过欣赏一些名著片段,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作家是怎样叙述故事、刻画人物形象的,并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使学生从更深层次上了解和认识这些名家和名作,让学生吸收高品位的、丰富的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其中,第19课《草船借箭》就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引发了我深深地思考,我认为课外阅读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在现行的素质教育下,在注重语文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必须注重课堂以外的世界,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特别是让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高品位的中外古典名著,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切实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然而,教师是不是在课堂上简单地提出要求:“今天大家课下去看××书”就能达到效果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简单地这样做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我们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一、搞好课内阅读指导,为在课外阅读求发展打基础

阅读理解教学是对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继承和发展,可以说,没有课内语文阅读的基础,就根本谈不上在课外阅读方面求发展。如《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尊重学生新鲜的阅读感受,尊重学生对作品的初始反应,珍爱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有对各种学说进行批判、质疑的精神,对作品的解读,不要去追求唯一答案。在教学中,学生们热情高涨,不仅对这篇课文充满了热情,而且还生成了许多我所没有预料的精彩:

1.情境采访,深化认识。教学中,我作为《三国周刊》的记者采访“孔明”:“孔明先生,您在借箭中的表现我佩服不已,请问您在向周瑜立下军令状时,怎会有如此把握?”学生会自然地对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加以总结,并加入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2.充分把握文章留白处,感知人物形象。在研读第二自然段时,我发现这个自然段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以对话形式组段。在教学中我抛出问题:“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给周瑜和诸葛亮两人加上他们说话时的动作、语气和神情,并想想为什么这样加?他们在说话时会想些什么?”我的本意是希望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研读与合作探究交流,体会周瑜的妒才阴险与诸葛亮的机智、胸有成竹。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的时候,议论纷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此时,课堂的气氛达到了最高点。整堂课我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并进行思维、表达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我抓住描写人物语言的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感知人物形象。

3.作业设计,拓展延伸。一堂语文课,短短45分钟,是十分有限的。对于语文学习来说,一堂语文课的结束并不是语文学习的结束,而是语文学习的开始。在课的结束部分,我在引导学生总结了本课无论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妒才阴险,还是鲁肃的仁厚守信、曹操的谨慎多疑,这都是《三国演义》中作者精心塑造的一个个典型的人物形象。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给他们补充了一点三国知识,课上我曾幽默地称之为中国历史上的“三国风波”,没想到他们却听得津津有味,使他们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随即,我向学生推荐并希望他们课下读一读《三国演义》。

二、有序组织课外阅读,搭建学生广泛接受教育的平台

这篇课文讲完了,然而,我开始思索着,《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博大精深,语言艺术性很高,文中有很多成语、歇后语。同时,这本书的思想性、艺术性也很强。为了不让学生在阅读时走马观花,我将《三国演义》作为专题阅读内容,为学生们制定了一个阅读计划:

1.学生每天都读《三国演义》,并写出读书笔记,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 的好习惯。读书笔记的内容包括读了哪一章、积累的成语、歇后语(不懂的成语、歇后语查字典理解,并解释,)或点评文中人物(可选自己喜欢的,一两句即可,也可因人而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刚开始两周,每天检查阅读情况和读书笔记书写情况,及时总结,对于读书笔记书写得好的学生可在班中表扬,并让其他同学学习借鉴。两周后学生的学习习惯形成后,可改为一周一次汇报阅读成果。

3.预计两个月后可开展“走进三国城”活动,如到时完不成可以按情况延期。经过我们两个月的准备,“走进三国城”活动在两个月后如期举行,其过程如下:

(1)进三国城门、讲三国故事。播放课件《三国演义》主题曲(课件出示:城门画面),课件出示三国城门口,只见城门紧锁,门上有张告示:讲一个三国故事,方可入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各讲一个故事。(提示:《空城计》、《辕门射戟》、《桃园三结义》、《三战吕布》、《草船借箭》、《赤壁之战》、《群英会蒋干中计》、《大意失荆州》……)

(2)进三国成语、歇后语街。三国城的大门打开(课件出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条热闹的街市,街道两旁有很多成语、歇后语,请学生说说它们的意思。

①抢答成语、歇后语的意思。望梅止渴、三顾茅庐、如鱼得水、万事俱备、关公赴会——单刀直入、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②替歇后语找家。这些歇后语不是少头就是缺尾,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家吧!

曹操下江南——( );张飞使计谋——( );( )——有借无还;张飞抓耗子——( );( )——哭出来的;( )——收买人心;徐庶进曹营——( );孔明弹琴退中达——( )。

③猜三国谜语。

凿壁偷光——奖罚分明——

汉朝文书——一模一样——

大地主—— 桃李逢春——

嘴里进蚊子—— 四面屯粮——

(谜底均为三国人物)

(3)进三国影楼,看精彩片段。①欣赏《三国演义》中的一些精选片段,如《诸葛亮舌战群儒》、《赤壁之战》等。②谈观后感。

(4)评三国人物,发表独特见解。选一位你印象最深的人物评一评,要求结合具体事例谈。课件出示重要人物(学生每谈到一位,点击出现该人物的图片)。

魏:曹操、曹丕、司马懿、司马昭、陈登、典韦、许褚、于禁。

蜀: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庞统、赵云、马超、黄忠、马谡、刘禅。

吴:孙坚、孙策、孙权、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黄盖、丁盛、甘宁。

(5)总结延伸。中国古代的文化博大精深,除了《三国演义》之外,还有很多好书,比如《西游记》、《水浒传》等,建议学生读一读,那会使他们受益匪浅。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更是阅读的动力。在阅读课上,只有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为学生搭设一个自主、开放、轻松的课外阅读平台;只有在兴趣中阅读,学生才能找到无限的乐趣。语文课堂教学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准备过程,课外阅读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践过程,二者是有机的统一,密不可分。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师和学生都应牢记:没有课外阅读,语文课堂将会是一潭死水。

论文作者:顾春霞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8月总第3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  ;  ;  ;  ;  ;  ;  ;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由《草船借箭》所引发的论文_顾春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