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评价与发展_江苏经济论文

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评价与发展_江苏经济论文

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的现状评价与发展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江苏论文,园区论文,高新技术产业论文,发展思路论文,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F127.9

江苏综合科技实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为了促进江苏科技经济的持续发展,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扩张,1991~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相继建立了南京(含江宁、新港)、苏州、无锡(含宜兴)、常州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6~1997年, 又先后批准建立了镇江、南通、扬州、徐州、盐城、江阴、武进、连云港、昆山和海安10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形成了江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构架。

1 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运行成效分析

1.1 高新区建设进展迅速

经过近10年的努力,江苏形成了开发重点突出、点面结合合理、能有效进行经济技术扩散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格局。各高新区投资环境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很大成绩, 经济科技实力不断增强。 到1999年底,全省高新区内企业达7308家,创造了22万个就业机会,聚集了全省24%的高新技术企业和45%的高新技术产品,技工贸总收入超过了1000亿元。1991~1999年,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每3年翻一番。 截止1998年底,国家级高新区累计竣工面积696m[2], 累计完成技工贸总收入2004.15亿元,累计利税177.67亿元。1993~1997年4个国家级高新区的总收入以平均107%的年增长率增长,利税额年增长率为113%。1997年,苏州、南京、无锡、常州4个国家级开发园区在全国53 个国家级高新园区中分别位居第2、第5、第9和第29。4个国家级高新园区的经济总量在全国各省(市)高新园区中位居第一。

1.2 形成了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高新区网络

苏州高新区坚持产业导向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相结合,在对进区企业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的基础上,不断吸收跨国公司的雄厚资金和先进技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区内已形成电子通信、精密机械、精细化工、新型家电4大高新技术产业,20 %的产品与不断更新的国际先进技术水平保持着同步发展。

无锡高新区崛起于田埂地头上。在高新区经济建设上走高速、高质、高效、集约化之路,并力求与国际接轨,加入国际大循环,以争得国际化的环境支撑。在招商机制方面,采用“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无投诉管理”等独有的管理方式。1997年,无锡高新区被评为全国投资环境最优化50强之一。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精密机械、精细化工、新材料和生物工程等支柱产业的经济总量占全区经济总量的80%以上。坐落在新区内的新加坡工业园,已成为国际上颇有影响、具有国际水准的高科技工业园区。

常州高新区坚持基础设施先行、落实项目为本、高新技术先导、综合功能配套的指导思想,推进科技经济的融合生长。高新区采“二免三减半”等优惠政策和市科委直接参与、抓产学研结合等措施,使高新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高新区内大力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区内民营企业占企业总数的50%。目前已形成以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为主导的产业。

1.3 高新区建设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模式

由于各高新区自然、经济、资源条件不同,依托力量及建设环境不同,主攻目标也不相同,因此发展模式也不相同。

以南京浦口高新园区为代表,属于较纯粹的科学工业园模式。它比较突出高新技术成果的自主开发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孵化,同时也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进行合作开发。

以苏州高新区为代表,走高新区与新城区建设结合的路子。投资规模大,开发面积大,新建的技术档次明显升级,管理机制得到革新。特别在吸引外资建设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成绩斐然。

以无锡高新园区为代表,走高新区与经济开发区联手发展的道路。经济开发区从基础设施建设和资金等方面为高新园区发展提供支撑;加上高新区有较好的软环境和硬环境,为加快建设提供了动力;此外,利用外资来发展自己也是高新园区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2 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高新区整体布局不尽合理

江苏在建设高新区问题上存在一定的攀比和争建现象,如有些地区科技基础较差,在交通、人力、基础设施、经济环境等条件尚不完全具备的条件下建设了高新区,结果造成“开而不发”,给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负面影响;有些地区在高新区的选址上缺乏综合考虑,影响了高新区的发展速度。

2.2 高新区投入相对不足

尽管江苏在发展高新区方面投资逐年增长,但难以满足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扩展的需要。目前,高新区的投入主要靠政策性拨款和信用贷款,企业和民间资金未能充分调动起来,风险投资机制远未完善,风险投资公司急需建立和壮大。

2.3 高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

在统一规划方面不够完善,加之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等因素的驱动,各高新区在产业选择上不太慎重,往往是来什么项目接什么项目,一有“热门”项目一哄而上,造成各高新区无明显的产业优势,有明显的结构趋同、重复建设现象。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工程和医药4大产业是全省的高新技术支柱产业, 不一定要各高新区都全面发展,也不一定要每个高新区的支柱产业必须限定在4 大支柱产业范围内。

2.4 高新区的技术创新水平有待提高

江苏具有较强的科技实力,但高新区内自主开发的领导新潮流、代表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技术和产品寥寥无几。高新区内普遍缺乏自主研究开发和扩散能力,甚至有些开发区仅停留在靠个别技术引进的“小打小闹”水平上。主要原因是不少高新区只注重产值等经济指标,而不注重技术开发与创新;研究开发机构专业过细、精力过于分散,而无明确的开发方向与项目;有些高新区与技术源头在地域上间距较大,又不重视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

3 江苏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进一步发展思路

江苏对全省高新区进一步发展已提出明确目标:到2005年技工贸总收入突破300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达1300亿元,出口创汇100 亿美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区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根据江苏高新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进一步发展目标,本文提出以下进一步发展思路。

3.1 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要加速发展高新区必须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在高新区内建立风险投资基金,选择部分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和企业进行投资;高新区内设立担保机构,为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创业者提供信贷担保;通过建立风险资金或以股份制形式吸引企业和民间资金投向高新区;利用外资是国内外成功的经验,也是江苏部分高新区成功的经验,下一步除继续吸引直接投资外,还应抓住金融市场逐步对外开放的机遇,通过风险和信贷机制利用外资;此外,为配合多元投资机制的有序、高效运行,建立高新区咨询与评估机构。

3.2 建立高新区优胜劣汰机制

针对江苏当前的情况,应设计一整套合理的动态指标体系和适当的监测评价方法。对全省各高新区进行年度评价,连续3 年不达标的高新区应取消改为经济开发区,对成绩较好的高新区给予重点支持,以适应国内外激烈竞争环境;对运行效果较好的省级高新区,积极帮助申报国家级高新区;对已具备组建高新区条件且尚无高新区的地区应批准建设,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但要从整体上对高新区数量进行严格控制,以免分散精力。

3.3 培育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

江苏各高新区已在4 大高新技术支柱产业领域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产业聚集,但各高新区无明显的特色产业和极具竞争力的产品群、故应从整体上规划高新区的产业布局,抓重点、发挥优势,确定各高新区的主攻方向和战略任务。在高新区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进一步发挥其催化作用,依据产业重点,增加重点产业的高效企业数。

国家级高新区应按照国际科学工业园区的标准规划,面向国内外占领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并使其成为吸收消化国际先进技术的基地。南京高新区重点围绕应用软件、现代通讯设备、医药等着力培育主导产业;苏州高新区重点围绕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电子通讯等着力培育主导产业;无锡高新区重点围绕新型电子元器件、新型家用电器等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常州高新区重点围绕精密制造、新型车用材料、新农药等着力培育主导产业。省级高新区主要面向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换代,以建立国内一流的特色产业基地为目标,重点围绕机电一体化、新材料领域,在新型机械设备、特种材料、新型模具、智能化电力设备、精细化工等方面培育主导产业。

3.4 健全技术创新体系

企业是高新区的基本单元,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创新活力将直接决定高新区的创新能力。高新区在招商引资时,不仅要注意到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重要关注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开发能力。鼓励高新区内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工程技术中心和人才培训机构。企业也是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依据国际公认的标准,企业R&D 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8%以上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故应确保高新区内的企业研究开发费用不低于这个标准。

开发区在加强自身科研能力的同时,注重采取资金与技术、资金与人才、设备与技术等多种方式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公司、共建研究开发机构、联合开发项目、联合攻关,协作办好一批工程中心、技术中心和开发性实验室,以强化创新能力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能力。

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脚步声越来越近,高新区还要做好“入世”后对高新技术产业产生的巨大冲击的准备。一方面要着力开发具有世界上高精尖的技术及产品;另一方面注意引进代表世界技术发展方向的高水平项目。

3.5 创造高新区发展的优良环境

进一步完善科技立法,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形成一整套有利于高新区发展的科技经济制度;推进管理体制的改革,尽快适应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使管理体制和高新区运行机制与国际规范接轨,建立起精简、高效、服务的管理体制。在申请进出口经营权、办理出国出境手续、办理户口等方面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在招商引资方面进一步减化手续、放宽外商投资项目限制,并在购房用地、减税免税、收取劳务费、办理居留手续方面给予更加优惠待遇。

拥有高比例的高级人才应是高新区的一个显著特征。要抓住当前科研院所及教育体制改革、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民营科技企业迅速发展等有利时机,制定更能吸引科技管理人才到高新区创业的政策措施。在工资、住房等方面给予引进人才优厚待遇,创造技术入股、利润分成、高新区新文化等氛围,吸引国内外人才、海外留学生和专家到高新区创业;制定有关政策,加强对现有职工的培训。在高新区内建立培训基地,并注意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工业园区等合作,以增强职工的创新意识、劳动技能和经营能力。

标签:;  ;  ;  ;  

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评价与发展_江苏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