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混凝土浇筑施工是整个施工建设环节中的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混凝土建筑施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加强对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技术应用,对确保建筑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对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以期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
1.混凝土浇筑技术
为了保证砼结构整体性和施工的连续性,应采取分层浇筑,在下层砼初凝前将上层砼浇筑完成,一般不要留施工缝。在保证砼搅拌、运输、浇筑、振捣等工序协调配合的基础上,再根据结构大小,钢筋布置的疏密情况,选择合适的浇筑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1全面分层浇筑
对混凝土全面分层浇筑时,先把第一层全部浇筑完,在桩凝前再进行第二层浇筑,像这样逐层浇筑,直到浇筑全部完成。采用这种方式,其结构平面不要太大,施工时要先从短边开始,然后沿着长边方向浇筑,也可以从中间到两边或从两边到中间的顺序进行浇筑。
1.2分段分层浇筑
在现场混凝土搅拌机、运输机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采取分段分层方式进行浇筑。浇筑时先从底层开始,一定距离后进行第二次浇筑,像这样逐次向前浇筑上部分。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浇筑大面积或长度较长的而厚度又不厚的结构。
1.3余面分层浇筑
这是一种适用于结构长度超过厚度3倍以上的浇筑方式。砼会自然形成坡度为1:3的斜面,施工时要一次浇筑到顶,应从浇筑层的下端开始振捣。为了保证砼施工质量,应该逐渐上移。由于大体积砼结构截面较大,受到降温、收缩影响,会产生裂缝。任何一个降温差都包含水化热引起的温差或收缩当量,还能分解成均匀和非均匀降温差两种类型。均匀温差产生外约束力,成为贯穿裂缝的主要原因,非均匀温差能引起自约束力形成表面裂缝;可见只有控制好这两种温差才能减小或避免产生裂缝。所以,我们在浇筑大体积砼时,要选用低热硅酸盐水泥,加入适量粉煤灰和减水剂,引气、缓凝、早强等多种添加剂,同时减少水泥用量和每立方米砼的用水量,选用中粗砂、大粒径、级配好的石子;若气温较高,还应在堆放石子和砂的地方及运输设备上搭设简易遮阳措施等,采取低温水或冰水拌制混凝土。减少浇筑层厚度和浇筑速度,扩大浇筑面或散热面。如有必要还要在其内部铺设冷水管,以循环水降低内部温度,浇筑完成后,要及时排除多余的水,必要时进行二次振捣。加强温测控制,必要时应设临时“后浇带”将结构分成若干段施工,降低温度收缩应力,经砼养护干缩后,在后浇带中浇筑补偿收缩混凝土,使其结合成一个整体。这些都为了使砼具有很大的抗裂能力的方法。
1.4混凝土浇筑中振捣的要求
混凝土浇筑应采取分段分层连续浇筑,浇筑层的高度要根据结构的特点及钢筋的疏密程度来决定,通常情况下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但最大不得超过50cm。砼要从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要超过2m,浇筑高度超过3m时,可以借助串桶或者溜桶等工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2.1混凝土浇筑的准备工作
施工准备阶段应先做好对参加施工人员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详细说明施工中要注意的问题,并强调梁柱节点位置,梁板与剪力墙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及施工控制,振捣时间及振捣点间距的要求控制等。在施工阶段,要提前了解当地气候的变化情况,根据工程施工部位的实际情况,把浇筑工程中所有必备的防雨防暑物资提前准备到现场,以保证混凝土浇筑的顺利进行。在浇筑施工之前,应对钢筋工程、模板支设及加固、保护层等相关内容进行现浇结构尺寸偏差、外观的检查验收,使各项尺寸控制在规范规定的允许范围内。模板的刚度及稳定性,拼接板缝缝隙要进行处理,对钢筋及其隐蔽在混凝土中的构件必须经过专门验收,在合格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浇筑施工。
2.2混凝土浇筑的注意事项
一是混凝土的浇筑,应由低处往高处逐层进行,并尽可能使混凝土顶面保持水平,以减少混凝土在模板内的流动,防止骨料和砂浆分离。预埋件位置应特别注意,勿使其受到移动。如果浇筑前有离析现象,应重新搅拌后方可入模。
二是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为了保证深处的混凝土得到捣实,灌注混凝土时应分层进行,随浇随捣,每层浇筑厚度不得超过相关规范要求值。此外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产生离析,混凝土应自高处倾落时,其自由倾落高度应不超过2m,如超过2m,要沿串筒或溜槽下落。在竖向结构中浇筑混凝土时,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如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溜槽或振动溜管下落。
2.3混凝土裂缝预防与控制技术
混凝土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结构会有所差异,所以其裂缝情况的控制也有不同的标准。目前我国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对于裂缝问题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施工期间的技术强化与重点监管,如果不在施工过程中加以注意,等到建筑物出现裂缝问题时往往为时已晚,很难再采取补救措施,对建筑物的质量造成了不可扭转的影响。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必须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办法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严格监管控制混凝土强度和韧性。
2.4混凝土养护技术
基础混凝土有尺寸较大的横截面积,混凝土水化热大,为了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在拆除模板后,要及时将一层塑料薄膜用透明胶带临时把混凝土表面包裹紧密,这样既能减少混凝土表面的色差,更主要的是能够保证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过快。同时,为了缩小外部环境与混凝土内部温度的温差,要经常用电子测温仪与混凝土内外部温度及环境温度进行测量,当混凝土内部温度和表面温度差超过20℃时,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外侧要搭设全封闭防护棚,根据测温的数据,判断棚内是否需要加热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养护期不少于两星期。
3.结语
总之,为了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水平,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保障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因此,加强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研究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冯永胜.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9,45(04):92-93.
[2]李运正.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9,26(01):150+152.
[3]江斌.浅析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居舍,2018(36):36+79.
论文作者:陈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结构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温差论文; 钢筋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