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思维:以无为求有为的秘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为求论文,秘诀论文,模糊论文,思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领导艺术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决策艺术,而决策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又是对不确定因素的有效承受和驾驭。由此,一个好的领导要学会泰然面对各种不确定因素及其烦恼,变工作压力为决策动力,以无为而求有为。在这当中,人们要学会做好风险型决策和流动型决策。
风险型决策:学会与风险共舞
在决策学中,所有的不确定因素都可视作为风险表现。由此,风险型决策指的是决策者根据不同风险因素组合所做出的估算与决策。在这当中,任何一种方案都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没有任何风险的决策终将是平庸的决策。
此外,影响决策的因素很多,决策有时如流沙中出现稍纵即逝的珍珠,必须当机立断,方可夺取。在此当中,人们不可能把影响决策的所有因素都掌握齐全,它需要人们善于对不确定信息进行有效的判断,并做出最灵活变通的决策。
就心理学而言,风险因素都可被视作为焦虑诱因,其处理不好可使人长期处于困惑、焦躁、心神不定的精神状态下,难以果断决策。相反,人们如果能够对决策的种种风险做充分评估,择优而断后,就会对其决策结果心平气和。这诚如古人所言:“虏既定,心乃强”(《司马法·定爵第三》)。不光如此,一个优秀的风险型决策者还可以将焦虑巧妙地转移到他人身上,通过调动他人的焦虑来缓解自身的焦虑。
流动型决策:学会模糊思维
所谓流动型决策,就是面对决策的种种不确定因素,采取模糊思维来加以处理。在这当中,流动型决策不求决策的明确性,而求决策的有效性。
模糊思维是一种似是而非的思维,旨在使用模糊概念或模糊推理进行思维。古人云:“朦胧之时有征兆可寻,模糊之中有端倪可察”,这实际上就是指认识活动中的模糊现象。模糊思维的方法灵活多变,但只有一个主旨,就是利取最大、害取最小,这就是模糊思维决策方法的灵魂。
古人还曰:常之谓经,变之谓权。怀其常道而挟其变权,及得为贤(《韩诗外传·卷二》)。在一定程度上,模糊思维就是要对决策中的原则性与灵活性做出和谐统一。决策判断中只讲原则,会被人说成死板;但只讲灵活,又会被人看成耍滑。这关键在于把握好分寸、掌握好火候、划好界限,以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就心理学而言,决策的复杂性呼唤着人们发挥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本质上就是对种种思维模式的突破,模糊思维最突出体现是权变,也就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完美结合。人们常用“通权达变”来形容一个人手腕灵活,长袖善舞,其实“穷则变”,“变则通”,就是指人懂得通权达变的道理。
知识链接:决策心理学
“决策”应该是一个外延广泛的概念。大至国家的行政决策,小至个人的消费决策,就其运行的心理过程而言,并无实质性的区别。任何决策都是通过人的心理过程来实现的。决策要强调有效性,就必须注重科学性;要讲究决策的科学性,就必须注重决策的心理效应,包括矫正决策者可能具有的诸多心理障碍。
自从美国认知心理学家西蒙1978年因将心理学理论引入决策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以来,有关决策心理的研究在国外日趋引起重视,现实的标志则是心理学家卡尼曼因提出决策的“前景理论”而获得2002年诺贝尔奖。